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少年時》是由派拉蒙影業發行,理察·林克萊特執導,布萊克·詹納、瓦耶特·魯塞爾等主演的喜劇電影。影片於2016年4月15日北美上映。電影聚焦80年代,講述一名大學新生和一位棒球隊投手在一個周末裡所經歷的故事。
1980年8月28日那天,大學新生兼棒球隊新人傑克捧著自己一紙箱的行李走進自己的宿舍--一棟漏水又殘破的危樓。這棟危樓和旁邊那棟是當地政府捐給傑克所在的大學,用於解決大學生宿舍不夠住的危機。而學校則把這兩棟樓分給了棒球隊的學生。傑克所在的棒球隊有各種風格的同學和學長,他們可以玩彈手指、打桌球等比賽,可以一起在宿舍中聊《陰陽魔界》,沒事開著車在校園內搭訕女同學,晚上在危樓宿舍中開派對。他們會喝酒打架,會互相開玩笑,會各種比賽,也會互相幫助。他們可以玩無聊到極致的遊戲,但他們展現出來的精神狀態也真誠到極致。三天過後,有人回教室上課,有人繼續玩樂。
導演克林萊特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人。早先從事石油鑽井工作,但因為個人喜歡小說和電影,所以決心開始搞電影工作。作為一個獨立導演,他經常自編自導甚至自行出演。作為一個有著老文藝青年氣質的導演,他總喜歡把鏡頭聚焦於叛逆的年輕人,並給予少有的同情和理解。所以在克林萊特的電影中,生活總是充滿有些不切實際的美好,年輕氣盛的青年人以及一群狐朋狗友,甚至音樂啤酒以及午後的陽光都會讓人無比羨慕。熟悉這位導演的觀眾都知道他的電影一般都有簡單的情節和大量的對話,其中以「愛在」三部曲為代表。可謂是典型的話嘮片。三部電影拍攝時間中間分別間隔了9年之久,而電影中的故事也分別間隔了9年。現實和故事在他的電影中達成了某種高度的一致性,讓人陷入一種分不清究竟這是故事還是電影的錯覺。所以說,這種時間上的一致性讓人在看他的電影時會有一種看紀錄片一樣的真實感。
這部《各有年少時》,講述了從高中時代,到了大學時代的不同,這個「New Level」,到底從何而來。導演:理察·林克萊特說,當一個人離開家,來到宿舍裡,你的舍友,也是你的隊友,這樣情誼,與之前高中每晚回家,上學時候相見的同學之間,是完全不同的生活感受和兄弟情義。而其中的特別之處,他用鏡頭聚焦在,這些年輕人之間,孩子氣的「競賽」上。這樣的「競爭」是隱性的,是藏在學長對於新生的戲耍和教訓裡,運動項目和把妹泡妞的炫耀和比拼上,是男孩子之間的一種較勁。而影片的點睛之筆,更是在片尾。課堂開始後,一個身材肥碩的花白頭髮教授,走進教室,在黑板上寫了一句至理名言。然後,男主角和鄰桌的隊友,就一起伏案進入了夢鄉,影片到此結束。你一定會再一次「會心一笑」,這不就是每個人的大學生活,課堂是用來睡的,課下是用來耍的。真正讓你找到自己的,也許不是在課堂上,而是在生活裡,未來也同樣如此。
電影裡我最喜歡的就是那個30多歲還混在大學裡的神秘少年,他簡直就像是昨天晚上看片子的我自己。跟小夥伴們嗨翻,吐露眼圈和人生心得,走後只留下平克.佛洛依德的唱片還有一卷大罵。臥槽太酷了,偶像!只是,他為什麼要在大學裡串來串去呢?他是在十年後頓悟,乘著穿梭機飛回去的嗎?還是,他壓根兒拒絕長大,因為他對以後的事心知肚明。那些認認真真犯傻逼的歲月,跟朋友們開的惡俗玩笑,上課打盹或者乾脆翹課,看過的vcd,dvd《獨立時代》《巴黎野玫瑰》《寶拉x》《愛情萬歲》《情人》《永恆一日》。。。。。好多後來再也不會回頭去看的電影,不再聽的音樂。因為知道就算回去看了,也不是一個意思了。還有遺留在模糊記憶裡的愛人,你還是那時候的樣子嗎?吵架的時候無釐頭,好起來又不知道怎麼對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