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探究企業彎道超車與翻車的奧秘:技術向心力

2020-11-30 澎湃新聞

總有企業常青樹,令人羨慕不已。當熟悉的行業出現彎道的時候,他們總能重新入軌,再次進入賽道,繼續馳騁。

其實這些百年老店,很多時候也都是九死一生——不斷更新技術,進入不同賽道,成就一代商業傳奇。

而那些對行業彎道不能適應的企業,則像履帶上的泥土一樣,在轉彎處被不斷甩出。

文 | 林雪萍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知識自動化」(ID:zhishipai),原文首發於2020年9月1日,原標題為《林雪萍|技術向心力:彎道超車與翻車的奧秘》,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1

富士跨界

先說日本有一款網紅化妝品艾詩緹,深受年輕人喜歡。然而,它的前身卻是攝影暗室裡面的藥水技術。

那些用來定影成像的化學藥水,難道還能抹到臉上?

這還要從膠捲巨頭的衰落開始說起。日本富士膠捲於1934年從生產相機膠捲開始入行,跟著美國同行學藝。亦步亦趨地走了三十年,一路跟著「吃土」:1963年,富士的市值僅為美國柯達的十五分之一;到了2001年,富士終於超過柯達這個老對手,到達了膠捲市場的頂峰。

然而,如今看來這只是一場老年人的比賽。數位相機的崛起,已經摧毀了膠捲的賽道。

從2002年開始,全球彩色膠捲市場規模就以每年20-30%的速度驟減,僅僅10年時間,膠捲的總需求量就跌至原來的1/10,而富士膠捲公司的彩色膠捲業務佔其總銷售額的60%。當它終於打敗另外一個「老人」走向巔峰時,它看到的不是希望,而是絕望。

要麼死,要麼重生。面對壓力,富士膠捲總裁古森重隆跟大多數決策者一樣四處尋找答案。兩年多的尋找後,這位總裁併沒有隨隨便便地轉型,而是從自家的根部技術——膠捲生產工藝中,找到了靈感。

在一片微小的膠捲上,其實交疊著20多個感光層、100多種化合物。它的主要成分是明膠,而膠片片基是TAC膜。明膠需要將各種功能性粒子均勻分布在TAC膜上,在膠片曝光前嚴禁這些粒子發生氧化。

如果把膠捲比作成人的臉,用化妝品的「語言」再次解讀,那就是:護膚品中的有效成分顆粒要足夠小,在膠液中的分布要足夠均勻,否則就無法滲透到肌膚內部修復肌理。還要確保在使用前,這些有效成分不能被氧化,否則就會失效。

它們之間竟然存在驚人的相似技術——富士膠捲沉澱的膠片膠原蛋白技術、納米分散技術和抗氧化技術。除此之外,富士膠捲的抗氧化劑資料庫中還包含了4000種不同的化合物。

2006年富士膠捲推出護膚業務的時候,讓人感覺像是神奇的「魔法」。艾詩緹這款大紅瓶的抗衰老護膚品,不出所料地在市場上一炮打響。

尋找技術相似性,這是富士跨界的關鍵,而化妝品僅是其中的一個業務板塊。

在踏入醫療保健領域後,富士發現,傳統藥物在產生療效的同時,也易對人體其他臟器產生副作用,藥物最好能夠精準地抵達疾病部位,而這就是藥物靶向送達技術。實際上,在洗印照片時,同樣需要將所需顏色,顯現在特定部位。化學配方,精準達到指定位置,技術間的貫通,真是自有奇妙。目前富士已將這種精準定位技術,運用到醫療領域產品上。富士的醫療保健業務以及高性能材料,已經成為與多年運營的辦公用品事業部,並駕齊驅的收入來源。

頂尖工藝必有獨到之處,找到那些共性基礎技術,再加上相應領域的生產工藝,這才是企業輕鬆切入不同行業的奧秘。

2

奧林巴斯看不見的技術

在一個行業衰落的時候,必然意味另外一個行業的崛起。就像400米跑道,在前行無阻的直線跑道之後,就會出現彎道,那就是行業切換的轉折點。在直線賽道的傳統技術優勢,有可能無法適應彎道處的離心力。一個企業,就會伴隨著無法收斂的技術切線,被甩出賽道。當年膠捲巨頭柯達的那些專利技術無法幫助它再次入軌到新領域時,柯達只能出局。

彎道行車的運行機理

技術向心力,是如何形成的?

這就要從技術譜系說起。《技術的本質》一書提到,現代某些技術,也是先前技術的後臺。社會學家吉爾菲蘭對船的譜系(從獨木舟,到帆船,到當時的蒸汽船)進行了跟蹤。1935年追查船殼、龍骨、斜掛大三角帆、橫帆的發明,以及如何以帆船為原型演變成現代蒸汽船。如果細細看過去,很多技術可以追溯出一個詳細的譜系。

技術譜系證明了技術之間的演化特徵。如果進一步分析,就會發現一個優秀的企業,其技術可以細分為三層:應用技術、同性技術和支點技術,這三種技術,對外顯示度完全不一樣。可以說,同性技術和支點技術,往往被藏在產品的背後。而正是這些看不見的技術,決定了企業是否能夠實現在不同行業間的切換。

技術向心力的三層技術

最上層的是應用技術。

這經常被看成是集成創新,例如愛國者的數位相機,或者是溫州的一家工具機製造商。它的圖紙,是來自日本二十年前已經過時的專利。數控系統來自廣州數控,直線導軌採用臺灣上銀。這家製造商通過嫻熟的部件組合,最後就可以生產出一臺數控工具機,少則幾萬元,高配置也可以賣到幾十萬元。它並沒有核心零部件的生產能力,通過外購部件,製造商展示出了應用的集成能力,這就是一家合格的工具機製造商。在直線賽道上,憑藉應用技術,企業可以一直往前跑。這裡靠的是整機製造和零部件裝配的技術,但對於零部件的製造技術掌握,則相對較少。

如果再往下走,就走到第二層的同性技術。

今年6月,日本奧林巴斯決定放棄數位相機業務,專注於醫療影像。1919年一位曾就讀於東京帝國大學的法律畢業生,抱著「無論如何都要製造出日本的國產顯微鏡」這一夢想,正式創辦了奧林巴斯,並在日後成為了數位相機領域的翹楚。但最近幾年,由於數位相機的巨額虧損,奧林巴斯決定放棄這個祖師爺的符號。實際上它已早就跳出了苦海。整體相機業務也只佔到了其營業額的6%,放棄數位相機只不過是一個姿態而已。2019年,奧林巴斯將原有醫療業務部門拆分為兩個部:內窺鏡解決方案部和治療方案部。醫療業務的進一步細分,意味著這個盤子越做越大。在中國市場,2019年奧林巴斯軟式內窺鏡以保有率82.2%佔據市場第一。目前,中國三甲醫院使用的大部分胃鏡和腸鏡都出自奧林巴斯。

奧林巴斯能夠順利切入到醫療器械領域,就是因為它除了有數位相機的應用技術之外,還有對更深一層技術的理解。數位相機與內窺鏡都有一個同性技術——那就是鏡頭。這種對鏡頭的深刻認識,讓它可以重新審視進入其他領域的機會。奧林巴斯只需要回答,從鏡頭出發,增加什麼樣的技術模塊,才能去做人體用的內窺鏡?而當它進入到內窺鏡領域之後,內窺鏡的應用技術就成為奧林巴斯需要打造的市場競爭力。

從這個角度就容易理解,為什麼風靡一時的愛國者,當數位相機產業被智慧型手機淹沒的時候,就會一落千丈。由於缺乏鏡頭這一同性技術的支撐,很難進入醫療設備成像檢查領域。山東濰坊的天瑞重工,在打孔鑿巖機這個細分領域已經做到全球第三。最近幾年,天瑞進入到了磁懸浮鼓風機這一看上去風馬牛不相及的產業。然而天瑞在做隧道打孔機的時候,最重要的一點是:產品的耐磨性、可維護性以及噪音的控制。這些對材料、工藝都有著特殊的要求。而正是對於這些同性技術的把握,天瑞開發了免維護、免摩擦的磁懸浮電機,一舉進入新型鼓風機市場。

再往下,就是更加基礎的支點技術。

這種支點技術,一般來自企業的基礎研究突破能力。在鏡頭這個領域,對研磨設備的把控、對表面曲率和光潔度的認識,基本都是在化學、物理或者數學層面上要去解決的問題。

奧林巴斯的技術組合改換賽道

這一層次的技術,即使是在優秀的企業,也未必都有。而且,也並不是必須要有支點技術,才能完成行業轉型。它是一個卓越企業的技術戰略哲學,在很多時候,它甚至會表現出一種無用性。它不為今天而戰,並不為明天蓄力,它只是在描述後天的可能性。許多大型中央研究院,如當年的GE、杜邦研究院,都有這種機構的設置。一些物理學家、化學家、數學家,在一些沒有功利性的領域整天忙活。

這三者呈現了一種技術網。它是一種交叉組合。最終以產品形式表現出來,可以說支點技術就是軟蝟甲,同性技術就是合身的馬甲,而應用技術則是最外面的一件西服或者大褂。

平板顯示器與LED燈的同性技術在哪裡?更廣泛一點的問題是,它們跟光伏、半導體,又有何共性點呢?這四種行業的工藝共性是,它們都需要很薄的膜。而化學氣相沉積CVD,正是這樣的一門工藝技術。它利用含有薄膜元素的數種氣相化合物或單質,在襯底表面進行化學反應,從而生成薄膜。然而,要從這四種如此不同的行業進行選擇,企業需要合理的技術戰略匹配。只有將專業知識加載進去,才能成為行業的佼佼者。

有了這三種技術的組合,才使得一個企業表現出不同的技術向心力能力。如果沒有同性技術,在行業彎道來臨的時候,就很容易被淘汰出局。

3

3M自我迭代

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再次重視N95口罩,而3M則是其中的佼佼者。然而3M的紅色logo無處不在,除了普通民眾的口罩,還有工程用的膠帶、白領人士的便利貼。實際上,3M公司擁有12個門類的17000多種產品。

但是3M究竟是做什麼的?簡單來說,膠帶。

膠帶主要由襯底+塗層構成,這種組合結構可以溯源到3M創業之初選擇的——砂紙。1902年,五位創始人:一名醫生、一名律師、兩位鐵路職工和一位賣肉師傅,創建了明尼蘇達礦業與製造公司——這就是3個M的由來。採礦事業失敗後,他們便選擇做砂紙,依舊毫無起色。

五年後,3M建造了一家質量實驗室,用於粘合劑開發以及砂紙產品的質量檢測。有了實驗室做技術積累,產品研發就有了清晰的判斷標準和流程。靠著這些技術,3M公司開發了一種全新的磨料。這種磨料因為切割金屬的優越性能被軍隊大量採購。

之後,3M就開始圍繞砂紙做文章,買下製作防水砂紙的散裝材料專利,加上自身多年的砂紙生產經驗,3M溼砂紙大獲成功。1974年,在解決唱詩會上的書籤滑落問題時,3M用自己研發失敗的低粘度粘接劑做了可粘貼書籤,後來發展成便利貼。而根據在1959年申請的無紡布和靜電纖維濾棉濾料技術專利,3M研發出工業級口罩,並在1967年正式用於礦場及鋼鐵工人的顆粒及有毒粉塵防護。

3M的產品,表面看上去各不相同,但實際上很多都有同性技術。

口罩、手術床單是沒有粘接劑的織物襯底,醫用手套主要成分是橡膠,而便利貼就是紙+粘結劑。廣義上說,這些都是3M的「膠帶基因」。由於同性技術的支撐,3M通過積極拓展應用場景,從而可以進入到不同的行業。

技術向心力的運行機制 (來源:3M官網 興業證券整理)

3M的膠帶、口罩,表現出來的都是應用技術,看上去我們國內的每一家企業都可以製造。但口罩的背後,其實都有同性技術以及支點技術的支撐。它涉及材料,也涉及到裝備的競爭。口罩不過是技術土壤裡長出的一棵大樹,是系統性解決方案的一個分支。3M公司通過對材料等支點技術的深度認識,然後結合各種工藝技術,最後就可以製造口罩,也可以為工具機提供磨料,同時也是人工呼吸機ECMO不可缺少的。

技術戰略的三個層次

正是因為缺乏同性技術的支撐,所以僅僅以應用技術為支撐的國內口罩生產,一般都屬於廉價製造,每個口罩可能只賺幾釐錢。河南長垣兩家醫療器械公司的董事長曾經證實,醫用普通口罩出廠價每個9分錢左右,而醫用外科口罩每個在4毛錢到4毛5分錢之間。江蘇江陰某口罩工廠則表示,工廠一年給日本代工口罩3億隻,每隻出廠價兩分錢,每隻賺不到5釐錢。然而3M的N95口罩卻可以達到10倍以上的價格和利潤。

它們看上去相同,那只是一種應用技術所表現出來的錯覺。而更深一層的同性技術,則決定了口罩之間的根本不同。

美國工業巨頭霍尼韋爾、日本消費品廠商尤妮佳,都製造價格不菲的口罩產品。這些口罩背後,都能看見同樣的邏輯:那就是基於材料的同性技術,可以支撐進行跨行業發展。尤妮佳的衛生用品、霍尼韋爾的工業防護服,是多元化製造的典範。這就是工業巨頭的特點,它不是以單項產業的規模取勝,而以同性技術向各領域滲透而取勝。看似無序的多元化產品,卻是靠技術將其從內涵中串接起來,編織出一個難以複製的有機體。而國內的口罩製造商,只能單一生產口罩,因而很難跨出行業半步。底層缺乏同性技術的企業,很難擁有抵禦風險的能力。

以同性技術為基礎,3M在不斷向高端與多元化轉型的過程中,利用膠帶產品切開的行業口子,從同性技術發展接口,連接到其他領域上,這也使得3M創造出一個個細分領域的熱銷產品。3M有一款「高速膠帶」,可以對飛機的接縫問題進行臨時修補,並改善動力學性能,即使在高速飛行的飛機外殼上,這種膠帶也不會脫落。3M還有一款反射型偏光增亮膜,可以循環利用被面板吸收的光線,使顯示器的光亮度增加30%—40%。這種膠帶主要是通過改變薄膜材料光的偏振方向來實現。

行業彎道,正是考驗一個企業的技術戰略積累。

只有對技術的深厚積累,才能從一種技術的應用方向,切換到另外一個應用方向。在進軍新領域的同時,3M不斷將過時的業務部門淘汰變賣,即便是那些業務還在盈利。通過新舊輪換的自我迭代,3M的小物件,做成大生意。2019年3M的收入超過300億美元,淨利潤約46億美元。它靠的就是複雜的技術組合。而技術向心力,則可以確保3M成功進入不同的賽道。

4

比對手遲了十年的蔡司

中國晶片保衛戰,讓荷蘭光刻機ASML成為最耀眼的半導體設備明星。一臺10億多元的設備,想不賣就不賣,想何時交貨就何時交貨,沒人比它更牛、更拽了。然而,ASML也有它的軟肋。它完全離不開一家公司的光學系統——那就是德國蔡司光學公司。目前,ASML正在跟蔡司緊密合作,研發3nm光刻機。

但蔡司最初是做顯微鏡的,甚至連顯微鏡的發明者也不是蔡司公司人員,而是一百多年前的列文·虎克。蔡司對顯微鏡生產的貢獻在於:它首次將公式計算導入顯微鏡生產,從而大大提高了產品生產的效率。在此之前,顯微鏡生產全靠試錯,那個時候成品率很低。而蔡司的公式計算則帶來了生產效率的大幅提高。

繼續沿著公式研究往前走,蔡司的工程師提出了正弦成像理論,並計算出顯微鏡的理論解析度。但當時的玻璃質量太差,無法滿足理論條件,高品質顯微鏡可以通過理論計算出來,卻無法投入生產。於是他們找到了玻璃化學家——肖特。經過幾年的研發,玻璃品質得到極大提升,蔡司用自研的玻璃證明了自己發現的理論,而經過工程與科學的雙突破,蔡司公司的新型玻璃為鏡頭開發開闢了一條新路。它後來相繼開發出普蘭納、天塞等典型鏡頭,至今仍是相機鏡頭的基本結構。正弦成像理論是高品質鏡頭設計的基本條件,是普蘭納鏡頭和天塞鏡頭的設計基礎。這種正弦成像理論的支點技術突破,使得蔡司具有強大的同性技術:

高品質的玻璃生產,從而為無論是顯微鏡還是照相機的應用技術,都能提供源源不斷的火力支援。

1968年,蔡司首次為德國一家半導體商提供電路板印刷機鏡頭,這一年份距離第一臺光刻機的誕生已過將近十年。在贏者通吃、快速迭代的晶片製造領域,蔡司起步就比對手遲了十年。蔡司真的來晚了麼?沒有,後進的蔡司依靠自己的技術積累實現了彎道超車。在1977年,蔡司推出S-Planar(普蘭納)鏡頭,這是第一款能夠實現1微米的光刻技術的鏡頭,協助GCA光刻機成功取得當年光刻機市場的領導地位。2012年,蔡司的光學系統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批量生產的採用EUV的光刻光學系統。而現在,它在第五代EUV光刻機中的相關專利數量,位列全球第一,甚至超過了ASML。它已經確定了自己在第五代光刻機光刻系統中的霸主地位。而從光刻機生態鏈底部,攀登到塔尖的一家獨大,蔡司用了44年。下一代EUV光刻系統能進一步縮小光刻製程,是最前沿的技術,只給ASML公司的光刻機供貨(當然,恐怕也只有ASML對此有需求)。

從觀察微生物的顯微鏡,到照相機鏡頭,再到改變光路的光刻系統,蔡司光學事業部靠著支點技術和同性技術,成功實現了產業的拓展。

如果再往上,看看這家年收入64億歐元的公司的四大事業部,分別是工業測量、醫學、消費光學和半導體製造,就會很容易找到它內在的技術向心力邏輯。

蔡司的四大事業部

5

華為回歸極簡主義

對於光伏系統最核心的光伏逆變器,在今年兩個權威機構評選的榜單中,華為均為第一名。實際上,華為已經連續五年保持這一位置。而安徽陽光電源、德國SMA也牢不可破地捍衛著第二和第三把交椅。根據美國市場調研公司IHS的數據,前三甲紋絲不動,是從2015年就形成的穩定格局。然而,華為其實是一支光伏新軍,2013年才開始進軍這個領域,主打組串式逆變器。僅僅用了三年時間,就得以成功登頂全球榜首,並延續至今。華為是如何創造了這樣一個速度傳奇的?

答案是:

技術向心力的技術戰略,回歸極簡主義。

早在2010年,華為的信息技術已經開始衝頂,它就在尋找下一個藍海(那個時候,華為牌手機還遠遠沒有如今的江湖霸主地位),新能源被列入其中。宇宙之大,無非是信息、能源和物質三要素。從信息轉到能源,看似驚險的轉彎,但本質也是相鄰。新能源的本質,帶有強烈的信息屬性,選擇能源,這是第一個戰略選擇。

而在選擇風機和光伏的時候,華為做了一個獨特的角度對比。風機的組件是機械轉子(葉片)+發電機;而光伏是光伏電子組件(矽晶板)+逆變器。前者是機械+銅線,後者是半導體+半導體。顯然,光伏更容易接近摩爾定律的發展而具有爆發力的特性,而且更符合華為的技術儲備。與其說華為放棄風機而選擇了光伏,不如說是華為選擇了矽基。而矽基技術,正是華為最為熟悉的技術向心力。

兩個重大的戰略選擇,都是回歸到了極簡的戰略原點。

再往前走,就是排兵布陣了。當年的霸主是安徽陽光電源,早在2011年就已經上市。華為並沒有發起正面攻擊,而是對其產品進行詳細分解。陽光的光伏電站都是按照傳統的集中式,而華為決定採用差異化技術,強推分布式。這種以組串式逆變器為代表的分布式光伏,靠著出色的營銷概念和體積小安裝方便等特點,顛覆了大型地面的技術路線。後來者居上,組串式成為了地面電站主流,得到了廣泛的認可,連陽光電源也不得不跟進。

可以說,如果不另闢蹊徑,若是採用相同的技術路線,華為未必能比陽光電源做得更好。而通過不同的技術流派,「分布式」大戰「集中式」,華為把地面戰引到了屋頂戰。而分布式則把華為在信息技術上的同性技術優勢,發揮到淋漓盡致。與此同時,華為的供應鏈尖刀也發揮重大作用,跟晶片廠商多年的合作關係,讓它在製造成本上佔據優勢。2019年底,以華為光伏逆變器為基礎的光伏累計出貨量達110GW以上,成為全球第一家組串逆變器出貨量超過百GW的廠商。

在行業彎道上,矽基和銅基同時出現。而華為憑藉著同性技術,重新定義了應用技術的方向,從而在光伏市場上大獲成功。這樣看來,只要出現彎道,無論是老選手,還是新賽手,都有機會利用技術向心力,重新切入到賽道中。

每一次大的時代風雲,都意味著行業彎道的出現。當下的新基建,帶動了大數據中心的高速發展。出乎一般人的認知,數據中心其實是耗電大戶,一個數據中心就需要一個30萬千瓦的發電機組。而數據中心的不間斷電源UPS,則是一個重要的保障。而華為,也是UPS的製造商。但在2019年全球UPS的Top10排行榜中,中國的科華排名第8,還沒有華為的身影。但是隨著UPS的體積越來越大,對電力電子轉換裝置有著巨大的需求。基於矽基的魔法或將捲土重來,矽進銅退,這又將是一個顛覆性的可能。華為UPS能源產品,憑藉著技術向心力,或許會再次迎來矽的傳奇。

6

只賣豆腐很難做成百年老店

為什麼一個企業能夠持續轉型成功?

這固然有著時代機緣和企業家精神,

而那些老選手,則憑藉著對深一層次的技術把握,在賽道切換的時刻,依然繼續保持在軌狀態。

新賽手的出現,看似突兀,其實背後也有技術向心力的背景。IDC2020年第一季度的手環排名中,華米排名第五,而前四名分別是蘋果、三星、華為和瑞士Garmi。其他幾個品牌,都有各自多年的技術積累和借力產品。那麼新面孔——華米,如何在手環市場上,僅憑單品就可以異軍突起呢?

單獨從地板與天花板所組成的商業空間,其實很難找到答案。如果掀開地板看技術底蘊,就會發現這家公司的創始人一直在做摩託羅拉電路板的研究。低功耗,是這家公司的技術基因。而正是基於低功耗的同性技術,華米在手環的電池續航能力上,做到了極致。當其他品牌的手環每兩天就需要充電的時候,華米手環可以做到一個月不用充電。這種低功耗的技術向心力,讓華米異軍突起,一炮打響,從2014年8000多萬元的收入,到2019年將近60億元。這就是一家企業技術戰略的魅力。

行業發展要轉型,商業賽道會彎曲,市場永遠存在著變換的挑戰。沒有技術向心力,彎道超車是不可能的。實際上在轉彎處,技術切線帶來的離心力,恰恰會甩出去許多新老賽手。

只有對應用技術、同性技術和支點技術有戰略儲備的企業,才會在巨變來臨之際,憑藉技術向心力進入全新賽道。

只賣豆腐,是很難做成百年老店的。(本文感謝南山工業書院王立剛的支持)

文章來源於知識自動化 ,作者林雪萍

原標題:《憑什麼有「九條命」?》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全球經濟下行,雷射企業如何實現彎道超車?
    全球經濟大幅下滑不可避免,我國雷射企業也將度過復工復產漫長、交通物流管制、供應鏈停滯、市場需求嚴重萎縮、訂單大幅減少的困難局面。越是危險困難時期,越是有「彎道超車」機會我們知道,在同級別賽車中由於很難在直線賽道上建立起相對於其他車輛的超車優勢,所以很難見到有在直線賽道超車的情況,彎道超車幾乎成了唯一的選擇。
  • 向心力和離心力的奧秘
    向心力和離心力的奧秘向心力 向心力是從力的效果來命名的,因為它產生指向圓心的加速度,故名。它不是具有確定性質的某種類型的力。相反,任何性質的力都可以作為向心力,這些力可以由彈力、重力、摩擦力等任何一種力而產生。
  • 不僅要彎道超車,還要勇於換道超車 | 長江評論
    而碳基晶圓、晶片將有可能革新晶片的設計製造等關鍵技術,甚至在材料、設備上也會進行革新,為矽基之後的碳基集成電路等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的創新跨越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專家評論說,能夠助力中國芯「換道超車」。恰好在此前幾天的2020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鄧中翰在演講中提出「開創新場景新賽道」。兩則新聞不約而同地關注到了「換道超車」。後發者追趕先行者,最終是要超車,而超車就有彎道和換道之別。彎道超車是將別人走過的路重新更快地走一遍,用幾十年走完別人幾百年的路。
  • 中國突破碳基晶圓技術,或實現彎道超車
    打開APP 中國突破碳基晶圓技術,或實現彎道超車 海峽新資訊 發表於 2021-01-06 13:53:20 近年來我國在科技領域取得了一系列不菲的成就
  • 彎道超車的企業戰略有一定範式嗎?碳基晶片,也許帶來新啟示
    彎道超車的企業戰略有一定範式嗎?11-21 15:54 來源:科技看天下 原標題:彎道超車的企業戰略有一定範式嗎
  • 中國芯彎道超車的關鍵技術-碳基晶片
    最近國產八英寸石墨烯晶圓實現了小批量生產,似乎又給國產晶片換道超車打了一劑興奮劑。因為理論上來說,只要在石墨烯晶圓上繼續進行切片、刻蝕、離子注入等操作,就能夠繞過光刻機做出碳基晶片。 我們國產晶片終於不用再被別人卡脖子了,石墨烯會成為國產晶片換道超車的一張王牌嗎?
  • 中科院這次彎道超車,新型石墨烯晶片讓美優勢不再
    而5G技術就是最好的例子,美國眼看著我們的5G技術已經大大超過了美國,所以讓諸多國家都限制華為5G技術在各國的建設,雖然美國使用卑劣手段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但是美國不得不承認自己的5G技術已經被超越!但是媒體再次帶給了我們非常好的消息,中科院宣布成功研製出了8英寸石墨烯晶圓片,對於我們晶片來說絕對是史無前例的創舉,這一偉大成就足以彎道超車美國,這是我們沒有想到的,要知道我們在半導體領域一直缺乏核心技術,所以一直依靠外國的晶片,但是這樣一來我們就很容易被別人卡住脖子,所以包括中芯國際、海思等高科技公司都在大力研發晶片,這樣就可以減少對他國的依賴,但是短時間內這種差距依然存在
  • 富士康入股MicroLED技術公司 彎道超車OLED
    從2014年開始至今,將近4年時間,顯示技術的市場格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廠商分屬OLED與QLED兩大陣營,無論是被稱為「下一代顯示技術」的OLED,還是未來即將實現自發光的QLED,最終都是要取代液晶,成為新的霸主。
  • 彎道超車!我國艦艇技術突破了,「天才人物」肖飛破解世界難題!
    中國自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中國的科學技術實力明顯有了巨大的增長,特別是國家實力都增長,使中國在各個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提升,特別是在軍事方面的實力有了質的提高,比如中國的艦艇技術的發展,其中肖飛最有代表的變流器技術就是一個實現中國艦艇技術的彎道超車,那肖飛到底是怎麼樣的人呢?
  • 日本:中國自研光子晶片「彎道超車」,未來晶片將「一文不值」!
    正是因為晶片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國家才會在晶片領域卯足了勁,其實這次的晶片禁令說到底也不算是一件壞事,至少讓國內的諸多半導體企業意識到自己的技術差距,從而有了迎頭追趕的鬥志。日本:中國自研光子晶片「彎道超車」,未來晶片將「一文不值」!
  • 中國突破航天推進關鍵技術,彎道超車歐美,獨家享有該技術
    最近迎來了一個好消息,中國航天科技801所在航天推進技術中的霍爾推力器上有了新突破,而且在關鍵技術上彎道超車歐美,只有中國獨享該技術,那到底我們突破了什麼關鍵技術呢?下面和大家聊一聊。這個成功的消息一出,就標誌著我國霍爾發動機創新高,而且還彎道超車了歐美國家。
  • 霍爾發動機關鍵技術被突破,中國彎道超車歐美,多項技術全球首創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中國航天科技801所在霍爾發動機上突破新高,在關鍵技術上實現了彎道超車趕超美俄,那我們究竟突破了什麼技術呢?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完全掌握了20千瓦霍爾推力器的關鍵技術,而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大部分國家的技術還卡在離子推力器的關鍵技術上,這兩個技術雖然類似,但是在功率上卻天差地別,這也就是中國航天技術能夠取得這麼快速發展的原因。
  • 教育部回應普及幼兒園,中國學前教育布局能否彎道超車?
    教育部回應普及幼兒園,中國學前教育布局能否彎道超車? 撰文丨墨黑紙白 一、有些領域我們必須彎道超車,譬如教育領域 紙白君的文字一向對其他領域的彎道超車是持不認同觀點的,但今天要對教育領域例外,因為這可能是我們社會和國家及個人彎道超車最有效的機會。
  • 碳基半導體、彎道超車與楚王失弓
    大家都知道,當代的信息技術是建立在矽(Si)材料上的。所以很多人腦洞大開地設想將來會出現「矽基生命」,也就是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或者人把意識上傳到網絡。或許,高等級的外星文明已經是矽基生命了。
  • 量子晶片能否實現彎道超車,解決光刻機的難題?答案並不樂觀!
    量子晶片能否實現彎道超車,解決光刻機的難題?答案並不樂觀!國家手機當中使用的晶片,一直是我們心中的痛。只是在以前事情還沒有到緊急關頭,所以大家都還是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在大部分選擇臺積電以及高通的晶片。晶片發展緩慢的原因目前我們國家的晶片還暫時處於14nm這樣性能落後的階段,究其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國內的科技企業無法獲得ASML的高端光刻機。因為荷蘭ASML光刻機公司背景比較複雜,並不是一個單純的私人企業,在其背後有很多的國家大頭,其中之一便是美國。
  • 彎道超車!美國封鎖50年的核心技術,如今被我國民企突破
    大家都知道,進入21世紀以來,我們國家在許多領域尤其是科技方面取得了非凡成就,甚至在一些方面實現了「彎道超車」,走在了世界前列。如今的中國,不僅僅在經濟上成為世界佼佼者而且在軍事,航天,教育文化等領域實現了巨大的成就,贏得了世人稱讚。
  • 兆瓦級超導感應加熱技術將投入應用 助鋁加工「彎道超車」
    人民網南昌9月27日電 (記者 秦海峰)日前,「兆瓦級超導感應加熱技術及裝置推廣應用現場交流會」在南昌市江西聯創光電超導應用有限公司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超導感應加熱器即將投入市場應用,有望對整個鋁加工行業帶來技術變革性的替代效應,推動整個行業加熱設備的逐步替換。
  • 北鬥如何彎道超車GPS?
    此次珠峰測高綜合運用多種傳統和現代測量技術,其中,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衛星測量是重要一環,並以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數據為主。華測導航北鬥高精度定位設備在珠峰GNSS 同步觀測點作業高精度導航或為北鬥彎道超車
  • 美媒: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已在通信領域實現「彎道超車」
    伴隨著中國的發展,已經得到了許多國家的認可與支持,美媒更是評價中國說: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已經在量子通信領域上實現了「彎道超車」。而量子通信技術就在這個領域當中,顯得尤為重要,而中國早在2016年期間,通過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將世界上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
  • 齊魯首個PD-1/CTLA-4獲批臨床後,如何實現「彎道超車」?
    在創新藥的路上如何彎道超車?01 齊魯BsAb的核心競爭力:MabPair平臺近日,齊魯製藥首個MabPair組合抗體技術生物新藥QL1706中國獲批開展臨床試驗,國內PD-1/CTLA-4雙特異性抗體(BsAb)進入臨床試驗的選手再添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