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官員稱高溫高溼和紫外線或能抑制新冠病毒?只是初步研究結果

2021-01-15 騰訊網

引發COVID-19大流行的新冠病毒(SARS-CoV-2),會像流感病毒一樣,隨著夏季的到來傳播減緩嗎?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0.04.19.20071951

近日,一項由美國康乃狄克大學生態模型學家完成的研究認為,對抗這種新型細菌的主要天然武器是紫外線。該研究結果發表在預印本平臺medRxiv(未經同行評議)上。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紫外線與較低的COVID-19生長速率密切相關。他們繼續對總體效果進行預測,表明該疾病在沒有幹預的情況下,將在夏季暫時減少,到秋季反彈,並在明年冬天達到高峰。但研究人員也強調,這項研究的預期結果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不應被用來指導臨床實踐。而且,儘管新冠病毒有季節性趨勢,仍需要採取積極的防控措施。

無獨有偶,根據法新社消息,當地時間4月24日,美國當局向媒體公布了一項美國重點實驗室研究結果:新冠病毒怕高溫、高溼度和陽光。該研究尚未公開,也未經同行審評。

美國安全部科學與技術部副部長William Bryan在當天的發布會上詳細地介紹了這一研究。他說道,與其他實驗室研究和一些研究人員的懷疑相吻合,當暴露於大量紫外線和溫暖潮溼的環境中時,新冠病毒與許多其他病毒一樣,不能長期存活在物體表面上和空氣中。

William Bryan在發布會上展示的PPT

該實驗室結果表明,溫度、溼度和陽光的增加都能加快病毒被消滅的速度,這是病毒基於暴露在這些元素中的半衰期的測量結果得出的。具體來說,在70至75華氏度下,無孔表面的溼度為20%時,病毒的半衰期為18小時。當溼度上升到80%時,半衰期就縮短到了6個小時,再加上陽光,半衰期就縮短到2分鐘。在病毒懸浮在空中時,在70至75華氏度下,溼度為20%,半衰期為1小時。在陽光的照射下,半衰期降低到了1.5分鐘。Bryan表示,這就是紫外線對病毒的影響程度。

Bryan總結說,在陽光直射下,病毒死亡最快。類似夏季的條件會創造一個可以減少傳播的環境。這些實驗的結果可以「支持實際決策」,以減少感染的風險。他還建議多進行戶外活動

William Bryan在發布會上展示的PPT

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是在理想條件下和受控的環境下進行的。

此外,川普總統還在發布會上提出來「神操作」——建議研究對COVID-19患者注射消毒劑或將紫外線帶入其體內以殺死致命病毒的可能性。

這一行為迎來諸多專家的尖銳批評。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專員斯Stephen Hahn博士(也是白宮冠狀病毒特別工作組的成員)警告不要攝入任何消毒劑來殺死冠狀病毒。

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急診醫學副教授Dara Kass表示這太可怕了,要求人們不要這樣做。

美國馬裡蘭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健康教授Donald Milton表示,這行不通的。紫外線照射人的外部不會對人體內的病毒產生任何影響。少量的紫外線對人體產生維生素D至關重要,但過度暴露可能會對皮膚、眼睛和免疫系統造成急性和慢性健康影響。

世界衛生組織(WHO)特別警告不要試圖使用紫外線殺死這種病毒。不應該使用紫外線燈對手或其他皮膚區域進行消毒,因為紫外線會引起皮膚刺激。

End

參考資料:

[1] White House promotes new lab results suggesting heat and sunlight slow coronavirus

[2] Sunlight destroys coronavirus quickly, say US scientists

[3] If sunlight kills coronavirus, why not try UV lamps?

[4] Could the Power of the Sun Slow the Coronavirus?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註明來源生物探索。

相關焦點

  • 加拿大教授研製遠紫外線燈 稱可減少新冠病毒傳播
    視頻截圖海外網11月18日電 加拿大安大略理工大學能源系統與核科學學院的一位教授稱,他們有關紫外線可防止新冠肺炎傳播的研究已取得比較樂觀的結果,並提到遠紫外線燈對減少病毒在封閉空間內的傳播有顯著效果據加拿大環球新聞報導,通過計算機模擬,柯克·阿特金森(Kirk Atkinson)教授發現,用遠紫外線可以殺死空氣中超過85%的病毒。他介紹稱,遠紫外線是一種特殊的紫外線,遠紫外線燈並不是目前人們日常生活中可以買到的。研究人員表示,這款燈與佩戴N95口罩一樣有效,除了具有減少病毒傳播的潛在能力外,與空氣淨化器和常規紫外線燈相比,這種燈對健康的影響也較小。
  • 繼「抗疫神藥」之後,川普建議用光和熱來對抗新冠病毒
    在簡布會上,國土安全部科學與技術秘書威廉·布萊恩(William Bryan)發表報告稱,研究結果顯示,在溫度和溼度更高的環境下,病毒會更快地惡化——這一研究結果很快遭到了其他專家的質疑,因為在許多氣候溫暖的地方,比如新加坡和巴西,都爆發了疫情。不少專家通過社交媒體和電視平臺提出了質疑。
  • 美媒:研究表明一種口服藥可在動物體內抑制新冠病毒複製
    新華社北京4月9日新媒體專電 美國《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4月7日報導稱,美國科學家6日報告稱對動物的試驗表明,一種口服藥物能夠阻止新冠病毒在體內複製
  • 研究: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
    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科技日報華盛頓6月17日電 (記者劉海英)美國一研究小組17日在《納米快報》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研究出一種利用細胞納米海綿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策略。動物實驗表明,這種策略不僅能很好地抑制病毒的感染性,而且從理論上講,在病毒發生突變的情況下仍會起作用。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加班加點地尋找新冠肺炎的有效治療方法。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是通過刺突蛋白與人類細胞表面的ACE2和CD147兩種蛋白結合來感染人類細胞的,阻止這種相互作用就會阻止病毒感染細胞,所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成為了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
  • 華人公司稱發現4天100%抑制新冠病毒的抗體,解藥還是忽悠?
    5月16日,美國加州生物製藥企業Sorrento Therapeutics宣布,發現一種能100%抑制新冠病毒感染的中和抗體STI-1499,4天內可清除病毒。5月9日,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陳薇院士團隊和西湖大學周強團隊發表文章稱,單克隆抗體4A8具有強病毒中和能力,體外實驗發現,它可以明顯抑制新冠病毒活性。
  • 研究:綠茶等植物性食物或有助於抑制新冠病毒
    近日,一份研究顯示,綠茶等植物性食物或有助於抑制新冠病毒。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6日報導稱,德國烏爾姆大學醫學中心分子病毒學研究所專家稱,他們發現一些天然食物能壓制身體裡97%新冠病毒病原體,相關研究成果的文章已經發布在生命科學預印本網站(bioRxiv)上,不過尚未經過同行評審。經研究,科學家發現黑果腺肋花楸汁、石榴汁和綠茶有殺死病毒的功效。
  • 美國養殖場上萬隻水貂死於新冠,初步研究系由人傳播給動物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近日,美國猶他州和威斯康星州約一萬隻養殖貂死於新冠病毒,引發關注。美媒指出,初步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是由人類傳播給動物的,目前未出現反向傳播案例。據當地獸醫泰勒(Dean Taylor)表示,相關養殖場的員工於7月感染新冠病毒,在不久後的8月,就首次在水貂身上檢測出了新冠病毒。報導指出,初步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是由人類傳播給動物的,目前未出現反向傳播案例。猶他州是美國第一個新冠病毒疫情在水貂之間暴發的州。
  • 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 理論上能應對病毒突變
    原標題: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來源:科技日報美國一研究小組6月17日在《納米快報》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研究出一種利用細胞納米海綿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策略。動物實驗表明,這種策略不僅能很好地抑制病毒的感染性,而且從理論上講,在病毒發生突變的情況下仍會起作用。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加班加點地尋找新冠肺炎的有效治療方法。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是通過刺突蛋白與人類細胞表面的ACE2和CD147兩種蛋白結合來感染人類細胞的,阻止這種相互作用就會阻止病毒感染細胞,所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成為了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
  • 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理論上能應對病毒突變
    美國一研究小組6月17日在《納米快報》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研究出一種利用細胞納米海綿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策略。動物實驗表明,這種策略不僅能很好地抑制病毒的感染性,而且從理論上講,在病毒發生突變的情況下仍會起作用。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加班加點地尋找新冠肺炎的有效治療方法。
  • 「新冠病毒能在手機屏幕存活28天」,他們被批
    澳大利亞一家機構的最新研究顯示,在實驗室環境中,新冠病毒可以在鈔票、手機屏幕和不鏽鋼等物體的表面上保持感染能力28天。英國廣播公司(BBC)12日稱,這一結果表明,新冠病毒的存活時間可能比想像的長得多。
  • 日本發布研究:新型藥劑能有效抑制新冠病毒感染
    資料圖:路透社據日本時事通訊社消息,日本研究人員18日宣布,開發了一種能抑制新冠病毒據報導,日本京都府立醫科大學等組成的研究小組發布消息稱,侵入人體內的新冠病毒在擴散到肺部之前,會與人體細胞表面的蛋白質「ACE2」結合併引起感染。為此,研究小組反覆收集「ACE2」中容易與病毒結合的物質,藉此探索其有關規律。經過分析後,研究小組開發出一種新藥劑,比起蛋白質「ACE2」更容易與病毒結合。
  • 紫外線能殺死武漢新冠病毒嗎?當前疫情如何正確使用紫外線消毒?
    紫外線照射能否有效滅活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當然!紫外線是一切微生物最大的天敵,可以輕輕鬆鬆殺死任何微生物,自然包括武漢新冠病毒。太陽暴曬可以殺菌殺(病)毒,靠的就是日光紫外線對於今天的人來說,「日光暴曬可以殺菌消毒」是一種最基本的常識,但上溯到19世紀,這卻是一項重大科學發現。
  • 世衛組織正式通報新冠病毒四種變體!變異病毒已在美國「人傳人」
    繼美國科羅拉多州2020年12月29日確認出現美國首名變異新冠病毒感染者後,加州和佛州相繼確認出現變異病毒感染者。由於全美首名變異病毒感染者——近期沒有出行,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官員判斷,變異病毒已經在美國「人傳人」。當地時間2020年12月31日晚,世衛組織正式通報了新冠病毒自出現以來的主要變異情況,包括四種變體,其中三種傳播力增強。
  • 研究:漱口水能30秒內殺死新冠病毒?
    《紐約郵報》報導稱,該研究使用了普通漱口水品牌,如Dentyl和李施德林等。卡迪夫大學研究人員報告稱,初步結果顯示,在實驗室條件下,含有至少0.07%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的漱口水顯示出對抗新冠病毒的「良好跡象」。這項研究尚未經過同行評審。
  • 澳洲研究稱新冠病毒表面存活28天,遭質疑與實際條件不符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澳大利亞國家科研機構的一項研究結果稱,新冠病毒在鈔票、手機屏幕和不鏽鋼等表面可保持28天傳染性,新冠病毒存活的時間比預想的要長得多。但是,實驗是在黑暗中進行的,而紫外線已經被證明可以殺死病毒。一些專家也對現實生活條件下,新冠病毒通過物體表面傳播的實際威脅提出了質疑。
  • 新冠病毒可在貓或高溫高溼下傳播?看這些研究重塑我們的認知!
    新冠病毒一周進展報告 新冠病毒可在貓或高溫高溼下傳播? 看這些研究重塑我們的認知! 新冠病毒或不能感染男性生殖系統 4月4日,南京醫科大學劉雲等團隊在medRxiv 在線發表研究論文,該研究共納入13例男性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其中12例康復,1例死亡。結果表明康復的12例患者精液樣本核酸檢測的SARS-CoV-2 RNA均為陰性;另一例死亡患者的睪丸活檢組織樣本經核酸檢測為病毒RNA陰性。
  • 新研究稱美國一名無症狀新冠患者70天後仍有傳染性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9日報導,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在線發表的一項新病例研究顯示,美國一名71歲的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在長達70天的時間內釋放出呼吸道病毒感染顆粒,這名患者同時患有白血病根據這項研究,該患者在確診70天後繼續釋放出能導致新冠肺炎的SARS-CoV-2病毒感染顆粒。
  • 新研究稱美國一無症狀新冠患者70天後仍有傳染性
    【新研究稱美國一無症狀新冠患者70天後仍有傳染性】根據這項研究,該患者在確診70天後繼續釋放出能導致新冠肺炎的SARS-CoV-2病毒感染顆粒。在初步診斷100多天後,該患者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仍呈陽性,這表明她的身體內仍然含有來自新冠病毒的微量遺傳物質。
  • 29%新冠病毒樣本出現D614G變異,已從歐洲蔓延至美國
    當地時間3日,針對有實驗室研究發現新冠病毒D614G變異可能導致病毒加速複製和加強其傳播性,世衛組織官員表示:研究顯示29%的新冠病毒樣本都出現了該變異;這不是新的變異,帶有該變異的病毒已在歐洲及美洲傳播;但目前並無證據顯示其會導致更嚴重的病情。
  • 空氣溫度和溼度,對新冠病毒防疫有利?
    2011年論文[11]明確指出,高溫、高溼的影響可以解釋為什麼SARS疫情在溼熱的印尼、泰國等並未大面積傳播,以及在同樣溼熱的新加坡,只在高強度使用空調的醫院和酒店裡傳播(新加坡一半的電力用於空調)。該文高度肯定了當時廣州醫院普遍打開門窗進行充分通風的做法。新冠的另一個著名近親,是致死率高達35%以上的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