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星空的「眼睛」

2020-07-02 中國經濟網

來源:北京日報

探秘星空的「眼睛」

趙永恆

探秘星空的「眼睛」

LAMOST望遠鏡鏡片是由多塊六邊形鏡片拼接而成,如蜂窩狀。

本報記者 和冠欣攝

本報記者 張航

1280年春天,元世祖忽必烈取「敬授民時」的古語,命名了一部新曆法——《授時曆》。

《授時曆》之精準,令人驚訝。該歷以365.2425天為一歲,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實際時間只相差25.92秒。這部曆法比現在通用的「陽曆」早了三百多年。

《授時曆》的形成,得益於一場被稱為「四海測驗」的大型天文觀測。自1279年開始,元朝14員監侯官分道而出,在全國各地27個觀測站進行觀測。

這其中,有位觀測者,叫郭守敬,「四海測驗」就來自他的建議,他也是《授時曆》的主要編者之一。

一路顛簸,逐星追月的郭守敬不會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的名字也能遨遊星河——為了紀念他對天文學的貢獻,人們將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郭守敬環形山」,將一顆小行星命名為「郭守敬小行星」。

不斷發明、改制天文觀測儀器,期望能看得更遠的郭守敬,更不會想到,700多年後,就在元大都東北百餘公裡外的燕山主峰南麓,有一座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大視場望遠鏡,冠名為「郭守敬望遠鏡」。

「他」真的望到了更遠的星空。

LAMOST工程分為八個子系統:光學系統;主動光學和支撐系統;機架和跟蹤裝置;望遠鏡控制系統;焦面儀器;圓頂;觀測控制與數據處理系統;輸入星表與巡天戰略系統。

LAMOST望遠鏡的「鏡筒」南高北低,最高處離地40米。其鏡片不是一整塊玻璃,而是由多塊六邊形鏡片拼接而成,如蜂窩狀。南端的球面主鏡大小為6.6米×6米,由37塊1.1米對角徑的六邊形鏡片拼接而成。北端的反射施密特改正鏡大小為5.7米×4.4米,由24塊六邊形子鏡拼接而成。球面主鏡是固定的,反射施密特改正鏡則可以根據觀測需要調整角度,觀測天區赤緯從負10度到正90度,涵蓋了赤道和北極的星空。

LAMOST望遠鏡有32臺科學級CCD相機,每臺相機配備一個1600萬像素的光學探測器; 4000根光纖對應16臺光譜儀,可以分解星光,幫助科學家發現各種化學元素,以揭開星星的奧秘。

自製望遠鏡的少年

壩上,華北平原與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地帶,因地形如階梯水壩般升高得名。這裡平均海拔在1400米以上,森林茂密,土壤肥沃,湖泊遍布,是天然的避暑勝地。

1307年,元武宗將中都建在這裡,作為往返於大都(北京)、上都的巡都。此時,郭守敬已年逾古稀,還在朝廷中忙碌著。

600餘年後,元中都只剩殘垣。新中國在張北地區建設的察北牧場,正欣欣向榮。

牧場裡有座圖書館,一個小男孩總喜歡跑去那裡看書,天文畫報,是他的最愛。從畫報上,他認識了星座,也知道了郭守敬和《授時曆》。

入夜,繁星璀璨。

小男孩,抬著頭,痴痴地望著星空,分辨著一個個星鬥。探索宇宙秘密的夢想,在小男孩的心中生根,發芽。

小男孩叫趙永恆,他的爸爸是牧場裡的農機駕駛員。家裡沒人能指點他探索星空,趙永恆就白天翻畫報,晚上看星星,他慢慢認識了牛郎星、織女星、北鬥七星……

上初一那年,趙永恆試著用厚牛皮紙將一片老花鏡片和一片近視鏡片捲起來,利用凹凸透鏡組裝出一架簡易天文望遠鏡。透過鏡頭,他第一次看到了月球上的環形山,激動地跳了起來。他很想找到「郭守敬環形山」,可惜未能如願。

趙永恆想看得更遠,「我要學天文」。考大學時,趙永恆原本想考南京大學天文專業,因為那裡有紫金山天文臺。

可是,當時南京大學天文專業並不在河北招生。趙永恆只好轉變方向,準備先從天文的基礎——物理學起。1980年,趙永恆被武漢一所軍校的物理專業錄取。大學期間,他從各種渠道尋找南京大學的天文學習資料,有書借書,沒書就找油印材料,再不行就手抄。大三結束的暑假,他坐了一天一夜的船,沿長江而下,抵達南京。上了岸,他迫不及待地趕到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臺,想要參觀。但可惜沒有提前預約,未能如願。

一年後,趙永恆的願望實現了,他如願成為南京大學天文專業碩士研究生。第一次跨進紫金山天文臺大門的時候,他很是感慨:「努力了,實現夢想就是這小小的一步。」

1990年,在南京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26歲的趙永恆跨過長江,沿著老津浦鐵路北上。進入我國天文觀測的最高學術機構——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現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工作。

自製天文望遠鏡的少年,終於開始了「星辰大海」的徵途。

建造大望遠鏡的「施工隊長」

自製天文望遠鏡的時候,趙永恆不會想到,有一天,他能參與建造一座口徑4米,高達8層樓的「大傢伙」。

1995年秋,一天傍晚,德國慕尼黑,馬普地外物理所。

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訪問學者趙永恆拿起聽筒,「永恆,回來吧!我們國家要建超大型光學天文望遠鏡了!希望你加入!」打來電話的是北京天文臺臺長李啟斌。兩人聊了很久,臨掛斷電話前,李啟斌又強調了一句要建的望遠鏡,「絕對是個大傢伙!」

掛斷電話,趙永恆興奮地走來走去。

當時,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已掀起了建設超大口徑天文望遠鏡的熱潮,美國在太平洋夏威夷島上建起了凱克(KECK)望遠鏡,口徑達10米。

中國當時最大口徑的望遠鏡只有2.16米級。趙永恆切身體會過「2.16米級」和「10米級」的差距。他曾經用2.16米級光學望遠鏡發現了一個新的類星體,「只看到了一顆,因為那架望遠鏡一次只能拍攝一個天體。」

為了儘快縮小差距,中科院院士王綬琯、蘇定強向國家提出了建設大型巡天光學望遠鏡的建議。經過反覆論證,該項目被列入國家重大科學工程。

留在德國,繼續科研,有豐厚的經費,可預期的成果;回國參與建設望遠鏡,則是未知的局面,未知的結果……

怎麼選?

趙永恆沒有猶豫,很快回復李啟斌:「我儘快回國!」

為什麼這麼選?

「我渴望著能觀測更大的宇宙。」趙永恆說。

1996年初,32歲的趙永恆回國,成為項目指揮部中最年輕的成員,他和同事們為建設「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而努力。

項目準備了整整5年,細緻入微,力求完美。2001年9月,LAMOST項目開工。趙永恆的身份也發生了改變——2003年,他從科學家變成了項目總經理,建設、人事、財務……項目運行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他操心,「幹的就是施工隊長的活兒。」趙永恆笑著說。

趙永恆操心最多的是經費。

項目獲批時,國家撥付2.35億元建設資金。「看著挺多,但建設大科學裝置,錢不經花。」趙永恆說。

怎麼辦?只有把技術用到極致!經費難以支撐研發10米級口徑望遠鏡,趙永恆和同事們就從技術方案上想辦法——LAMOST望遠鏡口徑約4米,但實現了5度的大視場。

趙永恆拿起一臺單眼相機,他指著鏡頭說:「焦距越長視野越窄。那些8至10米口徑的天文望遠鏡,視場往往只有10多角分。」1度等於60角分,一般情況下,視場30角分的望遠鏡,觀測視野剛剛可以容納一個距離地球38萬公裡的月亮。LAMOST有5度的視場,這意味著它的視野可以裝下足足100個月亮。那些以光年衡量的更遙遠的群星,在望遠鏡中佔據的面積比月亮小得多,5度觀測視場幾乎就是「超廣角」,「可以博覽群星,既看得多,又能看得清,從而實現巡天的目標。」趙永恆說。

望遠鏡的鏡片也是一項大開支。為了節省經費,趙永恆和同事們貨比三家——在全球範圍內篩選出上海、俄羅斯、德國的三家生產企業。國內企業很爭氣,不僅報價低,而且試加工出的鏡片質量很高。德國企業得知消息後,立即將報價下調一半……「這充分說明自己掌握核心技術是多麼重要。」趙永恆說。

LAMOST建在山區。建設期間,趙永恆常駐工地,哪個環節出問題,他就第一時間奔赴現場解決……

七年奮戰,終有收穫。

2008年,LAMOST落成;2009年,順利通過國家驗收;2011年,啟動巡天觀測。

此時,趙永恆雖還不到50歲,但已頭髮花白。他望著傲立山間的白色望遠鏡,眼圈紅了,他確信,這是一生中最榮耀的成果。

變大的「銀盤」和「看不見」的黑洞

中國人建的望遠鏡,一定得有一個中文名字。

LAMOST項目啟動中文名字徵集,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收到大批方案:郭守敬望遠鏡、張衡望遠鏡……最終,「郭守敬望遠鏡」高票當選。

趙永恆想起了小時候看過的郭守敬的故事,「大家都看到了郭守敬在天文觀測方面的重要貢獻。」

2010年4月17日,LAMOST望遠鏡正式冠名為「郭守敬望遠鏡」,趙永恆仿佛看到,中國古代天文研究的輝煌成果和中國飛速發展的現代天文科技,在巨大的白色望遠鏡上,融通交匯。

2011年,「郭守敬望遠鏡」啟動巡天,一批重磅科研成果不斷湧現,比如重「畫」銀河系。

此前,天文學家們一直認為,銀河系的中心附近存在一個棒狀結構,外面呈盤狀結構,四周被較稀疏的恆星包裹,如同一個銀盤。距離銀河系中心約5萬光年的地方,有一個清晰的邊界,此處恆星數目驟然下降,銀盤如同被切割一般。

近年來,科學家在「銀盤」邊界外陸續又發現一些年輕恆星,它們也屬於「銀盤」,難道「銀盤」比已知的更大?

2017年年底,「郭守敬」找到了答案。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劉超等利用「郭守敬望遠鏡」的觀測數據清點了銀河系外圍恆星的數目,發現更遠處的恆星和「銀盤」上恆星光譜特徵一致,這意味著整個「銀盤」的半徑延伸到6.2萬光年處,這比教科書上一直以來引用的銀河系半徑足足大了約四分之一。

2018年,劉超和團隊與西班牙加納利天體物理研究所科學家聯手,利用「郭守敬望遠鏡」以及國外望遠鏡觀測到的海量恆星光譜數據,進一步改寫了「銀盤」尺寸——其半徑可能達到約10萬光年,銀河系的疆界大大拓展。

「郭守敬」還發現了神秘的黑洞。

根據質量不同,黑洞一般分為恆星級黑洞、中等質量黑洞和超大質量黑洞。恆星級黑洞是大質量恆星死亡形成的,具有極其強大的引力。有理論預言,銀河系中有上億顆恆星級黑洞,但長期以來,天文學家僅發現了約20顆黑洞,這些黑洞的質量均小於20倍太陽質量。

2016年秋季,「郭守敬」發現了一個神秘的傢伙。

當時國家天文臺研究團隊正利用「郭守敬望遠鏡」開展雙星課題研究,監測一個小天區內的3000多顆恆星。在一個X射線輻射寧靜的雙星系統中,有一顆8倍太陽質量的藍色恆星圍繞一個「看不見的天體」進行周期性運動。不同尋常的光譜特徵表明,那個「看不見的天體」極有可能是一顆黑洞。研究人員隨即利用國內外多架望遠鏡進行確認,終於證實了黑洞的存在。通過計算,該黑洞質量大約是太陽的70倍。這顛覆了之前科學界對黑洞質量的認識。

國家天文臺首席研究員劉繼峰說,如果利用一架普通4米口徑望遠鏡來尋找這樣一顆黑洞,同樣的機率下需要40年的時間,而「郭守敬望遠鏡」用了不到兩年。

一個名為「黑洞獵手」的計劃已經啟動,趙永恆、劉繼峰他們相信,「郭守敬望遠鏡」將開啟批量發現黑洞的新紀元。

與「天眼」一起尋找地外文明

夜幕降臨,望遠鏡穹頂打開,隨地球轉動的「郭守敬望遠鏡」掃過北半球的中天。遙遠的星光投到反射施密特改正鏡上,再反射至主鏡,最後於焦面聚焦成像。

「郭守敬望遠鏡」取得的成就,趙永恆一點兒也不覺得奇怪,「我們把全球光學望遠鏡的門類從三種拓展到了四種。」

世界上第一臺望遠鏡是伽利略折射望遠鏡,它採用透鏡技術觀測天體。之後是牛頓反射望遠鏡,它不再使用透鏡,而使用反射鏡;再之後是施密特望遠鏡,它採用折反射技術。「郭守敬望遠鏡」則在施密特望遠鏡的技術基礎上再度創新,採用了主動反射系統。

「沒有『郭守敬望遠鏡』之前,想要觀測X射線、黑洞、脈衝星,就要到國外找設備找數據,」趙永恆說,「現在,我們有了自己的大望遠鏡,產出高質量的觀測數據,不僅能將中國天文觀測研究推到一個更高的層次,還能藉此培養出更多的天文科技人才。」

趙永恆正計劃著給「郭守敬望遠鏡」配備一個更強大的同伴——「把望遠鏡口徑加大到10米,加上我們獨創的主動光學技術,望遠鏡的焦面大幅擴大,可以裝下10000根光纖……」趙永恆越說越興奮,「我們現在已經收穫超過1000萬條光譜,以後再加上這個新望遠鏡,獲得1億光譜不是夢,那時,人類對浩瀚宇宙的認知將提升到全新水平。」

「郭守敬」還期待著與「天眼」的合作。

「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正尋找著來自宇宙深處高智慧生命的信號。在趙永恆看來,「郭守敬望遠鏡」和「天眼」完全可以配合行動,「『天眼』是射電望遠鏡,用於捕捉宇宙中的電磁信號,一旦發現目標恆星,就可以交給『郭守敬望遠鏡』,用光學鏡片觀其『真面目』,甚至可以利用光譜解析出這顆星球的主要環境。」

陽光透過雲層,灑在「郭守敬望遠鏡」白色的「外衣」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伴隨著城市的發展,現代建築玻璃外牆的光反射,城市照明,已經開始影響夜間觀測。「我們可能會考慮給『郭守敬望遠鏡』搬個家,比如去觀測條件更好的西部地區。」趙永恆說。

不過,不管去哪,趙永恆都願意陪著「郭守敬望遠鏡」,在黑暗澄淨的宇宙中,尋找神秘的星光,「我還想看得更遠。」

相關焦點

  • 《DNF》探秘地下城欲望怎麼玩 探秘地下城欲望完整攻略
    DNF探秘地下城欲望攻略dnf探秘地下城欲望活動中,活動要怎麼玩呢,具體的玩法和規則是什麼樣的,這裡我們來一起看下具體的玩法以及獎勵介紹。 獲得 2700 探索分數 星空裂縫通行證10 張 使用 1 張星空裂縫通行證,就可以挑戰星空裂縫地下城。 物品欄中同時持有其他入場材料的情況下,優先消耗通行證。 只適用於哈林區域的星空裂縫地下城,無法用於其他模式的深淵派對地下城。
  • 科技,擦亮學生仰望星空的眼睛
    科技圖書,可擦亮孩子仰望星空的眼睛,讓孩子把視角朝向遠方的天際,給他們插上了想像的翅膀。科技,激發孩子的探索與思考。科技類的圖書在給學生普及科學知識的同時,給孩子們帶到了一個新奇的世界——亙古的年代、遙遠的星空、深深的海底……讓孩子們知道除了生活的這個可以看得見的世界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未知領域,可以激起他們探索未知世界的強烈願望,讓創新的意識進入他們的頭腦,把他們變成為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勇者。
  • 動力先鋒全民上星計劃——探秘航天城,太空裡有奧特曼嗎?
    探秘航天城孩童時代,我們仰望星空,依偎在媽媽的懷裡,用大大的眼睛探索著新生未知的世界,心裡想最遙遠的距離莫過於自己與星空的路程,伸出五指,抓住月亮,好像那一刻擁有了整個宇宙。對著星空許願,爸爸媽媽會馬上回到我身邊嗎?」孩子提出的問題總是純真無暇,令人動容,在他們的世界裡,神秘的太空蘊藏著心底最真切的願望。
  • 科學探秘,我們和古人看到的星空,真的是同一片星空嗎?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璀璨星空永遠會引起人們的好奇。人們研究星空,分析星空,希望能夠解開宇宙起源和萬物誕生的秘密。物換星移,朝代更迭,人們居住的建築物換了又換,人們的穿著變了又變,唯一不變的就是那神秘莫測的星空。
  • 科學探秘,我們和古人看到的星空,真的是同一片星空嗎?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璀璨星空永遠會引起人們的好奇。人們研究星空,分析星空,希望能夠解開宇宙起源和萬物誕生的秘密。物換星移,朝代更迭,人們居住的建築物換了又換,人們的穿著變了又變,唯一不變的就是那神秘莫測的星空。可能不少人會有這樣的疑問:日月在移動,星辰在變幻,我們和古人看到的星空,真的是同一片星空嗎?
  • 古風 星空 壁紙:說星星很亮的人,一定沒見過你的眼睛!
    手機壁紙是我們每天都要用、都會看到的,壁紙也是有很多種的,下面我們來看的就是古風的星空壁紙,星空很浪漫,也很夢幻,最重要的也是特別的好看,一起來看看你喜不喜歡這樣的壁紙吧!
  • 出身黑人家庭,卻擁有星空般的藍眼睛,最終被丈夫拋棄而意外走紅
    文|箭無弦一名大學生在奈及利亞的一個村莊參加活動時,聽說後並記述了這個神奇的藍眼睛家庭故事。藍眼睛家庭在當地很出名奈及利亞是非洲的一個黑人國家,絕大多數的本土人都是黑人,長著黑頭髮,黑皮膚,黑眼睛。但有一個家庭卻不尋常,在這個家庭裡,一個母親和二個女兒都有著深邃的藍眼睛,而且眼睛裡有著星河般燦爛的眼神,美麗且奇怪。俗話說得好,眼睛是人的心靈窗戶,對一個人的神態和長相有著重大的影響作用,而這母女人,就是因為這一雙不尋常的眼睛而他們異於其他人。於是她們在當地就出名了,十裡八鄉的人都慕名而來,一飽眼福。
  • 青河縣打造隕石探秘、星際追蹤「研學旅行」品牌
    天山網訊(記者胡俊秀 通訊員張磊報導)為豐富新疆青河縣冬季旅遊產品,激活青少年對課外文化生活的熱愛,近日,青河縣組織30多名中小學生首次開展以「隕石探秘、星際追蹤」為主題的「研學旅行」。  此次「研學旅行」設置了探訪喬夏巖畫「草原神秘文化」、遠眺瑙雲烽火臺「蒙元時期軍事設施」、體驗神農生態農莊、參觀青河縣博物館及隕石科普館、「研學遊」分享沙龍、天文望遠鏡「星空探秘」等環節,整場活動寓教於樂,孩子們既釋放了天性,又學到了知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 夜空中那眨著眼睛的星星,星空攝影作品欣賞
    夜空中那眨著眼睛的星星呢?它們哪去了?我用眼睛尋找著,望了一遍一遍。在那!它們出來了!一顆、兩顆、三顆……星星,你們為什麼這麼閃亮呢?星星沉默不答。午夜,晚間的微風輕輕的吹拂著樹葉,像一位慈祥的母親,撫摸著沉睡的孩子。夜幕降臨,黑夜給大地母親蒙上了一層黑色面紗。夜空中那眨著眼睛的星星呢?它們哪去了?我用眼睛尋找著,望了一遍一遍。在那!它們出來了!
  • 騰訊視頻紀錄片開啟「星空旅行季」
    仰望浩瀚而神秘的星空,你是否也曾有過星際遨遊的夢想?騰訊視頻將讓你夢想成真:5月24日,騰訊視頻紀錄片頻道「星空旅行季」正式啟動。另外,通過參與完成星空旅行任務,用戶更可以獲得星空籤證,並有機會贏取紐西蘭觀星之旅。 千百年來,人類從未停止過對宇宙這個神秘空間的探索。記錄了人類探索太空的艱辛與浪漫的宇宙探秘類紀錄片,成為了我們走入星際的一個窗口。目前,騰訊視頻匯聚的如《行星旅行指南》《前往宇宙邊緣》等神作級紀錄片,已經吸粉了不少天文學愛好者。
  • 探秘太平洋大海蛇
    探秘,太平洋中的大海蛇其次,太平洋的成因,關於太平洋的成因有很多的假說,其中喬治達爾文在1879年提出的月球分出說,最受人關注,達爾文認為太平洋是在月球形成的過程中,在地表面留下的大凹坑發展而成的。地理環境。
  • 仰望極地星空,邂逅「星際流浪者」
    7月17日至18日,阿里暗夜公園組織開展了以 仰望極地星空-邂逅「星際流浪者」 為主題的彗星觀測活動,同時也是一次很好的天文科普活動。活動期間,阿里暗夜公園安排了彗星觀測、攝影、天體觀測、星空留影以及在西藏自治區最大的16米數字天象廳內,觀看數字球幕影片活動內容,並邀請國家天文臺專家老師親臨現場,對前來參觀的當地解放軍戰士、學生、阿里本地居民和幹部職工,以及前來參觀的國內遊客、天文愛好者進行專業指導,講解天文知識,指導參觀者拍攝C/2020
  • 抬頭看,今夜星空!北京天文館又啟夜場
    10月24日晚上,北京天文館又啟夜場,「今夜星空」主題活動帶觀眾們領略秋季星空,探索神秘天象。「大家抬頭看,這就是此時此刻你頭頂的星空。」天象廳中,天文館鎮館之寶——蔡司九型光學天象儀為觀眾們打造了一片秋夜星空的夢境。
  • 鬥羅大陸:誰眼睛最特別?小舞紅瞳,寧榮榮星空瞳,她稀有兩色瞳
    鬥羅大陸中有很多的女神,這些女神不僅僅是擁有超高的顏值,實力也都非常的強大,這些女神擁有的武魂大多數都是獸武魂,所以身上都有一些武魂的特徵,武魂是鬥羅大陸中每個人都要擁有的東西,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女神的眼睛特徵,誰的眼睛才是最特別的眼睛。
  • 鹽洞星空:探秘神奇的「鹽世界」
    久居都市,我們有多久沒有仰望星空?也許,小小的他或她還從來沒有領略過滿天星鬥的美麗。今天,就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在鹽洞裡,感受「一閃一閃亮晶晶」的奇妙吧。當燈光暗下來,美麗的星空卻在頭頂顯現,耳邊傳來柔和的《小夜曲》,呼吸著清潔的空氣,和孩子一起進入「靜」的世界,感受「靜」的奇妙。有趣的「數星星」手指遊戲,讓孩子們體會到樂趣和愛。
  • 不用等2020年,榮耀20 PRO提前探秘「火星」,首張高清「火星營地...
    然而就在昨天,「榮耀夜探小分隊」卻領先一步開始了探秘「火星」,了解過後,原來是榮耀夜探小分隊攜帶榮耀年度旗艦榮耀20 PRO,探秘位於甘肅的中國首個火星模擬基地開啟了「火星」之旅。榮耀20 PRO順利完成營地夜拍、營地內部探秘、觀測星空三大挑戰任務,拍下火星營地高清照片。
  • 「吃雞」海島地圖新增日全食奇觀,探秘天文臺可查看天文景象!
    遊戲話題:「吃雞」海島地圖新增日全食奇觀,探秘天文臺可查看天文景象!提到宇宙、星空、日食,這些詞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但大多人對於這些詞彙的了解,僅限於抬頭仰望天空,通過肉眼來了解一些有限的內容。部分比較幸運的人,以及一些對宇宙、科學,以及科幻電影有著熱愛的人,對宇宙的相對會更多一些。但更多的人,對宇宙和天文的了解,都極為有限。
  • 「吃雞」海島地圖新增日全食奇觀,探秘天文臺可查看天文景象
    遊戲話題:「吃雞」海島地圖新增日全食奇觀,探秘天文臺可查看天文景象提到宇宙、星空、日食,這些詞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但大多人對於這些詞彙的了解,僅限於抬頭仰望天空,通過肉眼來了解一些有限的內容。部分比較幸運的人,以及一些對宇宙、科學,以及科幻電影有著熱愛的人,對宇宙的相對會更多一些。
  • 紐西蘭特卡波:最美「星空小鎮」
    在那裡,僅憑肉眼就可以觀察到整幅星空的移動,知道什麼叫做「鬥轉星移」。小鎮只有300人,是世界各地熱愛仰望星空的人們的勝地。這就是「星空小鎮」特卡波。  對外鄉人來說,什麼才是紐西蘭?千帆之都、觀鯨勝地、成群的牛羊、被標榜為「純天然」的乳製品……而對痴迷《魔戒》和《霍比特人》的文藝青年們來說,紐西蘭是霍比特人、精靈和小矮人的故鄉,有高聳的山峰、壯麗的雪山、清澈的溪流、鬱鬱蔥蔥的森林。
  • 阿勒泰青河縣今年冬季打造隕石探秘、星際追蹤「研學旅行」品牌
    為豐富青河縣冬季旅遊產品,依靠獨特的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宣傳推介青河縣特色旅遊產品,激活青少年對課外文化生活的熱愛,今年冬季將打造「研學旅行」旅遊品牌,並且組織30多名中小學生開始首次以「隕石探秘、星際追蹤」為主題的「研學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