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數字人民幣的試點工作正在穩步推進,自2020年在深圳羅湖、蘇州等地進行區域性的試點後,數字人民幣的使用範圍逐步擴大,場景也更多,參與銀行及商家逐步增加,也為未來更大規模地推廣和普及數字人民幣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數字人民幣的普及,能夠加速我國資產數位化進程,進而促進數字經濟進一步發展,從目前的幾處試點來看,數字人民幣在支付方面的功能已經比較完備,線上線下常見場景均已支持,在無網環境也可以實現支付。
我國逐漸進入「無現金時代」
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第4季度,中國第三方行動支付交易規模約為59.8萬億元,同比增速為13.4%。當前我國無論是銀行支付市場還是非銀行支付清算市場,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從規模來看,已經屬於國際領先地位,我國正在逐漸步入「無現金時代」。
1月11日,香港金融發展局發布了一份有關全球央行在數字貨幣研發方面的報告,據報告顯示,全球已經約有五分之四的央行開展及進行有關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工作。儘管當前各國對數字貨幣的定義沒有統一標準,但普遍意思相對接近,即一種新的貨幣形式,由央行以數位化方式發行,並擬用作法定貨幣。
我國對數字貨幣的研發重視的原因在於,在行動支付及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數字經濟正逐漸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數字貨幣化的進程也因此加快。
其次,數字貨幣的發行能夠有效降低紙幣匿名偽造、洗錢、非法集資和融資等風險,同時降低貨幣發行成本,通過大數據等技術,監管機構可以對數字貨幣進行有效監控與處理,提升了我國的金融貨幣監管能力。
發行央行數字貨幣也是基於國際戰略層面的考慮,自2019年Facebook發布天秤幣(Libra)白皮書後,為了捍衛我國的數字主權,我國加快數字貨幣研究與發行,也能夠更好的促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數字人民幣的發行意義
央行所發行的數字貨幣,其本質是作為紙幣和硬幣的替代,是將貨幣形態實現了數位化。由於具備國家信用背書的存在,央行數字貨幣是具有法償性的,在使用、流通、周轉等方面都受到了法律的保護,是真正意義上人民幣的數位化。
數字貨幣因為其特性吸引了全球央行的目光,數字貨幣具有優越性,相比紙幣而言,數字貨幣不僅能節省製造、發行、流通成本,還能提高交易或投資效率,提升經濟交易活動的便利性和透明度;並且與當前數位化經濟、技術時代相適應。
在傳統非現金的行動支付方式中,需要對銀行帳戶進行綁定,使用的貨幣也是所謂的「電子貨幣」,但依託的基礎仍然是紙幣和硬幣,並且通過網際網路等方式進行完成。而數字貨幣則不僅跳脫了銀行帳戶的限制,更是在技術的加持下實現了安全性、保密性和穩定性的提升。
然而數字人民幣的意義不止於此,未來數字經濟將更加深層次的改變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數字資產將會出現爆發式的發展,金融體系也會加速向數字金融轉型。央行數字貨幣是數字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是數字金融進一步發展繁榮的重要保障,也將有望滿足5G、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技術帶來的新金融需求。
#支付寶測試數字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