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研報惹的禍「至暗時刻」的南極電商還能「翻身」嗎?

2021-01-15 博望財經

文|馬櫻

來源|博望財經

三九已至,國內迎來近50年來最冷的冬天。不過,在股民眼裡,與A股上市公司南極電商飛流直下的股價相比,零下幾十度都不算事。2021年開年伊始,短短4個交易日內,南極電商股價便下挫25.73%。這讓持有這隻股票的投資者,心中的寒氣比室外的天氣更涼。

伴隨著股價下跌,南極電商業績造假的傳聞再度在市場上流行。而從市場交易數據看,部分機構也在殺跌出貨。一向以電商自詡,業績還不錯的南極電商,一時間蒙上造假疑雲。

疑點叢叢,都是這份券商研報惹的禍? 

從K線走勢看,南極電商股價從高位下跌已有一段時間。從2020年7月10見到24.41元/股的高點後,這隻曾經的大牛股就開始走上下坡路,股價一直跌跌不休。

從節後第一個交易日開始,南極電商股價的下跌突然加速,連續兩天跌停。雖然公司反覆闢謠,並推出大比例回購的利好,但對股價的提振作用似乎不大。

南極電商開年的這波大跌,被部分市場人士歸因於興業證券的一份研報。他們認為,正是這份認為XX電商「體外循環造假」的質疑,引起市場極大的擔憂,從而引發了這場股價雪崩。

《博望財經》注意到,這份名為《盈餘管理和盈餘操縱的界定和識別》的報告顯示,在「體外循環造假的識別」分析中,報告指出XX電商存在造假的六大疑點,分別是淨利率非常高而無明顯壁壘;無明顯的競爭對手;非常輕資產的運營模式;財務數據質量差,應收帳款、經營規模翻倍增長;員工數量反而下降;供應商和客戶高度重疊。

這份研報雖然沒有明確指明XX電商即為南極電商,圈內人一看都心知肚明。

客觀地說,這份研報還是下了不少功夫的,它所分析的南極電商財報的幾個疑點顯然得到部分市場人士的認同,不然也不會有年初的這波股價急殺。

研報截取了2016年-2017年的數據,通過稅務角度計算的公司當年應繳納的增值稅金額遠遠低於通過財報角度季度的增值稅金額;以及上面提到的幾大疑點,特別是南極電商前五大客戶和前五大供應商高度重疊。

此外,研報指出了南極電商的其他一些疑點:2016年3月22日,實控人頻繁進行股權質押,第一筆股權質押發生在借殼上市之後不到半個月:2017年,公司收入和GMV較2016年大幅增長,公司員工數量卻不增反降;2017年,前臺的銷售員工數較2016年減半,中後臺的技術人員、財務人員和行政人員數量卻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南極電商應收帳款佔營收比重確實較高。《博望財經》登陸東方財富網站,調出這家公司的相關財務報表,發現2015年-2019年,其應收帳款餘額分別為2.802億元、3.061億元、5.076億元、7.246億元、7.897億元,營收分別為3.89元、5.21億元、9.86億元、33.53億元、39.07億元,應收帳款佔當年營收比重分別為72%、59%、52%、22%、20%。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博望財經》,從電商的運營模式看,一般都是平臺下單,商家收款後再發貨,南極電商的高應收佔比確實比較有疑問。雖然這並不意味著南極電商一定就是財務造假,但作為投資者,看到這些不合常理的數據後引發擔心則是很正常的。

據說,南極電商股價連續跌停後,一些重倉該股的公募機構找上門,這份研報的相關研究員被所在券商調離研究所去了後臺。

實控人緊急答疑,市場疑慮的不僅僅是財務報表

面對外界的質疑,一開始,南極電商的實控人張玉祥並不在意。

在回答一家財經媒體的提問時,張玉祥表示:「我是做生意的,不關心股票。我們要老關心股票,這個公司搞不好了。他們(投資者)的心理我沒有精力去研究。」

但股價連續下跌,部分機構殺跌出逃,最後還是引起公司管理層的重視。

1月5日下午,南極電商緊急召開視頻電話會議,博時基金、華寶基金、華夏基金等機構參與,張玉祥出席並回答了機構疑問。

根據其後披露顯示,當日南極電商在互動平臺表示,2020年公司實現400億元GMV銷售額,每一筆銷售都在各大電商平臺發生,每一件產品背後包裝都有工廠地址,每一筆銷售都有店鋪ID,所有的數據都截取自電商平臺官方數據真實可靠、可溯源。所謂體外循環,純屬質疑者臆測。

另外,公司稱,通過稅務角度計算的2017年應繳納增值稅金額,遠低於通過財報角度計算的增值稅金額,主要源於其品牌服務費及商標使用費調整後稅率改變;供應商和客戶重疊,主要源於其前期從事的、目前佔比很小的貨品銷售業務等。

張玉祥在會議上表示,公司未來在各個渠道還會開設1000家-4000家店鋪,銷售「小」而「美」商品。預計2021年Q4,GMV、收入、利潤指標將會達到正常的、同步的發展,公司會積極跟上網際網路第二次變革。

遺憾的是,這些新畫的餅沒有贏得市場的正面回應。

1月6日開盤後,南極電商股價繼續大幅下滑,當日收盤跌幅高達6.49%。業內人士認為,南極電商股價的這波下跌,不僅僅是因為那份質疑性研報,更多的是擔心其多年來的吊牌生產模式。

公開信息顯示,南極電商前身南極人成立於1999年,是一家保暖內衣生產商。成立之初,依靠營銷搶灘市場,斥資重金打廣告,通過品牌效應帶來需求和銷量。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張玉祥把生產端和銷售端的自營環節統統砍掉,只保留「南極人」IP,開始所謂的輕資產吊牌生產模式。

不過,這種「賣吊牌」模式也受到市場非議,最大的問題是的市面上貨品質量不一,難以管控,長此以往,會導致品牌口碑越來越差。

據《南方周末》報導,2018年1年內,南極人的蠶絲被、內衣、童裝、捲髮器、按摩棒等產品,總共登上國家質監部門及消費者協會黑名單14次,幾乎每個月都上黑榜。此外,南極電商還捲入諸多訴訟,案由涉及不正當競爭糾紛,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侵害商標權糾紛等。據天眼查顯示,截至1月10日,公司司法風險信息56條。

機構出逃,巨額回購計劃能否穩住股價?

事實上,市場對南極電商的質疑已不止一日。

2020年上半年就有媒體質疑南極電商財務問題,曾引起監管部門重視。伴隨著這種質疑,公司股價自2020年7月中旬以來一路下行,截止1月10日收盤,與其當時股價最高點24.41元相比,目前累計跌幅達58.38%。

在股價持續下跌過程中,包括社保基金在內的機構紛紛減倉。東方財富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有435家機構累計持有其9.76億股;至2020年9月30日,100家機構累計持有其7.48億股,機構持股數量減倉幅度達25%。

1月6日,因股價異動南極電商公布了前十大股東的最新名單。名單顯示,截至1月4日,社保基金四一六組合繼續減持,四一八組合則已從前十大股東名單中消失。

當然,也有逆向買入的機構,明星基金經理傅鵬博管理的睿遠成長價值,截至1月4日持有3427萬股,成為南極電商流通股股東中持股最多的公募基金,躍居前十大股東中的第八位。

與此同時,南極電商董事劉睿於2020年11月12日至12月31日期間,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大宗交易累計減持800.20萬股。據統計,2019年以來這名股東累計減持南極電商股票約2084萬股,套現約2.6億元。

之前,2020年前三季度,南極電商第二大股東吳江新民實業投資有限公司9個月時間減持超過3100萬股股票,粗略計算套現約3.1億元。

為了穩定股價,南極電商推出總額5-7億元的回購計劃。1月8日晚間,公司公告稱,在7日公司首次通過股份回購專用證券帳戶以集中競價方式回購公司股份550.04萬股,成交金額5630.65萬元。

1月11日開盤後,南極電商股價在10元附近震蕩。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博望財經》,這個價位處於相對低點,也處於2019年以來長期震蕩的區間。理論上,這隻股票的價格在這裡有一定的支撐。但最終能否站穩,不僅取決於資金支持力度,更要看市場對公司財務及商業模式的疑慮能否打消。資本市場上最重要的不是業績,而是信任,信任一旦消失,多少錢恐怕都買不回來。

相關焦點

  • 市值蒸發逾80億 南極電商跌跌不休
    來源:金融投資報新年伊始,在上證指數大刀闊斧站上3500點時,做吊牌生意的南極電商(002127)股價卻與之背道而馳。盤面顯示,南極電商股價在本周一和周二連續跌停。1月5日晚間,公司緊急推出5億元回購計劃,但市場似乎並不買帳,1月6日股價依然大跌6.49%,收於10.37元。
  • 【天文創課堂】都是月亮惹的禍
    ——2016天文創課堂第一期探秘日食初春三月,乍暖還寒,丙申伊始,天象報暖。
  • A股電商龍頭連續大跌,南極電商怎麼了?
    進入2021年以來A股走勢長虹,但另人費解的是電商龍頭南極電商股價幾度遭遇閃崩,走勢異常奇怪。 周二,A股三大指數集體上揚,滬指站上3600點關口,截至收盤,上證指數報3608.34點,上漲2.18%;深證成指報15460.03點,上漲2.28%;創業板指報3180.35點,上漲2.83%。與火紅大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1月12日,南極電商再次遭遇跌停,開盤不久就直接下挫10.04%並持續到收盤,股價也觸及了9.23元的近期新低。
  • 南極電商造假疑雲調查:財務數據被疑「異於同業」 從貼牌轉向電商...
    2021年開年的兩個交易日,「網紅電商概念股」南極電商股價出現閃崩,連續兩日跌停。而在去年,這家公司的市值曾從2020年初的200餘億元飆升至7月份最高的近600億元。南極電商為何出現毫無徵兆下跌?
  • 南極電商造假風波:看空者被調離 匯添富明星經理雷鳴加倉大賺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 南極電商被質疑造假股價大跌,電話會上拋出回購計劃緊急維穩無視信披紅線?市場眼中的電商白馬股——南極電商,近兩日卻因為幾年前的一份分析師報告流傳,而被推上了造假風波,導致股價接連兩個跌停。1月5日,南極電商股價收盤下跌9.91%。為了穩住投資者情緒,公司高管在收盤後召開了電話會議。
  • 「吊牌廠」南極電商的崩潰:完美的公司都值得懷疑?
    崩盤如山倒 2020年,南極電商突然走進投資者的視野,從原來的慢牛變成了大牛,看多的研報如雪片般滿市場飛舞。 南極電商屬於典型的機構抱團股票。 我們觀察到,南極電商前十大股東中,除了張玉祥朱雪蓮夫婦和董事劉睿外,其他是清一色的機構。 截至2020年9月30日,100家機構累計持有南極電商7.48億股。
  • 南極電商造假疑雲調查:財務數據被疑「異於同業」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南極電商造假疑雲調查:財務數據被疑「異於同業」 從貼牌轉向電商網際網路平臺?2021年開年的兩個交易日,「網紅電商概念股」南極電商股價出現閃崩,連續兩日跌停。而在去年,這家公司的市值曾從2020年初的200餘億元飆升至7月份最高的近600億元。南極電商為何出現毫無徵兆下跌?
  • 南極電商回應八大質疑 機構「寵兒」市值縮水過半 風波已過?
    被質疑財務造假2021年,對於南極電商來說,可謂多事之秋。從年初至1月13日,該公司股價累計跌幅達30.99%。南極電商暴跌讓2019年興業證券研報《盈餘管理和盈餘操縱的界定和識別》翻紅。興業證券研報中指出,體外循環公司的常見特點有:淨利率超高、無明顯競爭對手、資產非常輕、高增速高市盈率。
  • 抖音我相信都是月亮惹的禍翻唱版是誰唱的 完整歌詞介紹
    抖音我相信都是月亮惹的禍翻唱版是誰唱的  據小編了解到,抖音我相信都是月亮惹的禍翻唱版是馬隆唱的,是第二季《天籟之戰》選手。  被你愛過還能為誰蠢動  我承認都是月亮惹的禍  那樣的夜色太美你太溫柔  才會在剎那之間  只想和你一起到白頭  我承認都是誓言惹的禍  偏偏似糖如蜜說來最動人  再怎麼心如鋼鐵也成繞指柔  都是你的錯 輕易愛上我  讓我不知不覺滿足  被愛的虛榮
  • 南極電商「閃崩」調查:財務造假疑雲 貼牌模式雷點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曾擔任一家上市公司財務總監的專業人士指出,「從研報提供的數據來看,南極電商的部分指標的確偏高,值得關注。」2021年開年的兩個交易日,「網紅電商概念股」南極電商股價出現閃崩,連續兩日跌停。而在去年,這家公司的市值曾從2020年初的200餘億元飆升至7月份最高的近600億元。南極電商為何出現毫無徵兆下跌?
  • 300億網紅白馬股崩盤,一份神秘研報掀起造假巨浪
    南極電商如果你不熟悉,南極人你一定聽過,打開淘寶,服裝類產品沒有幾個敢不掛南極人牌子的。半年時間大賺4.3億,「賺錢能力驚人」、「電商巨頭」、「股價漲幅1.5倍」,在這些標籤的加持下,這家公司的市值從2020年初的200億元飆升到7月份最高超500億。但是2020下半年畫風突變,股價跌跌不休,新年伊始,一份神秘的研報再度傳開,將南極電商的股價推向深淵。
  • 南極電商開年三連跌 市值蒸發超80億
    原標題:南極電商開年三連跌 市值蒸發超80億   開年三個交易日,南極電商股價已連續三日下挫。
  • 南極電商的AB面
    鎂光燈再度聚焦到南極電商的業務上。在服裝服飾行業,南極電商的「AB面」尤為扎眼。A面,高毛利率、低費用率、低庫存、輕資產、現金流充沛等指標,都在述說一家優質公司的傳奇;B面,品牌授權的模式、高頻的品類擴張,卻遭受到品質管控、侵權糾紛、甚至財務真實性等質疑。二級市場的劇烈波動,無疑讓投資者更加聚焦於B面。靠經營品牌高速成長的南極電商,能度過這次信任危機嗎?
  • 深股通三日增持南極電商2.5億,神秘港資主力手法不同尋常
    昨夜的你也沒能留住你;前夜的巨額回購計劃也沒能止住南極電商(002127.SZ)近日的跌勢。 1月5日晚間南極電商祭出史上最大規模回購方案,計劃在半年內使用5億~7億元資金回購公司股票。但1月6日和1月7日南極電商仍然喋喋不休,截至1月7日收盤,南極電商收盤報10.16元。
  • 南極人轉變南極電商,品牌情懷還能賣多久?
    提及南極人,絕大多數人想到的可能是內衣、襪子,而事實上,如今在電商平臺上的專賣店像是一個雜貨鋪,不僅出售保暖內衣、羽絨服、光腿神器......連按摩椅、電動牙刷、床單被罩這樣的產品都被擺上了貨架。有媒體報導,南極人早已不生產保暖內衣,變成了售賣「吊牌」的品牌運營平臺。南極人品牌運營方南極電商也早就對外回應:確實已經沒有工廠了,但授權銷售也是一種正常商業模式。
  • 都是「貼牌」惹的禍
    然而這些產品並非南極人自身生產,而是由上市公司南極電商授權其他廠家和商家生產銷售。由於採取「貼標」的生產經營模式,品控成為了令南極電商最頭疼的問題。近日,有投資者在開放平臺向南極電商董秘的提問中提到,目前市面上南極人產品存在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南極電商董秘對此回應道,品控是公司發展重中之重,後續將從多個方面提升公司產品的質量。
  • 深股通三日增持南極電商2.5億 神秘港資主力手法不同尋常
    1月6日,東吳證券行業研究員吳勁草和張家璇跟進南極電商回購計劃,發表研報稱堅定對公司長期發展的信心。回購計劃、美好前景和券商研報唱多仍沒能止住股價下跌勢頭,上述消息發布後的兩個交易日,南極電商股價仍累計下跌8.5%以上。此前該公司兩個交易日累計跌幅達20%,市場已經譁然。
  • 都是月亮惹得禍
    2018的第一個月都過完了,我的公號還停留在2017。饒是我臉皮厚,也都覺得不好意思了。
  • 為什麼每到夏天頻繁斷電,都是「陽光」惹的禍?
    為什麼每到夏天頻繁斷電,都是「陽光」惹的禍? 這是Sunshine惹的禍,陽光透過玻璃連廊讓母線長期工作於較高的溫度,日積月累,母線接頭絕緣材料出現老化導致短路。 母線都長啥樣?請看下面的圖片就一目了然了。
  • 南極電商,「吊牌」之路已到盡頭?
    目前的南極電商市值僅為250億元,距離2020年年中的高點已經接近腰斬。 公司1月5日緊急召開視頻會議,隨後更公告擬斥資數億元回購股份,但仍然沒能「穩」住南極電商的股價。 從1月6日晚間南極電商披露的股東名單觀察,機構增減持各異,分歧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