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研究員 馬登科)訊,通威股份、隆基股份兩大光伏巨頭近日紛紛加碼布局產業鏈,合計投資額超200億,行業競爭進入白熱化,東吳證券認為,產業垂直一體化利好各環節設備龍頭,矽片&電池片設備需求高增。
受消息刺激,今日個股開始發酵,帝爾雷射開盤便一路走強,於10點57分封板,在其帶動下,上機數控、天合光能、邁為股份、捷佳偉創等個股全線走高,截至收盤,帝爾雷射、上機數控封住漲停。
值得注意的是,設備龍頭之一邁為股份股價再創新高,自4月末開始,其股價已漲逾230%。其在本輪大幅受益於國內光伏裝機需求提升及大尺寸PERC設備滲透率提高。此外,其2019年已向通威股份提供250MW整條HJT產線設備。
還有捷佳偉創近5日北上資金呈持續買入狀態,數據顯示,累計淨買入7587.05萬元。
通威、隆基繼續加碼光伏產業鏈
11月17日晚間通威股份公告稱,與天合光能擬合作投資光伏產業鏈,包括年產4萬噸高純晶矽項目(40億)、 年產15GW拉棒項目(50億)、年產15GW切片項目(15億)、年產15GW高效晶矽電池項目(45億),總投資額共計150億元。其中高純晶矽項目擬於2022年底前竣工投產;拉棒及切片項目均於2021年9月底前完成首期7.5GW投產,2022年3月前全部15GW竣工投產。
此外,隆基股份也於昨日晚間發布擴產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預計在曲靖(一期)投建年產10GW單晶電池項目,投資總額約56億元,計劃在2022年投產。
招銀國際新能源研究團隊認為,光伏發電平價時代的到來,將進一步推動全球光伏裝機需求的增長。根據預測,在基準情形下,2020至2025年,全球光伏新裝機容量將較2014至2019年的503GW激增112%至1064GW。
矽片&電池片設備需求高增,HJT設備訂單即將進入放量階段
光伏設備提供商將受益於光伏產品製造商積極的產能擴張計劃。與半導體行業類似,光伏行業也是一代技術、一代工藝、一代設備,而設備,是光伏降本增效的關鍵因素。
東吳證券11月18日研報指出,光伏產業鏈又迎大規模擴產,矽片&電池片設備需求高增,其中HJT設備訂單即將進入放量階段。
矽片環節:
東吳證券認為,2019年起隆基、中環、晶科、晶澳、上機數控、京運通等龍頭相繼啟動矽片擴產,疊加210或者18x大矽片技術路線將繼續拉長矽片擴產景氣周期。考慮此次通威與天合光能合資擴產後,預計2020-2022年國內年均新增矽片產能達70GW,對應每年新增矽片設備需求約140億元(2億元/GW)。
電池片環節:
業內人士分析,從光伏各環節固定資產投資佔比來看,電池片(36%)>矽料(28%)>矽棒/矽片(20%)>組件(16%),所以目前在價值量上,電池片環節領域設備的市場空間較大。
東吳證券指出,從其技術路線上,TOPCON和PERC+都是屬於過渡技術,短期是為了延長現有PERC產能的生命周期,長期看終極解決方案都是從PERC切換到HJT,不過目前仍處於PERC電池擴產高峰期。
且其還強調,HJT技術降本提效路徑明朗,預計HJT設備訂單即將進入放量階段,預計2020年行業訂單在3-5GWh,未來三年複合增速超過100%,2020-2022年HJT設備的市場空間超280億,行業即將迎來爆發,設備商紅利有望逐步兌現。
財聯社整理光伏設備概念股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