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受ASFV感染後存活下來的豬在症狀減輕後可能會繼續傳播ASF。
一組歐洲數學家認為,他們可能已經找到了一個缺失的環節,這可以解釋為什麼非洲豬瘟(ASF)儘管具有致命性,但仍繼續在野豬種群中傳播。
赫瑞瓦特大學數學教授安迪·懷特(Andy White)表示,對ASF在愛沙尼亞野豬中的傳播進行建模,這一研究指出了三種可能的傳播途徑:與其它受感染的豬密切接觸,與死於病毒的豬的屍體接觸以及與被稱為「倖存的傳播者」的豬群接觸。
懷特說,ASF的不同尋常之處在於,儘管死亡率極高,但它在環境中仍能長期生存,感染ASFV的豬死亡率接近100%。懷特說,通常情況下,這種疾病會自我毀滅。因為它殺死了一切,並且沒有東西可以感染。」
但是,即使ASF可以將豬的數量減少85%-95%,該病毒還是設法在環境中長期存在並傳播。
ASFV保留在死豬體內並能夠從死豬身上傳播的事實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這種現象。但是懷特說,他和他的同事在《自然科學報告》上發表的建模與現實世界的情況不符,直到他們假定了另一種傳播途徑:「倖存的傳播者」。
懷特說,其理論是,像新冠肺炎(COVID-19)一樣,ASF可能會無症狀傳播。不像COVID-19被認為在症狀出現之前就會傳播,懷特懷疑感染ASF存活下來的幾頭豬即使在症狀緩解後仍可能具有傳染性。一些倖存的傳播者以後可能會死於該疾病,但不會在傳播給其它未感染的豬之前死亡。
懷特承認,除了模型提出的可能性外,這些倖存傳播者存在的證據非常有限。但是,他說,可能不會對ASFV感染後倖存的豬進行檢測,以證實病毒的存在。由於高死亡率,可以假定任何倖存者最初都沒有感染該病毒。
減輕ASF潛在的無症狀傳播可能非常困難,尤其是在野豬種群中。懷特說,建模工作表明,在ASF暴發的第一個跡象時降低野豬種群的密度,並迅速從環境中清除死豬,可能有助於控制疫情的暴發。
【原文連結】
https://www.feedstrategy.com/african-swine-fever/model-finds-surviving-pigs-play-role-in-spread-of-asf/
【聲明】
本公眾號所有轉載或翻譯的文章均已註明來源,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方刪除。
若其他平臺轉載本公眾號原創文章,需經過我方同意,且註明來源;未經許可,不可轉載,否則我方保留追究侵權方法律責任的權利。
感謝您的理解、配合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