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客研報 | 移動網際網路落潮,最該關注的 6 個領域和 50 家公司

2020-11-24 極客公園

作者 | 王偉、張雨忻、曹琦、羅松、王鴻雷、楊雪

我們的恐慌總是和狂熱一樣會不經意間來臨。

最近不少創投圈人士的朋友圈都被一篇《包凡快點交稿吧,大家等著過冬呢》的文章刷屏了,文中引用了高榕資本合伙人高翔發在朋友圈的一個段子:每當冬天來臨,就會有張穎同志內部發言流出,王冉同志發文跟上,包凡同志總結陳詞……其他同志默默轉發。

投資人們都在喊冬天來了,呼籲創業者不要糾結估值,落袋為安好有糧草過冬;去年這個時候還風光無限的一批准獨角獸公司紛紛放慢了節奏,裁員、併購甚至倒閉的新聞在 2016 年上半年並不少見。

豌豆莢 2 億美元賣給阿里被看做移動網際網路黃金時代落幕的一個註腳,整個創投的風向開始從狂飆突進的浪漫主義轉為謹慎樂觀的現實主義,靠燒錢撐起的商業模式創新開始乏人問津;即便是一些產品型公司也被更多建議要跑得更快,先把規模做上去,拿到融資後再精雕細琢。智慧型手機過去五年帶來的增量市場開始變為存量市場,大環境開始趨於保守,少有人會為看不懂的冒險者買單,在對經濟趨勢整體悲觀的預期下,能帶來穩健利潤的企業才讓投資者心安。

有趣的是,恐慌的另一面卻是娛樂至死的狂熱。

年初 VR 熱的發燙,隨便一個還算靠譜的團隊就讓 VC 感慨貴的已經投不起;內容創業被捧為當下最熱的風口,IP 自然成了被競相追逐的資產;直播加上網紅讓資本找到了新的出口,7 月 11 日 papi 醬在各大直播平臺的首秀竟然收穫了 2000 萬人的觀看……比起技術和產品端創新的萬馬齊喑,娛樂消費似乎被寄希望撐起這個恐慌時代飄搖的夢。

( papi 醬直播宣傳圖 來源:百度視頻)

太陽底下,已無新鮮事?

當我們把視野放到全球,會發現讓人興奮的變量種子正在四處萌芽。

年初的 AlphaGo 大戰李世乭讓上億普通人第一次認識到人工智慧不只是玄學,在很多行業和領域中,AI 正在潤物細無聲的掀起一場革命;Tesla Model 3 終於上市,自動駕駛也遭遇了第一個駕駛員死亡的案例,但無論如何這場技術革命仍將繼續向前;Hyperloop one 超級高鐵從三年前馬斯克一個天馬行空的想法到真的在內華達州的沙漠變為現實,未來從北京到上海理論上僅需要 45 分鐘……

任何一個產業的低潮期都在蘊藏著新的變量,中國的科技創業大約六年左右一個周期,相似的情形在 2003 年和 2009 年都曾發生過。2003 年之前,正是納斯達克股災後中概股網際網路公司最慘澹的日子,但是那一年王興、張濤紛紛回國創業、淘寶剛剛成立,京東還沒有做電商;2009 年 PC 網際網路發展進入瓶頸期,百度霸佔了絕大多數的 PC 端流量,騰訊成為所有網際網路創業公司頭疼的「鍋蓋」,但沒人能想到僅過一年中國就迎來了英雄輩出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

好的創業者都是積極的悲觀主義者,不會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即便在最糟糕的冰點,也能嗅到下一個五年潛藏的機會。

過去一段時間,極客公園的記者們和紅杉、經緯、IDG 、FreeS、貝塔斯曼、GGV、險峰長青、順為等十餘家主流 VC 一起花費大量精力,試圖去挖掘和梳理出在當下產業變化最劇烈的領域,以及這些領域中在技術、產品、商業模式等維度帶來新的可能性的 50 家新銳公司。值得一提的是,這並不是一份具象的投資建議,因為比起名單本身,我們更希望為讀者提供多一種視角,另類的思維,和科技創新的更多可能。

移動網際網路紅利消退,哪些賽道還在變化?

即便是最樂觀的人,也很難否認智慧型手機所帶來的移動網際網路創新紅利期正在不可逆轉的消失。在基礎的設備端(意味著新增流量),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量早已告別了前些年陡峭的增長曲線,千元機血戰和渠道戰爭的愈加慘烈背後都是智慧型手機普及率接近飽和的客觀現實。在渠道端(意味著觸達用戶的頻度),微信、支付寶等超級 App 藉助資本的力量讓中小 App 難有翻身之地,除非進行資本聯姻,短期內很難再有一個新興的強勢超級 App 誕生。在用戶端,消費升級的浪潮下,人們對於品質和品牌的訴求更加強烈,橫掃中國網際網路十餘年的屌絲經濟模式開始到了必須升級換代的時候了。

如果把移動網際網路比作一個虛擬世界,這個世界的基礎設施、水電煤在過去五年被充分建造,擺在創業者面前新的挑戰一個在於如何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另一個是如何創造新的需求,而這些都依託於如何能夠能理解用戶以及讓用戶獲取服務的體驗更加方便。

我們把視野放寬到未來五年的維度,就會發現潛在的機會正在井噴。

在基礎設備端,我們必須承認 VR/AR 在一兩年內難以走向大眾,但我們堅信它會在五年內像當年的智慧型手機一樣實現井噴,就像 2007年 iPhone 一代發布的時候,沒人會預料諾基亞的衰落,但當整個手機生產鏈條和開發者生態都開始傾斜的時候,新的時代就來臨了,逐漸遭遇增長天花板的手機廠商、顯示設備廠商和開發者都有足夠強的動力擁抱 VR,到了那個時候設備、渠道、流量的格局又要經歷一輪重新洗牌。

另一個設備端的變量來自智能硬體向數據服務的進化。相比智能硬體概念最火熱的 2013 年,如今整個智能硬體行業正處在低谷。由創客們驅動的眾籌硬體產品的時期已經過去,今天的智能硬體創業者要想在巨頭的產量和價格優勢面前找到自己的出路,必須要能清楚的回答幾個問題:產品是否真的解決了痛點?是否適合作為新技術的載體?硬體之外,是否有內容作為支撐?是否面對一個具有潛力的高黏性市場?

如何拓寬用戶對硬體的使用時間是一個巨大的機會。整個網際網路世界最關鍵的兩個元素一個是對象,一個是信息,在對象之間信息的傳輸頻率越高價值便越大,微信等社交工具就是典型。對於智能硬體來說,它天然是採集和傳輸用戶行為數據的最佳載體,一個能夠讓用戶找到長期高頻使用理由並藉助用戶所產生的海量互動數據讓自己更聰明的智能硬體,一隻腳已經邁入了人工智慧的大門了。

AlphaGo 之後,人工智慧是不是玄學的爭論可以放在一邊了,我們終將進入到人工智慧的時代,只要機器能夠持續在與人的交互中收到數據並被調教,所以我們把人工智慧的普及看做手機、智能硬體之後的一個必然階段。所以在當下,我們看好的人工智慧領域變量都是在如下幾個方面具備領先於同行的優勢:計算及視覺能力(背後是進行海量識別的準確度);交互(現階段語音識別能力決定交互的質量);終端能力(致力於廉價的機器人創業公司開始井噴,註定是未來人工智慧的交互入口)。

設備和計算能力的進化之外,另一個任何時代都無法繞開的變量便是用戶,拆解開來就是兩個大的變量:用戶獲得服務的渠道變化和用戶習慣的變化。

今天人人都能感受到娛樂的熱度,為什麼泛娛樂現在這麼熱?是提供娛樂的產品有新的革命了嗎?似乎並不是。背後最關鍵的變化是渠道的變化。

移動網際網路正從一個增量市場變為存量市場,存量市場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渠道格局的變化成本越來越高並日趨固化。所以你能看到視頻網站在各自獲得資本加持之後市場份額的逆轉越來越難。當渠道的格局趨於穩定,IP 自然就會成為爭奪的焦點,畢竟不管是遊戲、視頻還是電影,取得了連接用戶的入口後,彼此的高下之分就是誰能穩定提供優質的內容。

所以原創內容團隊的價格水漲船高,視頻網站紛紛發力自製內容,騰訊重金收購火影、皇室戰爭等 IP,貓眼等原來的電影線上渠道方介入到上遊環節。內容創業的大風颳起也是同理,無論是騰訊還是今日頭條,都明白得內容者得天下的道理。直播的火熱也是一樣,這個行業未來的壟斷者佔據的將是用戶海量的時間。

用戶習慣的變化一個集中反映就是我們越來越多聽到的消費升級。當人們願意為了這種升級的需求付出更多成本,這將會是一種比「性價比」更能持久、更強大的商業力量。你會看到越來越多基於「品質」的需求在升級;越來越多人為「發現生活」,為興趣愛好,為花錢「自我滿足」而買單,新的生活方式正在覺醒;與此相伴隨的是,鎖定垂直人群、擁有內容價值的新型電商正在崛起;這也帶來了一批新的商品品牌崛起的機會。

消費的另一面自然是花錢。所以與消費升級同步發生的便是金融的新機會。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經歷了一輪 3 年左右的野蠻生長後,正在回歸。靠著拼渠道、流量和高收益的紅利時代已經過去。精細化、差異化、技術化的運營和創新是網際網路金融這個階段的主題。

一度被強調的「網際網路化的金融」理念也逐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對「金融本質」的重新關注,以及「金融與技術結合」的更多可能性。「Fintech」大行其道,金融行業正在重新回歸到「技術信仰」的時代。所以,能夠在技術層面和產品層面做出的創新的公司將成為關鍵的行業變量。

比如說,三年前網際網路上還流傳著賣腎買 iPhone 的段子,今天買單俠、分期樂等都能夠提供手機分期的金融服務;曾經無數剛入職場的新人都會為押二付三的巨額房租發愁,如今租房分期的金融服務早已成為標配;就連旅遊這件事,過去一次出境遊需要存錢大半年,如今已經有成熟的分期服務讓人實現說走就走的旅行。

從設備端到渠道再到用戶,新的變革的機會正在悄悄的發生,極客公園重點選取了虛擬實境、智能硬體與數據服務、人工智慧、泛娛樂、消費升級以及金融科技等六個熱點領域做出梳理,挖掘出 50 家帶來新商業可能的新銳公司。

 虛擬實境篇

隨著 2015 年底越來越多的資本湧入和第一波的嘗試,大部分第一批吃螃蟹的 VR 團隊開始進入市場,接二連三的跳票和沒有達到預期的實際效果使得 2016 年的 VR 市場面臨第一次的洗牌。不過在這一年中依舊不乏 VR 特定的方向值得深挖。

在硬體端,不同於去年 Oculus Rift、HTC Vive 和 PSVR 都未發售時為頭顯設備所帶來的神秘感,今年上半年 Oculus Rift 和 HTC Vive 都迎來了大規模發售,Oculus Rift 不負眾望地成為歐美地區最受歡迎的 VR 頭顯設備,而 HTC Vive 憑藉著室內定位系統和在國內發售也獲得了玩家和大批 VR 行業應用人群的市場。

然而在移動 VR 設備裡,Gear VR 依舊佔據著半壁江山,可是隨著大眾對 VR 需求的轉變和成本影響,移動 VR 在 B 端市場更有優勢。其中 VR 一體機和配合頭顯設備的周邊設備是新血液。

一、VR 一體機

VR 一體機一度被業內質疑它的存在,然而它依舊在市場中憑藉一些優勢找到了落腳點。由於移動手機盒子在產品體驗上容易出現暈眩,大部分的誘因是由於手機性能不夠好。而 VR 一體機從硬體底層到產品外形都有極大的自我發展空間。以高通為主的上遊廠商為了增加硬體影響力也給予一體機廠商不少扶持,小團隊在發現手機盒子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後紛紛轉向了 VR 一體機的研發。另外,VR 一體機以便攜、良好體驗等優點成為 B 端用戶的主要使用設備。

我們可以確認的是,移動 VR 設備將依舊是「低成本」設備的天下,而能夠提供良好的用戶體驗設備則需要 VR 一體機來補位。

二、 周邊設備生產

除頭顯之外的 VR 硬體設備也進入了硬體開發商的研發名單中。隨著主流 VR 設備的面市,PC 頭顯設備幾乎沒有入場空間,而交互卻始終沒有脫離傳統的遊戲操作形式。場景化和動作捕捉是 VR 設備的兩個熱點。

由於許多團隊開始考慮如何將線上產品轉移線下,精品體驗店脫離了「網吧模式」演化成類似「密室逃脫」類的主題體驗館。VR 周邊設備為了貼合 B 端需求,逐漸引入了交互、社交、具象化的特徵。

有了線下體驗店的存在,消費者將更方便地體驗什麼是好的 VR。為了配合線下體驗店,手柄等其他周邊設備將迎來爆發期。

國外 VR 設備大多以不同形態的手柄為主,今年 E3 遊戲展時,Sony 便為了配合 PS VR 推出了「槍式」VR 手柄 PS Aim,被譽為最好 VR 手柄的 Oculus Touch 已經大規模提供體驗,也將於今年第四季度出貨。

反觀國內,除了一些團隊所開發的槍式手柄、外,產品則大多焦注於多人交互的動作捕捉設備。諾亦騰的 Project Alice 逐漸引入新的會話和演示主題、青瞳視覺進一步將 VR 使用場景擴大到 30 平米以上的規模。DepthVR 的深度攝像頭則基於空間無限拓展的可能性。

我們可以總結如下:VR 硬體頭顯市場還沒有飽和,而過高的售價直接影響頭顯設備進入家庭的動力。行業人員在意識到市場導向之後更願意把變現的機會放到 B 端博弈。

好的 VR 體驗僅靠硬體是不夠的,最終吸引用戶接受 VR 的是足夠重量級的內容。我們在這一階段可以明顯地感覺到內容在逐漸變得精華,並且尋找到了應用方向(教育、房產、影視等垂直領域)。由于越來越多的團隊參與,內容形式花樣也變得更多,「社交」這一元素開始在 VR 中建立雛形。

三、內容製作商

1、VR 視頻

在內容製作層面上,國外以大型影視公司為主(如迪斯尼、索尼等)。國內則是創業公司更為活躍,如蘭亭數字、追光動畫、大麥 VR、Nibiru 等都在前期積累獲得了明顯效果。在大公司層面,以優酷、樂視、愛奇藝等擁有龐大流量資源的平臺商已經著手建立自己的 VR 帝國,可隨之而來則是匱乏的內容資源和內容形式。

VR 視頻內容直至現在也沒有一個成熟的拍攝、敘事方案。從體驗來講,視頻內容的質量還有極大的提升空間,很多團隊在進行由視頻拍攝 1.0(拍攝滿足基本敘事需求的 VR 短片)到拍攝 2.0(鏡頭語言和技術的升華和提煉)的轉變。除了擁有成片的影視內容之外,VR 直播及演出也成為一個重要的影視內容形態,內容多集中在賽事、演唱會等參與感和沉浸感強的活動上,粉絲經濟將是接下來 VR 內容著重的消費對象。

在廣告方面,VR 在小範圍的線下和特定的應用場景推廣(比如汽車)比較成功,外包團隊依靠成熟的生產模板能夠快速高效地完成客戶需求,這一模式正由廣告類應用向影視歌直播等行業轉移,不久之後我們就會在各個視頻網站看到成果。

2、VR 遊戲

從全球 VR 來看,本在同一起跑線的我們正逐漸被西方第一梯隊拉開,國內大部分團隊對 VR 的理解不夠深刻,目前依舊停留在需要通過 VR 做什麼這一誤區。而國外諸多團隊已經摒棄了過去傳統遊戲開發思路,引入了社交元素。

VR 遊戲領域最先入場的大多為初創團隊,如 TVR 時光機、天舍傳媒等遊戲團隊都將在今年年底前把作品投放市場。第一波的先鋒團隊把握了各個 VR 主機平臺的優先權,遊戲內容大多以格鬥、解密和輕交互為主。不同通常建立起的 VR 展露頭角的 VR 遊戲團隊則更多的關注在精品遊戲和多人社交領域的探索。

而在遊戲方面,VR 開發者還面臨著無法變現這一尷尬局面,大量曾經做手遊等遊戲公司也紛紛轉型,可最後的回報不夠。而由硬體廠商、遊戲引擎開發商、遊戲社區發起的開發者大賽也在快速催生 VR 遊戲開發者,基本可以做如下結論:從業人員多,精品內容少,回報率低。

四、VR 垂直類應用

VR 應用目前依舊集中於企業級市場,旅遊、房地產、教育等行業。由於有了將近一年的積累,產品生產已經有了非常成熟的生產模板,基本上能夠滿足其他行業需求。

VR 在房地產和家裝是其中最熱門的領域。伴隨著越來越多的資源接納虛擬實境,VR 逐漸成為一個「可以落地」的項目。現如今,擁有成熟的解決方案並且穩定輸出的 VR 應用最容易在業內建立口碑。

接下來,垂直類應用將把產品品質作為關注點,形成分級,針對不同行業人群的需求提供不同產品類型。

五、分發平臺 

 目前做應用商店的依舊以硬體廠商為主,Gear VR、大朋、暴風魔鏡、DreamVR、焰火工坊等都有自己的應用商店。

主流的 VR 分發平臺依舊是 Steam。在為期半年的時間裡,Steam 平臺已經上線了近 300 款 VR 遊戲,支持 Oculus Rift 和 HTC Vive。但現在也冒出了獨立建立資源平臺的趨勢:

HTC Vive 為了解決遊戲審核及獲取更多話語權。又開放了 Vive Port 遊戲下載平臺專供 Vive 用戶購買下載; Oculus Rift 依舊主打 Oculus Home,並聯通 Gear VR 統一了界面;Nibiru、大朋、魔鏡、Pico 均在主攻移動 VR 的分發市場。

雖然大網際網路公司基本都有強勢的移動網際網路分發渠道,切入 VR 內容和應用分發順理成章,但是依舊缺乏大資本拉攏資源,完善布局。

由於硬體端、軟體端都沒有公認的平臺標準,把握了大流量入口平臺則意味著更多的變現機會,而除了 Steam VR 和暴風魔鏡的 APP 平臺,其他(包括 Vive Port)都沒有讓國內玩家滿意,這一局面在沒有殺手級應用市場存在時是無法扭轉的。

總的來講,在下半年資本謹慎時,VR 行業迎來了第一次洗牌的機會。在沒有足夠的內容和用戶的大前提下,大量非專業人員的湧入只能延緩 VR 技術成長速率。VR 經「自然調節」後的景象必然是擁有精品、社交、成熟技術三元素中兩種。初期殺手級應用或許在 2017 年初出現。隨著線下體驗店的推進,用戶會更低門檻地擁抱 VR,伴隨著線下體驗店,多人交互和周邊設備市場也會隨之拉動。最後,在移動 VR 產品上,VR 一體機的產品形態會在 移動 VR 盒子上存留一段時間,直至大眾認為移動 VR 是硬需求為止。

VR 領域值得關注的新銳公司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 VR,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內湧現了很多新的 VR 硬體生產商。現在有一家名叫 Hperreal 的低調團隊,做到了世界一流 VR 頭顯的產品性能。不過他們並不滿足於此,接下來他們還要做一套自己的移動 VR 設備、圖像處理引擎和內容。Hypereal 代表了第二批國內新興 VR 硬體團隊,他們對 VR 的思考和理解將會更有的放矢。

小鳥看看(Pico)團隊所研發的 Pico Neo 成為了世界首款搭載高通 820 的一體機。Pico Neo 通過巧妙,設計和算法成為了目前國內體驗最好的 VR 一體機。而針對線下體驗市場提供的 6 自由度運動平臺和商業解決方案也讓他們具有 B 端競爭實力。

在國內眾多 VR 開發團隊中,諾亦騰毫無疑問地是國內最優秀的團隊。從動作捕捉系統提供商到做 VR 多人線下體驗解決方案,諾亦騰處於領先地位。年初,他們提出的 Project Alice 項目又是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無數眼球,作為以技術構建壁壘的公司,他們是行業翹楚。作為從用戶體驗思考的硬體團隊,他們是業界良心。

  • 北京時光夢幻科技有限公司(TVR 時光機虛擬實境)

TVR 時光機是國內第一個登錄 GearVR 和 Oculus Store 的內容團隊。主打輕社交交互類遊戲是他們主要的業務核心,遊戲的質量使得未來 Oculus、PSVR、HTC 都會接納他們團隊的遊戲。PSVR 更是將他們列為首批隨機發售的遊戲列表之中。除了上述提到的硬體平臺外,國內的平臺商和內容商都希望與其合作。

天舍文化是一家成立於 2014 年的 VR 內容製作團隊,主打的密室解迷類遊戲《會哭的娃娃》成為新浪中國遊戲排行榜的 2015 年度最佳 VR 遊戲,之後會陸續登陸 Oculus Rift 、HTC Vive、PS VR 三大平臺。除了製作內容以外,天舍文化還陸續建立媒體性質的論壇和線下體驗店,來把握核心用戶和展示門店。如今天舍還在研發兩款 VR 遊戲,是最早的一批「摸黑」的前行家。

線下體驗是讓人們認識 VR 的最優路徑。樂客 VR 則是將 VR 線下體驗店付諸實踐先鋒。從做 VR 蛋椅的線下體驗方案,到逐步引入 HTC Vive 和其他 VR 外設,樂客 VR 始終將旗下的線下 VR 體驗店隨著整體 VR 走勢而更新。如今,樂客 VR 更是引入了許多其他 VR 周邊設備和主題,為線下體驗帶來了更多玩法。

在藉助虛擬實境技術實現推廣的諸多領域中,房地產行業是目前最發達的垂直類應用。VR 指揮家作為轉為房地產商提供演示解決方案的技術團隊,憑藉優秀的產品表現和極短的製作周期成為諸多房產開發商手裡的香餑餑。早在兩年以前,VR 指揮家就開始進入虛擬實境行業中。今年,VR 指揮家完成了從技術支持團隊到內容生產團隊的轉變,接下來他們將深挖 房地產 VR 這一垂直領域,我們期待更多的結合。

智能硬體及數據服務篇

我們該如何判斷一款智能硬體是否靠譜?

廣泛地來講,「智能硬體」指代那些功能上能夠互通互聯(尤其是與手機聯動),形式上軟硬體結合(部分功能需要藉助軟體實現)的設備。

當然,智能硬體並不是橫空出世的,很多時候它代表著「對傳統設備進行智能化改造的產物」。舉例來說,普通的手錶加上各種傳感器變成智能手錶,普通的插座加上 Wi-Fi 控制變成智能插座,普通的音箱接入網際網路同時能夠用語音操作變成智能音箱。

在這個「改造」的過程中,出現了大量新興的產品類別,有些確實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但也有很多「隔靴搔癢」的產品。而隨著智能硬體的創業門檻的降低,吸引了眾多創業者進入——在國內外的眾籌網站上,你能想像到的產品都已經變得「智能化」了。

在眼花繚亂的智能硬體中,我們該如何判斷一款智能硬體是否靠譜?

一、是否解決了痛點?

一款靠譜的智能硬體可以幫助我們提高生活的舒適度,甚至是提高工作效率,更為重要的是它要符合我們使用習慣。具體來說一般符合下面特徵:

  • 現階段所提供的功能不可替代(解決痛點)
  • 功能並非不可替代,但是可以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

舉例來說,智能攝像機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品類。在幾個月前的米粉節上,小米生態鏈產品裡最暢銷的單品是正是小蟻攝像機夜視版。隨著年輕人租房比例增加,養寵物的人越來越多,智能攝像機解決了「安防」、「維繫親情」甚至是「調戲寵物」的痛點,而且暫時沒有更好的替代產品出現。

同時還有很多產品看似很用心,但是並沒有解決實際的痛點。例如很多智能水杯把「喝水提醒」作為賣點,但就像外媒 Gizmodo 所說:我們人的身體經過上千萬年的進化,似乎已經有了一個完美的,能夠實現同等功能,而且還不費電,不需要手機配對的能力——那叫做「口渴」。

另外,不要企圖一款智能硬體能夠改變你的習慣,這很重要。例如如果你本身就沒有戴表的習慣,智能手錶在過了三個月的新鮮期後,還能在你手腕上停留多久呢?

二、是否適合作為新技術的載體?

一款靠譜的智能硬體不但可以「簡化」我們的生活,還可以成為很多新技術的「布道者」。而判斷一款智能硬體是否適合作為新技術的載體,可以有以下依據:

  • 新技術所帶來的功能、交互方式是否符合使用習慣
  • 硬體本身是否需要大的改動

在 I/O 2016 上,Google 發布了一款智能音箱 Google Home。你只需對它說出聲控命令或語音請求就能得到回應,查詢信息、控制家電通通不在話下。語音交互的背後,依託的正是近來非常火熱的人工智慧(AI)技術——音箱本身就是一個「聲學設備」,麥克風揚聲器都是現成的,所以很適合通過語音交互來承載 AI 技術。

現在市面上出現了很多家庭陪護機器人,它們是合適的 AI 載體嗎?這個答案可能需要討論。問題在於,當你的家裡出現了全新的智能音箱時,你不會覺得它突兀。而當一款智能硬體被包裝成「機器人」時,你可能就要考慮一下是否接納這個「家庭成員」了。

三、硬體之外,是否有內容作為支撐?

沒有了軟體,硬體本身就是一個空殼。而軟體除了通常所說的 app 之外,更重要的一部分是聯網資源,也就是內容。這一般包括以下類別:

  • 硬體本身所不能獲取的參數、資料
  • 可以發揮硬體特性的多媒體內容
  • 枯燥的數據可以轉化為更有價值的信息

很多智能硬體還停留在控制階段,即把一些基本的操作搬到了 app 端,所以才會給人帶來的不夠「智能」的感覺。靠譜的智能硬體應該具有後期的升級能力,同時也能獲取很多硬體之外的內容。

舉例來說,一臺智能空氣淨化器通過手機可以進行操控,那只是多了一個操控的選擇而並非不可替代的。但如果通過手機聯網獲取當地室外的 PM2.5 質量,智能地提醒你:「今天空氣很好,可以讓我休息休息啦!」。這顯然就帶來了更多可能性。

極客公園曾經介紹過的花花草草智能檢測儀通過藍牙和手機連接,檢測儀本身也有足夠的傳感器,看似已經形成了一個「網絡閉環」,但是通過 app 端和花花草草後臺的花卉數據打,才得以把硬體的監測內容和實際的養護建議關聯起來,讓它變得更為受用。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智能硬體,尤其是監測類,在獲取相關的數據後並沒有進進一步進行處理。尤其是很多智能手環,僅僅告訴你走了多少步、睡了多久,並不會提出合理性的建議。

四、是否面對一個具有潛力的市場?

判斷一款智能硬體是否靠譜的另一個緯度市場的潛力,這將直接影響到這款智能硬體是「曇花一現」還是可以不斷地進行迭代。

例如極客公園曾經向大家介紹過的智能微投這個品類,隨著年輕一代對於大屏幕娛樂需求的變化(便攜化、集成化),像智能微投這樣繼承了內容源、投影設備、音箱的產品勢必也會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甚至在未來直接和智能電視競爭。

如果一款智能硬體選擇是一個極其小眾的市場,解決了一個並不是很核心的需求,那就要擔心它是否會隨時死掉了。

例如之前極客之選測試過的智能投屏、PM 2.5 檢測儀等產品,雖然在功能上滿足了部分人群的需求,但是受眾太窄而且很容易被其他產品集成。

智能硬體及數據服務領域值得關注的潛力公司

智能微投指那些結合了內容源、音箱、體感操控等功能的投影設備。隨著年輕人對於「大屏娛樂」需求的轉變,這個新興的產品類別展現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來自成都的極米科技擁有出色的產品使用體驗,豐富的產品線和優質的內容源,是智能微投領域最值得關注的公司。

從為 Moto 360 提供定製化服務開始,到推出自己的硬體單品,出門問問已經走通了一條智能手錶「軟硬結合」的路徑。出門問問的首款智能手錶 Ticwatch 賣了 10 萬塊,成為了國產智能手錶的銷量冠軍,而 Ticwatch 二代也於前不久更大家見面了。通過手錶這個載體,出門問問釋放了自己在 AI 領域建立的優勢;而通過建立可穿戴應用分發平臺、聚攏更多開發者,出門問問正推動著國內的可穿戴市場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從第一代產品靠性價比切入運動相機市場,到新一代 4K 運動相機帶來了電子防抖、便捷觸控操作等獨到的產品優勢——過去的一年小蟻並沒有完全背靠小米這顆「大樹」發展,而是積極地去探索更多渠道,建立了自己的技術積累,最終獲得了 Google Jump 項目的認可。隨著 VR 拍攝設備的市場空缺,小蟻運動相機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花花草草所推出的硬體單品智能監測儀,插在土壤裡便可通過內置的傳感器監測植物生長環境的光照、溫度、水分和養分四項參數,告訴我們花草的生長環境是否合適。而花花草草依託其在傳統花卉行業的從業經驗以及產業前端的供應鏈優勢已經打同通了一條生活花卉從生產、銷售到服務的通路。隨著中國卉市場正在飛速增長,花花草草一定會找到屬於自己位置。

過去的一年,魅族通過幾款耳機產品回歸了對於音頻領域的關注。不論是頭戴式耳機、運動耳機還是前不久發布的「懸浮音箱」,都有著不錯的使用體驗,兩款單品超十萬的銷量也從側面印證了它的受歡迎程度。現如今很多手機廠商都開始涉及音頻領域,但是魅族顯然是更具誠意和潛力一些。

「自拍」為無人機帶來了全新的發展緯度,而隨著高通在無人機平臺的投入,很多中小型無人機初創公司的研發壓力大大減小,可以專注於算法和拍攝體驗的優化。零零無限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家公司,較早拿出了可供演示的產品,並且跟富士康進行合作也為日後的量產帶來了一些保障。

隨著城市基礎設施、智慧城市的建設加速,低空測繪的需求也日漸提升。廣州泰一科技以「先知」無人機平臺為載體,通過結合智能飛行和 3D 圖像處理能力,可以為決策部門提供更高性價比的空間信息服務。目前泰一科技已經在惠州等城市進行試點,相信低空測繪將成為無人機新的商業可能性。

當很多廠商還在思考如何用無人機自拍時,極飛科技已經把視野拓展到了更寬廣的田野上。通過構建自有的空中植保平臺,極飛的無人機能夠跟現有的農機具形成優勢互補,精準、高效地服務於各種農作物。目前極飛已經在新疆、河南建立了服務基地,經歷了從「賣飛機」到「賣服務」的轉變後,未來還有更加廣闊市場等待著它們。

人工智慧篇

根據 Venture Scanner 的統計,截至 2015 年 9 月,全球人工智慧領域獲得投資的公司中,按照平均融資額度排名的五大業務依次是:機器學習(應用類)、智慧機器人、計算機視覺(研發類)、機器學習(研發類)和視頻內容識別等。

自 2009 年以來,人工智慧已經吸引了超過 170 億美元的投資。過去四年間,人工智慧領域的民間投資以平均每年 62% 的增長速率增加,這一速率預計還會持續下去。

而在 2015 年,全球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資佔到了年度總投資的 5%,儘管高於 2013 年的 2%,但相比其他競爭領域仍處於落後位置。

目前中國地區人工智慧領域獲得投資最多的五大細分領域是計算機視覺(研發類)、自然語言處理、私人虛擬助理、智慧機器人和語音識別。從投資領域和趨勢來看,未來國內人工智慧行業的資本將主要湧向機器學習與場景應用兩大方向。

數據儲存容量和技術能力的提升為機器學習爆發提供了基礎保障,而機器學習又是人工智慧的核心技術和涵蓋面最廣的應用手段;但由於現階段運算能力的局限和通用解決方案的研發門檻限制,基於安防、智能生活、教育和健康等場景的場景應用成為了大多數國內企業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突破口。

在國內人工智慧產業鏈中,除了以 BAT 和科大訊飛為代表的核心勢力,B 輪或 B 輪以前的初創企業佔到了行業 80% 的比例。他們分別在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和智能生活解決方案等領域形成自己差異化的競爭態勢,並在各自領域內的技術領先度和市場佔有率上領先其他對手。

一、跨場景的計算機視覺落地實踐

在國內計算機視覺領域,動靜態圖像識別和人臉識別是主要研究方向,而跨行業的多場景解決方案正成為各家計算機視覺企業爭奪的核心。

目前,由於動態檢測與識別的技術門檻限制,靜態圖像識別與人臉識別的研究暫時處於領先位置,其中既有騰訊、螞蟻金服、百度和搜狗這樣基於社交、社交、搜索大數據整合的網際網路公司,也有三星中國技術研究院、微軟亞洲研究院、Intel 中國研究院這類的傳統硬體與技術服務商;同時,類似於 Face++ 和 FaceID 這類的新興技術公司也在各自專業技術和識別準確率上取得了不錯的突破。

而在難度最大的動態視覺檢測領域,格靈深瞳、依圖和曠視科技 等企業的著力點主要在安防和金融領域,在一些常見的應用場景也與人臉識別技術聯動使用。

二、交互是語音識別的未來

語音識別的關鍵在於基於大量樣本數據的識別處理,因此,國內大多數語音識別技術商都在平臺化的方向上發力,希望通過不同平臺以及軟硬體方面的數據和技術積累不斷提高識別準確率。

在通用識別率上,各企業的成績基本維持在 95% 左右,真正的差異化在於對垂直領域的定製化開發。

類似百度、科大訊飛這樣的上市公司憑藉著深厚的技術、數據積累佔據在市場前列的位置,並且通過軟硬體服務的開發不斷進化著自身的服務能力;此外,在科大訊飛之後發布國內第二家「語音識別公有雲」的雲知聲在各項通用語音服務技術的提供上也佔據著不小的市場空間。

在語音識別的最大難點跨場景人機互動的落地實踐中,來自蘇州的思必馳通過語音識別、語音合成、自然語言理解、聲紋識別、性別及年齡識別和情緒識別等技術在多場景語音交互的綜合應用中表現亮眼,而基於不同場景的人機語音交互也代表了語音識別未來最重要的發展方向。

三、瞄準消費市場的智慧機器人

由於工業發展和智能化生活的需要,目前國內智慧機器人行業的研發主要集中於家庭機器人、工業\企業服務和智能助手三個方面,而優必選和地平線兩家公司分別代表了消費級機器人和技術平臺兩個不同的方向。

從機器人在結構上、硬體上的核心的關鍵部位到人形機器人研發生產,繼而進軍機器人 app 軟體商店,甚至牽動全球機器人愛好者一同參與到編程開發的環節上來,「優必選」形成一個開放式的產業生態系統,讓服務型人形智慧機器人同時成為未來多個智能領域的入口。

而與大多數商用機器人解決方案商專注於機器人系統的軟硬體研發不同的是,由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 ( IDL ) 創始人餘凱創辦的「地平線機器人」則聚焦於基於深度神經網絡的人工智慧「大腦」平臺。

在具體的應用中,「地平線機器人」將雲端的大規模深度神經網絡算法實現在高性能低功耗的「大腦引擎」上,大幅提高了設備端上的智能;依託於橫跨圖像、語音、自然語言理解和運動控制上的軟硬體解決方案,「地平線機器人」的應用領域涵蓋智能家居、汽車和安全等。

人工智慧領域值得關注的新銳公司

脫胎於盛大研究院的雲知聲主要研究與應用方向在智能家居、智能車載和醫療上。其中,在智能家居和智能車載領域,雲知聲保持著領先的市場位置。

在智能家居領域,雲知聲是國內六大家電廠商中的五家格力、美的、海爾、海信、TCL 的語音服務供應商,並且成為了行業內白色家電領域唯一落地出貨的晶片供應商。在具體應用場景中,雲知聲提供了超過 10,000 的常用指令,並在語音識別準確率和語義理解準確率上分別超過了 96% 和 95%。

而在車載後裝市場上,雲知聲通過智能後視鏡、車載中控、HUD 等產品擁有 60% 以上的市場份額,佔有率第一,出貨量也超過了 150 萬臺。

基於多場景應用的雲知聲以此獲得了大量場景化的數據積累,在科大訊飛之後,雲知聲也建立了自己的雲平臺,這也為後續語音行業的通用解決方案提供了可參考標準。

曠視科技的優勢集中在人臉識別和靜態圖片識別解決方案的落地實踐上。通過人臉識別雲服務平臺 Face++、Image++ 以及智能硬體 Megvii C1 等產品的推出,曠視科技在人臉識別和靜態圖片識別等領域為行業解決方案、智慧安防解決方案獲得了最為廣泛的應用成果。

在國內以人臉識別為核心的計算機識別技術代表公司中,曠視科技不僅在識別準確率上取得了領先,在金融、安防等領域的落地應用中,曠視科技也提供了最成熟的技術解決方案。

思必馳是國內少數擁有人機對話技術,國際上極少數擁有自主產權、中英文綜合語音技術(語音識別、語音合成、自然語言理解、聲紋識別、性別及年齡識別、情緒識別等)的公司之一。

同時,思必也馳是國內專注於智能硬體領域的語音公司,主要面向智能硬體三個垂直領域:智能車載、智能家居和智慧機器人,提供自然語言交互解決方案。

在國內智慧機器人研發與應用企業層出不窮的同時,「優必選」選擇了以服務型機器人市場為切口構築競爭壁壘。

基於這一思路,「優必選」從人形機器人的核心源動力伺服舵機研發起步,逐步推出了消費級人形機器人、商業人形機器人、智能家居機器人和積木機器人系列。

在國內商用化人形機器人普遍面臨零件成本過高和編程困難的瓶頸情況下,「優必選」的優勢在與選擇了一條從機器人的研發、零配件製造、生產、到銷售全部環節的商業化道路。

「地平線機器人」所搭建的人工智慧「大腦」平臺包括軟體和晶片和人工智慧的解決方案,目前已經研發出分別面向自動駕駛的「雨果」平臺和智能家居的「安徒生」平臺,並取得了多項落地成果。

在具體的應用中,「地平線機器人」將雲端的大規模深度神經網絡算法實現在高性能低功耗的「大腦引擎」上,大幅提高了設備端上的智能。

在國內初創型人工智慧企業中,格靈深瞳可以算是國內計算機視覺商業解決方案,尤其是在動態圖像識別領域最具代表性的企業,這一切也得益于格靈深瞳在人和車的檢測、跟蹤與識別方面所形成的技術門檻。

在具體應用中,除了在人臉識別、圖片識別、視頻內容識別、OCR、三維深度視覺等方面中的數款落地產品的推出,格靈深瞳還早早地將落地應用瞄準了零售、安防、汽車等領域。在行業自動化與智能化的技術實踐中,格靈深瞳走在了國內計算機視覺識別領域的前列。

依圖主要致力於圖像技術在安防和金融領域的應用,尤其突出的是在車輛識別方面,依圖把準確率提升到了 95% 以上的實用水平。之後依圖開發了車型識別系統,結合車牌識別,幫助警方高效查套牌車。依圖還開發了車輛以圖搜圖系統,基於年檢標誌等車輛特徵,在數萬車輛中搜索出特定車輛。

此外,依圖已經可以做到在 N 在億級人像庫的比對識別,需求的人臉圖像解析度最小可以做到 60X60 像素,準確率在 90% 上下,在卡口布控方面取得了不少應用。

依圖科技的產品和服務在安防領域、金融領域、網際網路及民生領域均有應用。可開啟」黑名單監控模式」的人像卡口系統、識別覆蓋路面 98% 品牌的車輛識別系統;銀行大廳開戶的身份認證、VTM 機上的人臉識別、遠程開戶系統構建,社區老人生存認證等服務;同時人臉比對技術也已大量應用於網際網路金融領域。

泛娛樂篇

泛娛樂行業正在強勢崛起,且愈演愈烈。

如果要深入追溯,泛娛樂的概念最早出現是在 2011 年。業界對泛娛樂概念的廣泛定義是:基於網際網路與移動網際網路的多領域內容共生,以 IP(智慧財產權)為核心,進行跨領域、跨平臺衍生的粉絲經濟業態。

如今,「泛娛樂」、「IP」、「內容為王」等概念在網際網路行業內得到廣泛傳播,也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參與到其中,以「IP」、內容為核心,逐步滲入到遊戲、影視、動漫、文學等多種娛樂形式的上下遊當中去。在以 BAT 為首的網際網路巨頭和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等傳媒巨頭的引領下,中國泛娛樂產業生態的鏈條已經初步構建。

在這個巨大的生態當中,內容與流量仍然是支撐其發展壯大的兩個支柱。2016 年以來,流量渠道的競爭到達飽和狀態,在流量缺少出口,階層已經固化的情況下,人們開始將注意力和戰場轉移到內容。這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趨勢是,視頻網站大手筆投資自製劇;電影購票公司集中往產業上遊走。

渠道的成熟,資本的推動,泛娛樂領域內,人們紛紛尋找屬於自己的 papi 醬。

一、BAT 瞄準泛娛樂,巨頭帶動產業發展

在泛娛樂領域的布局上,BAT 三家巨頭似乎掌握了同一模式。影視、文學一個都不能少;在掌握渠道與資本的同時,也有把控好內容的開發。阿里巴巴以資本為紐帶整合 IP 資源,除了阿里影業、阿里文學作為內容源支持,還有優酷土豆、新浪微博等渠道。圍繞其電商的核心優勢,打造出一個泛娛樂全產業鏈的生態圈。

百度的方式更多以投資、入股的方式進行。在文學方面,它整合了縱橫中文網、91 熊貓看書和百度書城等品牌;同時,入股華策影視,推動百度遊戲和文學的 IP 向影視的衍生;其旗下的愛奇藝,正在大手筆投資網絡自製劇和綜藝節目。

騰訊遊戲依然是行業的領頭羊。另一方面,隨著盛大文學和騰訊文學的整合,網絡文學市場也呈現出一家獨大的局面。在騰訊原本弱勢影視行業,它也開始推出「騰訊電影+」計劃,投資了華誼兄弟、檸萌影業等,並成立了騰訊影業和企鵝影業,開始系統布局影業業務。

此外,小米、360、奧飛娛樂等網際網路巨頭都在積極布局泛娛樂領域,加大內容產業的投資。以小米為例,小米一方面收購了多看閱讀,投資了華策影視、愛奇藝來構建強大的渠道;另一方面,推出了 10 億美元的內容投資計劃,表示出其對內容的重視。

二、內容依然為王,大 IP 成為資本關注核心

整個泛娛樂產業都圍繞在內容與優質 IP 的開發與構建上。IP 本身凝聚內容價值、粉絲價值、營銷價值與數據價值於一體。不僅各家公司追逐熱門的 IP,粉絲也買 IP 的帳。總的說來,只要擁有優質的 IP,就擁有了接下來一系列的開發與投資。

自 2013 年這個「IP 元年」以來,IP 的價值被不斷放大,對於視頻網站等,其需要購買版權的價格也越來越貴。但是以鬼吹燈、盜墓筆記等大 IP 為代表的影視劇產品的票房回收,依然顯示出了這些 IP 所迸發出張力。

三、娛樂形式不再孤立,更多圍繞 IP 的協同發展

2016 年,文化產品的連接融合趨勢越來越明顯。影視、動漫、遊戲、綜藝和音樂等娛樂形式不再孤立發展,而通常是協同打造同一 IP,並將此 IP 做大,構建一個泛娛樂產業的新生態。這其中,文學、動漫兩個領域扮演著內容提供者的角色,能夠提供源源不斷的原創 IP 資源,影視則成為這一鏈條中的放大器,粉絲數量在這一環節被成倍放大;同時,影視和遊戲也是目前最佳的 IP 變現渠道,可以反哺其它幾個環節。

四、粉絲經濟的作用被放大

既然是所有的產品都圍繞「娛樂」一次,其繁榮就離不開粉絲。從能夠最大效果催生粉絲價值的影視劇行業,到動漫、遊戲、文學行業,粉絲的認可度直接決定 IP 的衍生程度。

越來越能夠發揮作用的粉絲經濟要求內容開發商從更多數據中去發現 IP 中最能夠引起粉絲共鳴的部分,包括後期的運營、影視角色的挑選都會參照粉絲大數據來進行。

五、新型社交直播崛起,網紅成流量主

2016 年以來,直播平臺如雨後春筍般崛起。直播成為一種全新的社交方式。用戶從文字、圖片升級到視頻互動,直播平臺則因為主播、網紅等因素獲得巨大流量與分成。

在直播崛起的背後,網紅成為一個迅速膨脹的流量入口。因為有了幕後推手、推廣所獲得的流量以及社會輿論等,一大批網紅集中出現在社交網絡和人們的視野當中,成為一種新型的「社交產品」。

泛娛樂領域值得關注的新銳公司

《小門神》電影沒賺到錢,但這並不妨礙追光動畫在做一件值錢的事兒。追光動畫以每年一部中國元素為主題的動畫,正在悄無聲息地構建一個」中國皮克斯「的系統。最終走上院線的電影只是一個結果與表徵,重要的是追光開創了諸多第一,中國動畫是否崛起不重要,重要的是已經有人走在了探索的路上。

這是一家「奇葩」的公司,從最初的《奇葩說》到如今以以說話、脫口秀為核心的四擋節目上線,米未傳媒已經從一個初創型公司,成長為一家能夠完成內容開發、生產及 IP 經營的全鏈條公司。他們的內容自成體系,有自己的藝人與經紀公司,他們用一種網際網路的方式生產年輕人喜歡的內容,並證明了這種方式的成功。

暴走漫畫把惡搞表情包做成估值 30 億的「超級 IP」,從惡搞表情包到如今的漫畫、視頻、遊戲和電影,暴走漫畫已經成為年青一代人的表達符號。他們在惡搞的外表下隱含著正確的三觀,8 年的積累,這個品牌符號下已經有了數千萬的粉絲,《暴走大事件》每一集的點擊量也超過千萬。把內容做到極致,精心打造暴漫這一個 IP,就是他們的商業化路線。

雜誌化的視頻,鏡頭緩慢,趨於靜態,強調布景與擺設;選題多採用中產階級的人物為主角,表現其特定的某一類生活方式;定位高端,不做幽默的段子,也不娛樂大眾:一條每天一個 3 到 5 分鐘的短視頻,引導著 2000 多萬用戶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如果說中國的新中產階級即將崛起,那麼,一條就是用文藝、優質的內容建造出中產階級商業中的另外一種可能性。

崑崙決不僅打造出了一個頂級的賽事 IP,更重要的是它在體育創業熱潮來臨前,搶佔了搏擊這一細分市場。從《青海衛視》走出的這個 IP,其版權不僅受到了視頻網站的青睞,而且已經賣到了全世界幾十個國家。體育賽事浪潮襲來,崑崙結憑藉良好的基礎正加速快跑:利用賽事的覆蓋度,崑崙決會從版權到廣告、贊助、遊戲、體育彩票、電子商城 APP、影視、體育經紀等進行布局。

直播行業正火熱,在所有直播產品都大同小異的情況下,一下科技以微博的平臺為依託,推出的一直播,在最開始就獲得了微博的導流和優質的社交關係。而母公司一下科技旗下的秒拍、小咖秀等平臺,也與一直播形成聯動。在移動視頻領域,一下科技憑藉微博的平臺,在短視頻、直播領域躋身獨角獸俱樂部。

新榜定位於「中國新媒體第一站」,憑藉其穩定的海量微信數據採集監測能力,以及在新媒體業界的領先影響力,成為主流新聞客戶端和社區的數據合作夥伴,是中國唯一的移動端新媒體全平臺數據機構。它更大的價值在於覆蓋了整個新媒體產業鏈,成為行業資源的分發樞紐

一個從知識類的脫口秀節目延伸出來的互動媒體及電商,羅輯思維打造出了一個網際網路的知識型社群,讓我們認識到了社群的力量。微信會員粉絲數量驚人,視頻播放量巨大,在此基礎上,它完成了社區產品、出版物、電商及變現產品和定期公開課活動等一系列商業化的運作。基於這個龐大的社群組織,羅輯思維的價值逐漸凸顯。

消費升級篇

最近,當人們在討論「未來的財富在哪裡」時,最重要的觀點之一便是「從屌絲經濟到中產階級的崛起」。這不是一家之言,從去年到今年,越來越多的投資人和創業者開始押注「消費升級」。在經濟結構的需求側,出口、投資、消費這「三架馬車」的拉動能力正在出現分化。「刺激消費」成為了現階段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而這其中「消費升級」則蘊藏著巨大的商業機會。

我們發現,「性價比」似乎不再性感,在網際網路商業世界中一度被奉為圭臬「屌絲經濟」也不再被那麼多人買單。取而代之的是,對價格的不再敏感、對品質的追求以及對品牌溢價的被接受。在這種對品質和價值觀的認同之上,中產階級和新生代人群的消費升級需求已經開始表現出巨大的價值。當人們願意為了這種升級的需求付出更多成本,這將會是一種比「性價比」更能持久、更強大的商業力量。

一、需求和生活方式的迭代

1、基於「品質」的需求升級

中國的中產階級人群正在迅速崛起。2015 年,中國中產加中產二代的總人數為 1.2 億,2016 年這一數量將達到 3.6 億。這個人群對品質的追求以及對品牌溢價的認可無疑是「消費升級」的主要推動力。

基於「品質」的需求升級其實就是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在消費過程中強調品質、強調效率、強調體驗。而對應到消費行為上,就是以下三個方面:

  • 買更好的東西。想要得到更好的商品,包括更安全、品類更豐富、品質更好、價格更合理等。在認同品質和品牌的前提下,對於「買更貴」也欣然接受。
  • 更容易的買到想買的東西。「價格敏感」變為了「時間敏感」,為了更快的買到東西、為了用更舒服的方式買到東西,用戶願意為此付出溢價。
  • 在消費過程中尋找情感和價值觀的認同。商品的背後是品牌,用戶在做消費決策時不僅考慮產品本身,他們對品牌價值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正在加強。當消費市場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時,「性價比」已經不是決定是否購買一個商品時最重要的衡量指標,取而代之的是對品牌的全方位認同。

而這些需求的變化正是跨境電商、內容電商作為新的渠道模式興起的基礎。

跨境電商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更方便、更快捷的渠道去購買那些曾經買起來很麻煩的、或者根本就買不到的商品。而內容電商則在通過「內容」、甚至「人」來傳遞自身作為渠道品牌的價值觀,甚至渠道上所售賣的品牌背後的價值觀。

2、新生活方式的覺醒

比起中產階級對品質的追求,年輕群體在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上的改變將引起更廣泛的消費升級需求,帶來更多商業機會。

何為「新生活方式」?在青山資本副總裁李倩看來,這就是「一種前所未有但又合乎情理的生活方式」。不再迎合舊的生活方式、不再迎合慣有的趨勢和價值觀,而是開始「製造生活方式」。

看看我們生活中有多少與生活方式有關的概念是這兩年被創造出來的,或是一直存在卻沒有被「標籤化」的?「斷舍離」、「輕斷食」、「瘦身餐」、「馬甲線」、「網紅臉」、「性冷淡風」、「悅己」、「共享」…… 這些五花八門的生活方式類概念很多就是由消費升級的產品製造或強化而形成的。

而年輕人在追求新生活方式時也表現出不同的需求層級:

  • 為「發現生活」買單。對於那些想要尋求改變但無從入手的人來說,他們需要的是關於消費決策的引導,而他們願意為了這樣一個「決策方案」買單。
  • 為興趣愛好買單。在滿足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之外,基於興趣愛好的消費需求越來越被年輕人重視,比如健身、戶外、旅遊等,而這部分需求通常能夠更好的愉悅自己。而比起 80、70 後來說,90 後更願意為這些「需求金字塔」中「上層的」需求買單。
  • 花錢實現「自我滿足」。或是為得到一種的生活狀態買單、或是為嘗試不一樣體驗而買單、或是為改變和突破自我而買單,總之,消費的目的更多是滿足心理和精神層面的需求。

二、垂直人群+內容——新的電商模式

對於消費領域來說,需求端的變化必然會催生新的商業邏輯,而這種邏輯會反應到用戶運營、供應鏈管理、商業模式等各個層面。

與之前電商的「大流量生意」相比,瞄準消費升級市場的電商類項目尋求的是流量的「深度變現」,最開始要抓住的是那一批有意願和需求的窄眾用戶。由此,FreeS 投資人黃海認為,消費升級的產品需要擁有三個特徵:垂直化、人群化、場景化。我們將其概括為「垂直人群」+「內容」的新電商模式。

貝塔斯曼汪天凡給出過一個他看電商項目的公式:大流量 * 高轉化 * 高客單(毛利)* 強復購 * 低履約成本 = 一個電商的性感程度。那麼在這些因素裡,「垂直人群+內容」的電商形態到底有哪些破局機會?

1、鎖定垂直人群

面對需求升級和新生活方式的出現,擺在電商面前的一個挑戰是:如何選品。不同於傳統電商通過打透供應鏈選「爆款」的思路,為消費升級需求而生的電商需要找到能激起用戶的不同以往的購物慾望的品類。

另一方面,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龐大的消費人群面對的是更加多樣的消費體驗,如何做出消費決策的問題也日益突出。

做垂直人群的電商,其實做的是「重人群,輕品類」的電商。它為一個特徵相似的人群提供跨品類的商品或服務,也就是「為一個垂直人群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各種東西」。垂直電商通常以某個品類或場景切入,再尋找合適的時機延伸到其他生活消費領域,最後或能做成一個生活方式電商。

所以,對應到汪天凡的公式中,垂直電商是一個更容易讓特定人群產生高客單、強復購的模式。誰能抓住用戶,誰能獲得訂單、誰能培養出更高粘性的用戶很重要。對「人群」的理解成為了垂直電商的關鍵,誰能更好的理解自己的用戶,就能形成自己的一套選品邏輯,而這也是電商這樣的渠道品牌的新壁壘。

2、內容的價值

從品類垂直到人群垂直,背後的邏輯地流量紅利不再,獲客成本日益升高。那麼,怎麼以更低的成本抓到我們想要的垂直人群、怎麼讓他們對那些曾經沒有消費過的品類產生購買慾?這便是內容能帶來的價值。實際上,內容是運營電商的一種新方式,而好的內容能降低獲客成本,給電商帶來高轉化和強復購,甚至高客單。

在 IDG 資本樓軍看來,輸出「價值觀」是用來聚集人的最有效的方式。產品與人之間或者賣家與消費者之間做的其實就是價值觀的輸出,價值觀的輸出有兩種形式:一是內容的輸出;二是商品的輸出。

我們應該看到熱鬧的「網紅電商」的背後,其實他們每天都在通過表達價值觀過濾人群。所以,網紅電商的關鍵是通過內容、交互等方式過濾出一個能與自己形成價值觀認同的人群,並對這些粉絲形成粘性。這其中,高質量的內容很重要,在內容中夾雜一些商品推薦,通常能形成良好的轉化。

在「氧氣」創始人徐黛妮看來,消費升級的過程就是一個「洗腦」的過程。但不是什麼產品都可以給人洗腦的,它必須在內容上具備很強的「專業度」、「場景感」和「引導力」,才能左右用戶「不同於以往」的消費決策。

這其中,「場景」是最直接的內容呈現方式。而場景的設計要儘可能的細化、具象,「場景即商品」是一個理想的狀態。比如,主打「以圖搜圖」的內容電商「See」就是「場景即商品」的典型代表。

在移動的形態下,用戶的搜索減少了,轉而更加依賴瀏覽和推薦,這樣的購物方式更容易產生衝動性消費,而非計劃性消費。當用戶在一個公眾號裡看到關於下午茶的推薦內容而特別想嘗試一下,這就是衝動消費。而衝動性消費是形成高轉化、高客單的關鍵。

所以說,好的內容能降低用戶的決策門檻,刺激他們產生衝動消費的欲望。可以說,在這樣內容面前,大流量和高活躍度都不是那麼重要了。

三、新「商品品牌」的機會

消費升級過程中比較容易被看到的是「產品升級」和「服務升級」,而「品牌升級」卻容易被忽略。在青山資本副總裁李倩看來,品牌升級是消費升級的靈魂所在。如果說「新的電商模式」對應著新渠道品牌的崛起,那麼新商品品牌同樣孕育著一波機會。

隨著市場和人群更加細分、年輕人的新生活方式不斷出現,一定會有新的商品品牌出現,它們或是創造出新的細分市場,或是取代現有市場中老舊的品牌,而新品牌將更符合年輕人、或特定垂直人群的價值觀。

1、品牌升級的背後是首先品質升級

新商品品牌的出現表面看似營銷驅動,其實本質還是產品驅動。一個新品牌能夠被消費者接受必須建立在好的產品品質上。

在酸奶、沙拉、果汁、蛋糕、冰淇淋等眾多可以打消費升級概念的食品品類裡,不少新的品牌們都將精力主要集中在了口味調配、原材料供應把控、製作品控上。畢竟,「好吃」才是吸引消費者復購的關鍵。

2、給品牌賦予更多的「附加價值」,形成溢價能力

在清流資本的劉博看來,消費升級下的新品牌代表的是個人化的消費趨勢,其背後的邏輯是「用消費定義自我」。這時人們如果願意為品牌付出溢價,也就在於品牌自身能夠傳遞出來的品牌定位、精神和符號,人們看重的是品牌背後的「態度和性格」。

而這一切,我們可以理解為一個好的品牌能帶來的「附加價值」。正是因為舊的品牌內涵缺失、價值觀不鮮明,才給了新品牌機會。

與提升產品品質相比,附加價值更多集中在軟性的精神層面,比如創造一種新的產品定位、倡導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傳遞一種情感共鳴。在這一輪消費升級中,消費者對於精神層面的追求已經比實用性、易用性等物理層面的追求更加渴望,而這在女性消費者中尤其明顯。

3、從垂直品類切入,抓住垂直人群的需求

做消費升級類的新商品品牌,起步時最忌諱「大而全」,需要做到足夠細分、聚焦,在一個垂直品類中將產品的品質、品牌的調性做到極致。

這個垂直品類怎麼選擇?按照基本的商業邏輯來看,品類所屬市場的潛在規模、成長速度、毛利空間、復購頻率等是一些硬性指標。

但要特別指出的是,消費升級帶來了新的需求、甚至產生了新的生活方式類概念,那麼這些新的「符號」是可以重構原來消費者心中對於品類的認知的,它讓一些已經消費者熟知的、甚至陳舊的品類概念有了被重塑的可能。比如,「沙拉」、「果汁」這兩個品類就已經被「健康」、「輕斷食」、「減肥」等幾個概念重塑了,並且因此產生了較高的溢價。所以,要尋找具備「重塑可能性」的品類。

而垂直人群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是在做好某一個「垂直品類」後進行橫向擴張的關鍵。

戈壁創投合伙人徐晨認為:「抓住自己品牌的那一批核心人群,也就是「種子用戶」是最重要的。一開始把品牌定位在所謂的大眾、小眾其實不重要,因為創業者通過產品和營銷傳遞出去的品牌理念已經決定了種子用戶會是哪一類人。對新品牌來說,一開始選擇一個單點突破會是較好的選擇。然後再抓住核心人群的主線需求,反覆迭代產品,甚至進行品類擴張,或者嘗試多品牌。」

而且,這些「種子用戶」也不一定就是普通的消費者,其中還包括一部分自帶傳播屬性的 KOL。可以說,「抓住垂直人群」是消費升級品牌從「小而美」到「規模化」的關鍵。在這個過程中,牢牢抓住這個垂直人群的基礎需求做需求挖掘,甚至為他們創造新的需求,以此為基礎做品類擴張,甚至為新品類創造符合品牌調性的子品牌。

消費升級相關值得關注的新銳公司

年輕人的運動健身需求是消費升級領域中的一個大市場,Keep 瞄準的就是這個市場。Keep 從擁有社交屬性的健身工具產品起步,通過有調性的產品設計和運營在 15 個月內快速聚攏 3000 萬用戶。品牌化的思路和良好的用戶基礎使得 Keep 已經開始通過衍生品銷售實現商業化。在聚集了核心用戶之後,Keep 也可以作為運動健身市場的流量入口,向線下延伸,拓展商業模式,進一步實現流量分發和變現。

發生在旅遊行業內的消費升級趨勢便是出境遊和自由行需求的日漸旺盛。妙計旅行就是以數據和搜尋引擎技術為基礎,以機器取代人力,用算法幫人們在出境遊時規劃出最優的個性化出行方案並完成一鍵購買旅遊產品。

目前,妙計旅行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出行產品資料庫,並結合其它維度數據沉澱為結構化的數據圖譜。作為技術導向的產品,妙計旅行花了 2 年時間打磨算法,並已擁有多項專利,壁壘較高。改變旅行體驗的下一股力量或許就是人工智慧。

醫療行業裡市場化程度最高的醫美行業正在消費升級和新生活方式的驅動下快速成長。更美通過「社區+電商」的模式解決醫美行業中的信息不對稱,降低標準化醫美產品的交易門檻,形成商業閉環。

從用戶量來看,更美已處於網際網路醫美的第一梯隊,並且在電商業務上表現更出色。完成社區用戶的積累並導向電商後,更美將攜用戶資源進一步整合醫美產業鏈,向上遊的醫藥耗材和下遊的金融環節延伸,進入利潤的核心區。隨著市場教育的不斷普及,等待更美的是一個更大的增量市場。

中產階級人群對於商品和服務更高階的需求是消費升級的主要推動力之一。從中高端餐廳折扣預定服務起步的 ENJOY 瞄準的就是中產階級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以買手制為目標用戶挖掘獨特的、有新鮮感的商品和服務,並形成溢價。

ENJOY 已經覆蓋了線下餐飲、美食、本地生活、家居等多個消費品類,它要以「高頻打低頻」的思路成為中產階級生活方式的一站式消費平臺。在這個方向上,ENJOY 已成為最具代表性的產品,其用戶忠誠度很高,復購率保持在 45% 以上。

服裝租賃以高毛利、高復購成為了時尚電商領域中的一個新趨勢,通過分享經濟實現人們在穿衣方面的消費升級。這其中,衣二三聚焦需求多樣化的年輕群體,以包月模式的中高端常服租賃切入該市場,在尋求更大用戶規模和更高消費頻次的同時兼顧品牌調性。在前端,衣二三通過場景化內容進行引流;在後端,則通過精細化運營和供應鏈管理保證業務的順利運行,並已打通了租賃之後的購買環節。目前,衣二三在用戶數、付費會員和月訂單量等指標上均為市場第一。

跨境電商一直是消費升級需求的重要實現渠道。其中,對非標、長尾海外商品的需求一定會在消費升級過程中會日趨顯現。麼麼嗖通過「定向搜尋引擎」技術,抓取海外電商的折扣商品數據並實時更新,已經覆蓋了海外 3500 家電商網站上正在折扣中的 1500 萬個 SKU,並通過 B2B2C 的方式從海外直購,既能比 B2C 平臺更好的覆蓋長尾需求,又規避了 C2C 平臺帶來的信任問題。尤其在跨境電商新政之後,麼麼嗖這樣的技術型玩家也更有效的避免了爆款價格戰和保稅倉模式的弊端。

買手制的內容電商被認為是消費升級中很有希望突圍的電商模式,而氧氣正是這樣一家垂直電商。氧氣切入的是高端內衣品類,並已經完成從純電商向社區電商的過渡,通過高質量的 UGC 內容豐富場景、形成意見領袖,進一步完成用戶轉化。氧氣的目標用戶是注重生活品質的獨立女性,而這部分人也是消費升級市場中的主力。氧氣的價值在於對目標用戶的價值觀輸出。雖然內衣市場有限,但當氧氣成為一個女性潮流社區後,其電商業務的可能性也將大大增加。

場景消費是移動電商的一個趨勢,而時尚社區電商 See 則在其中尋求模式創新,以「圖片搜全球同款」的工具切入,後快速打通跨境電商交易閉環,讓用戶實現「即看即買」這一場景化購物的需求。「圖像識別」和「社區眾包」是 See 實現需求匹配的主要手段,其背後龐大的商品資料庫和標籤匹配能力是其技術壁壘。同時,See 也引入大量 PGC,以高質量內容提高購買轉化率。目前,See 的用戶數達到 200 萬,月復購率 40%,月訂單增速達到 100%。

年輕男性開始關注生活方式,這給男性消費市場帶來了新的商業機會。XY 是一家男性生活方式媒體電商,專注於長尾的輕奢品牌,通過知識性和場景化的內容精準獲取用戶,並基於有調性的內容形成購買轉化。針對待培養的男性生活方式消費市場,XY 已經通過高質量的內容建立起了良好的品牌認知度和口碑,目前平均客單在 1000 元左右,復購率達到 40%。

當歐洲國家裡的「城市自行車」在「自行車」中的份額已超過半數時,中國卻還沒有這個品類,700Bike 就要以「品質升級」的定位切入這個空白市場。做「城市自行車」的 700Bike 並沒有主打」智能「這張牌,而是專注於」如何做一輛好自行車「,在材質、性能、設計上均追求極致品質。目前 700Bike 已經擁有 4 款車型,它們或會成為城市出行中新需求的創造者。

家具電商「造作」的背後是中國 3 萬億家具市場以及「有品質和設計感」的家具品牌的長年缺失。面對年輕的新中產階級,造作希望通過自己優秀的產品設計和研發能力抓住他們在「住」這件事情上的消費升級需求。造作的籤約設計師均為國際設計大獎得主;在生產環節則自己尋找代工廠合作,嚴格把控供應鏈;銷售也正在由線上往線下擴張。大膽鮮明的設計風格使得造作成為國內最有調性的家具品牌,而「新商品品牌」在這一輪消費升級中正迎來機會。

樂純是一家從組織架構到驅動方式都更偏向於網際網路公司的多品牌食品公司。在產品工藝和產品迭代速度上,樂純都較傳統食品品牌做出了明顯的創新。並且不同於傳統食品「電視+超市」的模式,樂純搭建了一個由用戶驅動的運營體系,在產品研發、品牌建設、推廣傳播、體驗優化等環節均讓用戶參與其中,並實現了高於傳統快消品行業的增長和盈利。隨著銷售規模增長,樂純也建立了全國第一條濾乳清酸奶生產線。2016 年,樂純的銷售額預計將達 1.5 億。

金融科技篇

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經歷了一輪 3 年左右的野蠻生長後,正在回歸。

進入到 2016 年之後,整個行業開始向著精細化的方向發展。餘額寶、兼顧資產端和資金端的 P2P 等平臺類模式正在減少,靠著拼渠道、流量和高收益的紅利時代已經過去。精細化、差異化、技術化的運營和創新是網際網路金融這個階段的主題。

同時,一度被強調的「網際網路化的金融」理念也逐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對「金融本質」的重新關注,以及「金融與技術結合」的更多可能性。「Fintech」大行其道,金融行業正在重新回歸到「技術信仰」的時代。所以,能夠在技術層面和產品層面做出的創新的公司將成為關鍵的行業變量。具體來看,值得我們關注的有以下幾個方向:

一、資產端創新

P2P 平臺都在根據自身能力優勢逐漸分化為資產端和資金端兩類。在網際網路金融野蠻生長的階段,大量網際網路基因的公司已經通過高息、補貼等方式完成了資金端的用戶教育。現階段大家面臨的問題已經變成了:手握大量資金卻不知道該投給哪個平臺。因此,在現階段,做資產端平臺更容易佔據市場主導地位。有了優秀的資產,資金的聚集是順理成章的事。

另一方面,金融的本質是資產分級和風險定價。在資產還未能被合理定價的階段,誰能長期在資產生成上佔據優勢、更好的給這些資產定價並且妥善的管理這些資產,誰就能夠掌握核心競爭力,建立壁壘。

因此,當現有資產端日趨同質化,固定收益類產品已經不再稀缺時,就應該著手發掘新的資產了。發掘新的資產、掌握相關資產的風控技術、為市場創造新的增量是未來網際網路金融公司的機會。

拓展資產端,既可以拓展資產類別,也可以通過建立新的消費場景來創造新的場景化資產。事實上,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一些專注於資產端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出現,隨之而來的是大量新的資產,比如針對小微企業、農村市場的信貸資產、供應鏈金融資產以及針對各類人群和場景的消費金融資產等。這其中,被傳統金融機構服務程度越低的市場,機會越大。

二、消費金融

順著資產端創新往下看,消費金融資產因為其資產的足夠分散、小額,並且依託於具體的消費需求,成為了這一輪資產創新當中公認的優質資產。

當然,不僅是因為資產優質,消費金融的快速興起跟需求端的推動直接相關。面對拉動內需的政策和消費升級的趨勢,消費金融是能夠給單純的消費行為賦能的。這也是阿里、京東等有消費場景的公司都在大力推自己的消費金融業務的原因,它帶來的是「業務增強效應」。

所以,消費金融帶來的創新和可能性體現在幾個方面:

  • 創造新的消費需求和金融需求。如果沒有分期樂等校園分期平臺,學生在買手機的時候就無法以分期的方式支付,甚至不會去購買超過自己支付能力的商品。這就是新的需求。
  • 形成規模化的獲客能力。當 P2P 平臺或其它理財平臺的獲客成本越來越高時,消費金融服務能夠通過具體的消費場景聚集用戶,實現規模化的獲客,大大降低成本。
  • 更好的挖掘用戶價值。以電商消費、旅遊等為代表的高頻消費的場景能夠延長用戶的生命周期,在消費需求的刺激下增加用戶粘性,形成持續變現。
  • 更有效的風控和更精確的風險定價。將風控分為「還款意願」和「還款能力」兩個方面,那麼消費金融借款人在還款能力上基本不會有太大問題,風控主要集中在「反欺詐」層面。而藉助具體的場景和人群特點以及大量線上操作帶來的用戶數據,消費金融平臺能夠建立更有針對性的風控模型,更高效的識別風險、給予授信,這是傳統金融機構尚未開始的嘗試。

目前,消費金融業務大致可分為兩類:基於垂直人群;基於消費場景。

其中,垂直人群可以是學生、藍領、農民、白領、小微企業主等。但自身槓桿率低的人群(比如學生、藍領)對於消費金融公司來說是更大的機會,因為這本就意味著這群人沒有辦法得到傳統金融機構的服務。

而消費場景則包括房貸、車貸、旅遊、家裝、教育、醫療等。這其中又可以按照「是否佔據了消費的第一入口」分為兩類,簡單說就是,是否擁有自己的消費場景。普遍來說,擁有消費場景的公司將更被看好,這往往這也是巨頭牢牢站住的陣地。創業公司通常需要跟場景方合作。

消費金融在資金端也同樣在做出創新,而低成本、規模化的資金未來將會成為消費金融公司的壁壘。消費金融剛剛興起時,資金端對接的多為 P2P 平臺的投資人資金,但隨著部分消費金融平臺資產規模的擴大,P2P 資金的高成本就成了障礙。反觀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他們坐擁大量低成本資金,並且也想要尋找更多低風險的零售渠道來擴大業務規模。最近,京東、分期樂等平臺紛紛成功發行 ABS,場內資金的湧入也將逐漸成為常態。

三、網際網路保險

消費金融的快速發展帶來的是「場景化金融」的被認可。以太曾給出一個場景化金融的定義:將以往複雜的金融需求變得更加自然,通過將金融需求與各種場景進行融合,實現信息流的場景化、動態化,讓風險定價變得更加精確,使現金流處於可視或可控狀態。而除了消費金融,網際網路保險這一年在場景化上的大膽創新也值得關注。

最初,網際網路對保險行業的改變集中在渠道和銷售層面,即以更低的渠道成本將產品銷售給投保人,形態類似保險超市。但除了銷售之外,產品設計、產品定價、風險評估、理賠等環節在保險服務中都非常複雜且重要。所以,不觸及這些環節的話,網際網路保險的創新程度將始終受到局限。

隨著眾安保險開始推出退貨運費險、延誤險等新的險種,網際網路保險的產品創新開始了。而這一輪產品創新,我們可以理解為「與網際網路場景結合的保險產品」,也就是產品定製的思路,而產品場景化的同時也必然伴隨著銷售渠道場景化,這兩者相輔相成。

什麼樣的場景適合拿來做保險產品定製?在策源創投投資總監王璞看來,就是那些「場景需求明確、小額大量、靈活的時間周期、適合在網際網路上售賣」的保險產品。

產品創新的背後,對應著定價方法的創新。當保險產品與用戶在網際網路上的各種行為相聯繫,通過將用戶特徵和行為數據用到客戶畫像、風險評估、產品設計、理賠預防等各個環節中,將改變網際網路保險產品的定價模式。

改良定價方法實現個性化定價是最終的目的。現階段可行的方法就是能通過綁定場景和人群,拿到豐富的數據,不斷進行精算嘗試。當個性化定價有了比較成熟的方法時才能實現規模化,更多的比價類網際網路保險創新也會更有意義。

因此,我們關注那些能夠深度結合網際網路場景的、有數據意識和精算能力、能夠通過數據實現個性化定價的網際網路保險公司。

四、財富管理

前面講的都是資產端業務,而財富管理業務對應的是資金端的業務。很多以獲取和運營理財用戶見長的 P2P 平臺都開始向財富管理平臺轉型。

一方面,這是圍繞核心用戶的合理業務拓展。與美國等成熟的金融市場相比,中國的財富管理行業還非常初級。市場的空白一定孕育著機會。經緯投資總監張以蕾表示:「中國正處於一個資產和財富快速形成的黃金時代,中國的財富管理行業一定會在這兩年快速發展。」

另外,這也是理財平臺建立壁壘的必經之路。理財服務的門檻較低,任何一個新理財產品的出現都可以被快速模仿。因此,在向財富管理服務轉型的過程中,網際網路金融公司要建立兩個核心優勢:品牌化的能力,以及通過技術改變現有財富管理服務模式的能力。在這裡我們主要討論後者。

在美國,券商、資管紛紛開始設立網際網路金融平臺,以網際網路財富管理類的服務為主,目的是捕獲更多中小投資者,在現有的證券業務體系之外培育新的增長點。而這些傳統金融機構看中的就是智能投顧服務。我們可以看到,貝萊德收購 Future Advisor、Fiidelity 與 Betterment 展開戰略合作等,這背後是傳統金融機構對技術所能產生的勢能的認可。

國內的智能投顧玩家也很多。其中,宜信和品鈦這樣的在新興市場上已經相對成熟的公司已經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投顧服務。此外,還有大量早期創業公司直接以此為方向,比如彌財、錢景財富、藍海財富等。

智能投顧服務從多個維度考驗著機構的資質和服務能力。合規的金融牌照;獲取多元大類資產的能力(尤其是海外資產);做產品組合配置的能力;數據獲取、算法迭代、機器學習的能力等等都是考察一個智能投顧服務的核心。

五、大數據信貸

近兩年,大家逐漸開始認清楚一件事:網際網路金融無法顛覆傳統金融,但它補充著傳統金融機構的業務。隨著金融科技創新開始由渠道向技術和數據方向轉移,網際網路金融所代表的場外交易市場和傳統銀行之間的互補效應變得越來越明顯。

針對銀行最主要的業務——貸款,不少創業公司開始以數據和算法驅動的方式,為銀行輸出信貸技術服務,幫銀行高效的、批量的獲取小額信貸資產。而這大量的小微企業和個人小額信貸是銀行原來不屑於、也難以覆蓋的資產。其實,大數據信貸可以算作資產端創新中的一部分。

而在國內,銀行既掌握著大量資金、零售網點又有著最強的風控能力,一直是產業鏈的核心。但隨著一批有著豐富風控經驗和強數據和技術背景的海外專業人士回國創業,專注於大數據信貸技術和風控的創業公司開始出現,成為銀行資產端的「技術外包」公司。

當然,它們不僅僅是與銀行合作,同樣也跟其它資金平臺合作。因為,大數據信貸技術的產生並非單純由傳統金融機構的需求驅動,而是在尋找新的優質資產的過程中,一定會發生人群下沉,而下沉後的資產就是分散的、小額的,所以需要尋找到更高效的運營方式。那麼將風控從「人力審核」的方式中解放出來,以數據和算法取代便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在資產端,一大部分大數據信貸公司通過與一些擁有消費場景的公司合作,在特定場景下獲取資產。正如前面在講消費金融和網際網路保險時也一再強調場景化一樣,「場景化」是這一輪科技金融創新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創新變量,是更有效、更精準的獲取有價值的大數據的依託。

所以說,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一家大數據信貸公司:

  • 是否有在線上獲取多維度數據的能力(指標足夠多,可以充分反映風險的維度)
  • 是否能夠藉助合作夥伴的場景獲取更加有針對性的數據
  • 是否有自己的行之有效的風控模型和決策運營模型
  • 模型是否具備快速學習和迭代的能力
  • 所對接的資產是否是傳統金融機構服務不充分的資產

六、行動支付

在支付寶和微信的市場教育下,現階段的中國可以算的上是全球行動支付普及程度最高、易用性最高的國家之一了。

支付作為金融體系中的基礎設施,其使用頻率要遠遠高於金融市場中的其它服務。而正是由於其使用高頻,它的價值也不再僅僅局限在交易通道上,而是成為一種連接方式,並成為更多服務的入口。所以,「場景化」和「入口化」是行動支付這一階段的主題。

但是,行動支付早已是巨頭的天下,尤其是那些自己有消費場景的網際網路公司或傳統企業。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之外,京東、百度、美團、小米、萬達都已經或計劃進入支付領域。支付已經成為巨頭的標配,不僅是作為更多服務的入口,也是因為支付背後的用戶數據。

現階段,再去做一個能夠成為大流量入口的支付工具已經非常難了。但創業公司還可以考慮從 B 端入手,為商戶提供支付解決方案,有機會的話還能進一步涉足店鋪管理相關的增值服務。不過,「以體量取勝」仍然是關鍵。

而支付的下一次變革同樣將由技術來驅動,這個技術就是區塊鏈技術。

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不可撤銷、可溯源的特徵,它的應用將大大改變現有的金融系統。具體到支付領域,區塊鏈將降低交易的複雜性,用戶可以以發送消息的形式發起即時轉帳、收付款等請求,並且這些請求可以跨國界跨體系,實現全球範圍內更便捷、安全的貨幣流轉。這一變革將是能夠影響金融體系底層邏輯的變革。

從「網際網路金融」到「Fintech」,這個行業的價值取向正在修正和回歸。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將持續關注那些重要的行業變量。

金融科技領域值得關注的新銳公司

  • Pintec Holdings Limited(品鈦集團)

作為一家曾經的渠道型 P2P 公司,品鈦(原積木盒子)近一年來在技術化轉型的探索上成效卓著。在完成集團化後,品鈦已將業務重心聚焦在了「智能金融服務」上,其重點布局的「智能投顧」和「智能信貸」是科技金融現階段的重要創新方向。相應的,品鈦在多元化團隊、技術積累和金融牌照等核心資源上都具備優勢。目前,智能信貸業務在用戶量、放款額度、授信速度等指標上已處於行業前列。

量化派是一家第三方的大數據消費金融技術服務商,通過大數據線上風控和授信,為用戶提供消費金融服務。它代表了一個趨勢:網際網路對金融的改造不僅應該局限在渠道和流量上,而更應該深入金融的核心環節。量化派已接入多個消費場景,它的存在為大量消費場景嫁接了金融能力,幫助場景方更好的變現流量。而在資金端接入銀行等場內資金也使得量化派能跑得更快。在該領域內,量化派已處於第一陣營,用戶千萬量級,月放款量數億,月利潤已破千萬。

在消費金融的浪潮下,大家都在尋找優質的資產和商業模式。分期樂不僅聚焦於大學生分期這一優質資產,並通過「息差+商品利潤」找到了一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在資產穩定擴張的情況下,分期樂也在資金端尋求創新,成為第一家完成資產證券化的消費金融創業公司,而資金端的創新使得他們能夠繼續保持規模化擴張,並進一步拓展到新的人群和場景,嘗試更多可能性。經過兩年的廝殺後,分期樂已在大學生分期市場中佔據第一,也成為消費金融領域內成功突圍的公司。

在萬億的保險市場裡,網際網路保險擁有巨大的規模潛力。這其中,悟空保所專注的場景類保險是重要趨勢,它面對的是新場景、新風險所帶來的巨大增量市場。基於場景的產品設計能力是團隊的核心競爭力,悟空保通過與網際網路公司達成深度合作,結合對方的產品使用場景為其深度定製保險產品,以 B2B2C 的方式服務用戶。而北美精算師背景的創始團隊也使得悟空保在面對新場景和新人群時能通過自身精算能力快速進行模型創新。

Ping++伴隨著中國行動支付大爆發而誕生,通過 SDK 幫線上、線下商戶快速接入並管理多個支付渠道,並在消費金融崛起之時及時加入聚合分期業務,這背後是行動支付和消費分期越來越大的市場需求。對於這樣一個「以體量取勝」的生意來說,Ping++已經擁有超過一萬家客戶,成為行業第一。並且,其在支付成功率、響應速度、系統可用率等幾個關鍵指標上均表現出色。在體量、可靠性、便利性的基礎上,Ping++已經開始以收費服務實現變現。

  • 8 Securities Limited(8 Securities)

「海外資產配置」是今年中國資本市場上的重要方向。8 Securities 通過「零佣金港美股交易」和「智能投顧」兩個互補的服務來滿足用戶的海外資產配置需求。從美國到中國,「零佣金交易」的模式正在給證券交易市場帶來新的變化,8 Securities 是第一家首先在港股和美股兩個市場上實現零佣金交易的券商,是一種「網際網路化」的大膽嘗試。此外,8 Securities 也通過與海外資管機構合作為用戶提供正規、可靠的、全面覆蓋海外資產的智能投顧服務。

切中「旅遊分期」市場的首付遊擁有自己的消費場景,自己採購、整合旅遊產品並在銷售的過程中提供分期服務。但更重要的是,首付遊的另一個業務板塊「首付支付」正在以 SDK 的方式接入各大航空公司和旅行社,為它們的用戶提供「一鍵分期」的服務和資金支持。從自己的體系中走出來後,首付遊開始給出行和旅遊市場進行金融賦能,這或將改變年輕人旅遊和出行的理念及方式,為旅遊行業創造更大的增量市場。而在這個過程中,首付遊也將有機會成為一個擁有信用數據積累的底層支付入口。

大數金融的定位是「數據化的信貸工廠」,採用訂單生產的模式,與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合作,為其生產中大金額的個人信貸,而自己並不投資具體的資產。這是科技金融公司通過數據和算法驅動的方式進行風控,並將風控能力批量輸出給傳統金融機構,與後者能力形成互補的很好例證。公司的創始團隊均為平安銀行高管,在個人信貸風險管理上經驗豐富。並且,大數金融聚焦的「中大金額個人信貸」這一細分市場還鮮少有創業公司涉足,而缺乏相應能力的中小銀行和城商行拓展資產來源的意願也非常強烈,潛在市場巨大。


相關焦點

  • 極客研報|國內人工智慧行業全梳理(內附 PDF 版)
    除了「機器學習」、「模式識別」和「神經網絡」這些晦澀的詞彙和各種層出不窮的借勢營銷,這個看似離我們越來越近的市場卻在「網際網路玄學」的外衣下顯得愈發迷霧重重。那麼,關於人工智慧,你究竟了解多少?在下一個產業浪潮到來之前,我們到底又應該關注什麼?
  • 這可能是目前最牛的10家醫療創業公司
    隨著醫療改革涉入深水區,醫療健康市場釋放更多紅利,移動醫療、醫療服務、生物技術、精準醫療等細分領域衍生出無數投資機遇,這一市場在2020年將增長到6萬億。  掘金醫療產業藍海,資本加緊布局。近日,易凱資本發布了關於2016醫療健康產業投資研報,報告預計,2016年資本將圍繞網際網路醫療市場、醫藥與生物科技市場、精準醫療市場等領域向中國醫療健康產業密集下注。
  • |博雅極客2021冬季研學營課程解析
    「博雅極客」研學營,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RAIL實驗室(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實驗室Robotics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於2017年創辦。創始團隊來自於香港中文大學現代機器人實驗室,由徐揚生院士帶領,在機器人領域有20餘年的技術積累,是全球機器人領域最活躍的學術研究團隊之一。
  • 邊緣計算板塊誰是真龍頭:券商推三條布局主線,三股最受關注
    3月6日,A股市場邊緣計算板塊大爆發,個股掀起漲停潮,Wind數據顯示,當日指數板塊上漲5.88%,而從2019年年初至今的漲幅也已經達到了50.35%。「邊緣計算有望在對時延、帶寬、成本等指標要求較高的場景得到重點應用,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家居和智能製造。」中信證券在研報中稱。該機構認為,邊緣計算產業鏈由「軟硬體提供商-邊緣計算服務運營商-應用開發商」構成。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50家聰明公司榜單!後疫情時代,聚焦中國
    自 2010 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每年都會從全球萬千科技公司中遴選出 「50 家聰明公司」,以此洞見未來科技版圖的構成。例如 2010 年上榜的特斯拉、2012 年入榜的 SpaceX,當時尚名不見經傳乃至頻遇失敗挫折,如今都已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和商業航天領域的引領者。
  • 都是研報惹的禍「至暗時刻」的南極電商還能「翻身」嗎?
    文|馬櫻來源|博望財經三九已至,國內迎來近50年來最冷的冬天。不過,在股民眼裡,與A股上市公司南極電商飛流直下的股價相比,零下幾十度都不算事。2021年開年伊始,短短4個交易日內,南極電商股價便下挫25.73%。這讓持有這隻股票的投資者,心中的寒氣比室外的天氣更涼。伴隨著股價下跌,南極電商業績造假的傳聞再度在市場上流行。
  • 誠邁科技:公司專注於物聯網及移動網際網路等領域解決方案服務
    原標題:誠邁科技:公司專注於物聯網及移動網際網路等領域解決方案服務5月12日,資本邦獲悉,誠邁科技(300598.SZ)發布公告,公司於2020年5月8日收到貴部下發的《關於對誠邁科技(南京)股份有限公司的問詢函》。
  • 《2020中國多元化勞動關係市場研報》發布 超半數企業認可多元化用...
    近日,乾通互連推出首份《2020中國多元化勞動關係市場研報》(下簡稱「研報」),對當下多元化用工行業發展進行了全面的剖析和解讀。研報數據顯示,51%企業認為多元化用工對於企業經營十分重要;網際網路行業、⽂化/科研/教育/培訓/院校、服務業成為涉足多元化用工最多的三個行業。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布「50家聰明公司」,這些醫藥企業上榜
    在11月19日舉辦的EmTechChina2020全球新興科技峰會上,百年科技雜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布了2020年度「50家聰明公司」(TR50)榜單。該榜單從公眾信譽、技術創新、具體成就、社會影響、業界標杆、商業模式等多角度考核評估企業價值,覆蓋生命科學技術、創新藥、商業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多個領域。
  • MIT科技評論「2016 全球最聰明的50家公司」榜單出爐,中國5家企業上榜
    當然,你也不能忽略那些今年剛上榜卻野心勃勃的創業公司,如面向普通消費者的 DNA 檢測機構 23andMe、決心對電池技術進行重新定位的 24M 以及僅成立 4年 卻在中國市場佔據先機的滴滴出行。這 50 家公司中主要涉及 5 個領域,「計算機與通信技術」 成為榜單中佔據公司席位最多的行業,共有 15 家企業上榜。
  • ...1000 家便利店;特斯拉大後年或在華量產 Model Y | 極客早知道
    比如,近幾個月騰訊在零售領域多加布局,但騰訊不做零售,而是做零售業的數位化助手。騰訊會為各行各業進入數字行業提供接口;提供最完備的工具箱;生態共建,成為共建數字生態的共同體。(來源:財新網)劉強東:年底每天要新開 1000 家便利店在昨天舉辦的 2018 中國「網際網路+」數字經濟峰會上表示,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官劉強東提出今年年底每天開 1000 家京東便利店。兩年前京東提出了便利店計劃,截止到今年 3 月,京東便利店每周開的新店在 1000-1200 家,每天接到 50000 份申請。
  • 獵豹移動從海外「戰略性撤退」董事長:重點關注AI機器人業務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近日在獵豹移動2020年Q2季度的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上,獵豹移動董事長傅盛宣布了公司將重心從海外轉移到國內的決定,並宣布未來將繼續重點關注國內市場以及商場AI機器人業務,打造長期增長引擎。獵豹移動是中國網際網路公司最早進行出海探索的企業之一。然而在現如今多重因素交錯下,其出海戰略亦被迫按下暫停鍵。
  • 阿里雲IoT將舉辦第三屆極客創新挑戰賽 吸引全球極客參賽 | 網際網路...
    極客,是美國俚語「geek」的音譯。在今天,極客被指代為對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有狂熱興趣的人。
  • 2020年全球最值得關注的100家半導體公司:18家中國公司上榜
    每年《EE Times》都會評選出全球值得關注的新創半導體公司排行榜。這一屆的榜單由60家增至100家。在今年的『Silicon 100』榜單中,保留了上一屆『Silicon 60』榜單中的49家公司,新增了51家公司,其中有18家中國公司上榜。 每年《EE Times》都會評選出全球值得關注的 60 家新創半導體公司排行榜——『Silicon 60』。
  • 移動網際網路不是PC網際網路企業的殖民地
    蘋果APPSTORE模式取得巨大成功,因此做大的移動網際網路公司的都是APP服務商,移動搜索依然是重要入口,但瀏覽器卻淪為幾百萬個APP中的一個,沒有催生大型網際網路公司。例如智慧型手機專業瀏覽器公司——UC優視公司,雖然公司成立時間比百度、騰訊這樣的PC網際網路公司更晚,公司規模遠遜於它們,但其瀏覽器應用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超過50%,並成功進入國際市場(海外用戶超過6000萬),用了不到2年時間,Android月活躍用戶數(MAU)從10萬躍升至1億,成為全球第一個在Android平臺用戶過億的第三方瀏覽器,從而成為全球用戶最多的手機瀏覽器之一
  • 極客晨星,讓孩子愛上少兒編程,學會獨立思考
    極客晨星,讓孩子愛上少兒編程,學會獨立思考 2021-01-11 10:26:56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點擊:   現在是智能化時代,一部手機就能帶你遊遍世界,一臺電腦就能完成很多工作和學習
  • 起底移動網際網路圖片社區:7個案例,4大趨勢
    正是從這時起,周首的關注領域已從單純的球鞋延展至服裝服飾等更為多樣化的潮流類產品。他逐漸成為多種國際一線潮牌,比如日本BAPE等,在國內最早接觸、最早將其拿來銷售的發燒友。雖回報優厚,但志不在此,AJshoes.com後來因無人管理,漸被用戶拋棄。至2010年,該網站已不存在。大三時,周首進入時空傳媒旗下《Size•尺碼》雜誌社實習。
  • PC 時代 Office 的仇,WPS 在24年後的雲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報了
    同年,WPS 開始「All in 移動」。  「Windows 平臺上 60.6% 的電腦安裝了 WPS,在蘋果的 Mac 應用商店,WPS 上架的 593 天中,其中 449 天是總榜第一,蓋過了蘋果的 iWork 和微軟的 Office 應用。」  12 月 1 日,金山辦公 CEO 章慶元在公司新品發布會上驕傲地公布數據道。
  • 連續兩年被MIT評為"全球最聰明的50家公司",這家公司聰明在哪?
    這家總部位于波士頓的公司成立於2014年。到目前為止,奕真生物已經拿到了4200萬美元的融資,投資機構包括禮來亞洲、先聲藥業、摯信資本。不僅如此,奕真生物還在2015、2016年連續兩年被MIT評為「全球最聰明的50家公司」。那麼,這家聰明的公司到底聰明在哪裡呢?
  • 中國最值得關注十大人工智慧公司 以BAT領銜
    文/楊劍勇  快到年底了,各種各樣榜單將會逐漸增多,我也將以個人名義篩選出物聯網各細分領域最值得關注的十大公司,覆蓋物聯網、智能家居、人工智慧、可穿戴設備等眾多物聯網細分領域,尤其在今年最火熱的人工智慧,率先推出此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十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