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實施在即 400億商機顯現
「限塑令」有望於今年6月1日起全面實施。
長遠來看,這項政策無疑將把「白色汙染」推向「深淵」,而全降解的環保塑料包裝企業將因此迎來發展的轉機。
□經濟視點報記者 李登攀
近幾天時間,郭戰峰的心情要比往年的這個時候要好些。
令他心情不錯的原因是2008年1月8日國務院下發的《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要求從今年6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並要求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一律不得免費向消費者提供塑料購物袋。這裡所指的塑料包裝袋,都是指的不可降解的非環保塑膠袋。
在這之前,作為河南華丹全降解塑料有限公司(下簡稱「華丹公司」)的總經理,一直致力於環保塑膠袋生產的郭戰峰自2005年開始就長期陷入環保塑膠袋艱難的市場推廣之中。
而這次,國務院的一紙通知,似乎讓他看到了市場的「回暖」,他感覺到自己的發展契機已經來臨。
機遇忽至
自國務院下發《通知》後, 郭戰峰便一直與他的團隊研究下一步的發展計劃。
而作為一家河南省最大、技術位於亞洲先進水平的環保塑膠袋生產廠家代表之一,郭戰峰當然堅決擁護這項政策。
在河南像華丹公司這樣受惠於「限塑令」的生產廠家還有駐馬店遂平縣華強塑膠有限公司與河南天冠集團。
「這個消息確實給我們這些生產環保塑膠袋的廠家帶來了轉機。這說明我當初選擇這個行業沒有錯。」郭戰峰不無自豪地說。
另外,郭戰峰向記者透露,他現在已著手與一些生產非降解超薄塑膠袋廠家接觸,看是否能對這些生產設備加以改造。
「要不然,這些機器設備就可能廢了。如果這些設備通過技術改造能夠生產出環保塑膠袋,那樣對我們來說也是一件好事。」郭戰峰已經開始利用這次機會進行自己的戰略擴張計劃。
而早在一年前,他卻一直為如何推廣自己的產品而傷腦筋。
據他介紹,原來也曾在媒體做過一些廣告,但效果很不明顯。究其原因,就是產品本身成本太高。
「環保塑膠袋的價格要比非環保的高3~4倍,商家只有舍高就低,這樣導致環保塑膠袋在推廣中根本沒有優勢可言。」談起當初在推廣中的感受,郭戰峰有些無奈。
所以在郭戰峰看來,這時候國家政策的引導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依託政策,以前推廣受限的環保塑料包裝將因此實現「華麗轉身」,而他也有望藉機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限」出400億商機
顯然,「限塑令」無疑會給這些環保塑料生產廠家帶來無限利好。
據駐馬店華強塑膠有限公司銷售部負責人盧經理介紹,目前該公司除了在遂平縣有生產基地外,還在漯河建立了生產基地,目前已是全國最大的環保塑膠袋廠家。
據了解,華丹公司已投資3億元建立一個年產30萬噸的全降解塑料工業園,而河南天冠也已建成年產50萬噸的全降解塑料中試生產線(已投產20萬噸)。
以此估算,在未來的環保塑料包裝品市場,僅河南的產量就佔全國的一半還多。
據郭戰峰介紹,現在鄭州一年大約有20萬噸(2005年統計數字)的環保塑料製品的需求量,而每噸平均價為2萬元。按此計算,那麼僅鄭州可降解塑料製品一年就達40億元市場商機。
而「限塑令」實施以後,環保塑膠袋的需求量還將有所增加。據知,全國可降解塑料包裝品在未來市場需求量有望達200萬噸。那麼,全國市場將有400億的巨大商機將因「限塑令」而得以顯現。
另外,「限塑令」在帶來巨大商機的同時,環保塑料本身的利潤也非常驚人。河南天冠集團環保塑料項目的相關資料顯示,河南天冠利用生產乙醇燃料而產生的二氧化碳為原料,而原料成本價在800元每噸,但以此原料生產的可完全降解的塑料售價就可達2萬元每噸。
所以,「限塑令」實施以後,將為全國塑料製品行業產生較大的影響,再加上環保是大勢所趨,一些原本生產非降解塑料製品的大廠家會因此轉型,進入環保塑料製品生產領域,分食這塊巨大蛋糕。
另一種擔憂
但是,即使「限塑令」一開始也使生產非環保塑膠袋的廠家如臨「寒冬」,不過記者在鄭州市塑膠袋訂做與銷售比較集中的解放路調查了解到,有許多非降解塑料生產廠家均表示仍在觀望之中。有的甚至表示,這個政策在現在的大環境下實施起來還比較困難。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無論是非降解塑料製品廠家,還是完全降解塑料製品廠家,對國家6月1日要實施的「限塑令」都表示謹慎。
「對於治理『白色汙染』,以前全國各地很多城市包括鄭州也實行過一段時間,甚至還專門成立了『整治白色汙染辦公室』,但是由於實施難度大,最後又都不了了之。」郭戰峰表示。
而一些非降解塑膠袋生產廠家也表示:關於治理白色汙染國家喊了多年,但總不見效果,而這次也有可能是國家巧立名目而已。「再說就目前的情況也有可能在實施過程中會有困難,所以我們只能暫時還以生產非降解塑膠袋為主。」
他們的依據之一就是,國家這次的《通知》中一個明顯的字眼就是「不得免費向消費者提供」。換言之,只有收取合理的費用,非環保的塑膠袋仍舊有市場。
對此,鄭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湯克勇教授分析,這種情況說明我國在這方面的管理工作還欠規範。除了政府宣傳,最終使用者也要儘快從「被動接受」向「主動接受」改變。而對於生產廠家,國家也要儘快出臺相關標準對生產環保塑料包裝製品廠家進行界定,如什麼樣的企業可以生產,生產的標準是什麼等等。
「最好的辦法,不是生產環保塑膠袋,而是尋找替代品,如紙袋。即環保,又經濟。」湯克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