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是唯一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雄獅的頭頂、兩頰、脖子、前胸甚至前肢上或多或少長有鬃毛,而雌獅則完全沒有鬃毛。雄獅為什麼長有鬃毛?鬃毛的作用何在?
達爾文曾認為,鬃毛的作用在於增加對異性的吸引力,即長有茂密鬃毛的雄獅,更容易受到雌獅們的青睞,從而獲得更多的交配機會。因此,長久以來,人們認為獅群中,鬃毛越黑越大的雄獅,佔有優先交配權。但是,我在觀察中發現,雌獅也經常和一些鬃毛並不蓬大的年輕雄獅交配。小鮮肉同樣受到女士們的垂愛。
第二種觀點認為,雄獅的鬃毛可以起到保護脖頸的作用。因為一旦雄獅之間發生打鬥,會造成可怕的傷痕,而鬃毛可以像海綿脖套一樣保護脖子不被咬傷或咬斷,的確,在實際中大鬃獅的獲勝機率更大一些。但我在觀察中發現,雄獅間的打鬥,通常是繞到對手身後撕咬,集中火力攻擊對手的後退、臀部和背部,導致落敗的一方落荒而逃,但我從來沒有見過雄獅鎖喉另一隻雄獅的情況。
第三種觀點是獅子研究專家Craig Packer提出的,他認為雄師鬃毛的作用主要在於增加自身的威脅性,從而阻嚇競爭對手的進犯。因為在實際中,雄獅之間發生殊死惡鬥的場面並不多,大部分獅子會自覺地、儘量地減少毆鬥,因為一旦受傷就會失去捕獵能力,導致性命之憂。草原那麼大,不是非要在一棵樹上吊死。因此,陌生雄獅遭遇時,通常君子動口不動手,進犯的一方會用巨大的吼聲發出挑釁,防守方則以同樣巨大的吼聲給予強烈回應。這時雙方都會血脈噴張,鬃毛豎起,讓自己身軀顯得更大,就像公雞打鬥時,也是通過長開全身羽毛那樣。鬃毛濃密、膨大的雄獅顯得更有戰鬥力,往往能夠成功嚇走對手,成為勝利的一方。
我個人認同第三種觀點。在塞倫蓋蒂國家公園,最理想的領地都是由鬃毛最宏偉的雄獅佔據,比如德華和小五佔據著Utafiti區、莫西幹和阿德佔據著Gol區、迪卡爾佔據著馬賽山和賽羅內拉河流域。
雄獅鬃毛是從一歲以後從脖子上開始長出,毛茸茸的一層,顏色淡黃,而後逐漸濃密,三歲左右基本成型,大約在六歲時完全長滿,七歲以後有些雄獅的鬃毛開始變黑,通常脖頸和肩膀部的鬃毛先變黑,然後是頭頂和臉頰處變黑(有一些雄獅鬃毛並不變黑,一直是金黃色,比如迪卡爾和姆庫科巴)。大約十歲左右,鬃毛就基本變成黑色了,後會逐漸脫落,就像人類脫髮一樣。
(本圖片為網絡圖片)
世界各地的雄獅長相不同,鬃毛的形狀和濃密程度也區別頗大。比如塞倫蓋蒂的雄獅具有漂亮的鬃毛,而僅僅200公裡之外的塔蘭吉雷國家公園的雄獅則鬃毛不夠雄壯,南部塞盧斯禁獵區的雄獅鬃毛稀少,甚至不長鬃毛。鬃毛的濃密程度應該和氣候有關,一般炎熱的地區,鬃毛就少,比如塞盧斯、查沃等地的雄獅;寒冷的地區的鬃毛就茂密,比如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由於長達幾個世紀的狩獵運動,真正漂亮鬃毛的雄獅都被消滅了,現有的雄獅所帶的基因是不夠漂亮的那種。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因為從已滅絕的巴巴裡獅和開普獅的鬃毛來看,確實長有極其壯麗的鬃毛。
(本圖片為網絡圖片)
(本圖片為網絡圖片)
(本圖片為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