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泥料中的原礦段泥,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2021-01-13 紫砂文化百科

段泥是紫砂泥料中比較常見的一類,也叫「團泥」。因為最早開採於「團山」,故而得名「團泥」。

明代周高起編寫的《陽羨茗壺系》中也有段泥的相關描述,書中有一段是這樣記載的:老泥,出團山,陶則白砂星星。那麼在《陽羨茗壺系》中,為什麼稱它為老泥呢?這是因為很多段泥在燒制的時候溫度是要比其他的泥料相對更高。主要還是因為段泥裡面含有的天然氧化鋁成分較高,極大地提高了泥料的燒成溫度範圍。由於泥料燒成後的顏色大多類似於黃色綢緞,又因宜興方言,「團」和「段」同音,逐漸演變成了「段泥」的叫法。

段泥是由幾種泥料天然融合而成的共生礦,具體的共生形式又體現為:紫泥和綠泥共生的、紅泥和綠泥共生,甚至是三種泥料共生。根據不同的共生形式,燒成後的段泥壺顏色多變,有米黃、深黃、青灰、深灰、豆青等色調。段泥的燒成溫度範圍較為廣泛,大致在1170℃到1200℃之間。段泥的砂性較重,因此具有良好的透氣性,比較適合衝泡生普、白茶、綠茶這幾種茶葉。

對於段泥壺的選購方面,很多壺友還是擔心買不到真正的原礦段泥。那我們如何來分辨這把壺的泥料到底是原礦的段泥還是金屬氧化物調配而成的段泥呢?

首先可以從質感上來分辨,原礦段泥的砂性比較重,顆粒感豐富自然,泥料結構中通常伴有其他紫色、紅色等細微顆粒。

而劣質的段泥,泥料顏色死板,泥料結構過於單一、純淨。

在段泥壺的泡養方面,很多壺友會存在這樣的顧慮,會擔心淺色類的段泥壺在使用後發生吐黑的現象。其實段泥的吐黑現象跟泥料顏色的深淺並沒有直接關係,而是由於燒制的時候溫度不夠,胎體沒有燒結到位所致。每一種紫砂泥料根據不同的燒制溫度,呈色效果也有明顯的差異。有時候制壺人過於的追求呈色效果,而忽略了泥料燒結的重要性,最終導致吐黑現象的發生。而段泥壺發生吐黑,只要把壺徹底烘乾後重新進窯提高燒制溫度,就能解決。但是,一般吐黑不是太嚴重的情況下,還是不建議重新進窯,會存在燒壞的風險。

由於段泥壺以淺色調的居多,稍不注意就容易養臟。因此在泡養的時候,一定要養成乾淨衛生的好習慣。在泡茶的過程中在可以壺底放上一塊壺墊,避免在壺底形成茶漬。每天使用完畢,要把茶渣及時倒掉,把壺用清水洗衝洗乾淨,把壺晾乾。

那麼關於段泥的相關介紹,以及選購、泡養方面的注意事項,老李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

相關焦點

  • 有些紫砂泥料並沒有原礦,你知道的有幾個?
    泥料是紫砂壺的根本所在,大家買壺比較關心的也都是泥料正不正、是不是「原礦」,並且又該如何分辨這些「非原礦料」,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 實際上在今天來說,壺友們對於原礦料的理解要求為兩點,首先要是出自黃龍山的,即是本山料;其次,一定要是紫砂原礦煉製的泥料,無拼配和其他添加。
  • 紫砂老段泥三龍茶壺
    每款紫砂壺,因為其泥料、顏色、吸水性、透氣性都不同,所以最適合泡的茶葉種類也不同,這關係到茶葉的口感和後期泡養的效果。一、紫泥出產於江蘇宜興黃龍山,由礦脈開挖出來的紫泥原礦提煉而成,因為含鐵量較高,所以早期紫泥茶壺有,小熔點。紫泥泥料顆粒較大,結構疏鬆有明顯的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久經使用,鋒芒漸露,是泡養的利器。
  • 什麼樣的紫砂泥料才是真正的老紫泥?
    經常關注紫砂壺的壺友們,應該聽到過一些商家所標註的泥料裡有一種「老紫泥」,那麼到底什麼樣的才是老紫泥呢?我們今天不妨來聊一聊這個話題。對於「老紫泥」這個稱謂,並沒有統一的說法和定論,商家和藝人都是各說各話。就目前常見的說法,主要是分為以下三種。
  • 如何識別低劣化工紫砂壺?純正紫砂是什麼顏色?
    據介紹,為改善制壺泥料的顏色,不良商家和工藝師會在紫砂泥料上人為添加化工原料包括氧化鉻綠、氧化鈷、二氧化錳和工業碳酸鋇等。近年來,頻繁往返於宜興和廣州之間,對紫砂行業有著較深了解的彭漢蒙就告訴南方日報記者,現在紫砂市場上大量存在的灌漿壺和拉坯壺均值得大家去謹惕。
  • 段泥難養?不,是你的方法不對!
    紫砂壺,泥料中有一種比較獨特的泥料,讓壺友們愛之深恨之切,它就是段泥。用段泥紫砂壺泡茶,不少未曾接觸過段泥壺的朋友,經常被難倒。段泥顏色較淺,容易吸附茶水的顏色,一旦保養不當就容易附著明顯的汙垢,如何養好一把段泥壺,成了很多人關心的問題。段泥介紹段泥又稱團泥,只因宜興方言中【段】與【團】同音。
  • 究竟什麼樣的泥料才是「老紫泥」和「陳腐老紫泥」?
    經常關注紫砂壺的壺友們,應該能注意到,市場上有一些紫砂壺的泥料標註為「老紫泥」、「陳腐老紫泥」。那麼究竟什麼樣的泥料才是老紫泥和陳腐老紫泥呢?有一些壺友可能會覺得一些泥料顏色較深的紫砂壺就是老紫泥做,那麼這樣的認識是正確的嗎?小蔣今天跟大家來聊下這個話題。
  • 什麼是泥料酸洗
    黑魚:我拍個照給大家看,沒添加的壺,形成的風化斑是什麼樣的黑魚:一把壺的幹胚做好之後,必須室內自然晾乾,才能進窯燒黑魚:在幹胚的過程中,沒有添加碳酸鋇的泥料表面,容易形成氧化的風化斑,這種風化斑燒制之後,就會形成最終的花泥狀,類似於剛才蓋子邊沿的那種紅黑魚:在淺色系泥料裡最為明顯黑魚:所以,一般也是段泥才會添加碳酸鋇黑魚:
  • 紫砂壺泥料真的越老越好嗎?
    其實不單單是消費者,很多壺商、甚至是制壺人因為對紫砂泥料的了解實在太少,認為酒是越陳越好、泥是越老越貴,所以凡泥料必帶「老」字。那紫砂老料的「老」應該如何正確全面的理解呢?一、從礦石開採角度看,泥料沒有老新一說。從地質學角度看,紫砂礦石的形成要經過幾億年的時間。
  • 紫砂每日談166:何謂「原礦」、「老泥」、「老塊」、「新泥...
    我們經常看到許多商家說自家的紫砂壺採用的是「原礦、老泥、老塊」,也看到過一些文章上關於紫砂泥的「新泥、生泥、熟泥」的說法,按說只要是紫砂礦,埋於地下的時間都在數億年以上,都是「原來」的,哪來的原來現今、新老之說。
  • 蔣紅君每日講堂:作為壺友要知道那些顏色是原礦,那些是調配的
    紫砂壺,大家很好奇紫砂泥料到底有多少種發色,紫砂泥料號稱 " 五色土 " ,可想而知它的顏色是多種的,但原礦泥料的正常發色,你知道都有哪些嗎? 在你買紫砂壺的時候,肯定會碰到 " 原礦 " ,二字,商家都會跟你說這是原礦泥料,但大家有可能不明白"原礦"的意思,"原礦"的意思就是沒有添加任何化學物質調色的紫砂泥料。現在,一種原礦指的是原礦料開採出來,無任何添加化學物調色,燒出來的正常成色;另一種原礦,指的是,通過原礦不同泥料通過相互調配,調配出想要的顏色,期間無任何添加化學物質,是泥配泥,這也是原礦。
  • 紫砂中的雲母有什麼好處?追壺人:沒好處!
    舉報   我們都知道,紫砂壺做成後表面除了黑色的鐵熔點外,當會有一些白色的亮晶晶的小點,大家都稱為」星光「,而這就是紫砂原礦中的雲母顆粒或者雲母片
  • 黃龍山紫砂料與外山泥料有什麼區別?
    「紫」指的就是宜興紫砂壺,紫砂壺泡茶,發茶效果最好,茶湯色、香、味俱佳,有了「泥中泥」的美譽。 對此很多人質疑:浙江長興、安徽也有紫砂,山西也有紫砂、新疆也有紫砂,為什麼唯獨宜興紫砂壺名滿天下?
  • 民國段泥紫砂石古文鏜鑼洗
    民國段泥紫砂石古文鏜鑼洗民國段泥紫砂石古文鏜鑼洗尺寸:高5.8釐米,口徑11.6釐米,足徑9.8釐米品相:口沿2道衝,底足約20處極小磕藏品說明:鏜鑼洗為康熙時期典型宮廷文房用具,本品斂口,矮扁腹,圈足,造型精緻,線條流暢。
  • 紫砂泥中的傳說:天青泥、黑星砂,到底是何方神聖?還買得到嗎?
    看到這個標題,想必大家都知道今天我們要一起分享的話題了吧~是的,就是紫砂圈的泥料傳說,天青泥和黑星砂。這兩款泥料可以說是很多玩壺人都魂牽夢縈的泥料,甚至很多玩壺人畢生都在追求這兩款泥料的紫砂壺。那麼,到底這兩款泥料有何神秘之處,又有何種前世今生呢?
  • 紫砂老泥料和新泥料有什麼區別
    在紫砂壺業內,一直都有老泥和新泥的叫法,很多人都不知道所謂的紫砂壺新泥和老泥有什麼區別。甚至根本就說不上來這兩者都是什麼,就聽到別人說老泥好,新泥不好。 請問:你覺得紫砂老泥好還是新泥好?
  • 九香紫砂壺評測(六)原礦紫砂壺很難避免的鐵熔點
    鐵熔點:是指已經熔化並析出表面的結晶鐵,並不是說原礦紫砂一定會有鐵熔點,這是一個概率問題。原礦純正的泥料在燒到一定溫度時,其中一部分會出現鐵黑、鐵熔現象,出現鐵黑、鐵熔的紫砂壺,一般泥料品質不會很差。能出現鐵熔的泥料只有原礦有,而且還要符合以下兩個條件:一是泥料必須經分篩過的純砂粒,或是脂粉含量非常低。二是不管是嫩泥或硬砂泥,泥料必須燒到基本結晶,就是說要把泥燒到結晶成紫砂壺。從這兩點看,有鐵熔點的壺,絕對是上乘品質的泥料。形成鐵黑、鐵熔的原因現在還沒有科學論斷,但可能與原礦礦料的純正性有關,回過頭來說,哪怕是原礦最好的礦料,如果煉的不純,也不會出鐵熔點。
  • 市場上常見的老紫泥、老段泥,這些泥料靠譜嗎?
    現在紫砂壺的商家遍布在網絡上銷售,經常能看到一些不懂泥料的商家都會這樣描述自己的紫砂壺:「家藏幾十年的陳腐老紫泥」,這類壺基本是顏色比較深的。很多人也想當然地會認為顏色較深的泥料就是老泥,會覺得這樣的壺才好,就會迫不及待的去購買。
  • 紫砂壺經典器型推薦之全手工原礦四方坦然
    泥料:段泥;段泥,在紫砂泥中一直就是礦藏量稀少的代名詞。紫砂泥本屬伴生礦,而段泥則是伴生礦的伴生礦。此款段泥胎質中砂質顆粒豐富,具有柔和的層次效果,表面具有一定泥沙效果,色澤自然。作者:趙越;作者簡介:趙越壺藝功底紮實,這一點在其獲得全手工大賽三等獎中可窺一斑。其作品古樸雅致,且兼具創意,遵循藝術創造法則,採用傳統手工技藝,結合古典和現代的創新機制,不斷推陳出新,逐步形成自己了自己方器的獨特風格。
  • 段泥壺養好了比什麼都漂亮!
    段泥壺養好了比什麼都漂亮!文/喬掌柜世家很多壺友對原礦泥壺是又愛又怕,泡養漂亮的話真的是愛不釋手,但若稍不注意就會養的髒兮兮的,有些地方還會泛黑,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紫砂壺經過泡養之後所出現的泛黑現象叫做吐黑,是由紫砂壺特定的雙氣孔結構所決定的,原因是因為茶湯長期浸泡茶水中的鐵離子經過氣孔在壺表積聚,形成黑色素,因此真正的紫砂壺經過泡養之後茶水滲入顏色就會變得越來越深。然而吐黑現象的出現一般都跟燒制的溫度有關,紫砂壺燒制的窯溫低了以至於氣孔結構疏鬆茶水容易滲透就會出現吐黑,所泡的茶湯顏色越重吐黑就會越重,色澤較淺吐黑也就會越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