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巴比特
1950年Diners俱樂部通用卡推出,預示著無現金運動的開始。通用卡被認為是第一張信用卡,但與現在的信用卡還有所不同的,Diners的持有者必須在每個月月底結帳。很快,銀行就嗅到到向顧客提供真正信用卡的商機。1958年,美國銀行發行了第一張周轉信用卡,讓消費者能夠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清累積的債務。
信用卡剛普及的時候,沒有多少人能接受用信用卡來支付。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行為發生了變化。如今,消費者在購買小件物品和日常用品時,很樂意使用信用卡。像Badcredit.org這樣的網站甚至還為信用評分差的用戶提供「擔保批准信用卡」,這也是2018年美國累計信用卡債務達到1萬億美元的眾多原因之一。從用戶的角度來看,信用卡使支付變得更加順暢和快捷。從經濟角度來看,信用卡提高了貨幣流通速度。
隨著科技的進步,數字錢包出現,日常支付變得更加容易。PayPal在20世紀90年代發明第一個數字錢包(電子錢包),直到20年後數字錢包才開始進入主流。2008年,蓬勃發展的Apple革命為第三方開發人員提供了訪問Apple支付基礎設施的權限,用戶可以在Apple Appstore購買應用程式,這簡化了他們的生活。從那以後,我們看到了許多數字錢包的崛起,尤其是在中國,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已經突破了10億日活躍用戶的門檻。數字錢包為用戶創造了很多價值。支付用戶只需出示他的手機(基於QR碼),或將手機靠近POS機(NFC、SMT),無需籤名。
與信用卡相比,另一個主要優勢是數字支付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當客戶使用錢包應用付款時,商戶不會收到客戶的任何詳細信息,也不會收到潛在的資金來源信息。他們會收到一個唯一的一次性二維碼,該二維碼只對本次購買有效。對於商家來說,接受visa和Master等信用卡,比接受數字支付節省了成本。根據Worldpay的全球支付報告,到2022年,電子錢包將佔全球電子商務交易的47%,佔全球POS機交易的28%。問題不再是數字支付是否會改變支付格局,而是在後臺會運行哪種系統。
Worldpay全球支付報告數字支付方案有兩個截然不同的系統: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目前,無現金支付領域都是提供中心化解決方案的盈利性公司,無論是Visa、Mastercard還是谷歌Pay、微信、支付寶等數字錢包。主要金融機構遲遲未跟上進展步伐,行動支付領域的主要提供商大多是科技公司。
另一方面,各國央行一直在考慮如何在無現金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墨西哥央行、盧森堡央行等已經在試驗加快結算速度的系統,美聯儲直到今年8月初才宣布了加快結算速度的計劃:聯邦儲備銀行(FedNow)。FedNow是一個支持實時支付和結算的系統,美聯儲表示,到2024年將向所有銀行開放。許多批評人士質疑,在支付行業高速發展的情況下,為什麼聯邦政府仍需要有4-5年的發展?
與此同時,中國央行一直在積極研究數字貨幣,截至2018年10月共申請了52項專利。這些專利表明,該系統包括數字貨幣的發行,以及以端到端方式存儲和交易資產的數字錢包。鑑於Facebook宣布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幣(Libra),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宣布,Libra對支付系統和國家貨幣構成威脅。僅僅一個月後,中國人民銀行支付業務部副主任穆長春宣布,他們一直在努力完善支持數字人民幣發行所需的系統,儘管有關中國人民銀行計劃的報導相互矛盾。Mu表示,數字貨幣將取代流通中的硬幣和紙幣M0,而不是由銀行存款組成的M2。數字貨幣將簡單化各國與中國的貿易,並將促進人民幣在全球的流通(來源彭博社)。
所有這些央行舉措的共同點是,發行的數字貨幣代表著中央控制的貨幣供應。2008年,金融體系出現嚴重問題時,一種以加密貨幣(比特幣開始)形式取代中心化貨幣的替代方案誕生了。去中心化的節點網絡正在保護和維護貨幣運行系統。作為計算能力的回報,節點得到數字貨幣的獎勵,從而進一步保護網絡。大多數加密貨幣在協議中都有一定數量的最大發行單位,來抵消貨幣擴張帶來的通貨膨脹,而且,加密貨幣價格波動性太大。
去中心化解決方案的另一個問題是比特幣的低交易速度,每秒處理7筆交易,並且缺乏可擴展性的解決方案,包括狀態通道和第2層解決方案。所以,除非加密貨幣能夠在不犧牲去中心化的情況下達到傳統的中央系統在交易速度,否則將很難有更廣泛公眾日常可用性。
商家可以選擇與第三方供應商籤約,向他們提供POS解決方案,以實時地接受加密貨幣。這些解決方案不僅允許商家接受各種加密貨幣,還允許他們選擇想要兌現的貨幣。
在波動性方面,穩定幣正提供一種更穩定的加密貨幣,通常與基礎資產或一籃子資產掛鈎。當涉及到發行新幣時,大多數穩定項目在概念上是中心化的(通常與之掛鈎的基礎資產必須先存儲起來),MakerDAO協議深刻地表明,可以通過去中心化的方式實現相對穩定的代幣。渴望將加密貨幣用於日常生活的客戶可以選擇使用目前提供的眾多加密信用卡中的一種。在這種情況下,商家需要向visa、萬事達支付一筆費用,而客戶也需要在去中心化之間進行權衡。
綜上所述,中心化解決方案提供了高速的交易速度、合法性,以及在出現問題時由公司承擔責任。然而,像Visa、Master這樣的中心化解決方案會給商家帶來很高的費用,尤其是在跨境轉帳時。去中心化的解決方案通常可以降低商家的成本,儘管交易速度較慢、普及率較低。
在一個無現金的世界裡,仍有許多開放式問題和對主權日益增長的擔憂,例如:
將所有交易額的2%-3%支付給Visa、萬事達、數字錢包和支付處理商,會不會對國家構成威脅?
由於在國內購買現金不收取費用,那麼處理付款的費用是否等同於在國外購買國內現金的稅收?
如果發生戰爭、政治幹預或重大黑客攻擊,能否在全國範圍內關閉支付?
從經濟角度看,關閉支付系統意味著什麼?
所有這些問題和擔憂都必須得到解決,才能朝著一個沒有實物現金的平衡世界邁進。英國央行行長提出了全球數字貨幣最可行的構想之一。Mark Carney提出了一種新型半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即「合成霸權貨幣(SHC)」,該貨幣由各國央行組成的財團管理。這種貨幣可以減弱美元對全球貿易的支配性影響,因此有助於減少流向新興市場經濟體資本流動的波動性。對於這樣一種全球貿易貨幣來說,可能還為時過早,但仍是一個有趣的想法。或許5年後,我們將把上海合作組織視為世界經濟的正常組成部分。
翻譯|頭等倉(First.VIP)
任何轉載請保留文末信息。
來源: 新浪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