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在即,在120分的中考語文卷中,作文就佔了50分,因此我們不得不極其重視中考作文。今天「邵老師微課堂」再一次聚焦中考作文,通過對一道中考作文題的分析與指導以及對一類高分作文的評點,來打開考生的思路。如果讀者朋友們看完後覺得有所獲,請關注「邵老師微課堂」,或許能助你中考作文一臂之力。
有一年,遼寧省瀋陽市中考語文曾考過這樣一道作文題:請以「最後一分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題目,寫一篇文章。要求:①請將題目補充完整並抄寫在答題卡上;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可以記敘經歷、抒發感情、發表見解等;③字跡工整,書寫規範,字數600~800字;④文中請不要出現真實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襲本試題卷閱讀理解部分的材料。
【寫作指導】中考作文題目擺在我們面前後,先要用心審題,看清要求,明確立意。這是考生必備的一種能力,牽涉到篩選提取信息,進行理性分析,然後綜合、歸納、概括、提煉能力的考查。
作文題中,有這樣一個要求:除詩歌外,文體不限,可以記敘經歷、抒發感情、發表見解等。這就明確地提示我們,可以寫記敘文來記敘經歷、抒發感情,可以寫議論文來發表見解。
因此,考生在動筆前,一定要根據自己的人生積累以及自己最擅長的文體,來確定寫記敘文還是議論文。然後依照文體要求來組織材料,構思作文。
這是一道半命題作文,是一個偏正結構短語的命題,屬於前偏後正的類型。主要考查學生選擇生活中的小事,抒發真情實感,同時也考查學生的理解分析和準確把握主題的能力。每一個作文題目中,都有一個決定作文中心立意點的詞語,我們可以把它稱為「主題詞」。
因此,我們在審題時,不僅要準確找出主題詞,還要逐一推敲題目中其他詞語的修飾限制等作用,要將它們進行綜合全面的思考,忽視任何一個詞都有可能造成審題偏差。很顯然這道題目的主題詞在於考生自己補充的那個詞語。
最後一分鐘的什麼呢?如果認真思考一下,可以從具體一點的方面來立意與寫作,比如,可以寫最後一分鐘的陪伴、堅持、等待等;也可以從抽象一點的方面來立意,比如,可以寫最後一分鐘是一種感受、感悟,觸動或者改變。選材範圍包括抒寫真情、勵志奮鬥,成長腳步,也可以是一種對文化對生命的思考。
【一類作文要求】:一類作文在內容上,要切合題意,思想健康,中心突出,內容充實,感情真切。在語言上要順暢,沒有語病,沒有錯別字,標點符號使用合乎規範。在結構上,要完整,要條理清楚。總之,立意深、構思巧、語言生動形象即可被評滿分。
【一類作文展示】:
第一篇:最後一分鐘的責任
這是一個華燈初上的傍晚。在大連這座美麗的城市中,車來車往,熱鬧極了。各式各樣的小汽車在馬路上穿梭著,而公交車則有序地停靠相應的站臺,等候著搭乘的人們上車,然後行駛在綠蔭馬路之間,成為城市裡一道亮麗的風景。讓我們也隨著其中的一輛雙層公交車,沿著702路公交線路,進行一次車覽吧。只見,車裡的乘客們一邊欣賞著車窗外黃昏的美景,一邊興高採烈地聊著天,感嘆大連這座城市的現代氣息,真不愧被譽為「北方的香港」。
漸漸地,車速慢了下來,可是,還沒有到站呢,大家覺得十分奇怪,於是,不約而同地向駕駛室看去。只見,公交車駕駛員把車緩緩地靠向馬路邊,用力拉下手動剎車閘。然後,把氣控車門打開,揮手示意車上的乘客下車。我們都以為公交車出了故障,只好排著隊下車。乘客們觀光興致大減,十分失望,有的唉聲嘆氣,有的搖頭抱怨,還有的在嘟嘟囔囔地發牢騷,抱怨自己的運氣不好,誰都沒有注意到駕駛員的面色蒼白。下車後,大家回頭觀望駕駛室,看到駕駛員十分費力地熄滅了汽車發動機,然後就伏在方向盤上一動不動了。這時,大家才意識到不是車拋錨,而是駕駛員身體不適,昏厥了過去。大家趕緊呼喊著,可是駕駛員已經不省人事了,停止了呼吸,原來是心臟病突發。
大家都沉默了,為這位公交車駕駛員的行為而感動,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最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命安危,而是乘客的安全、行人的安全和車輛的安全,在緊急關頭,避免了一起車毀人亡的慘劇發生。這是一種多麼強烈的責任感啊!這是一種多麼撼人心魄的力量啊!在場的所有人都為這位公交車駕駛員默默流淚,他就是大連市公交汽車聯運公司702路4227號雙層巴士司機黃志全。
黃師傅,你是我們心中永遠的英雄!我們永遠懷念你!
【考生有話說】:看到考卷上的作文題目後,我的腦海中第一反應就是,想起了前不久在報紙和電視上看到的一則關於大連市公交汽車聯運公司雙層巴士司機黃志全師傅的報導。我覺得這件事很切合作文題目中的「最後一分鐘」,於是我將題目補充為《最後一分鐘的責任》。我決定寫記敘文,就寫黃志全的感人事跡。因為黃師傅的感人事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寫起來毫不費勁。考場上我懷著對黃師傅的崇敬與緬懷的心情來寫的,傾注了我的真情,我相信也能打動閱卷老師和讀者的心。
【邵老師評語】:該作文有下面4個方面的優點:1、考生善於選材。所選的公交車司機黃志全的英雄事跡,極其扣合作文題目的要求。2、想像合理,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可以肯定發生這件事時,該考生肯定不在這輛車上,他完全是通過媒體的報導了解到這件事的,然後加上自己的合理想像,構思成文。3、綜合運用了多種表達方式,有敘,有議,有抒情,如:「這是一種多麼強烈的責任感啊!這是一種多麼撼人心魄的力量啊!」、「黃師傅,你是我們心中永遠的英雄!」,突出了文章的主題。4、語言樸實,有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二篇:最後一分鐘的生命
黑暗中有一道光,當我抓住這道光時,朦朦朧睜開眼睛,看見了這個世界,這個世界真美麗啊!
生命就像一個證件一樣,有了生命才會有雙眼,才看得到這個繁榮昌盛的城市。人剛出生時,生命是多麼漫長;當人老時,又覺得生命多麼短暫。生命開始到完結僅僅只有幾十年的時光。人們抱怨它,因為它不夠完美,不能給他們更好的生活。其實我們應該思考,我們是為了什麼而生活?為什麼擁有生命,生命又是什麼?在課文《匆匆》裡一句話寫道:「我赤裸裸來到世界上,轉眼間又將赤裸裸地離去!」難道朱自清也因為生命而迷茫。《匆匆》裡他似乎抱怨了時間的短暫,提到時間,漫長與短暫不一樣嗎?漫長的時間會到盡頭。短暫的時間也一樣會到盡頭。那兩者又有什麼區別呢?這麼多的問題又靠誰來解答呢?
每個科學家都有不屈的精神。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等,他們用了將近一生的時間搞研究,把一切獻給了科學。他們也一定活得很光彩,但他們並不這樣覺得,他們或許會說:「我們的研究成果可能完美。但我們的生命並不完美。」你儘可能會把一幅畫畫好,把一首歌唱好,把一頓午餐做好,但生命永遠也完美不了。為什麼?因為生命總是有很多缺陷,或許人類擁有生命是為了改造生命的缺陷,將生命儘可能的進化到更好,人的一生就可能是改造生命的期限。當生命的缺點一個個改正了,人們才不斷發展,將生命發揮得更完美,更出色,那麼這些人考驗就算通過了。而那些經不起考驗的人,總是在慢慢等待死亡的到來,死亡意味著生命的結束,為什麼這麼多人懼怕死亡?是因為沒辦法生活了,還是因為死亡很痛苦?是啊!當人們在與死神做垂死掙扎時,真的好痛苦。那如果不掙扎,躺下來,閉上眼慢慢等待死亡的到來,輕悄悄離開世界,那死亡還會痛苦嗎?
真的,有好多問題啊,我真想問問生命,這些問題的答案。
生命的最後一分鐘,一眨眼又要過去了,等待它的是死亡,難道又要到死亡的世界?那裡有新的生命需要改變缺陷嗎?沒有生命我能做些什麼?只能在黑暗中滿滿漂流,失去方向的徘徊罷了。
生命是一個謎題,在什麼時候才會有人解開它呢?生命的最後一分鐘裡,會有許多人懼怕,但他們阻止不了,一分鐘過後,他們自然接受了死亡,最後一分鐘後,生命告訴你:我要消失了。
【考生有話說】:我平時喜歡看一些哲理性的散文,也喜歡思考一些關於生命、生活、生存方面的問題。看到這道半命題作文的前半部分「最後一分鐘」,馬上讓我想到了生存與死亡,想到了生命。於是我圍繞「生命」,開始思考。既然作文要求中說「可以記敘經歷、抒發感情、發表見解」,那麼我就決定寫議論文,寫關於生命的意義,生存的價值、死亡的思索。於是便有了這篇作文。
【邵老師評語】:考生能在有限的時間裡,寫出這樣的佳作,實屬不易。該文有個值得我們稱道的地方:1、全文富有哲理,引發讀者的思考:我們是為了什麼而生活?為什麼擁有生命,生命又是什麼?2、道理論證和事實論證相結合,使文章更具說服力。引用課文《匆匆》裡的話作為道理論證,列舉達爾文和愛迪生的事例進行事實論證,告訴讀者生命是短暫的,是永遠也完美不的,是有很多缺陷的。3、運用了對比論證。將生命中經得起考驗的人和經不起考驗的人的不同結局進行對比,來拷問生命,耐人尋味。4、語言具有張力,值得讀者回味。如:「當生命的缺點一個個改正了,人們才不斷發展,將生命發揮得更完美,更出色,那麼這些人考驗就算通過了。」
第三篇:最後一分鐘的堅守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最後一分鐘裡,也許我們無法改變事件的大局、收到實質性效果,但仍有一份信念、一種風度需要我們堅守。
最後一分鐘往往是一切行動的收尾,亦是結局的前奏,很多人因為無力再改變結局而鬆懈、倦怠,可是,內心深處的信念和準則,不應隨成敗而改變,不應隨時間的消逝而泯滅,它們是崇高人格的一部分,鑲嵌在一個人的靈魂中,無論是在人們身處絕境之時或是利益誘惑之前,都不會被丟棄。
古希臘先哲蘇格拉底因觸怒貴族被判死刑,他深信自己代表著民主與正義,卻更加堅信維護法律的實施是最大的正義,他放棄了逃跑的機會,慨然赴死。生命的最後一分鐘,蘇格拉底堅守法律至高無上的原則,堅定地維護城邦的法治和安定。
震驚世人的鐵達尼號海難中,男士將救生艇首先讓給婦孺,也將生的希望更大地留給了她們,生死攸關的時刻,他們恪守著保護弱者的美德,堅守著血脈中的紳士風度。
電影《集結號》中,連長穀子地帶領戰士執行任務,只因未聽到撤退指令的集結號,穀子地和他的部隊堅守陣地,奮戰到最後一刻。身處劣勢、孤立無援之時,他們堅守著使命和紀律。
在我們中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堅守代表著嚴謹的態度和高度的紀律性。在考場上,力圖將答案書寫得最完善,不放棄每一分鐘檢查的時間;課間操時間,廣播操即使做到最後一節也動作標準;放學前的幾分鐘,保持投入學習,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從這些細節做起,我們的學習生活才會更加有條理、有效率。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讓我們為自己的人格注入一股堅定的力量、一份強大的信念,不斷鞭策自己,努力完成最後一分鐘的堅守吧!
【考生有話說】:我平時課餘喜歡看書,還專門準備了一個筆記本,把書裡看到的自己喜歡的一些精彩的句子摘抄下來,有的還背誦下來了。看到作文題目的第一眼,我的腦海裡就浮現出了「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些格言警句。由此,我想到一個問題:生命的最後一分鐘我們能做些什麼?通過思考我馬上確立了論點:生命的最後一分鐘仍有一份信念、一種風度需要我們堅守。於是我毫不猶豫地在橫線上補充了兩個字:堅守。寫這類作文不難,因為我頭腦中儲存了很多古今中外名人的這方面的事例,信手就能拈來。這裡我想說的是,平時多讀書對作文很有好處。
【邵老師評語】:該考生深得議論文寫作之道,這是一篇不錯的議論文。其優點有三:1、結構完整,論證思路清晰。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構組織成篇。2、列舉的事例極具說服力。列舉了蘇格拉底、鐵達尼號海難以及電影《集結號》中的故事等三個典型事例來論證,令人信服。3、用引名言的方法來講道理,自然而生動。開篇引用「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結尾引用「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首尾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