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家聯科技全降解塑膠袋自動化生產流水線。(王嵐攝)
今年1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生態環境部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以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意見提出,到今年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等場所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集貿市場規範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9月底,市發展改革委等10部門印發《寧波市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要求全市圍繞當好浙江建設重要窗口模範生的新目標新定位,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
如何解讀新版「禁塑令」?寧波又是如何排定限塑、禁塑時間表的?禁用後可以用什麼來替代?記者就此採訪了專家、職能部門及相關企業。
從「限」到「禁」重點更加突出
「新版『禁塑令』重點突出,明確『禁』的重點是劣質低價的一次性塑料製品。目前,我們正與省市場監管局一道,就重點領域展開調研和抽查。」市市場監管局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禁止生產和銷售的塑料製品,重點包括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厚度小於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不含醫用);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到2022年年底,實現禁止銷售。
「這些是現階段使用量大、問題相對突出的一次性塑料製品。它們有一個突出共性,就是易向環境洩露。」該人士介紹,超薄塑料購物袋和農用地膜,使用方便且廉價,但也是最難回收的,極易形成「白色汙染」。還要禁用的是一些不易察覺的「微塑料」,如部分洗護化妝品為去角質、去死皮而添加的塑料微珠,使用後隨著汙水系統進入自然環境,會沿著食物鏈不知不覺進入人體,因此也有人形象地稱之為「水中的PM_2.5」。
根據塑料製品使用情況,寧波的實施方案,要求在今年年底,市區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集貿市場規範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由『限』到『禁』,從推廣使用可降解塑膠袋開始倒逼。」市市場監管局專業人士表示,根據時間表,到2022年年底,禁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實施範圍要擴大至全市縣城以上建成區;到2025年年底,實施範圍覆蓋城鄉結合部、鄉鎮和農村地區的集貿市場。
到今年年底,星級賓館、酒店率先做到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到2022年年底,星級賓館、酒店等場所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可通過設置自助購買機、提供續充型洗潔劑等方式滿足賓客需求。到2023年年底,實施範圍擴大至所有賓館、酒店、民宿。
快遞業,也是塑料用量較大的行業。我市的實施方案要求,到今年年底,電商郵件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要達到70%,可循環中轉袋使用基本實現全覆蓋。到2022年年底,全市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一次性塑料編織袋,降低不可降解塑料膠帶使用量。到2023年年底,全市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膠帶。
在鄞州區惠風西路菜市場,商戶使用市場統一採購的塑膠袋,杜絕超薄劣質塑膠袋。(王嵐鄭丹晨攝)
減塑限塑各行各業在行動
按照相關規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十多年的治理已取得一定成效。
記者走訪了市區多家菜市場,發現大家對禁塑話題並不陌生。「我們菜市場使用定製塑膠袋已有多年。」鄞州區聯心菜市場場長曹偉壽告訴記者,為響應限塑禁塑令,從2013年開始,菜市場就統一定製塑膠袋,杜絕超薄劣質塑膠袋。同時,要求商戶禁用自帶塑膠袋,一經發現先警告,發現3次就作撤銷攤位處理。
「根據菜市場實際需要,我們分別從兩家公司採購塑膠袋,其中裝素菜用的,對承重、厚度要求不那麼高,採購價相對便宜,4.5元100個,裝水產的厚一點,4.5元50個。」曹偉壽說。
鄞州區惠風西路菜市場今年新開張時,贈送了一批無紡布袋,以此提醒大家少用塑膠袋。「現在雖然不主動贈送了,但如果有消費者需要,可以到服務臺免費領取。」
場長阮增標說,從限塑到禁塑,說明我們國家的環境保護力度正不斷加大,作為菜市場管理人員,他將積極配合政府部門推動禁塑工作開展。
各大商場、超市等,則通過提倡使用自備購物袋、提供可重複使用塑膠袋、採用紙質包裝等方法,引導消息者減少一次性塑膠袋的使用。
三江超市從2009年起有償提供塑料拎袋。「我平常買小菜一般自己會帶個布袋,偶爾忘帶了才會付費買塑膠袋。這些袋子質量都挺好,我買回去也是重複使用的。」一位在超市採購的阿姨告訴記者。
賓館、酒店也開始行動起來。今年9月中旬,我市200餘家旅遊飯店聯合發布倡議,以全面限制一次性消費品使用為契機,倡導使用可循環使用的易耗品等,從源頭上推進垃圾減量化,同時優先採購節能、節水、可以循環利用和資源化利用的酒店用品。
「2.0版『禁塑令』目標更高,既劃定了紅線,又設置了彈性空間。」市市場監管局專業人士介紹。比如,對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下了禁令,但暫不禁用盛放散裝生鮮食品、熟食、麵食等商品的塑料預包裝袋、連卷袋、保鮮袋;禁用一次性塑料棉籤、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但暫不禁牛奶、飲料等食品外包裝自帶的吸管。同時,對疫情防控等突發事件發生期間用於應急保障的一次性塑料製品予以豁免。「這為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企業和消費者預留了足夠的緩衝空間,更為疫情防控中相關塑料製品的生產和使用釐清了責任。」該專業人士表示。
製圖韓立萍
禁塑令下生物可降解材料站上風口
當新版「禁塑令」來臨,「可降解」成為關鍵詞。那麼,什麼樣的塑膠袋才能被稱為可降解塑膠袋?記者專門請教了市市場監管局專業技術人員。
據介紹,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多是生物降解塑料購物袋。根據《生物降解塑料購物袋》國家標準GB/T38082-2019的定義,生物降解塑料購物袋要求以生物降解樹脂為主要原料,且生物分解率在60%以上。
如何區分生物降解塑料購物袋和塑料購物袋?最直觀的辦法是看標籤:如果可降解,袋子標籤上會標明「可降解塑料購物袋」或「全降解購物袋」。其上標註的執行標準號應當是GB/T38082-2019,標明使用原材料一般為PBAT、PLA、PBS、澱粉等。
「現在市面上有不少塑膠袋,標明的成分為PE-HD(高密度聚乙烯塑料),執行的也是其他標準,這類袋子雖寫有『降解購物袋』字樣,但實際仍是普通塑膠袋。這類誤標註,也將是下階段整治的內容之一。」市市場監管局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處工作人員說。
與此同時,新版「禁塑令」下,生物可降解材料及製品已經站上風口。
寧波益可達新材料公司總經理李若沛是我市最早一批研究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科技人員之一。早在1998年,他就把可降解材料作為一項新科技產品帶到寧波,並獲得市科技進步獎。
但在第一輪「禁塑」過程中,由於國內關於可降解塑膠袋標準不明,以及可降解塑膠袋價格過高等多種原因,導致市場未能接受該類塑膠袋。「我們積極倡導全降解塑膠袋應用,並且我們生產的生物降解原料及產品已經成功通過檢驗,進入了歐洲和美國等國際市場。」李若沛建議政府部門加強對可降解塑膠袋的檢測與監管能力建設,並在部分區域率先推廣使用全降解塑膠袋。
事實上,寧波在可降解材料研究和應用領域已經走在全國前列。主要從事塑料製品及生物全降解製品的生產與銷售的寧波家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家聯科技」)就是行業龍頭企業之一,企業主持制定的國家標準《一次性可降解餐飲具通用技術要求》剛剛發布。
據介紹,由家聯科技自主研發的PLA生物全降解材料,是通過生物技術從玉米、木薯、麥秸稈等天然作物中提取蔗糖,發酵成乳酸,再加工成聚乳酸。「由這種材料加工而成的一次性塑料製品,廢棄後可被環境中的微生物完全分解,最終被無機化而成為自然界中碳素循環的一個組成部分,真正做到『無毒、環保、全降解』。」企業董事長王熊告訴記者,自今年1月國家部委出臺《意見》後,企業便聞風而動,「我們馬上著手進行了全降解塑膠袋研製,並已將產品送權威機構檢測。」
據他介紹,塑膠袋檢測重點在於無害降解,所以耗時比較長,預計本月底可出結果。目前,企業已安排生產流水線21條,明年1月計劃布局生產線超過50條,可有效滿足市場需求。國內已有不少大公司搶先與家聯科技達成合作,如盒馬生鮮從下月起每月從家聯科技採購價值300萬元以上的全降解環保袋。
站上風口,「藍海」已然可見。從家聯科技發布的公開數據看,其涉及生物降解塑料營收佔比逐年提升,2017年至2019年,生物全降解材料製品的營收佔比分別為0.75%、2.42%和3.55%。
記者王嵐實習生鄭丹晨
來源:中國寧波網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