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尚品牌做死了自己,卻做活了一本雜誌

2021-01-15 反褲衩陣地

貝納通真是一個讓我產生過無盡迷思的品牌。


每一年、每一季,當他們的形象宣傳廣告放出,那種社會責任、那種全球一家、那種熱血感動,簡直讓人恨不能立即衝去專賣店裡買到信用卡刷爆…………然後,當你真的去了,又會發現,媽蛋!竟然什麼都買不出來!即使懷抱著「來都來了,老娘硬買都要買幾件」的態度,你還是,會…………買不下手!


衣服太醜了!醜到把貝納通苦心經營的品牌文化、青年視野、全球融合等高大上品牌附加值,統統抵消不說,還直接資不抵債,把品牌形象拉到負值,導致該品牌接連關店,黯然收場。


該品牌最值得推薦的,是由該品牌贊助、主理的概念雜誌《COLORS》。你要說它裝逼,那或許只是你對於你不了解的世界產生的本能牴觸與抗拒。這本雜誌,從1991年誕生以來,一直源源不斷把全球最棒的文化、藝術、生活方式以大專題、大概念的方式分享給讀者。有許多期直面嚴肅社會話題的專輯,以嚴謹的調研態度以及充滿人文關懷的筆觸,著實令讀者讀到潸然淚下。


這是一本好雜誌。


可惜,並沒有因此成就一個成功的商業品牌。


作為《COLORS》的忠實讀者,我衷心希望貝納通集團能鹹魚翻身,當然,更希望有更多的讀者來閱讀這本精彩的品牌良心雜誌。



1991年第1期:迎接新生命!

(編輯:Tibor Kalman)


創刊號以新生女嬰作封面,喻意COLORS於出版界正式面世。這幅由Oliviero Toscani拍攝的照片,亦同時用於貝納通廣告中,COLORS創刊號清楚表明,雜誌會承襲貝納通廣告的理念,主張正面的差異,創下雜誌界先河。


1993年第4期:種族

(編輯:Tibor Kalman)


第4期的COLORS是第一次以全本雜誌探討單一主題 ─ 種族,自此以後,COLORS一直採用這個編輯手法。為甚麼COLORS認為只有一個種族?因為世上根本就只有一個種族─人類。這期COLORS以與眾不同、諷刺的角度討論種族。雖然英國人素以幽默著名,仍因看到黒皮膚的英女皇伊利莎白感不滿!


1994年第7期:愛滋病

(編輯:Tibor Kalman)


能夠這樣清楚直接地探討愛滋病,也是第一回。COLORS反對大眾對愛滋病的偏見,但以諷刺的角度提倡正確的預防方法,卻絕不危言聳聽。雜誌以愛滋病患者、前美國總統朗奴‧列根 (Ronald Reagan) 的圖像作結尾,並附上一篇悼念自己的悼詞 ─ 如果他以另一個方法處理愛滋病的話。


1996年第13期:無言

(編輯:Tibor Kalman)


這是Tibor Kalman最後一次為COLORS工作,雜誌遂摒棄字詞,只用圖像,以證COLORS一貫作風。


1997年第21期:吸菸

(編輯:Oliviero Toscani)


COLORS以經濟、社會及宗教方面討論吸菸,又以惹人同情的豔女壁畫顯示吸菸對人體的禍害。世界衛生組織更將這幅圖像用於反吸菸運動。


1998年第28期:觸動

(編輯:Oliviero Toscani)

身體接觸向來是人類與其它人最直接的連繫方法,COLORS以男同性戀者接吻的照片帶出這題材及與此有關的文化差異及禁忌。


1999年第31期:水

(編輯:Oliviero Toscani)


這期COLORS以一個正在撒尿的男嬰照片為封面,以讚美水的生命力。然而,這幅照片到了瑞士則被視為色情,有關當局下令禁止COLORS於書檔攤發售,或如其它色情刊物般以塑膠袋包好。

2000年第36期:單一文化

(編輯:Oliviero Toscani)


這期COLORS封面最自然不過,一幅幅Oliviero Toscani先前的作品,這些照片原本用作推廣聯合國難民署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 for Refugees) ,後來遭否決使用。照片上的血跡出奇地構成一個貌似米奇老鼠的形狀。COLORS反對單一文化,這幅照片正好強烈地顯示單一文化對人類的威脅。

2000年第38及39期:非常與一般時裝

(編輯:Oliviero Toscani)


Patrick Demarchelier特別為第38期及39期COLORS拍攝時裝照,非一般的封面,非一般的題材。這是Oliviero Toscani最後一次為COLORS工作,然而,這亦無損COLORS的本質。沒有新聞報導,沒有潮流時裝,沒有城中名人,只有一連串影像,以人文角度探討世界各地的服裝特色。

2001年第41期:難民

(創意總監:Fernando Gutierrez)


COLORS的分水嶺,在聯合國難民署的協助下,全面探討一個位於坦尚尼亞的難民營。每一張照片都由COLORS編輯組及Fernando Cutiérrez特別為這一期COLORS換上新裝。COLORS由這期開始展開「社區」系列,以多期討論此題材。此期COLORS以兩個戰爭中的非洲族裔Hutu及Tutsi的肖像為封面,這幅畫出自一名難民的手中,不經任何修飾。

2002年第47期:瘋癲

(創意總監:Adam Broomberg 及 Oliver Chanarin)


這期以「瘋癲」為主題的COLORS,以古巴一所精神病院一名病人的自畫像作封面。內容包括多個有關全球精神病病人居住環境的報告:比利時的病人能夠融入普通家庭,但象牙海岸的病人則被扣上鎖鏈,像動物一様鎖在鄉村外偏僻的樹叢中。

2002年第49期:旅遊

(創意總監:Adam Broomberg 及 Oliver Chanarin)


COLORS特別以旅館指南形式出版,刊出全球多個地址及旅遊資訊,包括冰島Elf School、捷克Butter Museum及巴西favela遊等等。


2002年第52期:獨居者

(創意總監:Adam Broomberg 及 Oliver Chanarin)


Rolando Trujillo獨居於巴塔哥尼亞偏遠地區,COLORS更以他的肖像帶出「獨居者」的主題。這期雜誌探討只由一人組成的小區,為「社區」系列畫上句號,並貫徹COLORS宗旨:為少數族群發表意見。

2003年第53期:奴隸

(創意總監:Adam Broomberg 及 Oliver Chanarin)


COLORS與反奴隸組織Anti-Slavery International合作,以一張當今印度礦場奴隸的照片開首。當奴隸制度不在為人所重視,COLORS提醒世人奴隸制度依然存在,而且發生在不遠處,如美國洛杉磯。

2003年第56期:暴力

(創意總監:Stefan Ruiz)


這期COLORS以一張震撼人心的照片作封面:在約翰尼斯堡一間夜總會門外,一名慘被毆打的受害者。以暴力為題的COLORS是為了支持世界衛生組織所舉辦的全球反暴力活動Global Campaign for Violence Prevention。

2004年第61期:狂迷

(編輯:Kurt Andersen)


全新COLORS編輯組於紐約落腳,為雜誌開創新時代,這期遂以各類的「狂迷」為主題,包括運動、政治、宗教及音樂的愛好者。

2005年第65期:言論自由

(編輯:Renzo Di Renzo)


曾灶材的書法塗鴉成為這期COLORS的封面,曾灶材認為自己是九龍皇帝。透過他的塗鴉,COLORS讚揚表達意見的自由,並慶祝無國界記者 (Reporters Sans Frontiers) 成立二十周年。

2006年第67期:愛滋病HIV

(編輯:Renzo Di Renzo)


1994年COLORS曾以愛滋病為主題,十二年後再以此為題,探討愛滋病的發展及最新的病毒分布地區。這期的封面為愛滋病患者Nyameka J.Matiayana,2005年裡共有超過三百萬人死於愛滋病或相關疾病,Nyameka J.Matiayana是其中一名。

2006年第69期:反璞歸真

(編輯:Renzo Di Renzo)


一名騎著騾的農民照片,正是回歸大自然的寫照,能夠達至這目標的方法就是發展可持續生產及消費。COLORS與Slow Food合作,支持Terra Madre糧食計劃。Terra Madre為一個國際會議,成員包括主要農業國家的代表,以討論有關農業及糧食等議題。

2007年第70期:北京 城市故事

(創意總監:彭楊軍及陳皎皎)


這是一本談北京的COLORS,並由兩名Fabrica年輕攝影師負責。他們均來自中國,透過多個普通人的小故事,訴說當今中國正經歷的變更。


2010年第77期:海洋

(本期附贈的多張海洋主題明信片很美,我都拿來裱進相框掛上了牆)

為來自全球各地的八個人的人生帶來了微妙的變化;他們從來都沒有機會認識如此神秘而又充滿驚喜的環境,這個各種奇物異獸的棲息地,這個埋藏了古代城市的空間:海洋。


2012年第83期:幸福 生存指南

(創意總監:Patrick Waterhouse, James Mollison, Cosimo Bizzarri, Namyoung An, Barbara Hoffmann)


通過調查研究神經系統科學、整形手術、百憂解以及積極心理學等各種尋求快樂的方法,而為全世界人的快樂幸福提出了一個指南。這是一本教你如何快樂起來以及如何產生內啡肽的手冊;內啡肽是大腦中的一種化學物質,科學地說,它是唯一讓你快樂的物質。

本期除了常規的四種雙語版,英語+義大利語、法語、西班牙語和韓語之外,雜誌又與香港出版商協成設計(Systems Design)達成協議而增添了中文版。


2012年第85期:去逛街

(創意總監:Patrick Waterhouse, James Mollison, Cosimo Bizzarri, Ramon Pezzarini, Jonah Goodman)

介紹了世界上最有特色的市場,從上海的婚姻市場,到奈及利亞電子產品二手市場;從印度青斑蝶寺的頭髮拍賣,到東京的築地魚市,五花八門、各具特色。


2014年第90期:足球

(創意總監:Patrick Waterhouse, James Mollison, Cosimo Bizzarri, Ramon Pezzarini, Christoph Miler)

從足球起源講到足球文化再講到足球帶來的全球娛樂及融合,誰說一粒小小的皮球,不能改變整個世界?



視覺廣告


Handcuffs - Sept 1989


Kiss - Feb 1991



Condoms - Feb 1991


Electric Chair - Sept 1992


Bosnian Soldier - Feb 1994



Barbed Wire - Feb 1995



Hearts - Mar 1996


Horses - Mar 1996



Human Rights - Mar 1998


Volunteers - Sept 2001


James and Other Apes - Oct 2004


The Unemployee of the Year - Sep 2012


*圖片來自品牌,未做任何商業用途。轉載本文務必註明出處、微信號(masee2013)、以及添加原文連結。非法轉載一律舉報!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上一篇推送


內地明星instagram大起底|還是親自玩的人比較有趣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我努力為你提供有內容的內容


合作請發郵件:coolchar@126.com



相關焦點

  • 深度| GQ十年,一本「雜誌」如何蛻變?
    GQ的成功經驗,是不執著於做一本「雜誌」,也執著於做一本雜誌。十年至今,GQ早已不僅僅是一本雜誌,而是一個媒體品牌,或更準確地說,一個媒體品牌矩陣。  創刊後的前五年是時尚雜誌在中國的黃金時代,《智族GQ》的成長呈指數級上升的平滑曲線。但是大變局很快到來,平面媒體轉向線上用了3年,網頁端向移動端的轉型,只用了1年。進入移動端時代,各平臺的迭代更是接踵而至。網際網路時代以平臺迭代為刻度,每一個刻度都是一批玩家的墓碑。
  • 想讓自己變得更時髦一些,可以關注時尚雜誌,各種風格都有!
    我們都知道,人要想變得時尚一些,靠的就是打扮,因此就要在服裝上下功夫了。當然了,自己的妝容也是不能忽視的,但是很多人都不懂穿衣打扮的方法,甚至看上了一件好衣服,卻不知道和什麼樣的衣服搭在一起好看,所以我們就可以去關注一些雜誌或者是各種教程。
  • 一本雜誌的重量 一個圖書館的容量
    【IT168廠商動態】讀書,有人將其看作是給自己「充電」的方式,也有人說「讀書是愉悅自己的、成本最低的、伴隨終生的唯一方式」。但是,忙碌的工作和不得不進行的社交擠佔了太多讀書的時間。
  • 「雜誌推薦」國內優秀時尚服飾類的雜誌有哪些?
    而衣著時尚是種品味的象徵哦!所以接下來小編為大家介紹國內優秀時尚雜誌。時尚潮流的服裝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擁有好的潮流觸感也會讓人對你刮目相看。時尚的世界永遠不會缺少弄潮兒,你也想要讓你的服裝緊跟著最新的潮流麼,下面小編就帶你看看有哪些值得你一看的服裝類雜誌吧。1.
  • 你一定要知道的全球五大時尚雜誌排名
    NO.2《時尚芭莎》全球著名的時裝雜誌《HARPER』S BAZAAR》,創刊於1867年,是全美第一本時裝雜誌,迄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全球擁有多個國際版本。一本風格內斂自省,歷史年代悠久的老牌雜誌。
  • 除了島國小電影,日本這些男性時尚雜誌也很精彩
    2012年主編木下孝浩接手了《Popeye》,將這本越來越像新品預覽的刊物,打造成了一本真正具有日本時尚精神的男性雜誌。也是一本為20多歲男士準備的時尚雜誌,以穿搭為主。對了,這本雜誌風格是偏英倫風的,如果你喜歡看「穿得像一個巴黎/倫敦男人」的主題,那這本雜誌適合你。
  • 這個95後時裝設計師辦了本雜誌 說要定義中國時尚
    一本名為《Rouge Fashionbook》的獨立雜誌於4月2日發行了第二刊,他們稱自己是「中國第一本獨立藝術及時尚半年刊雜誌」,而創立者之一是一名95後的服裝設計師Calvin Luo,「在中國,此前還沒有過像我們一樣定位的獨立雜誌。」他向界面新聞說道。
  • 小清新KINFOLK的生意已經遠遠超出了一本雜誌
    2011 年創刊時,KINFOLK主編 Nathan Williams 或許從沒想過這本雜誌能在短短幾年獲得如此巨大的影響力——起初他只是和女朋友在大學裡搞搞聚餐,順便做了一本倡導「慢生活」的雜誌而已。誰料創刊五年來,KINFOLK 雜誌憑藉 8.25 號字體、充滿「空氣感」的頁面留白和獨特的審美風格,迅速成為炙手可熱的生活方式季刊。
  • 時尚雜誌的電子刊:大神下海,流量為王,小程序的再創造
    與包含多個人物專訪,潮流穿搭、時尚清單、季末盤點的傳統時尚雜誌不同,電子刊的內容僅圍繞藝人展開,藝人的語音、視頻、專訪等內容就是一本完整的電子刊。它售價僅 6 元,不到紙質雜誌的三分之一,卻只在線上發售,內容豐富度也和紙質雜誌沒法比。在提到小程序電子刊時,《時尚芭莎 Harper's BAZAAR》是最不應該被掠過的雜誌。
  • 《Moment》中國第一本人文時尚雜誌 講夢露奢侈品
    《Moment》中國第一本人文時尚雜誌 講夢露奢侈品 近日,中國第一本以終極人文關懷為核心價值的時尚雜誌《moment瞬》經過長達10個月的試刊正式在北京作為一本以國際視野和專業傳媒精神服務中國新財富人群和知識人群的精英話語權雜誌,其強調人文關懷的理念必然給廣大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秉承傳媒人的職業精神和所承擔的媒介責任,《Moment瞬》結合當下熱點和社會趨勢,在整個大趨勢下異軍突起,更加強調作為一份媒體的責任感和道德感。
  • 時尚小貼士:教你如何通過看時尚雜誌提升個人品味
    這周刷了幾十本時尚雜誌,有Vogue、ELLE、瑞麗,也有甜美又溫柔的米娜、昕薇。所以想跟大家談談是如何通過看時尚雜誌提升個人品味的,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紙質雜誌在傳播速度上雖然不佔優勢,但其內容還是值得細讀的,做為專業工作者,看時尚雜誌肯定是帶著目的去看的,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看雜誌的方式,在此分享方式給大家作為參考:選擇合適的時尚雜誌
  • 王源登時尚雜誌封面 破五大刊銷量記錄
    nbsp&nbsp&nbsp&nbsp王源單人版封面&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爵跡集體封面&nbsp&nbsp&nbsp&nbsp搜狐娛樂訊 日前,TFBOYS王源參與了某時尚雜誌
  • 成毅再獲好消息,首個雜誌封面剛開售就被搶空,但是雜誌名才是亮眼
    不過這一本值40的雜誌,能讓粉絲們瘋狂搶購,就足以說明成毅的粉絲太爭氣了,飯圈女孩真給力。 根據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已經沒有多少人會買字紙的書籍,更不要說一本價格不少的雜誌。
  • 記者博客 《自然》還只是一本雜誌嗎
    從名字不難發現,《自然》雜誌仍是集團最重要的全球品牌。這份1869年創刊於英國的雜誌,通常與美國的《科學》雜誌並稱為世界兩大頂級學術期刊。對於中國科學家而言,能夠在《自然》、《科學》正刊上發文,對成果報獎甚至當選院士都有一定意義。如今的《自然》真的還只是一本雜誌嗎?其網站的月訪問量超過800萬人次。
  • 姚安娜成為「時尚新寵」,姚思為:時尚就是每個人彰顯自己個性
    近來,姚安娜為時尚雜誌《芭莎珠寶》拍攝的一組照片引起了網友熱議。有意思的是在介紹中姚安娜已經用回原名「姚思為」,有網友說這是「思念華為」的意思,也有網友認為姚安娜很可能要回國發展了。如今哈佛畢業的姚安娜已然成為了時尚品牌新寵有望進入時尚圈,談到時尚時她也有一番自己的見解。
  • 在一個科技愛好者都用手機閱讀的時代,給他們做一本紙質雜誌|100個...
    李婷選擇了一件挺矛盾的事作為自己的創業項目。她為電子閱讀的主要受眾,也就是科技愛好者們做了一個。名叫《離線》的雜誌書系列《離線》的厚度近200頁、掂起來約有半斤重。它的紙質載體與科技倒也有關係——長寬與iPadAir完全相同。
  • 不做死就不會死星人
    頑皮猴子猴小聖在這樣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五又和大家見面了,明天起又開始雙休了。想想還是真有點憋不住的激動呢。在這麼一個舉國等下班的日子,咱們就聊點輕鬆點的話題吧。要問現在最火的電視劇相比大家一定都會想到沒錯,就是羋月傳。作為一個剛從深山中修行歸來的猴子,小聖我自然是還沒有看過的啦。
  • 陌戈鳥,一個引領時尚緊跟潮流的鞋子品牌
    陌戈鳥,一個引領時尚緊跟潮流的鞋子品牌 2020/10/26 11:23 來源:廠商供稿 瀏覽:877
  • 中國十大名牌雜誌 雜誌哪個好 雜誌十大榜單 最好的雜誌(2018)
    雜誌,有固定刊名,以期、卷、號或年、月為序,定期或不定期連續出版的印刷讀物。它根據一定的編輯方針,將眾多作者的作品匯集成冊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稱期刊。你知道雜誌哪個好嗎?時尚雜誌哪個好?雜誌品牌哪些地區分布的最多?哪裡產的雜誌比較好?獲得大品牌、著名商標、省市名牌等榮譽的雜誌品牌有哪些?
  • 愛沃馳(I&W),是一個瑞士輕奢腕錶品牌,年輕,時尚,價格中上
    愛沃馳(I&W),是一個瑞士輕奢腕錶品牌,於1986年日內瓦成立,憑藉著不斷創新的設計,優異的材質,絕佳的性價比,I&W受到了消費者的熱情追捧,在歐美以及全球市場的表現驚豔,銷售屢創新高,成為《Bazaar》、《EllE》、《VOGUE》等歐美著名時尚雜誌熱捧的腕錶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