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鳥之王——鳳凰
「有鳥焉,其狀如雞,五彩而文,名曰鳳凰」——《山海經》
鳳凰、亦「稱鳳皇」,中國神話自古以來就有的百鳥之王,是吉祥和諧的象徵。其實「鳳凰」最早是說的兩種鳥,雄的稱為「鳳」,雌的稱為「凰」。總稱為「鳳凰」。自從龍逐漸成為帝王的象徵以後,人們開始將帝王的嬪妃稱為「鳳」,至此鳳凰的形象逐漸開始雌雄不分,以至於到後面直接變為了象徵女性的「雌性」。
太史令蔡恆曰:凡像鳳者有五色,多赤著鳳,多青者鸞,多黃者鵷【yuān】雛,多紫者鸑鷟【yuè zhuó】,多白者鴻鵠。——張岱《夜航船.卷十七》
在古人的認知中,有其餘四種神鳥和鳳凰很像(存在顏色上的差異),然後將其歸為鳳鳥一類:
青鸞
通體青色,常伴西王母身邊的一種神鳥,有時會為崑崙山上求見王母的人引路,多為神仙的坐騎。
鵷雛
黃色的一種鳳鳥,是一種瑞鳥,用以比喻賢才或者高貴的人。
鸑鷟[yuè zhuó]
多為紫色或黑色,象徵堅貞不屈的品質,常見於許多古籍詩詞中。
鴻鵠
和鳳凰十分相似的一種神鳥,通體白色。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神話中的鳳凰和古希臘的不死鳥(又譯:菲尼克斯)不是同一種生物,不是!,儘管他們的外形相似,但無論是在神話起源還是文化內涵方面都完全不同。「浴火重生」「鳳凰涅槃」這種帶有「重生」意義的生物指的都是西方的不死鳥,在中國的神話史上沒有提過鳳凰的死亡或者重生。
朱雀
「飛朱鳥使前驅兮,駕太一之象輿」——屈原《楚辭》
朱雀是傳統文化中的「四象(也稱四神、四靈。《易傳》中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上的群星)」之一,與青龍,白虎玄武並稱為「天之四靈」。從殷商時期就是炎帝與南方七宿的代表。在古代多用於天文中,是中國古代遠古時期人民對星宿的崇拜而產生的神話形象。
很多人認為朱雀就是鳳凰或者說是鳳凰的一種,其實朱雀和鳳凰是兩種神話形象,現代有人稱朱雀為鳳凰所生,其實究其本源,朱雀其實是鳳凰的原型,要比鳳凰出現的早得多。
三足金烏
「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山海經.海外東經》「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經.大蠻南經》
三足金烏,又名三足鳥。根據《山海經》等古籍的記載,中國遠古時代傳說中的十日是帝俊與羲和的孩子,居住在扶桑樹上,輪流履行照亮天地的職責。由於「后羿射日」事件後,就只剩下了一個,就是我們如今的太陽。
另外一個版本是說三足烏是為西王母取食的「三青鳥」,這個就屬於十日神話與太陽崇拜觀念範圍內的不同傳說了。
畢方
「畢方鳥在其東,清水西,其為鳥人面一腳。一曰在二八神東」——《山海經.海外南經》
畢方在神話傳說中象徵著火災。畢方鳥長著一副人的面孔,而且只有一隻腳。傳說黃帝出行時,乘坐著蛟龍牽引的戰車,畢方則是車夫,為皇帝駕車。
重明鳥
堯在位七十年....有掋支之國,獻重明之鳥,一名雙睛,言又眼在目。狀如雞,鳴似鳳。能搏逐猛獸虎狼,使妖災群惡不能為害.....其未至之時,國人或刻木,或鑄金,為此鳥之狀。置於門戶之間,則魑魅醜類,自然退伏。——王嘉《拾遺記》
重明鳥又叫雙睛鳥。其形似雞,鳴聲如鳳,由於,它的兩隻眼睛中,各長有兩個瞳孔,所以叫做重明鳥,也被稱為重明鳥。據說它的力氣很大,能夠驅逐妖獸。因此在中國過年的時候,窗花或裝飾上有時會有雞的圖形,其實就是從那時用重明鳥驅邪降妖的風俗演變而來的。
比翼鳥
「崇吾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見則天下大水。」——《山海經.西山經》
比翼鳥,又名蠻蠻,此鳥僅一目一翼,雌雄需並翼飛行,故常比喻恩愛夫妻。
九頭鳥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極天櫃,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名曰九鳳。」——《山海經.大荒北經》
九頭鳥,又稱九鳳。在中國神話傳說中是一種代表不詳的怪鳥,長有九個脖子,九個頭。由於古代漢語「九」、「鬼」相似,因此又稱鬼鳥。古人認為如果九頭鳥飛過,要吹滅燈火,放狗把它趕走,否則九頭鳥會吸走小孩子的魂氣,現在一些地方還有相關的風俗。
自古至今,九頭鳥在古代詩文中有很多記載,而且,大多數記載的地點都位於湖南,湖北、河南等地,而且以湖北為中心。所以,在「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這句俗語中,也許「九頭鳥」是有實物依據的,並非僅僅是神話傳說。
鯤鵬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莊子.逍遙遊》
鯤鵬是一種上古神獸,最早出現在道家學說《莊子.逍遙遊》中。這是一種很神奇的生物,在水裡是巨大的一種叫「鯤」的魚,但是也能變成叫做「鵬」的鳥,變成鳥的「鵬」也不知道有幾千裡大。
有很多人將佛教的「迦樓羅(同時也是來源於印度神話的巨型神鳥)」與鯤鵬混為一談,但是此迦樓羅並沒有鯤鵬變化的能力,鯤鵬也不是迦樓羅那樣的人面鳥身。因此,兩者並不一樣。
這些古代傳說中的神鳥,無論是口口相傳,還是書本記錄(特指《山海經》),都是有跡可尋的,你們覺得這些神鳥都存在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