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現:生物體中的電活動反映了大氣中的電場

2020-12-04 量子認知

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中的大多數電活動都以極低的頻率發生,而這些頻率的起源和醫學潛力過去被科學界所忽略。

現在,特拉維夫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和阿拉斯加大學協作的一項研究,為大氣電場與包括人類在內的活生物體中的電場之間的直接聯繫提供了證據。他們這項題為:「大氣和生物體內的自然極低頻場」(Natural ELF fields in the atmosphere and in living organisms)的研究論文發表在最近的《環境與地球科學學報》上。

極低頻(英語:Extremely Low Frequency,簡稱:ELF)是指頻率由3Hz至30Hz[2],波長1萬0公裡至10萬公裡的無線電波。

極低頻無線電波在閃電和自然擾動在地球磁場中常產生,因此是大氣科學中研究的主題之一。由於難以製造可以輻射這種長波的天線,因此極低頻無線電波極少用於通信系統中。極低頻無線電波可以穿透海水,這使它們可以用於與潛艇的通信。美國、俄羅斯、印度和中國是目前僅有已知建造極低頻無線電波通信設施的國家。

這項研究的發現可能會改變有關活體生物體電活動的既定觀念,為革命性的新醫學治療鋪平道路,如癲癇病和帕金森氏病等疾病與人體電活動異常有關。

主持這項研究的特拉維夫大學環境與地球科學Colin Price教授表示,「我們證明,從海洋浮遊動物到鯊魚甚至我們的大腦,許多活生物體的電活動與我們通過全球閃電活動在大氣中測量和研究的電場非常相似,」

他說:「我們假設,在進化的時間尺度上,活生物體已經適應並進化為實際在全球閃電的環境中使用電力。」 「這在數十億年可能沒有改變,並且類似於我們的眼睛的進化,它是利用大自然的陽光所賜給我們的。」

隨著數十億年生物的進化,全球閃電活動不斷產生的大氣中的自然電磁共振頻率為細胞電活動的發展提供了背景電場。 Price教授的研究發現,在某些動物中,電頻譜很難與閃電產生的背景大氣電場區分開。

Price教授補充說:「生物學家和醫生都無法解釋為什麼生物體中的頻率(0-50 Hz)與雷電導致的頻率相似。」 「大多數人甚至都不知道我們在論文中提出的相似性。」

Price教授說:「我們對以前研究的回顧表明,與雷電有關的領域可能與我們的生物鐘的晝夜節律、脊髓損傷以及可能與人體電活動有關的其他身體功能有關,這具有積極的醫學應用。」 「不斷出現的電磁場之間的聯繫,大氣中的閃電與人體健康之間的聯繫,可能在將來對與人體機體異常有關的各種治療產生巨大影響。」

該研究包括對以前有關大氣中閃電相關領域與人類和動物健康之間關係的研究的回顧性調查研究。Price教授總結說:「這些年來,我們收集了許多不同的研究資料,以清晰地了解這種聯繫。」 「展望未來,我們需要設計新的實驗,以觀察雷電產生的這些極低頻場如何影響活生物體,並研究如何利用這些極低頻場使我們受益。我們目前正在計劃的一項新實驗是觀察這些極低頻場可能會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蜘蛛能依靠大氣電場「飛行」
    新華社華盛頓7月6日電(記者周舟)幾百年來,蜘蛛「乘氣球」式的「飛行」方式令科學家著迷。美國《當代生物學》雜誌發表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蜘蛛「飛行」,大氣電場可能也發揮了關鍵作用。為破解蜘蛛「飛行」的秘密,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研究人員在排除空氣流動等因素、電場可控的實驗室環境中開展實驗。結果顯示,打開電場後,蜘蛛「飛行」行為顯著增加,這說明蜘蛛能夠探測到大氣電場;當蜘蛛在空中時,關閉或打開電場會分別導致蜘蛛向下落或向上飛。研究發現,蜘蛛外骨骼表面的「聽毛」隨電場而動,這些毛髮可能是蜘蛛用來探測大氣電場刺激的器官。
  • 電除塵電場陰極線、陽極板在線清灰+運行操作措施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大氣網訊:近期電場塵一二電場高壓櫃火化率均偏高,無法採用正常供電模式,目前只能採用脈衝供電方式,致使工業除塵效率大為降低;尤其是同一煙氣通道內,一二電場火化率均高時,嚴重影響電除塵安全運行。
  • 美科學家在生物體中發現第22個天然胺基酸
    美科學家在生物體中發現第22個天然胺基酸 2002年5月28日11:03  揚子晚報   2002年05月28日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科學家近日宣布,他們新發現了第22個由生物體本身遺傳信息編碼的天然胺基酸
  • 突破高考難點——帶電質點在電場中的運動,輕鬆提高20分
    我們接著解析「帶電質點在電場中的運動」問題。2、偏轉運動帶電質點在勻強電場中的偏轉運動就是運動學問題,解題依據如下:我們來解析一道題:例題:示波器可視為加速電場與偏轉電場的組合,己知前者的電壓為U1,後者電壓為U2,極板長為
  • 電場中的馬格努斯效應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現象,可以利用其控制液體中微小顆粒的運動。
  • 電介質與磁介質中的磁荷觀點
    02電介質通常情況下,我們認為電介質是絕緣介質,是不導電的。通過實驗我們發現了插入電介質的電容器的電容要比不插入電介質的電容器的電容大,而且插入不同的介質的電容器的電容也不相同。對於導體我們知道可以在電場中感生出電荷,而這個感應電荷產生的電場的方向和原來的電場的方向是相反的。既然插入電介質和插入導體都會使得電容變大,我們就會不由的猜測,插入絕緣的介質是不是和插入導體產生的影響具有某些相似之處呢?
  • 金星大氣中發現了不該存在的物質
    但隨著對金星的了解不斷加深,科學家逐漸發現金星大氣中也許存在生命的「避風港」。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就指出在金星大氣中可能存在生命的跡象。因此,此次科學家探測到金星大氣中的磷化氫,不僅可以推斷金星大氣中存在可以產生磷化氫的生命活動,而且可以進一步推斷這種活動目前仍持續、穩定地存在,才能夠產生大量的磷化氫並達到科學家觀測到的豐度。這種「生命活動」既有可能與地球上的厭氧微生物合成磷化氫的過程類似,也可能是一種完全未知的生命機制。
  • 高中物理競賽典型例題精講——偏中空帶電球球電場強度
    06-02-03_偏中空帶電球球電場強度本期高中物理競賽試題,我們共同來研究一下電場矢量疊加效應,由於電場力滿足適量疊加的原理,這就意味著電場強度也滿足適量疊加原理,這就為我們在求解不規則物體的場強提供了一種可行思路,通過將一個複雜的形狀分解為幾個規則形狀的疊加,就能夠有效的計算出不規則物體的電場強度
  • 靜電場中的電介質
    一種想法是加入電介質的同時這兩個電極板之間的電容改變了,另一種是加入電介質的地方在原有的基礎上改變了該位置的電場,不管從電容或者電場都會引入介電常數,在高中階段我們學過兩電極板之間電容的定義式是極板所帶的電荷量除以兩極板之間的電壓,而它的決定式C=ε r S/4πkd,充滿電介質的電容值與真空電容比值是ε r(相對介電常數);第二種方式就要追述到對於極化的介紹,概括來說,先開始空間只存在自由電荷引起的靜電場
  • 最新行星科學研究:金星雲層中發現磷化氫
    最新行星科學研究:金星雲層中發現磷化氫中新網北京9月15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最新發表一篇行星科學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在金星大氣中探測到了磷化氫氣體,這一發現表明,金星上可能存在未知的光化學或地球化學過程
  • 最新行星科學研究:金星雲層中發現磷化氫
    最新行星科學研究:金星雲層中發現磷化氫中新網北京9月15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最新發表一篇行星科學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在金星大氣中探測到了磷化氫氣體,這一發現表明,金星上可能存在未知的光化學或地球化學過程
  • 好奇號發現火星大氣中有甲烷,這一氣體已是三番五次被檢測到
    近日,美國宇航局宣稱,好奇號探測器在火星上通過測量,在大氣中發現有異常多的甲烷氣體。甲烷被認為是最簡單的有機物,是生物體代謝過程中的常見氣體,例如人類的排洩氣體中就有大量甲烷,而很多簡單的微生物以這些氣體為食。
  • 火星「微量氣體軌道器」沒有在火星大氣中檢測到在金星大氣中發現的磷化氫
    火星「微量氣體軌道器」沒有在火星大氣中檢測到在金星大氣中發現的磷化氫(© Fotolia / artemp1)(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9月18日電,據俄羅斯科學院太空研究所網站消息,火星「微量氣體軌道器」(TGO)上的俄光譜分析儀沒有在火星大氣中檢測到磷化氫。
  • 緬甸東北部7.2級強烈地震活動在氣象衛星雲圖中反映的時空 特徵及其預測預報
    特徵及其預測預報魏宏儒  摘要  本文闡述了,緬甸地震發生前在氣象衛星雲圖中反映的時空變化特徵,分析研究了太陽活動、亞洲南部地震場活動特徵和氣象衛星雲圖異常變化時空特徵,應用「天地時空疊加地震短臨預測預報方法」,做出這次地震預測預報的過程和結果
  • 宇宙射線解釋了引起閃電的電場
    關於產生電場的新的實時信息可以從宇宙射線雨通過雷暴時形成的無線電波中獲得。這是一個國際物理學家小組研究了射電望遠鏡在電暴期間記錄的數據後得出的結論。研究團隊看到了帶電粒子產生的無線電發射的變化,計算機模型表明這是由於雷雲中強電場的偏轉所致。
  • 宇宙射線解釋了引起閃電的電場
    關於產生電場的新的實時信息可以從宇宙射線雨通過雷暴時形成的無線電波中獲得。這是一個國際物理學家小組研究了射電望遠鏡在電暴期間記錄的數據後得出的結論。研究團隊看到了帶電粒子產生的無線電發射的變化,計算機模型表明這是由於雷雲中強電場的偏轉所致。據衛星成像顯示,全世界每秒鐘大約有40次閃電。雖然大部分是無害的,但是雷擊會損壞建築物,甚至會殺死人。
  • 點電荷電場中的電場線_點電荷的電場線分布
    在定量地研究電荷之間相互作用的時候,發現有些電荷的大小對所研究問題的結果帶來的影響微不足道,這個時候就完全可以把電荷的體積和大小忽略掉,把電荷看做只有電量,沒有大小的電荷,這就是點電荷模型。   當R≫x,即對於軸線上所論點看來可以認為均勻帶電圓盤為「無限大」時,所論點的場強等於E=σ/2ε,相當於無限大帶電平面附近的電廠,可看成是均勻場,場強垂直於板面,正負由電荷的符號決定。
  •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影響氣候變化
    散布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於水中,還有5%的二氧化碳通過植物光合作用,轉化為有機物質貯藏起來。這就是二氧化碳佔空氣成分0.03%(體積分數)始終保持不變的原因。  但研究表明,隨著人類生產活動的日益加劇,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量日益增多,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含量創下新高。
  • 最新研究:系外行星大氣中 水常見但數量低於預期
    最新研究:系外行星大氣中 水常見但數量低於預期 2019-12-13 15:22:18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劉霞 | 字號:A+ | A- 最新研究挑戰現有行星形成理論
  • 【知識點】電場,磁場
    電場1.庫侖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點電荷間的作用力(N),k:靜電力常量k=9.0×109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