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關注紫砂壺的壺友們,應該能注意到,市場上有一些紫砂壺的泥料標註為「老紫泥」、「陳腐老紫泥」。那麼究竟什麼樣的泥料才是老紫泥和陳腐老紫泥呢?有一些壺友可能會覺得一些泥料顏色較深的紫砂壺就是老紫泥做,那麼這樣的認識是正確的嗎?小蔣今天跟大家來聊下這個話題。
目前市場上經常會看到,一些商家把顏色較深的一些紫泥說成是老紫泥。但是小蔣認為這樣的說法是不正確的。我個人認為紫砂泥料的「老」和「嫩」之分,應該是泥料的特性和泥料燒制時候的吃溫來進行區分的。老泥應該指的是巖化程度較高的一些紫砂礦料,砂性較重,燒制時候泥料吃溫相對於其他同類泥料要高出很多。在泥料的種類中,我們聽說過有老紫泥,老段泥的,但是沒有聽說過老朱泥吧。這是因為朱泥本身屬於嫩泥,它在燒制時候的吃溫相對於紫泥和段泥類的都要低。所以我認為用泥料的吃溫來區分泥料的老嫩是比較合理的,比如說某一種紫泥,他比其他泥料的吃溫要高出很多,那麼這樣的泥料就可以稱為「老紫泥」。
那麼為什麼用顏色較深的泥料來命名「老紫泥」是不正確的呢?我覺得這裡面容易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可以通過在一些泥料中加入氧化錳,那麼泥料燒出來顏色就容易變深,甚至接近於黑色。這樣的方式是通過人為的添加東西後來改變泥料顏色,那麼用紫砂壺泥料顏色的深淺來劃分泥料的老和嫩,顯然是不太合理的吧?
然後再來說說「陳腐老紫泥」,從這個泥料的名字上我們可以看出,裡面包含了兩個要素。第一是「陳腐」,第二是「老紫泥」。先來說說泥料的陳腐,什麼叫陳腐泥料,泥料如何陳腐的呢?
泥料的陳腐是指,把剛練好的泥料放在陰溼的環境下長期存放,泥料中的黏土顆粒會在這種水化作用下,進一步發生離子交換。紫砂泥中的矽酸鹽礦物因為長期同水接觸,發生水解。在陳腐的過程中,促使有機物的分解腐爛,產生有機酸。有機質成為膠狀體後,極大的提高了紫砂壺製作時候的可塑性。理論上來說,泥料陳腐的時間越長越好,但是陳腐時間過長的泥料需要進行回練。那麼陳腐老紫泥應該是指的:吃溫較高的紫泥,在陰溼環境下經過長時間的存放,達到較好的陳腐效果,那麼這樣的泥料才是陳腐老紫泥。
以上的分享內容,也僅僅是小蔣的一家之言。同時歡迎大家能提供寶貴意見,發表不同的看法,一起交流和探討。大家在交流中互相學習,共同進步,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