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員幫陽光小區的陶先生清理壓在車上的樹枝。 文消防供圖
16日晚的疾風驟雨中,天橋區柳行小區、龍岱花園小區、水屯路陽光小區,歷下區山東政法學院宿舍等居住區和多條道路上的樹被風颳倒,部分車輛被砸壞、小區居民進出道路被堵。目前,園林部門正在進行移樹工作。濟南市園林局相關工作人員說,城市地下管道和路面硬化阻礙了大樹根系生長。
一輛凱迪拉克
被松樹砸個正著
16日晚7點多開始的疾風驟雨讓不少小區居民猝不及防,多個小區出現樹被風颳倒的情況,不少車主也因此遭殃,其中龍岱花園小區一輛凱迪拉克車被一棵松樹砸了個正著。
17日上午11點,市區仍在下雨,記者來到大明湖附近的天橋區柳行小區8號樓,樓南側兩棵一人抱粗、40多米高的梧桐樹往西北方向倒下。整個樓間空地被斜分成2部分,居民穿行小區很不方便。在柳行小區2號樓,也有2棵樹倒在了樓前平房。在西邊緊鄰的濼河小區便道上,一棵直徑約15釐米的樹斜倒在電線上。
小區住戶譚先生介紹,自己16日晚6點多把車停到了8號樓南邊空地,「晚7點多開始下雨,7點15分到7點半之間,聽到很大的『砰』的聲音」。譚先生下樓一看,發現自己的車被2棵大樹砸了,「倒下的樹的樹梢就正中我車子的頂棚。另外停在我旁邊的5輛車也被砸了。」17日上午,記者看到,被砸車輛已經移開。譚先生的白色天津威志車頂棚被砸塌,車前玻璃被砸碎。為了防止雨水進入車內,他用車布把車蓋起來了。
「昨晚打110和119工作人員都來了現場,但是沒有大型吊車,所以沒辦法處理,消防工作人員把2單元門前的樹枝斬斷,留出了通道後離開了。」譚先生說,事發時自己並不知道具體該找哪個部門處理,由於正值周六晚上,市園林局、街道辦都沒有聯繫上。
「最後晚上10點多花八百多找了一輛吊車過來把樹抬起來才把車都移走。移完車都晚上12點了。」譚先生表示,希望相關部門能儘快為小區居民移開這兩棵大樹。
家住北園高架橋東側龍岱花園小區的韓女士16日晚8點多準備開車出門時,在小區停車場附近看到了驚險一幕,「剛開到小區路上,就看到前面的一棵樹倒了,砸在我的車前面的一輛凱迪拉克上,樹把整個路都堵了」。
晚9點50分左右,水屯路陽光小區裡有至少4輛車被樹砸壞。17日上午,在解放東路山東政法學院校本部宿舍旁,2棵高約4米的樹被風颳倒,東側的黃色矮牆部分被砸倒,宿舍前的圍欄也被撞出了一個窟窿。
行道樹也沒有躲過一劫,東濼河路兩側,有4棵柳樹被颳倒,4輛車被砸。在明湖東路上,黑虎泉北路路口往東約200米,一棵柳樹往西倒在了綠化帶內。
倒地樹紮根淺
容易被吹倒
柳行小區8號樓南側倒地的2棵梧桐樹均有1人環抱粗,四五層樓高。「和我們小區一樣老了,至少長了20年。」譚先生說。記者看到,倒地的大樹樹根僅有樹幹的2倍寬,埋地深度也僅是樹幹直徑的1倍左右。樹根最底部幾乎未附著黏土,中上部則是紅色花磚。
16日的大風使不少新老小區的樹遭殃,記者去的多個現場中,小區內傾倒的樹比行道樹多。「老舊小區的樹樹冠很大,地下根系因管道、硬化等原因不好生長。」濟南市園林局相關工作人員說,而新建小區由於剛開始綠化,很多樹由外部移植而來,根系還不發達,「根沒紮好就容易吹倒」。
該工作人員說,目前城市內硬化程度高,不少樹被行道花磚和水泥壓縮了生長空間,「行道樹和小區都有這樣的問題,地下管道和道路硬化使樹根長不好」。
樹砸了車
由誰賠償?
「我太同情我前面那輛凱迪拉克了,這一砸得多少錢啊!」龍岱花園小區的韓女士說。在柳行小區的譚先生也表達了自己的擔憂,「我的車保了商業保險,保險公司說只要提供氣象證明和相關報導情況就可以賠付,但其他的幾輛車的車主好幾個只買了交強險,車損恐怕只能自己承擔了。」譚先生說。
東洛河路上車被砸的車主也很鬱悶,「損失不能由我們自己負擔吧?」記者諮詢多家車險公司得知,若只有交強險,則自己車的損失無法走保險獲得賠付。平安車險客服人員介紹,如果投保了車損險,車身表面明顯撞擊、天窗玻璃被損都可以走車損險,而如果是車的前後左右玻璃受損則要保了玻璃單獨破碎險才能申請賠付。
人保車險客服則表示,因天氣意外而致的車損首先應找樹的所有方賠償,若投保了車損險和砸壞險,根據具體情況可以申請到一部分的車損賠償,「因為是自然災害,所以損失應該是保險公司和個人共同承擔,一般很難全額賠償」。
濟南市園林局相關工作人員說,因樹造成的車輛損失一般由車主自己的車險賠償,若有無法賠償的情況,則一般與樹的產權單位進行協商。
「市區內只要發生了樹傾倒的情況,都由倒樹所在區的園林部門或街道的綠化棵負責免費移樹,市民可以撥打12345或直接聯繫區園林局。」該工作人員說。
狂風吹倒廣告牌 兩輛小貨車被壓
16日晚的狂風驟雨中,伴隨著屋外的「轟隆」聲、「噼啪」聲,不少小區的樹木「折腰」,停在樹下的多輛私家車受損。在水屯路中段,甚至一處十餘米長的廣告牌轟然倒地,兩輛小貨車被壓。
17日上午,記者來到水屯路附近看到,一處廣告牌掉下來砸傷一輛麵包車;聯四路北段,4棵大樹『折腰』,其中一棵壓在路邊小貨車的車廂上,一棵將小區出口擋住,還有兩棵將店鋪門口的臺階拱了起來;小清河南路林家橋附近,11棵樹木受損,有的連根拔起,有的從根部直接斷掉;在水屯路中段,一處十餘米長的廣告牌坊倒下,將停在下方的兩輛小貨車壓住,其中一輛前擋風玻璃破碎,所幸均無人傷亡。(記者 尉偉)
「雷神」過境, 雷聲轟隆毀了周末
16日夜間到17日中午,省城經歷了一次強對流天氣過程。稀裡譁啦的雨聲伴隨著轟隆隆的雷聲,讓不少市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周末。根據統計,濟南共監測到48次地閃,雲閃的數據無法統計。記者 孟燕 實習生 張藝
「雷神」來了,出遊計劃被打亂
從16日傍晚開始,雷雨一直稀裡譁啦。到17日清晨,省城上空陸續划過一道道閃電,同時伴隨著「轟隆隆」的雷聲。不少市民都感慨,「雷神」過境濟南了。市民王女士表示,自己一大早就被雷聲驚醒了,電閃雷鳴、風雨交加,出遊計劃被打亂,只能宅在家裡了。
17日9時20分,濟南市氣象臺發布雷電橙色預警信號。當時市區和長清已經出現較強雷電活動,伴有短時強降雨,預計白天大部分地區仍將出現雷電活動。
一直持續到中午,「雷神」才戀戀不捨離去。
「濟南今天聽到的很多雷聲都是雲閃,沒有擊到地面,雲閃數據沒法統計。」山東省雷電防護技術中心孫荊茶解釋,每當聽到轟隆隆的雷聲,就代表發生了閃電。但是這個閃電是否落在地面就不確定了,落在地上的稱為地閃,沒有落地的,比如可能發生在雲的內部或兩朵雲之間,這都稱為雲閃,「今年有點特殊,雷比較少。但這次不算比較強烈的雷暴活動」。
借勢發射增雨火箭彈35枚
雖然較為密集的雷聲和閃電,給不少市民帶來了困擾,但降水局部緩解了旱情,17日白天,濟南市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組織在歷城南部山區和章丘增雨作業點進行了增雨作業,共發射增雨火箭彈35枚。
根據濟南市水文局的統計,截至17日18點,全市平均降水量17.9毫米,其中市區最大,為32.8毫米,其次為歷城24.6毫米、長清21.9毫米;降水量最小為平陰,僅有1.9毫米。「降水不均勻,市區、歷城、長清比較大,中到大雨,局部暴雨。」胡鵬表示。
17日出伏,正式走出「三伏天」。受降雨影響,省城的天氣已然是「天涼好個秋」了。根據統計,當日最高溫僅有25.1℃,不少外出市民甚至要穿件外套了。
根據濟南市氣象臺的預報,新的一周氣溫將上升,周一白天仍有陣雨,周二至周日晴到多雲。
未來幾天具體天氣預報如下:
周一(18日)陰有陣雨轉多雲,北風2~3級,最低氣溫19℃,最高氣溫28℃左右。周二(19日)多雲轉晴,南風2~3級,最低氣溫20℃左右,最高氣溫30℃左。周三至周四(20日~21日)晴間多雲,南風2~3級,氣溫上升。
雨都下在了市區 旱情緩解作用有限
17日,泉城濟南迎來一次有效降水,不過由於受旱地區降雨量較小,緩解旱情作用有限。
本次降雨前,濟南市受旱嚴重,全市在田農作物為390萬畝,受旱面積已達47.88萬畝,主要集中在南部山丘區和北部平原無水源條件的地區。而且,章丘市、高新區、歷城區共出現了幾十個村的飲水困難問題。
截止到17日下午3時,濟南市此次降雨量為14毫米。不過,降雨分布並不平衡,「降雨過多地集中在市區,受旱地區降水量較少。」根據濟南市防辦發布的8月17日6時至8月17日17時降水量,歷城為15.3毫米,章丘僅為3.2毫米,濟南市抗旱防汛辦公室值班人員告訴記者,降雨雖然對旱情有所緩解,不過緩解作用相當有限。
歷城區防汛科相關負責人稱,「此次降雨對旱情的影響還在估計。」他介紹,此次降雨主要分布在歷城區北部的洪樓、港溝、黃臺橋等周邊,「而最需要降雨的南部山區下得還不夠大。」只有仲宮鎮的降水量還比較大。其他地方的降水量都很小」。
此輪降雨,章丘市的降水量更為稀少。章丘市的受旱嚴重地區主要集中在普集、官莊、文祖、曹範、垛莊等鄉鎮。根據濟南市水文局數據,這幾處的降水量都不是很大。垛莊和官莊幾乎沒有監測到降雨。普集鎮有12000畝農田受旱,8個村吃水水源不足,也沒有監測到降雨。(記者 蔣龍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