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天和溫度計打交道(不是給別人測量體溫,就是被測量體溫),那麼溫度計是誰發明的?
華氏溫度與攝氏溫度的區別又在哪裡?
今天讓我們學習學習!
書上說,1593年,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發明了最早的溫度計。史上第一支溫度計非常簡單,由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加上核桃大的玻璃泡組成。使用時先給玻璃泡加熱,然後把玻璃管插入水中。隨著溫度的變化,玻璃管中的水面就會上下移動,根據移動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溫度的變化和溫度的高低。但這種溫度計受到大氣壓的影響比較大(因為下面裝水的瓶子不是密封的,大氣壓力直接作用在水面上。當大氣壓力增大了,玻璃管裡的水也會上升;大氣壓力減小了,玻璃管裡的水也會下降),所以誤差很大。
伽利略有個學生,叫裴迪南,他改進了老師所創造的溫度計。為了使溫度計不受大氣壓力的影響,他將液體裝在連著玻璃管的空心球內,把玻璃管的一端密封起來,然後把它倒過來,這就成為了溫度表的形狀了。通過他的實驗,玻璃管的最終液體被確定為酒精(受溫度影響體積變化大)。人們為了使觀察更為清晰,後來還將酒精染成紅色。
荷蘭人華倫海特在1714年又利用水銀作為測量物質,製造了更精確的溫度計。他主要的貢獻是為當時的溫度確定了計量單位(華氏度)。
首先他把溫度計放在冰雪和鹽的混合物裡(當時人們認為這樣是最低溫度),看玻璃管裡的水銀降到哪兒,就在玻璃管上刻一條線,這時的溫度計作為零度。再把溫度計放在他妻子的嘴裡,看水銀升到哪兒,又刻一條線(人體溫度)。把這兩條線之間平分成24格,一格作為一度。後來,他覺得這樣的格子太大,又把每一格平分成4格,一共成了96格,從0度到96度就標示清楚了。後來,大家就把他確定的溫度單位就命名為華氏度(「F」)
1742年,瑞典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安德斯·攝爾修斯對溫度的計量提出了他的計量方法。他將1大氣壓下,水結冰的溫度確認為0度。把水沸騰的溫度作為100度。把0度與100度之間平分成100個格子,這樣確定的一個格就是1攝氏度。人們就將他確定的單位稱作攝氏度(「℃」)
華氏度和攝氏度這兩種不同的溫度計量單位,它們之間可以通過換算使用。32華氏度為0攝氏度(100華氏度大概等於37.777攝氏度)。
(註:以上郵票版權由其國家郵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