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可以通過空氣來傳播抗藥性基因

2020-12-05 騰訊網

能夠抵抗抗生素的細菌是我們未來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但現在抗藥性的一種傳播方式還沒有引發人們的警覺,一項新研究表明,產生抗藥性的基因正在空氣中傳播。

如果上面的話令您感到不安,相信我,您不孤單。

細菌的基因不僅僅是通過繁殖遺傳——在細菌是無性繁殖的情況下,其中一個親本細胞變成兩個子細胞,這也被稱為基因垂直轉移。

與人類不同,細菌也可以通過被稱為水平轉移的方式來傳播它們的基因。基因水平轉移指的是,差異生物個體之間,或單個細胞內部細胞器之間所進行的遺傳物質的交流。差異生物個體可以是同種但含有不同的遺傳信息的生物個體,也可以是遠緣的,甚至沒有親緣關係的生物個體。

但細菌更為逆天之處在於,它們甚至不需要活著就能完成水平方向上的傳遞。因為一旦死亡,它們就會將整個內部物質釋放到環境中——只留下少量的DNA物質,當作留給其他正好經過的細菌的禮物。

細菌表面上生長著針狀的纖毛,可以從環境中攫取DNA物質並攝回自身。最近,我們剛剛通過微生物攝影技術拍下這一過程。

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領導了一項國際合作項目,希望對可在空氣中傳播的基因的普遍性和多樣性進行調查。

壞消息:它們到處都是。

在2016年至2017年期間,該團隊調查了全球19個城市的30種不同類型的空氣媒介抗性基因,地點包括舊金山,巴黎和墨爾本。

他們發現北京和澳大利亞布裡斯班的空氣中存在的抗性基因種類最多,但舊金山的總體水平最高。

不同城市空氣中顯示的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多樣性水平,

研究人員認為,吸入空氣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可能會導致抗藥細菌在我們的肺部蔓延,並最終影響到我們的免疫系統。

「由於空中運輸,甚至不使用抗生素的偏遠地區也可能暴露於'二手『抗生素抗性基因』下。」該團隊寫道。

更令人擔憂的是,在六個城市的空氣中發現了存在較低水平的對萬古黴素耐藥的基因片段,萬古黴素是治療MRSA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最後手段。

那麼為何空氣汙染水平相對較低的地區在空氣中會有如此多的細菌抗藥性基因呢?研究人員認為這與汙水處理廠,醫院或畜牧業有關。

具體而言,用抗生素處理汙水,使倖存的細菌獲得抗藥性。廢水可能被霧化,隨後蔓延到鄰近地區。

該團隊強調,對於儘量避免抗生素出現耐藥性的問題,空氣傳播途徑不是唯一或最重要的事情,但這種情況一直被人們忽視,他們的研究顯示,我們或許要作出改變。

「當然,空氣中的基因片段和死去的細菌造成的危害肯定低於活著的細菌,然而,暴露在空氣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下,對大氣和人體呼吸系統的微生態的長期性影響仍有待進一步探討。」

該研究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上。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majer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相關焦點

  • 新的研究發現了一種基因突變,可以解決結核病對抗生素的抗藥性
    它通常影響一個人的肺,但跡象和症狀可以發生在身體的其他部分。 就像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解釋一下,結核病是一種空氣傳播的感染--當一個人肺部或喉嚨中有活動性結核病感染時,他會咳嗽、說話或唱歌。 2008年,150萬在全球範圍內,人們死於結核病,而在美國,9,025結核病病例。
  • 微生物產生抗藥性的唯一途徑就是基因突變?
    在抗生素和抗真菌藥物的篩選下,細菌和真菌會在藥物靶點基因產生突變而表現出抗藥性,這種不可逆的方式曾經被認為是微生物產生抗藥性的唯一途徑。
  • Nature:細菌產生抗藥性的機制
    對抗菌素有抗藥性的細菌菌種的出現,是臨床環境中一個越來越大的威脅,但人們對它們出現的過程卻不是很了解。這些具有高度抗藥性的分離菌種產生信號作用分子「吲哚」,它能激發易感皮膚中的藥物外排泵和其他保護機制。「超級細菌」基因強悍難治但易防新型超級細菌抗藥性極強可能全球蔓延上海藥物研究所啟動抗「超級細菌」藥物研究超級細菌遭熱炒國內藥企澄清無解藥超級細菌或激活醫療產業鏈超級細菌為「耐藥基因」 人類抗生素時代終結?
  • 空氣耐藥性基因不宜隨意解讀
    論文提到,從北京一次霧霾天的14份空氣樣本中檢測出抗生素耐藥性基因。這篇論文被眼尖的新媒體注意到了,相關解讀陸續出現——《呼吸的痛!北京等地霧霾中發現耐藥菌》、《北京霧霾中發現有耐藥菌,「人類最後的抗生素」對它束手無策》、《北京霧霾中含有耐藥菌60餘種 將導致藥物失去作用》……很多讀者一看就蒙了:「還敢呼吸嗎?空氣都變異了?」
  • 機器學習Get新用途 用算法解決抗藥性細菌
    據外媒Gizmag報導,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正在嘗試使用機器學習系統,來研究如何消滅抗藥性極強的細菌。
  • 印度「超級細菌」基因竟又現身北極圈,傳播速度之快令人擔憂!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最早出現在印度的「超級細菌」基因在被發現5年後竟然「現身」北極圈內的偏遠地區,傳播距離之遠、速度之快令人擔憂。紐卡斯爾大學研究人員在28日出版的美國《國際環境》月刊上發表報告說,他們2013年在挪威斯瓦爾巴群島8個不同地點收集40份土壤樣本,結果發現所有土壤樣本均含有對抗生素有耐藥性的細菌基因,共131種。其中一種名為blaNDM-1的基因2008年最早發現於印度新德裡。
  • 抗生素抗藥性細菌是全球性威脅
    預計到2050年,抗藥性超級細菌將壓倒醫療系統,逆轉一個世紀以來醫學進步的價值,並在2050年奪走比癌症更多的生命,除非加快努力阻止耐藥細菌的發展。雖然大多數解決這一問題的研究都集中在新藥的開發上,但法國一系列優雅的研究卻以一種不同尋常的角度分析了醫療環境中可能藏匿耐藥細菌的表面類型。
  • 淡水宏病毒組揭示了新的功能性噬菌體抗藥性基因
    作者通過宏病毒組在淡水中發現多個新的抗生素抗性基因。一起來欣賞這篇2020年8月發表在Microbiome的高分文章。Freshwater viral metagenome reveals novel and functional phage-borne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淡水宏病毒組揭示了新的功能性噬菌體抗藥性基因作者:Kira Moon 等期刊:Microbiome時間:2020.08影響因子
  • 為什麼蚊子會對殺蟲劑產生抗藥性?
    該組織進一步解釋道,蚊子及其天敵蜻蜓之間的生物學差異加劇了昆蟲的抗藥性問題:「接受研究的蚊子的生命周期比蜻蜓短 12 到 24 倍,這樣一來,蚊子就有機會更快培養具有抗藥性的個體。考慮到它的生命周期較短,即便是一小部分具有抗藥性的蚊子,也能憑藉其改良的基因,迅速地在一個地區繁衍生息。蜻蜓無法追趕蚊子的速度。這進一步增加了蚊子在生態系統中的優勢。
  • 新發現:細菌可通過 「空氣橋」傳播數千公裡
    北京時間3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傳統觀點認為,細菌的遷移是通過人類和動物攜帶者實現的,而一項新研究稱,這一觀點可能並不完整。該研究發現,有些微生物可以在空氣中傳播數千公裡。
  • 科學家利用氟化物解決超級細菌在實驗室外傳播問題
    據外媒報導,被科學家和醫學專業人士稱之為「超級細菌」的耐抗生素細菌數量不斷增加,這促使研究人員不得不尋找新的方法來打敗它們,如果可能的話,防止更多的該類型細菌出現。在醫學領域,濫用抗生素被認為是這些超級細菌站穩腳跟的原因,但這並不是唯一一個可能使用抗生素危害地球的行業。
  • 細菌產生耐藥性怎麼辦?科學家用機器人來對抗
    變異是細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一種方式。一些自發的變異(或通過水平基因轉移從其他細菌獲得的基因)可能會使細菌對某種抗生素產生耐藥性。而且,鑑定那些允許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基因並不容易,因為資料庫中包含了大量的基因特徵。」
  • 細菌產生耐藥性怎麼辦?科學家用機器人來對抗!
    為了贏得這場貓鼠遊戲,我們必須了解耐藥性是如何在細菌中進化的。變異是細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一種方式。一些自發的變異(或通過水平基因轉移從其他細菌獲得的基因)可能會使細菌對某種抗生素產生耐藥性。圖|ReAct上帝視角,說易行難——耐藥性的進化過程自然相當複雜,它涉及基因組序列和細胞狀態的眾多變化。
  • ESBL細菌的那些事
    由於製造 ESBL 能力的基因在細菌之間透過基因傳播快速漫延,在大量使用抗生素的環境下,不具有 ESBL 的細菌容易遭到淘汰,導致 ESBL 菌有逐年增加的趨勢。ESBL 菌不僅造成嚴重的院內感染問題,增加病人死亡率,並在醫師的抗生素治療上造成極大的困擾。
  • 「吃貨」拯救世界,細菌如何通過吃吃吃拯救地球?
    ,減緩氣候變化;我們可以生產出優質且低碳的蛋白質;我們也可以清理汙染,減少抗藥性的影響。這種「空氣發電裝置」直接從空氣中獲得電力,顯然是依靠空氣中的溼度差。洛夫裡和其團隊經過計算,認為大型空氣發電機的優越性可以勝過太陽能板,且不需像太陽能板一樣只在白天可用。3. 汙水細菌是終極回收者。
  • 「超級細菌」的真正威脅是什麼?
    一篇學術論文掀起軒然大波一篇學術論文,把「超級細菌」推進了大眾的視野。8月11日,英國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報告稱,研究人員發現了一些具有超級抗藥性的細菌。在這些細菌中,發現了一種基因,只要細菌體內擁有這個基因,並通過它指導合成相應的酶,就會對幾乎所有的抗生素產生抗藥性。2009年,英國就出現了NDM-1感染病例。
  • 基因病毒、細菌武器有多恐怖?為何被聯合國列為禁用武器之一
    基因武器為何物?其實它是一種運用遺傳學技術,在那些致命的病毒細菌中,接入足以對抗普通疫苗以及藥物的基因,並使其產生顯著的抗藥性的致命病菌,可在大部分微生物體內進行移植,並且進行遺傳。這種生物製劑武器,屬於第三代生物武器。
  • 空氣微小顆粒可以附著微生物,或傳播人類致病菌
    在空氣傳播的微生物中,Propionibacterium acnes(痤瘡丙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大腸埃希氏菌)、Acinetobacter lwoffii(魯氏不動桿菌)、Lactobacillus amylovorus(嗜澱粉乳桿菌)、Lactobacillus reuteri(羅伊氏乳桿菌)以及幾種病毒佔較大比例。
  • 細菌如何通過吃吃吃拯救地球?
    我們有麻煩了:過度依賴化石燃料,對高碳足跡食品的喜愛,導致了破壞性的氣候變化;「用後即棄」的社會模式,給大地和海洋造成了大量塑料汙染;無法通過抗生素殺滅的致病微生物,造成了公共健康危機……好消息是,在過去幾年裡,許多證據顯示我們可以將二氧化碳從大氣中清除,減緩氣候變化;我們可以生產出優質且低碳的蛋白質;我們也可以清理汙染,減少抗藥性的影響。
  • 「超級細菌」到底有多可怕?(全文)
    8月11日,英國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報告稱,研究人員發現了一些具有超級抗藥性的細菌。在這些細菌中,發現了一種基因,只要細菌體內擁有這個基因,並通過它指導合成相應的酶,就會對幾乎所有的抗生素產生抗藥性。2009年,英國就出現了NDM-1感染病例。英國健康保護署專家大衛 利弗莫爾表示,大部分的感染者與曾前往印度等南亞國家旅行或接受當地治療的人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