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牌廠」南極電商的崩潰:完美的公司都值得懷疑?

2021-01-13 騰訊網

渾水調研·挖掘上市公司價值,揭開資本市場真相

撰稿|渾水研究院市值研究中心 金禾

300億市值的「吊牌廠」南極電商(002127)竟然崩盤了。

1月4日、5日,南極電商連續兩個跌停,截至1月6日收盤,報收10.3元/股。從去年7月最高價24.4元算起,到今年1月6日,僅僅半年時間就跌掉了近60%,市值蒸發超過300億。

這家曾經的「大白馬股」發生了什麼?

崩盤如山倒

2020年,南極電商突然走進投資者的視野,從原來的慢牛變成了大牛,看多的研報如雪片般滿市場飛舞。

2020年7月10日,南極電商創下歷史最高價24.41元。從2013年上漲到2020年的最高點,股價漲了31倍,走出了將近7年的上漲行情。

但是盛極而衰,從最高點開始,南極電商開始飛流直下,到1月6日收盤於10.37元,僅僅半年時間就跌了58%,無數追高投資者被套在山頂上。

1月5日晚間,南極電商發布公告,擬以5億元-7億元回購公司股份,回購價格不超過15元/股。回購股份的實施期限為6個月。

然而投資者似乎並不買帳,1月6日公司股票開盤之後再次大幅下挫,盤中最低價跌倒10.01元/股,收盤跌幅仍然達到6.49%。

1月6日,南極電商董事長張玉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被問及股價為何大跌時表示:「我是做生意的,不關心股票。我們要老關心股票,這個公司搞不好了。他們(投資者)的心理我沒有精力去研究。」

南極電商屬於典型的機構抱團股票。

我們觀察到,南極電商前十大股東中,除了張玉祥朱雪蓮夫婦和董事劉睿外,其他是清一色的機構。

截至2020年9月30日,100家機構累計持有南極電商7.48億股。據其2020年三季報,截至三季度末,中國工商銀行-匯添富成長焦點混合型基金持有南極電商3718.15萬股,佔流通股比例為1.903%;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匯添富藍籌穩健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持有南極電商3200.00萬股,佔流通股比例為1.638%。兩隻基金分別位列南極電商的第六、第十大流通股股東。

另外,還有三隻社保基金和和一家險資位居十大股東之列。

他們財務造假了?

資料顯示,南極電商前身是南極人,成立於1998年,總部位於上海,2015年借殼江蘇新民科技上市。早在2012年前,南極人還是一家保暖內衣品牌,但是現在,公司的主營業務已經變成品牌綜合服務、經銷商品牌授權服務。

事實上,他們已經完全取消了生產和銷售端的自營環節,做起了品牌授權生意,並由此誕生了一個新名詞:「白牌」,實際上就是「賣吊牌」。

而南極電商卻能把品牌授權生意做到極致,成了國內」吊牌之王「。

從借殼後第一個完整財年2016年開始,到2019年,南極電商的營收從5.21億增長到39.07億,翻了將近八倍;淨利潤從3.01億增長到12.06億,翻了四倍。

2020年南極電商繼續不改白馬本色,前三季度實現營收27.72億,同比增長4.72%;淨利潤7.22億,同比增長19.9%。

2020年數據顯示,南極電商的品牌綜合服務業務毛利率高達94.04%,2019年公司的銷售淨利潤超過30%,即便是在今年新冠疫情影響下,前三季度銷售淨利潤依然高達26%,比很多白酒企業都高。

但在股市裡有一條鐵律,越是完美的公司,越值得懷疑。

最近在某社交網絡上,有人貼出了三年前某某證券的PPT,標題為「體外循環造假的識別」,舉出的案例赫然就是「XX電商」。根據其描述的細節,有人指出,該公司就是吊牌巨頭「南極電商」。

報告提到XX電商存在造假的六大疑點,分別是淨利率非常高而無明顯壁壘、無明顯的競爭對手、非常輕資產的運營模式、財務數據質量差,應收帳款、經營規模翻倍增長,員工數量反而下降、供應商和客戶高度重疊。

而把南極電商當作造假案例進行分析的,是興業證券一位原零售行業王姓分析師。據說,在分析師發表這份PPT之後,立即受到了重倉南極電商的部分公募基金的巨大壓力。在這些基金的脅迫之下,該首席分析師被轉到後臺,從此遠離了一線投研。

因此,這份PPT沒有流傳開來,其他分析師也不敢再做類似的研究。但時隔兩年,這份ppt卻再次被曝出。

據資料顯示,南極電商GMV從2016年72.06億,增長到2019年的305.59億元,三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62%——相比各電商平臺增速放緩的2019年,南極共同體GMV竟實現了49%的增長,而阿里巴巴2019年GMV的增速僅為19%。

其中,在2018年度南極電商在各電商渠道可統計的GMV達205.21億元。而按照《2019中國品牌授權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18年我國年度被授權商品零售額達85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6%。這意味著,僅在2018年,南極電商一家就佔到全國被授權商品零售總額的四分之一,這一數據堪稱「奇蹟」。

2020年三季報披露,南極電商可統計的GMV達228.53億元,同比增長35.96%。其中南極人品牌GMV為203.29億元,同比增長40.00%。

在南極系誇張的GMV下,究竟有多少水分?有待我們繼續研究。

吊牌生意的隱患

一直以來,南極電商因為獨特的經營模式和過於漂亮的成績一直遭受市場的質疑。

對於旗下沒有一家工廠,沒有一個工人的南極電商來說,只需要賣個牌子,就能賺個盆滿缽滿,不得不說,南極人的所謂品牌授權的輕資產模式發揮到了極致。

但有一個問題是,像南極電商這類輕資產模式一樣也會面臨資金佔用的問題,最明顯的就是公司的應收帳款的帳期長和應收帳款周轉天數平均一直在90天左右,這就意味著公司要收回一筆品牌授權的收入,需要約3個月左右。

這就意味著,一旦公司的主營業務授權貼牌的擴張放緩,而應收帳期一直居高不下的話,就會慢慢的侵蝕到該公司的經營活動現金流,使得公司慢慢的開始暴露出資金周轉的問題。

另外,南極電商的業務主要分為「移動網際網路媒體投放平臺業務」和「品牌綜合服務業務」其中,後者的毛利率高達93%,比茅臺還高,畢竟他們不生產保暖內衣,他們只是上遊工廠的搬運工。

而另一項,則是移動網際網路投放的業務,說白了就是做「流量中間商的生意」。

近幾年,南極人向vivo、騰訊應用寶等平臺批量採購了流量,之後再把這些流量賣給需要推廣的品牌,比如蘇寧易購、拼多多等。但隨著社交平臺提供的營銷服務越來越完善,加之攪局者越來越多,這門生意也變得沒有那麼賺錢。

此外,值得詬病的還有品控問題。

此前,據南方周末報此前報導,南極電商的經銷商向授權廠家進貨無需總部協調,只需同授權工廠籤訂名義上的合同,就能以工廠的名義購買南極人商標,隨後自己去批發市場採購貨品,掛上吊牌再銷售——而至於質檢合格證,在淘寶上只要花費100塊就能買到。

與此同時,南極電商的授權門檻似乎也過低——以天貓為例,想獲取南極電商授權,只需繳納10萬元。

從2018年截至現在,南極人已經上了14次國家質監部門的黑名單,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對他們口誅筆伐。

行文至此,這場突如其來的閃崩考驗,或許是南極電商早該承受的。

(渾水調研原創內容,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南極電商,「吊牌」之路已到盡頭?
    一般來說,公司的活動只要跟錢有關,都要記一筆帳,而體外循環,就是沒記帳。 舉個例子,A公司從事某設備的銷售生意,有一天,一位供應商跟A老闆說,自己手裡有一批貨,可以便宜賣給A公司,也能保證賺到錢,但是開不了發票。 A老闆覺得這筆生意可以做,花10萬塊進了供應商的貨,賣給客戶之後果然還賺了10萬。
  • 買東西要小心 這些品牌原廠早關閉 只賣吊牌 不少人還被蒙在鼓裡
    有不少消費者應該都有這樣一種感受,為什麼同一個品牌的商品,自己後來買的就沒有之前購買的好呢?其實,這是因為有不少品牌早就已經關閉了自己的工廠,只出售吊牌,所以我們購買到的很多產品並不是出自原廠。
  • 南極電商的AB面-上市公司-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值得監管層關注的是,在上市公司發布公告前,董事長張玉祥在電話會議裡竟然提前向機構透露回購的消息,這是否已涉嫌信息披露違規?  鎂光燈再度聚焦到南極電商的業務上。在服裝服飾行業,南極電商的「AB面」尤為扎眼。
  • 南極電商的AB面
    值得監管層關注的是,在上市公司發布公告前,董事長張玉祥在電話會議裡竟然提前向機構透露回購的消息,這是否已涉嫌信息披露違規?  鎂光燈再度聚焦到南極電商的業務上。在服裝服飾行業,南極電商的「AB面」尤為扎眼。
  • 竟靠賣「吊牌」
    大量的商品,都是打著南極人的商標在出售商品,讓人不禁懷疑除了內衣商標,其他商標大概是假的。但其實,這些商標都是真的。南極人現在是將商標賣出去,並不負責生產商品。換句話說,南極人現在的大部分盈利全靠出賣商標。
  • 超5億大手筆回購難擋股價下跌 「吊牌之王」南極電商陷造假疑雲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超5億大手筆回購難擋股價下跌 「吊牌之王」南極電商陷造假疑雲 繼新年頭兩個交易日連續跌停後,第三個交易日,即1月6日,南極電商跌幅放緩,下跌6.49%,收於10.37元。1月5日晚間,已連續跌停兩天的南極電商緊急拋出不低於5億元、不超過7億元的回購計劃。
  • 南極電商:目前公司卡帝樂鱷魚品牌的產品在線上線下都有銷售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6月8日訊,有投資者向南極電商提問, 請問親愛的董秘:南極電商公司有沒有通過浙江義烏小商品市場給全球的客戶發貨呢?有沒有線上+線下一起發展吊牌生產和銷售南極人等品牌商品?公司是否有想發展休閒食品?有沒有考慮銷售零食或者飲料等?
  • 都是研報惹的禍「至暗時刻」的南極電商還能「翻身」嗎?
    不過,在股民眼裡,與A股上市公司南極電商飛流直下的股價相比,零下幾十度都不算事。2021年開年伊始,短短4個交易日內,南極電商股價便下挫25.73%。這讓持有這隻股票的投資者,心中的寒氣比室外的天氣更涼。伴隨著股價下跌,南極電商業績造假的傳聞再度在市場上流行。而從市場交易數據看,部分機構也在殺跌出貨。一向以電商自詡,業績還不錯的南極電商,一時間蒙上造假疑雲。
  • 市值蒸發逾80億 南極電商跌跌不休
    來源:金融投資報新年伊始,在上證指數大刀闊斧站上3500點時,做吊牌生意的南極電商(002127)股價卻與之背道而馳。盤面顯示,南極電商股價在本周一和周二連續跌停。1月5日晚間,公司緊急推出5億元回購計劃,但市場似乎並不買帳,1月6日股價依然大跌6.49%,收於10.37元。
  • 南極人賣吊牌不生產?給錢就授權還能給你帶來質量保障嗎?
    近期,有消費者投訴在網上買的南極人棉襪,和以往相比,質量特別差,懷疑是假貨,但是網店卻堅決稱是正品,而且還有全鏈路進貨憑證。那為什麼明明是正品,卻質量很差呢?這個應該和南極人的積極轉型有關。目前南極人已經不再將公司主營大頭放在生產,而是轉型成南極電商。砍掉其生產線,賣起了吊牌。
  • 電商買南極人、恆源祥更便宜?小心別買了吊牌貨!
    後來才知道,原來大家熟知的南極人、恆源祥等保暖內衣品牌,多數為吊牌貨,品牌方自己可能根本不生產這些商品。所以,不只是床墊,你還可能看到南極人賣童裝和兒童車。你的內衣只是吊牌貨?現在90後的養生老人,哪個不是早早就把秋衣秋褲都給買上了?
  • 一年商標賣9億 你買的南極人內衣可能只有吊牌是真的
    12月29日,南極電商(002127)回復了深交所的問詢,針對近期設立新公司布局線下零售做出了詳細說明。原來在月初,南極電商為了優化公司的業務布局,公司公告擬與線下零售項目核心團隊的持股平臺上海朝霖諮詢管理中心及關聯自然人張玉祥、張芸共同投資設立公司,主要從事線下實體零售連鎖業務。
  • 原廠早關閉,靠賣吊牌年賺13億!除了南極人,這些品牌也只賣牌
    這是因為,如今的「南極人」不是過去那個「南極人」了,你所購買到的只是「南極人」這個牌子,產品是哪家廠生產的可就不知道了,就算是一個「三無」小作坊只要購買了南極人的品牌授權,你所生產的東西搖身一變也能成為貼著「南極人」這吊牌產品。
  • A股電商龍頭連續大跌,南極電商怎麼了?
    與火紅大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1月12日,南極電商再次遭遇跌停,開盤不久就直接下挫10.04%並持續到收盤,股價也觸及了9.23元的近期新低。僅今年以來,該公司股價就已經下跌了32.18%。
  • 南極人轉變南極電商,品牌情懷還能賣多久?
    提及南極人,絕大多數人想到的可能是內衣、襪子,而事實上,如今在電商平臺上的專賣店像是一個雜貨鋪,不僅出售保暖內衣、羽絨服、光腿神器......連按摩椅、電動牙刷、床單被罩這樣的產品都被擺上了貨架。有媒體報導,南極人早已不生產保暖內衣,變成了售賣「吊牌」的品牌運營平臺。南極人品牌運營方南極電商也早就對外回應:確實已經沒有工廠了,但授權銷售也是一種正常商業模式。
  • 「吊牌之王「閃崩,造假質疑再發酵,南極電商急推5億回購方案
    綜合這份研究報告的數據內容來看,所指公司為南極電商無疑。到了2020年6月底,對南極電商的質疑再起。市場開始關注其經銷商頻繁更名、子公司多次註銷等問題。隨後公司在互動易平臺上也表示,「公司的所有經營、管理都是透明、公開的,公司歡迎媒體依據事實進行合法、合理的報導,歡迎媒體對公司的經營管理進行核實、核對、核查,並提出改善意見,但對於個別媒體的不實報導及主觀臆測或推斷,公司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感謝您對公司的關注和支持。」
  • 又一廠商「欺騙」國人多年,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撈金」數億
    南極人近些年來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來「撈金」,轉型電商行業還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在今年的雙十一,很多消費者都趁著搞活動,為這個冬天備足了保暖內衣,因此南極人在這個雙十一的戰績相當不錯,銷售額突破了15億,在天貓眾多品牌中佔據了第15的排名。
  • 南極人:我們不生產保暖內衣,我們只做吊牌批發商
    一家賺錢的公司「南極人」品牌的擁有者是上市公司南極電商。有專業財經媒體評價南極電商,是「一家神奇的公司」。一家沒有生產人員的公司南極電商憑什麼這麼賺錢?無論是紙尿褲、甩脂機,還是玻璃杯、汽車坐墊,南極人都有正品吊牌出售。如果願意開闢新類目,吊牌價格還能再優惠。僅僅依靠「南極人」商標品牌服務費,2017年南極電商創造了5.3114億利潤。
  • 恆源祥、南極人賣吊牌成營收支柱「黑名單」背後的失控
    近日爆出的關於南極人、恆源祥、俞兆林等企業靠賣「吊牌」(品牌授權)生存的消息,讓保暖內衣在這個寒冬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張女士期望企業能夠藉此機會整頓品牌授權的「吊牌」亂象。「不僅是南極人,包括金盾雅鹿、俞兆林、北極絨等服裝行業為主的品牌企業,都有『吊牌』的商業模式。」
  • 中國消費者被「騙」多年,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年賺13億
    說起保暖內衣,相信像南極人、恆源祥都是很多小夥伴的首選。近些年來,南極人採取「賣吊牌」的方式,一直以來被外界所詬病。但是從2020年雙十一的戰績來看,南極人多年布局網際網路電商轉型之路走得似乎「還不錯」。據悉,2020年雙十一當天,南極人品牌在天貓銷售額達15億,位列天貓銷售額突破10億元品牌前1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