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新KINFOLK的生意已經遠遠超出了一本雜誌

2020-12-08 藝術中國

2011 年創刊時,KINFOLK主編 Nathan Williams 或許從沒想過這本雜誌能在短短幾年獲得如此巨大的影響力——起初他只是和女朋友在大學裡搞搞聚餐,順便做了一本倡導「慢生活」的雜誌而已。誰料創刊五年來,KINFOLK 雜誌憑藉 8.25 號字體、充滿「空氣感」的頁面留白和獨特的審美風格,迅速成為炙手可熱的生活方式季刊。

五年後的今天,KINFOLK 發行到了 30 幾個國家,有了俄語、日語、韓語、中文等多個語言版本,每期英文版的發行量 8 萬冊。這個團隊開始在雜誌中放入許多廣告,他們還開了家諮詢公司、創立了服裝品牌,並計劃將總部搬到丹麥——如果你不常關注它,這些變化足以讓你感到吃驚。

特別是將總部搬到丹麥的決定,許多人可能都會感到不可思議——畢竟自創刊以來,KINFOLK 就與波特蘭這座城市深深地捆綁在了一起。但是現在,他們似乎不再需要「波特蘭」這個標籤了。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

這要從 KINFOLK 的成長經歷說起。

2008 年,彼時的 Nathan Williams 在夏威夷的一所大學念書,那時他時常邀請朋友們吃飯聚餐,他會拍下聚餐照片並定期上傳到自己的博客上。那些風格獨特的圖片和沉靜的人物肖像在網絡上大受歡迎,2011 年,他博客的固定閱讀人數已超過了 6 萬, Nathan 和女友 Katie 意識到,他們或許正在創造一種從前沒有過的審美風格。他們打算以此為基礎,創立一本紙質雜誌。大學畢業 2 周后, Nathan 辭去了紐約高盛銀行的工作,回到波特蘭,和女友及另外兩位朋友共同籌備創業。

在南美古語中,「Kinfolk」是「家人」的意思,2011 年 6 月創刊起,這本雜誌圍繞的是菜譜和美食。但很快它就涉及到了攝影、旅行和家居等生活方式的各個方面。

除了一年出版 4 本雜誌,在波特蘭,KINFOLK 團隊每月都會舉辦一次聚會,這是雜誌在成立之初就有的招牌活動——每次聚會人數在 6 到 20 人內,每人需交納 50 到 80 美元的費用。聚會的主題包括採集蜂蜜、製作果醬、素食研討等等,雜誌編輯們會策劃整個聚會流程,並為飯局者準備精美的包裹,裡面裝有邀請卡、手繪菜單和海報。

「聚會非常重要,我們不僅要書寫一種生活方式,還要去體驗它。」 Nathan Williams 說。隨著雜誌發行量的增大,這種線下聚會也從文創人的小圈子拓展到了範圍更廣的群體。

「KINFOLK 的風格被許多人效仿,2011 年前後,它像是開啟了某種生活美學,有著跨時代的意義。」《KINFOLK 四季》中文版的主編張琳對《好奇心日報》說。所謂的「效仿」,指的是 Instagram 上出現的大量 KINFOLK 風格的圖片,人們喜歡模仿 KINFOLK,吃飯前把食物認真地擺在桌子上,再來個垂直的俯拍。在 Instagram 上,這本雜誌伴隨著慢生活、日本風、極簡主義、波特蘭、木質長桌等標籤,為更多人所熟知。

 

  典型的 KINFOLK 攝影風格

  KINFOLK 風格的字體和排版

  有「空氣感」的留白

  Nathan Williams

隨著雜誌名聲漸長,Nathan Williams 和他的團隊也在尋求雜誌之外的新業務。借著雜誌的勢頭,人們註冊了一家名叫Ouur Media的公司。這家公司主要為企業客戶做創意方面的諮詢。此外,他們還會為客戶拍攝視頻短片、策劃出版物等等。 Zara、英國的家居服裝品牌 Toast、 家居品牌 West Elm 和 LG Electronics 都向 Ouur 做過諮詢。

2013 年,KINFOLK 還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一家名為 「Ouur」 的實體店,售賣男女服裝和家居用品——這是他們與日本家居品牌 Actus 共同推出的產品線。雖然 Ouur 目前只面向日本市場,但從圖片來看,它的服裝風格簡約自然,以黑白灰米為主色調,多是棉麻質地的基本款,這種風格正在世界許多地方為人所接受。2014 年,Ouur 開通了線上商店。

  Ouur 男裝和女裝

  Ouur CollectionSS16

  OuurCollectionSS16

  OuurCollectionSS16

  OuurCollectionSS16

Ouur 的創立反映了 KINFOLK 的野心——獨立雜誌出版的勢頭雖然還沒有減緩,但作為一個文藝類出版物團隊,他們沒有局限在出版領域,而是介入到了零售行業。畢竟紙質雜誌的利潤有限,市面上生活方式類雜誌也越來越多。獨立於雜誌的服裝和家居產品能完善品牌形象,線上商店的運作經驗也為 KINFOLK 後續的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鑑於業務上的這些變化,KINFOLK 決定做出更多改變——他們決定到歐洲去,目的地是哥本哈根。

2015 年 10 月,Nathan 帶領創意團隊在哥本哈根租下了一個空間,命名為 「kinfolk gallary」,這裡會是 KINFOLK 的歐洲新總部。除了辦公之外,這個巨大的空間將承辦晚宴、藝術展、時裝秀,如有必要,它還會成為雜誌大片拍攝地,或是化身為臨時售賣空間。

「不少品牌都將出現在 kinfolk gallary 裡。從這點說來,哥本哈根的新總部將類似於一個 showroom。」張琳說。

KINFOLK 官方網站上的消息也側面證實了張琳的說法。信息顯示,與 kinfolk gallary 合作的品牌共有 16 個,包括燈飾設計商 Apparatus 和 Lambert &Fils、音響品牌 B&O 、木地板生產商 Dinesen、家具商 Paustian 等等,他們都參與到了哥本哈根辦公室的設計和建造中。從 Instagram 上的圖片來看,這個空間目前已初具雛形,估計在正式開放後,它將成為合作品牌的集中展示地。

 

 

 

  Instagram 上公布的 kinfolk gallery 圖片

Nathan Williams 在接受 Dezeen 網站的採訪時,透露了搬總部到哥本哈根的原因。「我們早就想在歐洲設立一個總部了,」他說,「其實雜誌有四分之三的製作和印刷都是在倫敦、哥本哈根、斯德哥爾摩三地完成的。很多為我們提供內容的攝影家、畫家、造型師、布景師也生活在這裡。我和同事也希望能在這座城市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2008 年,哥本哈根被《Monocle》雜誌評選為 「全球最適合居住的城市」及「最佳設計城市」。

「如果你仔細看雜誌,會發現從去年夏季刊開始,雜誌封面的時裝感更強了。包括我們每期核心的大片,也越來越偏時裝化。」張琳說,「 KINFOLK 後面的戰略,是向時裝化、高級的設計感靠攏。」 數據顯示,KINFOLK 有 70% 的讀者都與文化創意行業相關。不難看出,他們希望能在哥本哈根立足,進而調動起能更多時尚、設計領域的資源。KINFOLK 將總部搬遷至這裡,確實更有益於他們的生意。

  KINFOLK 2016 春季刊 / 腎上腺素刊

  往期 KINFOLK 封面

其實從創立之初到現在,KINFOLK 的盈利模式發生了幾次轉變。

初始時,他們與洛杉磯一家名為 Weldon Owen 的出版商合作,KINFOLK 負責內容策劃和編撰,後者則憑藉其成熟的發行渠道做發行。這個合作給 KINFOLK 團隊帶來了很大幫助,「我們在那裡學會了與出版有關的一切——打樣、選紙、與發行部門開會。」Nathan 說,合作了 7 期雜誌後,KINFOLK 團隊開始自立門戶,獨立承擔起了從編撰到發行的每個環節,也開始獨享雜誌出版的利潤。

那時 KINFOLK 是標榜不放廣告的, Nathan 還曾顯得野心勃勃,「廣告會吞噬雜誌的內容和讀者體驗,我們不會接廣告」 。但雜誌本身的發行利潤微薄,這種狀態沒有堅持太久,2015 年,英文版 KINFOLK 開始有廣告出現。

中文版《KINFOLK 四季》也從去年秋季刊起出現了廣告。一小部分老讀者表達了不滿。「還是喜歡以前沒有廣告的」,一位中國用戶在「精品傳媒集團」的淘寶頁面留言。

「竟然有廣告了,有些小失望,但還是會理解。畢竟現在的雜誌也很難生存,希望你們越做越好,多做些合訂裝。」另外一位買家說道。

張琳反倒覺得有廣告沒什麼吃驚的。「當雜誌在內容和品質上逐漸成熟後,考慮商業化也是很正常的。」。據知情人士稱,中文版在接廣告前,需要和美國 KINFOLK 團隊共同協商、選擇廣告商,中文版廣告收入也要和美國那邊分帳。

精品傳媒集團在 2014 年 3 月引進的 KINFOLK 中文版版權,並將其取名為《四季》。按照美國團隊的要求,中文版在內容上要與美版保持 100% 一致。現在,中國小團隊共有 6 個人,4 人主要負責編輯方面的工作,而另外兩人則負責市場營銷和商業策劃。他們大多來自於精品傳媒集團內部,在做《KINFOLK》中文版之前,已有不少做雜誌的經驗。現在《KINFOLK 四季》創刊已有兩年半,從運營到編輯,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

在內地,人們除了能在淘寶買到這本雜誌,還能在 30 多個城市的 400 多家場所看到它,包括一些精品酒店、餐館、咖啡廳和時裝買手店。精品傳媒集團內部的渠道拓展部門經驗豐富,使得這本雜誌出現在了諸多場所裡。與新聞雜誌相比,KINFOLK 的時效性不強,因此它的銷售曲線更類似於書籍——如果雜誌內容不錯,去年出版的某一本在今年也會有人買。創刊號和去年的春季刊賣得不錯,銷量最好的一本已累計超過 15 萬冊。

與英國旅行雜誌《Cereal》一樣,生活方式類的雜誌對外文版的管控通常很嚴, KINFOLK 也是如此。他們要求外語版在內容上與英文版完全一致,在這種合作模式下,精品的團隊的創作空間被壓縮得極小——他們只能不定期地做一些小冊子,在那些名為 「book in book」 的別冊中發揮一下創意;或是在微博、微信帳號上發揮一點自己的想法。

他們創建了一個「四季同遊社」的組織,加入會員並訂購全年四本雜誌的讀者會獲得一些額外的權益。此外,精品集團也在與 Ouur 談合作,不排除將 Ouur 實體店引入中國的可能。

這些天,他們在大力宣傳《The Kinfolk Home》這本書——2014 年起,KINFOLK 的編輯團隊每年都會選定一個主題,出版一本單行本圖書。最新出版的則是《Kinfolk 家居》( The Kinfolk Home)。Nathan Williams 探訪了 35 個創意人的家庭,並敘述了他們的家居哲學。精品傳媒集團需要額外獲得這本書的中文版權。

此前,另有一本講述餐桌文化和創意人的餐桌故事的 Kinfolk Table 受到追捧,不過精品並不是中文版的授權製作和發行商。

從發行量和定位的人群來看,在精品傳媒集團,《KINFOLK》並不處於很重要的位置。不管它正如何努力介入時裝和設計領域,目前來看,它依舊是一本小眾雜誌。

  The Kinfolk Home 封面

  The Kinfolk Home 內文插圖

 

 

雖然小眾,但在過去的五年間,KINFOLK 腳步著實不算慢。它正試圖邁向零售和設計等諸多領域。有意思的是,不論走得多遠,他們還是不打算與電子出版沾邊。從雜誌誕生那天起,它就鼓勵人們離開手機、多與家人朋友相聚,這也成了人們消費它的一個理由——只是在現實生活裡,這個理由可能更多停留在自我安慰階段而已。

題圖來源:ouurcollection

相關焦點

  • 深度| GQ十年,一本「雜誌」如何蛻變?
    GQ的成功經驗,是不執著於做一本「雜誌」,也執著於做一本雜誌。十年至今,GQ早已不僅僅是一本雜誌,而是一個媒體品牌,或更準確地說,一個媒體品牌矩陣。  創刊後的前五年是時尚雜誌在中國的黃金時代,《智族GQ》的成長呈指數級上升的平滑曲線。但是大變局很快到來,平面媒體轉向線上用了3年,網頁端向移動端的轉型,只用了1年。進入移動端時代,各平臺的迭代更是接踵而至。網際網路時代以平臺迭代為刻度,每一個刻度都是一批玩家的墓碑。
  • 人類對能源的依賴遠遠超出想像
    □ 卜昌森  人類社會發展到現在,我們對能源的依賴遠遠超出想像。  一次短暫的停電事故都能造成正常生活工作秩序的癱瘓、城市運營的癱瘓。清潔高效的電力的使用使人類從「蒸汽時代」過渡到「電氣時代」,馬力大、重量輕、體積小、效率高的內燃機的使用也使人類社會迅速進入了「汽車時代」,這基本上奠定了我們目前的生活方式的基礎。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進程中,石油逐漸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血液」,成為關係各國經濟命脈的戰略性能源。
  • 一本雜誌的重量 一個圖書館的容量
    一本雜誌的重量 隨時可讀  三星Galaxy Tab S2非常輕薄,5.6mm超薄機身;9.7英寸Wi-Fi版本僅389g,LTE版本僅392g;8.0英寸Wi-Fi版本僅265g,LTE版本僅272g,重量如同一本雜誌,手持無壓力,攜帶無負擔,無論是碎片時間,還是大段的休閒時光,都可暢享閱讀。
  • 趙薇雜誌寫真曝光,清新脫俗,有「薄荷」的感覺!
    著名演員趙薇,近日登上某雜誌封面,拍攝的一系列寫真照片,清新脫俗,非常養眼。時值春天,鶯飛草長的三月,到處都是新綠色,鳥語花香,在這麼優美的環境裡,趙薇時而擺出優雅大方的姿勢,時而又流露出活潑俏皮的真性情。
  • 比亞迪正式發布刀片電池 安全性遠遠超出三元鋰電池
    打開APP 比亞迪正式發布刀片電池 安全性遠遠超出三元鋰電池 若風 發表於 2020-03-30 09:07:15 刀片電池則是比亞迪基於磷鐵酸鋰技術的又一次創新,其體積能量密度與主流三元鋰電池持平,在相同體積下所儲存的電量也相差無幾,但安全性表現卻遠遠超出三元鋰電池。 動力電池的針刺測試,為安全標準要求最高的測試,也被看作動力電池安全測試界的「珠穆朗瑪峰」。自其問世以來,卻被行業「選擇性擱置」,主要原因是目前還沒有一款三元鋰電池通過該測試。
  • 在一個科技愛好者都用手機閱讀的時代,給他們做一本紙質雜誌|100個...
    但這本雜誌書還是辦了下來,自2014年8月《離線》成立以來,已經出到了第三期,主題分別是遊戲、黑客與科幻,每本銷量大約在7000冊左右,但還沒能夠覆蓋出版成本。在李婷的計算中,這本書得賣到兩萬冊才能收回成本。雖然直到第三期,《離線》每期的銷量還沒有明顯的增長,但她表示一切已經漸漸有起色,至少找上門談合作的公司多了起來。
  • 雜誌貓推薦幼兒教育雜誌,雜誌訂閱季盛大開啟
    《東方娃娃·卜卜》,孩子不僅每月能閱讀一本優質的紙板書繪本,更能在情感、認知以及美術欣賞上,給到小幼兒更全面的閱讀關懷,詳情請見0-8歲:中國家庭首選《東方娃娃》,故事美育益智科普一站全齊。[02] 為3~7歲幼兒創辦的《東方娃娃》雜誌,中國最美親子刊。《東方娃娃》是那種編輯自己也十分期待著出刊,急著帶回家給自己孩子閱讀的雜誌。《東方娃娃》希望用藝術教會孩子看世界。
  • 《查理周刊》是一本怎樣的雜誌
    受害者:副主編Bernard Maris 漫畫家Georges Wolinski, Jean Cabut, aka Cabu, 總編Stephane Charbonnier,Bernard Verlhac(常用名Tignous)  《查理周刊》是一本怎樣的雜誌?武裝分子為何要襲擊《查理周刊》?
  • 小清新:犀利年代裡的糊塗病
    而值得玩味的是,她被追捧者和鄙夷者插上同一個標籤——「小清新」。    近年,被歸為「小清新」的民謠女歌手還有來自臺灣、以一首《寶貝》廣為人知的張懸,和來自西雙版納的曹方等。1997年就已出道的臺灣歌手陳綺貞,被歌迷奉為「小清新」的「教母」,大家親切地稱她為「陳老師」。    細究「小清新」的含義,很難有人能說清。這幾位女歌手如何成了「小清新」,更是難以道明。
  • 英媒:太陽也有聲音 但波長遠遠超出人類聽力範圍
    可惜,這些波的波長可達數百千米以上,遠遠超出人類的聽力範圍。
  • 記者博客 《自然》還只是一本雜誌嗎
    從名字不難發現,《自然》雜誌仍是集團最重要的全球品牌。這份1869年創刊於英國的雜誌,通常與美國的《科學》雜誌並稱為世界兩大頂級學術期刊。對於中國科學家而言,能夠在《自然》、《科學》正刊上發文,對成果報獎甚至當選院士都有一定意義。如今的《自然》真的還只是一本雜誌嗎?其網站的月訪問量超過800萬人次。
  • 環境汙染造成的動物之殤,遠遠超出你的想像
    關於環境汙染,也許我們能直觀感受到的多是霧霾的困擾,但是還有一些我們看不見的東西,那些觸目驚心的場景,那些因為環境汙染收到嚴重傷害的其它生靈們,它們遭受的痛苦遠遠超出大家的想像
  • 時尚雜誌的電子刊:大神下海,流量為王,小程序的再創造
    這到底是怎樣的雜誌,登一次封面過了四年依然能讓粉絲驕傲不已?對時尚圈不熟悉的人可能對金九銀十、五大兩小這些詞不熟悉。但在時尚圈,這兩個詞卻代表了頂級的時尚資源與極高的「咖位」。金九銀十,時尚雜誌含金量極高的兩個月,封面人物的選擇備受關注;五大兩小,時尚圈最受關注的七大頂級女刊,登上這七家封面的藝人,都備受認可。
  • 熱門幼兒教育雜誌-雜誌貓官方
    《東方娃娃·卜卜》,孩子不僅每月能閱讀一本優質的紙板書繪本,更能在情感、認知以及美術欣賞上,給到小幼兒更全面的閱讀關懷,詳情請見0-8歲:中國家庭首選《東方娃娃》,故事美育益智科普一站全齊。[02]  為3~7歲幼兒創辦的《東方娃娃》雜誌,中國最美親子刊。《東方娃娃》是那種編輯自己也十分期待著出刊,急著帶回家給自己孩子閱讀的雜誌。《東方娃娃》希望用藝術教會孩子看世界。
  • 小清新已經OUT 盤點那些恐怖刺激重口味的單機遊戲
    如今什麼屌絲、女漢子出現,大家對所謂的小清新倒是看淡了,越來越趨向於重口味方向,越刺激越好。今天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那些恐怖的單機遊戲吧生化危機6生化危機系列都相當的重口味,打鬥場面很是血腥,雖然現在生化危機6已經沒有了當初恐怖無助的無力感,但是依舊帶感。小殭屍被擊中後會留下傷痕,請爆頭處理PS魔屍小胖有點萌,總體而言,突突突很爽快。
  • 手繪插畫、小清新文字……治癒系繪本為何受歡迎?
    記者梳理發現,在讀者們對此類繪本圖書的評價中,溫馨、小清新、有哲理……是常見的關鍵詞。還有人把這些風格相似的作品統稱為「治癒系」繪本。圖片來源:豆瓣截圖  什麼是「小清新」和「治癒系」?「小清新」最初指一種以清新唯美、隨意創作風格見長的音樂類型,後來拓展到文學、電影等文化領域,有著淡雅、自然、樸實、超脫、靜謐的特點;「治癒系」原本也是指一種音樂門類,但並不準確,其大概特點是節奏舒緩、放鬆心情,推及其他領域後,「治癒」一般比喻觀之能令人有內心寧靜、平和的感受。
  • 引發恐怖襲擊的《查理周刊》是一本什麼樣的雜誌?
    [摘要]《查理周刊》,是法國著名的極左翼雜誌,慣用激進、調侃的語氣刊載諷刺極端右翼分子、天主教、伊斯蘭教、猶太教等政治、文化的漫畫、報導、政治辯論和笑話等,有著明顯的反宗教和傾左色彩。當地時間1月7日,法國諷刺漫畫雜誌《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位於巴黎的總部內發生槍擊事件,兩名武裝人員持衝鋒鎗和火箭發射器襲擊了總部辦公室,並與安保人員交火。目前已造成至少12人死亡。這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雜誌?
  • 當年老牌科技雜誌的封面太潮騷了
  • 果殼網姬十三:誰說小清新不能做生意
    文藝小清新的氣質,讓果殼與豆瓣、知乎一起常被視為「慢公司」。要如何「像一個真正的商業公司那樣去戰鬥」,成為外界看果殼網的關注點。2014年底,果殼網獲得好未來領投的2000萬美元C輪融資,宣布發力在線教育。在理想與商業化之間,姬十三如何選擇,果殼網又將走向何方?
  • 雜誌貓推薦幼兒教育雜誌有哪些,幼兒教育排行榜
    《東方娃娃·卜卜》,孩子不僅每月能閱讀一本優質的紙板書繪本,更能在情感、認知以及美術欣賞上,給到小幼兒更全面的閱讀關懷,詳情請見0-8歲:中國家庭首選《東方娃娃》,故事美育益智科普一站全齊。[02]  為3~7歲幼兒創辦的《東方娃娃》雜誌,中國最美親子刊。《東方娃娃》是那種編輯自己也十分期待著出刊,急著帶回家給自己孩子閱讀的雜誌。《東方娃娃》希望用藝術教會孩子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