銀河系中心異常伽瑪射線區域,或是暗物質與普通物質作用的證據

2020-12-05 八兩科學

科學家握有整個銀河系的伽馬射線分布圖,知道銀河系中心有個伽瑪射線能量超標的異常區域。最近麻省理工學院團隊新研究指出,這個明亮的伽馬射線爆發地區很可能是暗物質作用的結果。

伽馬射線(Gamma ray)是電磁頻譜中最強大的波,它們通常由宇宙最熱、最極端的物體產生,比如超新星、脈衝星、類星體等。銀河盤面的伽瑪射線來源物理學家大部分都了解,但在銀河系中心有個區域稱為銀心 GeV 超量(Galactic Center GeV Excess,GCE),和其他地方相比起來存在過量伽馬射線。

物理學家不太清楚如何解釋,目前有2種主要說法:第一,那裡可能有大量快速旋轉的中子星(即脈衝星);或者更誘人的、濃厚的暗物質雲互相碰撞湮滅產生大量的伽瑪射線。

2015年時,由麻省理工學院和普林斯頓大學組成的一個團隊贊成第一種脈衝星說法,研究人員使用背景建模(background model)方法分析了費米伽瑪射線太空望遠鏡(Fermi Gamma-ray Space Telescope)對銀河系中心的觀測結果,描述銀河系中所有可能產生伽馬射線的粒子如何相互作用,研究得出的結論就是 GCE 很可能為脈衝星造成。

然而在最新研究中,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重新評估分析,認為當年很可能落入了模式錯誤假設(mismodeling effect),真相也許不是脈衝星,而是回歸暗物質。

GCE 看起來像半徑約5000光年的巨大球心,如果該球形區域輪廓是「光滑的」,代表伽瑪射線來自暗物質;如果球型區域的輪廓是「顆粒狀」,則代表伽瑪射線來自一顆一顆的脈衝星。

當年的模型結合銀河系中所有物質、氣體、可能產生伽馬射線的粒子相互作用等條件,結果顯示光球輪廓 100% 為顆粒狀,然而到了2018年,科學家使用同樣方法進行交叉檢查,結果仍和 2015 年無差異,讓科學家擔心可能錯過了什麼、模型不夠強大。

於是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家 Rebecca Leane、Tracy Slatyer 決定轉個方向,試著編造一個「假的」天空地圖,其中包含與 GCE 無關的暗物質訊號及脈衝星,然後看看原模型的模擬結果會出現哪些變化。

結果發現:模型依然顯示GCE是以脈衝星為主的顆粒狀區域。

一位科學家建議,不如將假的暗物質訊號與費米望遠鏡的真實觀測數據結合,再測試一次看看,沒想到模擬結果依然呈現相同結果;研究人員再將暗物質訊號提升到實際 GCE 區域的 4 倍大,但模型始終如一的支持著脈衝星。

對此研究人員感到非常興奮,因為這說明模型系統本身可能出了漏洞,也許這片異常區域實際上是暗物質作用的結果。假如真是暗物質,這將是科學家獲得暗物質透過重力以外的其他力、與可見物質相互作用的第一個證據。

新論文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相關焦點

  • 不是暗物質湮滅的證據!費米銀河系中心暗物質之謎,現在終於破解
    important}十年前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探測到銀河系中心存在過量的高能輻射,這讓一些物理學家相信,這是看到了暗物質粒子湮滅的證據,但由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科學家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現在排除了這種解釋。
  • 暗物質的希望?人類利用銀河系「反推」暗物質的存在!
    暗物質是科學家猜想的一種未被證實的物質,而這種物質的存在可以解釋許多我們無法解釋的現象,但是暗物質始終未能被觀測到。近日,科學家計劃利用銀河系來反推暗物質的存在,暗物質真的會被觀測到嗎?為什麼科學家會從銀河系入手?因為科學家們認為暗物質在銀河系中心周圍產生了一個明亮的球狀x射線輻射暈。
  • 暗物質是否是銀河系中心的伽馬射線源之一?
    暗物質是否是銀河系中心的伽馬射線源雖然,一直以來都有科學家認為銀河系中心的伽馬射線源之一就是暗物質。但是,想要將這些伽馬射線源限定在暗物質或脈衝星身上,卻會受到我們當下探測技術的很大限制。早在2015年的時候,就已經有研究人員通過所謂的相互作用模型,以及望遠鏡的實際觀測數據,得出了脈衝星才是銀河系大量伽馬射線的重要來源這一結論。但是,新的研究卻將這一結論推翻了,並提出暗物質也是銀河系中心伽馬射線的來源之一。科學家表示,之所以之前得出的結論並不可靠,導致了暗物質對伽馬射線的貢獻被研究人員忽視。
  • 我們將如何捕獲暗物質
    現在新一代探測器——包括我們正在維多利亞一個金礦中建設的這臺——正帶給我們可能最終揭示暗物質的希望。黑暗中的輝光一些模型預測構成暗物質的任何粒子也就是其自身的反粒子。這就導致了如果兩個暗物質粒子相互作用,它們就會湮滅為一陣奇異粒子或是輻射的迷人預測。
  • 暗物質之戰,新研究:銀河系內找不到惰性微中子衰變產生的X 射線
    過去,我們曾在其他星系中觀測到不明X 射線,科學家將目標鎖定在透過重力相互作用的「惰性微中子」這種暗物質,並且按照道理,銀河系應該也要能偵測到這種不明X射線。然而一篇新研究很遺憾地指出:完全找不到。儘管科學界共識已認定宇宙中存在暗物質,但依然缺少最關鍵環節,我們知道暗物質在哪裡、量有多少,卻不知道它的本質,其中一種猜想認為暗物質是由惰性微中子(sterile neutrino)構成,這種粒子不會參與除了重力以外的任何作用。
  • 科學家利用銀河系尋找暗物質
    科學家們認為暗物質在銀河系中心周圍產生了一個明亮的球狀x射線輻射暈。雖然研究遙遠星系神秘信號的科學家們並沒有如他們所願發現暗物質。但是他們用來探測這種奇怪信號發明的新技術,即利用我們自己的星系來尋找暗物質的技術,可能會提升對這種令人難以捉摸的物質的搜尋機率。
  • 暗物質是天體物理學中的「異形」嗎?
    例如:知道暗物質存在,但我們不知道它的性質是什麼,這是否意味著可以將任何未知的影響歸因於暗物質?有很多事情想知道...暗物質,除了引力之外,它不與物質相互作用。所以就像關於黑洞的舊難題 ,怎麼找到它?它可以通過引力透鏡以外的其他手段檢測(至少有些)是否有湮滅過程?類似於正電子/電子[湮滅]?
  • 這個星系,沒有暗物質
    除了可見光波的各種望遠鏡,還有X射線、伽瑪射線、紅外線、紫外線、微波、無線電波……可說是窮盡了所有的波段去了解宇宙。過了差不多40年後,直到1976年,美國女天文學家維拉·魯賓又發現了一個暗物質存在的證據,這次她把目標對準了星系中的恆星。恆星圍繞星系旋轉,距離星系中心越遠的恆星旋轉的速度就越快,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越往外的恆星,它裡面的恆星就越多,能提供的引力就越大。
  • 宇宙的「骨架」:全天X射線星圖揭示暗物質奧秘
    從公布的圖片可以看到,我們的天空被X射線照亮,其電磁光譜範圍內的能量遠高於可見光。紅色代表低能量區域(0.3~0.6 keV),綠色代表能量中檔(0.6~1 keV),藍色則代表高能量(1~2.3 keV)。沿著橢圓圖像的中線,我們看到了銀河系,它作為唯一的高能量源出現;這是由於銀河系中大量的塵埃和顆粒散布在夜空中,可以被我們看到。
  • 宇宙的「骨架」:全天X射線星圖揭示暗物質奧秘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俄羅斯和德國合作的「光譜-倫琴-伽瑪」(Spectrum-Roentgen-Gamma,簡稱SRG)太空望遠鏡任務搭載的eRosita儀器近日完成了對100多萬個高能X射線源的分類,該數量超過了這項研究之前的記錄。
  • 銀河係為何能高速旋轉?找到宇宙幽靈暗物質就能解答
    如果我們把每顆星(包括太陽系)繞著銀河系中心的旋轉都觀測出來的話,就能把暗物質的分布推算出來。我們今天知道,在太陽軌道附近暗物質的密度,大約是1/3個質子的質量每毫升!質子的質量是10的負27次方千克。暗物質的密度比空氣密度要低21個數量級,1後面要跟21個零!
  • 常進:科學家如何探測暗物質?
    但是普通物質和普通物質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所以它走的慢一點。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只包含暗物質的區域,這樣的觀測結果是無法用修改引力的方法很好的解釋的。世界上沒有一個容器能把暗物質裝起來,暗物質與普通物質不發生任何相互作用,任何東西都擋不住暗物質。想把它抓住,不可能,它會從你的身上溜走。這種觀察技術出來以後呢,基本上暗物質越來越受到大家的認可。
  • 暗物質,你到底躲藏在了哪裡?
    如果我們把每顆星(包括太陽系)繞著銀河系中心的旋轉都觀測出來的話,就能把暗物質的分布推算出來。  如果暗物質和普通物質之間,除了引力相互作用之外還有一種微觀的相互作用,比如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流行的弱相互作用重粒子(WIMP)的理論,這種暗物質的粒子就可以在實驗室更加精細的研究。  總的來說在實驗上有三種主要手段,一種叫做直接碰撞;第二種是測量他們被「破壞」之後的產物;第三種是在很高能的加速器上把暗物質產生出來,我們通常稱為這直接探測、間接探測和對撞機探測。
  • 美天文學家首次發現宇宙暗物質存在的直接證據
    ,發現了宇宙暗物質存在的最直接證據。但是,我們肉眼能見的物質如星系、恆星、甚至各種生物,所佔質量只是宇宙中很小一部分,暗物質的質量是可見的普通物質質量的5倍以上。暗物質不能被「看」,但可以通過引力異常測量到它存在的痕跡。
  • 有什麼證據可以表明暗物質是普通物質而不是其他的物質?
    這顯得暗物質有點多餘了。莫德採·米爾格若姆最著名的成就是1981年提出修正牛頓重力理論(Modified Newtonian Dynamics, MOND)來解決暗能量與星系自轉問題。在銀河系的外部區域,重力產生的加速度最終降至a0以下。a0的值和星系質量或引起這種現象的發生:質量越大,星系MOND。
  • 20年的觀測,沒有絲毫證據:惰性中微子暗物質的猜想,或將破滅
    惰性中微子衰變成普通的中微子和電磁輻射。然後,為了探測暗物質,物理學家掃描星系,以X射線發射的形式尋找這種電磁輻射。例如,2014年一項開創性研究發現了附近星系和星系團的過量X射線發射,這種發射似乎與衰變的惰性中微子暗物質發射一致。
  • 宇宙暗物質存在的直接證據被發現
    一個美國天文學家小組21日說,他們通過美宇航局的「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等設備觀測遙遠星系的碰撞,發現了宇宙暗物質存在的最直接證據。  所謂暗物質是指宇宙中存在的一種不明性質的物質粒子,它的電磁放射和折射非常微弱,所以不能被直接探測到。
  • 暗物質會不會和伽馬射線暴有關?答案超乎想像!
    伽馬射線暴,宇宙中最強的光;暗物質,宇宙中最神秘的物質,這不僅讓人聯想到兩者是否存在著一絲關聯?一項研究表明,神秘的暗物質可能會影響伽馬射線暴!我們知道,伽瑪射線是宇宙中最明亮、最強大的光,划過人類肉眼無法識別的太空。
  • 暗物質什麼性質?會有暗物質攜帶電荷嗎?
    麻薩諸塞州劍橋市哈佛大學的朱利安·穆尼奧斯說:你聽說過電動汽車和電子書,但現在我們談論的是電動暗物質,該研究已在《自然》期刊上發表。然而,這種電荷是最小的。穆尼奧斯和他的合作者,麻薩諸塞州劍橋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的阿維·洛布,探索這些帶電的暗物質粒子與正常物質通過電磁力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 暗物質衰變被排除為從附近星系探測到的神秘電磁信號的來源
    衰變的暗物質應該在銀河系中心周圍產生一個明亮和球形的X射線發射暈,當觀察到銀河系的空白區域時,這種光暈可以被探測到。信用:克里斯多福甜點,尼古拉斯·L·羅德,班傑明·R·薩夫迪,佐西亞·羅斯託米安(伯克利實驗室),根據費米大面積望遠鏡的數據繪製藝術作品。宇宙的百分之八十五是由暗物質組成的,但是我們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