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支付貨幣排名升至第五 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

2021-01-07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社上海7月24日電(記者 範子萌)《上海證券報》24日刊發題為《全球支付貨幣排名升至第五 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的報導。文章稱,7月23日,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6月,在基於金額統計的全球支付貨幣排名中,人民幣升至第五位,佔比為1.76%。此前,人民幣的全球支付貨幣排名已連續兩個月位居第六位。

數據顯示,美元、歐元、英鎊依舊佔據全球支付體系的重要位置,6月份的市場份額分別為40.33%、34.10%、7.08%。

興業研究外匯商品分析師張峻滔認為,上述數據說明,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接受度正在上升,人民幣在國際支付市場參與的深度與廣度仍有提升空間。

在國際支付市場上穩步前行的同時,人民幣也愈加成為應對外部衝擊的「減震器」。

7月22日下午,受消息面影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度短線走低逾400點,跌破「7」關口,隨後迅速企穩,跌幅收窄,收復「7」關口。人民幣匯率自本月上旬重回「6」時代後,始終表現強勁。

「這說明人民幣匯率波動正成為應對內外部衝擊的『減震器』。」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說。

市場對於人民幣的升值預期並未改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短暫破『7』以後,大概率會重回上升通道。」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外匯首席分析師李劉陽認為。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說,當前我國經濟基本面向好,而美國經濟與就業衰退較為嚴重,形成弱勢美元態勢。在這種情況下,預計下半年美元指數大概率處於跌勢,人民幣將小幅升值。

今年以來,美元指數走勢疲弱。截至7月23日19時,美元指數已經跌破95關口,最低下探94.78。此前,美元指數已經連跌四日,距離3月份高點時跌幅已超過5%。

「當前情況下,美國國家治理暴露的短板將對美元地位造成極大傷害。」管濤認為,未來的國際貨幣體系或將更加多極化,甚至走向超主權貨幣主導的新時代。

管濤認為,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水到渠成的漸進過程,人民幣當前正處於從外圍貨幣向次中心貨幣、從區域性國際化貨幣向全球性國際化貨幣、從支付結算貨幣向計價和投融資貨幣的邁進階段。

「要在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過程中,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管濤說。(完)

相關焦點

  • 摩根大通朱海斌:人民幣匯率預計在明年升至6.25左右
    原標題:看2021|朱海斌:人民幣匯率預計在明年升至6.25左右 來源:新京報核心觀點1、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穩慎的「穩」強調的是延續以前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步驟。朱海斌:十三五規劃提出「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的「穩慎」是一個在文件中不太常見的詞彙,我覺得可以從兩個方面理解:第一,所謂的「穩」指的是,延續以前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步驟。
  • 數字人民幣穩步推進,我國正逐漸步入「無現金時代」
    當前,數字人民幣的試點工作正在穩步推進,自2020年在深圳羅湖、蘇州等地進行區域性的試點後,數字人民幣的使用範圍逐步擴大,場景也更多,參與銀行及商家逐步增加,也為未來更大規模地推廣和普及數字人民幣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 中國央行提出要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意味著什麼?
    中國央行副行長劉桂平近日提出,央行要會同有關部門,積極穩妥推進金融業自主開放,其中包括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穩慎」這個詞還是首次提出,不同於以往積極穩妥的提法,穩慎包括穩健審慎地意思,這難道意味著人民幣國際化要減速嗎?答案肯定不是這樣的,那麼穩慎的提法意味著什麼呢?
  • 《2020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發布: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佔比創新高
    央視網消息 :人民銀行昨天(14日)發布《2020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人民幣支付貨幣功能不斷增強,儲備貨幣功能逐漸顯現。人民幣繼續保持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穩定地位。   2019年人民幣跨境使用逆勢快速增長。
  • 美元需求大漲,成全球「硬通貨」,3月佔比44.1%,人民幣僅……
    2020年以來全球經濟都經濟了「衰退」的局面,在這一背景下,各國央行以及投資者為了維持金融市場的穩定,也適當增加了外匯儲備。與其他貨幣相比,美元可以說是全球「硬通貨」,加上近期美元走勢比較強勁,增持美元也成為了眾多國家的首選。
  • 最新全球貨幣排行榜,人民幣國際地位上漲,即將進入三甲?
    一直以來美國在全球環境中都是一個不安穩的主,經常惹事,而美元作為最初被認可的國際貨幣也薅了不少的羊毛。尤其是隨著川普的上臺,更是讓世界上很多國家越來越不滿了。而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美元這一霸主地位還有多久呢?
  • 人民幣入籃至今,距國際貨幣還有多遠?
    有效突破思維定式,更好推動支付領域創新發展,不斷鞏固我國行動支付國際領先地位,是支付市場主體和監管部門面臨的新挑戰。  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DR)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創立的一籃子貨幣。SDR籃子貨幣的選擇標準有二:一是該國出口是否排在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二是貨幣是否為可自由使用貨幣。
  • 央行圈定2021年工作重點:穩健貨幣政策基調不變 穩步擴大金融雙向...
    會議表示,2021年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人民銀行將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持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穩步擴大金融雙向開放,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會議要求,加快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將主要金融活動、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納入宏觀審慎管理。加強系統性金融風險監測評估,分步推動建立宏觀審慎壓力測試體系。
  • 2015年人民幣國際化取得突破 世界迎來中國硬通貨
    國際地緣政治爭鬥越演越烈,國際油價大幅下挫,都擾動全球經濟和金融格局;美元加息周期的到來和美元匯率步入上升周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全球匯率格局和資本流向,並使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趨向分化;全球經濟久久未能擺脫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復甦的道路艱難而漫長;新興經濟體經濟金融形勢逐漸趨緊。就在這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中,中國依然看到並且緊緊把握住人民幣國際化的有利時機。
  • ...歐元區的人民幣在2020年9月以1.27%的份額排名第七。-FX168財經網
    【Swift:2020年9月人民幣全球支付佔比升至1.97%】2020年9月,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保持了第五大最活躍貨幣的地位,其份額為1.97%。總體而言,人民幣支付價值按2020年8月增長了12.81%,而總體上所有支付貨幣增長了9.40%。
  • 周誠君:未來人民幣匯率更多取決於全球人民幣外匯交易
    演講摘錄如下:1.十四五規劃提出要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各位如何看待十四五期間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實際選擇,穩慎兩個字的考慮主要有哪些因素?我從一個小故事講起。所以,我有一個不太成熟的判斷,未來人民幣匯率取決於全球人民幣外匯交易,更多取決於人民幣離岸外匯市場,中國央行管不了。這就跟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跟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有關係。 順著這個思路,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匯率的相對穩定或者固定匯率、跨境資本自由流動,中央銀行只能選兩個,一定要放棄一個。
  • "十三五"人民幣跨境收付快速增長 支付系統遍及六大洲
    數據顯示,從2015年的12.10萬億元到2019年的19.67萬億元,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大幅增長;人民幣跨境收付佔同期本外幣跨境收付總金額的比重在2019年達到歷史高點的38.1%。今年以來,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繼續快速增長,僅前三季度已超20萬億元,超過去年全年。   從結算到計價,從儲備到交易,從在岸到離岸……「十三五」期間,人民幣國際化在多個領域實現突破,邁上新臺階。
  • 「十三五」人民幣跨境收付快速增長 支付系統遍及六大洲
    數據顯示,從2015年的12.10萬億元到2019年的19.67萬億元,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大幅增長;人民幣跨境收付佔同期本外幣跨境收付總金額的比重在2019年達到歷史高點的38.1%。今年以來,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繼續快速增長,僅前三季度已超20萬億元,超過去年全年。從結算到計價,從儲備到交易,從在岸到離岸……「十三五」期間,人民幣國際化在多個領域實現突破,邁上新臺階。
  • 貨幣政策領銜 央行圈定2021十大重點工作
    央行還將範疇由2020年的「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拓展至網際網路平臺公司金融活動。會議要求,加強網際網路平臺公司金融活動的審慎監管;強化支付領域監管,個人徵信業務必須持牌經營,嚴禁金融產品過度營銷,誘導過度負債,嚴肅查處侵害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違規行為;確保金融創新在審慎監管前提下發展,普惠金融服務質量和競爭力穩中有升。
  • 蔡維德:新全球儲備貨幣的競爭:2020年10月IMF《跨境支付的數字貨幣...
    與傳統思維不同,第5節中闡述的IMF觀點非常清晰,他們認為政策是次要的,科技才是世界儲備貨幣替換的決定因素。儘管美元在全球佔主導地位,但各國也傾向於在其附近持有主要貿易國的貨幣。因此,歐元區以外的歐洲國家傾向於持有歐元,而亞洲國家則持有日元以及越來越多的人民幣。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這種趨勢可能發展為成熟的「多極」體系。有報告指出,目前,人民幣約佔全球外匯儲備資產的2%。
  • 《自然》增刊發布全球科研城市排名:上海升至第五
    英國《自然》雜誌增刊《2020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最近發布,以「自然指數」為主要衡量指標,展示2019年位居全球前列的科研城市,北京、紐約都市圈、波士頓都市圈、舊金山—聖何塞地區、上海分列全球前五位。根據調整後的「自然指數」,北京自2016年以來一直位居全球科研城市首位,上海則從2016年的第8位升至2019年的第5位,體現了基礎科學研究水平的提升。施普林格·自然集團介紹,「自然指數」評估的是全球各大城市在82本高質量自然科學期刊上的科研論文產出,一個由知名科學家組成的獨立委員會根據期刊聲譽,在各自研究領域挑選出這些期刊。
  • 摩根大通亞太區執行長Filippo Gori:人民幣國際化是循序漸進的
    本網訊 記者周軒千報導 「人民幣成為一個主要的儲備貨幣是一個重大的長期趨勢,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可能不會像人們起初期待的那樣快、那樣直接。」6月19日,摩根大通亞太區執行長Filippo Gori在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上如是稱,人民幣國際化既有機遇,也有挑戰,循序漸進不失為正確的方式。  「中國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大力推動人民幣離岸使用的戰略十分明確,例如人民幣已經被納入了IMF的SDR貨幣籃子,中國也改善了A股市場和債券市場的準入門檻。摩根大通也從今年2月起把中國政府債券納入了我們的債券指數。
  • Amber Group:DC/EP加速人民幣國際化 或建立一個類以太坊生態
    今年10月,歐洲中央銀行也發布了關於可能發行數字貨幣的綜合報告,日本央行則直接宣布計劃於2021財年初啟動CBDC第一階段實驗。全球主要央行對CBDC的興趣和支持與日俱增,這對加密金融行業又是一個什麼信號呢?作為全球領先的加密金融服務提供商Amber Group的創始人兼CEO Michael Wu表示加密技術會得到更廣泛地認識和應用。
  • 5.7%,人民幣匯率憑什麼如此硬核?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日前表示,通過債券市場和股市的開放,境外持有人民幣資產的規模明顯的增長。同時由於我國資本市場的開放,跨境人民幣計價結算中,金融交易的佔比明顯的提高。其次,人民幣債券較高收益率是其受到追捧的因素之一。相比發達地區債券收益率低至零甚至為負,中國經濟的穩定發展保證了人民幣債券收益率遠高於發達地區。
  • 央行數字貨幣等於電子版人民幣,央行​數字貨幣全面試點意味著什麼?#說人話財經75篇
    評:央行數字貨幣就是法定貨幣(也就是你用電子數字貨幣支付,對方不能拒收,跟現實中的紙幣有同等效果,而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跟這個數字貨幣是不一樣的,微信和支付寶只是一種支付方式工具而已今年的4月份,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公布最新的國際貨幣支付情況!數據顯示,3月,美元國際支付市場份額再次位居第一,市場佔有率上升到44.1%,歐元和英鎊分別以30.84%和6.41%的佔比位居前二三,日元以3.98%份額排第4,而加元、澳元和港元分別以1.84%、1.47%和1.26%的佔比位列第六至第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