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國家地理控,專注於探索極致世界
2020年的海南,格外引人注目。
一面是6月正式建設「全球最高開放層次的自貿港」,並有望成為「中國最大的購物天堂」。
俯瞰海南省會海口,高樓大廈鱗次櫛比 | 攝影師@Aurorawins
一面是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於7月23日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成功衝出地球奔向火星。
未來,這裡還將肩負發射嫦娥五號等深空探測衛星的重大任務。
密集的人群正在發射場附近觀看「天問一號」奔向太空 | 攝影師@陳中秋
無論建設「自貿島」還是「航天島」,海南都著實讓人期待。
然而回顧過去,海南命途多舛,屢屢受挫。如今又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擺在眼前,海南,真的要崛起了嗎???
這還得從海南的三次「失落」講起。
距今約百萬年前,海南島與雷州半島還是一片相連的陸地。後來海水入侵低地,瓊州海峽形成,海南島與大陸徹底分離。
海南島地形地貌及位置示意;除了海南島,海南省還包括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因古代海南歷史以海南島歷史為主,文章涉及內容也以海南島為主 | 製圖@鞏向傑&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這座矗立在南海上的孤島,也是一座森林之島,島上林原莽莽、遍地飛禽走獸。
高聳的五指山、尖峰嶺上古木參天、溪水潺潺,獼猴、長臂猿、雲豹等熱帶、亞熱帶動物穿梭其間。
鬱蔥蔥的五指山 | 攝影師@謝墨
環島沿岸,則分布著珊瑚礁、海草床等熱帶海域特有的生態景觀。
其中被譽為「海岸衛士」的紅樹林,不僅風光奇美,還成為魚、蝦、貝類的繁殖地。
紅樹富含單寧酸,雖外觀為綠色,樹皮暴露後會氧化變成紅色;下圖是海南文昌紅樹林 | 攝影師@謝墨
正所謂「五峰如指翠相連,撐起炎荒半壁天」。海南島林木繁茂,景色宜人,卻因「孤懸海外」,在先秦時還鮮為人知。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也僅把海南島作為「象郡外徼(jiào,邊界)」。
秦時期嶺南地區政區設置 | 製圖@鞏向傑&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直至秦漢之交,南海郡龍川縣令趙佗割據成王,其轄地之廣,從原南海郡擴展到桂林、象郡之外。
後西漢王朝出兵平叛,才在海南島設珠崖、儋(dān)耳二郡。
從此,海南正式納入中央王朝的版圖。
西漢時期嶺南地區政區設置 | 製圖@鞏向傑&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然而西漢末年動亂頻起,對邊遠地區的統治已力不從心,於是公元前82年,廢儋耳郡併入珠崖郡。
隨之反叛仍連年不斷,西漢朝臣賈捐之等人認為海南島自然環境惡劣,統治這裡得不償失:
駱越之人,父子同川而浴……本不足郡縣置也。顓(zhuān)顓獨居一海之中,霧露氣溼,多毒草、蟲蛇、水土之害……
《資治通鑑》
於是江河日下的西漢王朝,在公元前46年,又罷珠崖郡。
海南的熱帶原始森林 | 攝影師@高揚
東漢時雖復設珠崖縣,但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爆發,海南再度陷入無政府狀態。
接下來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朝代更換頻繁,在海南的建置也時建時廢。
海南,何時才能穩定發展?
直至隋朝,海南的行政建置逐漸穩定,唐朝時已在海南沿海區域及少數內陸地區建立統治。
然而此時的海南依舊沒有被大規模開發,經濟、文化以及生活環境與中原相比較為落後,甚至成為了著名的流貶之地。
從隋朝第一個可以考知姓氏的流放海南之人——楊倫開始,海南成為古代第一個被闢為流放地的島嶼。
五公祠為紀念唐、宋朝時期貶謫到海南的五位歷史人物:唐朝名相李德裕、宋朝名相李綱、李光、趙鼎、名臣胡詮而建;下圖是五公祠 | 攝影師@謝豐
據統計,唐朝時流貶此地的官員至少有60位,宋朝則更多,不乏官階較高之人:
自唐以來,宰相謫瓊者……(657年)八月貶韓瓊振洲刺史……貶韋執宜……(820年)正月貶皇甫鐏……(847年)再貶李德裕……
《瓊州府志》
被貶謫至此的文人,留下大量詩詞傾訴遠離故土、顛沛流離的悽慘命運。
海南的天涯海角景區,天涯海角四字寓意此地的「遙遠」意象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唐代宰相楊炎感慨道:
一去一萬裡,千之千不還。
《流崖州至鬼門關作》
宋朝大臣胡詮哀嘆道:
區區萬裡天涯路,野草荒煙正斷魂。
《貶朱崖行臨高道中買愁村古未有對馬上口佔》
曾在62歲高齡,被貶至海南的北宋文學大家蘇軾,竟在謫居儋州的三年間,留下174首作品。
其中有一首可謂角度清奇,在顛沛流離之外,抒發了對海南風光的無比震撼: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六月二十七日夜渡海》
海南在古代也被稱為「南荒」;下圖是海南東坡書院,蘇東坡謫居儋州三年,留下載酒堂,後來發展為東坡書院 | 攝影師@海南洋浦小豐
美麗的海南,並非「煙瘴魑魅盛行」之不堪,但在古代,其「鳥飛猶是半年程」的地理位置,確實給發展帶來了很大阻力。
直至新中國成立前夕,海南島還尚無像樣的工業。
位於海南腹地的部分黎族居住區,甚至保留著類似原始社會的「合畝制」形態,財產公有公用,並用刀耕火種的方式開發土地。
如今黎族人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產品已遠銷島外;下圖是黎族人正在耕作 | 攝影師@謝墨
即便是海南解放後的近40年中,作為國防前哨,海南也未被看作重點經濟開發地區,鞏固邊防的重大使命,讓它長期處於「閉島鎖區」的狀態。
海南,到底何時才能崛起?
1987年6月,鄧小平在會見外賓時談到:「海南島好好發展起來,是很了不起的。」
10個月後,海南建省並成立經濟特區。
從廣東下轄的行政區,海南一躍成為新中國最年輕的省份,曾經的偏遠之島、流放之角,站向了改革開放的最前沿。
面朝大海的三亞鳳凰島 | 攝影師@昌林居士
當時,海南各種開放優惠政策層出不窮,仿佛每一天都充滿了「大」新聞:
1991年12月,海南首次實行國有土地使用權公開拍賣。
1992年1月,海南首家證券公開交易場所開業。
1993年4月,海南將企業申辦改為直接登記制。
1994年1月,海南所有公路收費站卡全部取消。
從五湖四海跋涉而至的人,有大學生、有研究生、有下海經商者,他們浩浩蕩蕩地來到這片夢想之地。
其規模之盛,曾被媒體稱為「十萬人才下海南」。
1991年的闖海人 | 攝影師@黃一鳴
當時,還有不少關於「闖海南」的歌曲在街上迴蕩:
你說你要帶我遊,夢的天堂,那裡海水碧綠,天空湛藍……海南是我們夢中天堂。
《海南夢》
然而人們口中的「夢中天堂」,在辦經濟特區之前,基本上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村人口佔總人口的80%以上,產業類型單一,就業崗位有限。
許多人一時無法找到工作,只能擺地攤、賣報紙、送盒飯……
1988年,聚集在海口出站口的闖海人 | 攝影師@黃一鳴
《海南夢》這首歌曲的作者李德成,在採訪中回憶那段日子說:
大多數人為夢想而來,但多天下來,都不得不面對現實。職業追求無處實現、生活費捉襟見肘,回家還是流浪?
《海南日報》
與此同時,更大的問題與困境也爆發出來。
上世紀90年代初,人口僅700多萬的海南,有上千家房地產公司雲集,海口和三亞到處飄揚著五顏六色的地產廣告,一塊地皮被多次倒賣。
海南商品房價格從1991年的1400元/平方米,猛漲至1993年的7500/平方米,兩年竟暴漲了4倍。
中間鑲嵌著一顆「明珠」的天邑國際,起建於上世紀90年代 | 攝影師@韓豆
然而「好景不長」,受房地產調控等政策影響,缺乏資金運作的大量房地產項目停滯,數千家房地產商捲款潛逃。
無數在建的商品房項目停工,海口、三亞等城市街頭布滿了「半拉子」工程。
如今高高聳立的明光國際,曾是海口著名的「半拉子」工程 | 攝影師@謝豐
除了單兵突進的房地產業突受重挫,金融改革缺少章法,成片開發急於求成等諸多問題也暴露出來。
海南的GDP增速,從1992年的41.5%一路狂跌到1995年的3.8%。
發展的空前困境,讓這個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陷入了迷茫:
海南,到底有什麼競爭力?
孫中山曾評價海南道:「夫臺灣一島,其幅員與瓊州相等……倘瓊州改為行省,數年經營之後,其收入必有可觀……」
雖然海南島與臺灣島相比,經濟發展存在明顯差距,但兩者在地理位置與自然條件上的相似之處,讓人們對海南,抱有諸多期待。
海南島與臺灣島部分地理要素對比示意 | 製圖@鞏向傑&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若僅從地理的角度來看,海南的優勢確實毫不遜色。
首先是土地資源,海南省佔全國熱帶土地面積的42.5%。
農田可以終年種植,不少作物年收穫2-3次,是我國最大的「育種基地」。
海南南繁育種基地的工作人員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其次,海南也是我國最大的熱帶水果、反季節瓜菜生產基地。
400餘種水果蓬勃生長,果大香甜。每逢冬季,一輛輛載滿新鮮茄子、豆角、香蕉的大貨車,跨過瓊州海峽,奔往大陸。
海南龍滾鎮的群眾正在搬運菠蘿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除此之外,海南所轄南海海域達200多萬平方千米,佔我國管轄海域面積的2/3。
海裡蘊藏著豐富的磷、鐵、鋯等礦產資源,還有大量油氣資源。
南海之浩瀚似與天相接 | 攝影師@劉劍偉
更重要的是,海南把守著我國海洋出入的南大門,又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海上通道,對我國與東南亞、非洲和歐洲的交通往來都極為重要。
海南交通區位示意 | 製圖@鞏向傑&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還有風能、光能、漁業資源、旅遊資源等,將海南島譽為中國寶島,它當之無愧。
面對海南的發展困境,海南省委從海南的優勢出發,於1996年提出了「一省兩地」的發展戰略:
建設新型工業省,打造中國熱帶農業基地以及國際旅遊聖地。
海南三亞的濱海風光,沙白細軟,海水清澈 | 攝影師@韓陽
1999年,國務院還批准了《處置海南積壓房地產試點方案》,助力海南解決房地產問題。
找準定位的海南,在進入新世紀後,漸漸走出了泡沫經濟的陰影,一幢幢「半拉子」工程披上新裝,新的機遇紛至沓來:
2000年,CCTV-4播放三亞城市廣告,這是中國國家電視臺首次播放城市廣告。
2001年,博鰲亞洲論壇永久落戶海南,博鰲從一個小漁村變為舉世矚目的「外交小鎮」。
2002年,三亞市政府籤署舉辦2003年世界小姐總決賽的協議,這是世界小姐比賽50多年來第一次引入中國。
經過多年埋頭苦幹,海南摘除了金融高風險區的帽子,華潤、中石化、中石油等知名企業在此落戶。
時至今日,海南的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海南的環島高鐵 | 攝影師@謝豐
公路上,海南島已建成全島「兩小時交通圈」。
海南的海文大橋,跨海而建 | 攝影師@渝老範
鐵路上,跨越瓊州海峽的湛海高鐵(廣州-海南)將於2024年建成。
航空上,海南航線網絡已覆蓋全球19個國家。
海南已有4座民航機場啟用;下圖是海口美蘭國際機場 | 攝影師@陳肖
現代服務業、熱帶農業、新型工業也在迅速成長。
2011年,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在三亞籌建,截至目前已多次完成「深海勇士」號的深海科考任務。
未來,「上可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鱉」的海南,還將引進更多科研及高校資源,打造一流科技創新平臺。
數千年來,屢屢受挫的海南,如今已是翻天覆地的新面貌。
建築樣式具有熱帶風情的海南大樹公館 | 攝影師@涼liang
現在,建設中國第一個自貿港的重任落到海南肩上。這次,它準備好了嗎?
未來,海南要走的,是一條前人未走過的路,要做的,是前人未做過的事。
無論它選擇去往何方,承載了無數夢想的海南,都將不再是一片「孤島」。
- 本 文 創 作 團 隊 -
撰稿 | 周天問
責任編輯 | 張照
圖片 | 潘晨霞
地圖 | 鞏向傑
設計 | 王申雯
審校 | 擼書貓&風子
封面攝影師 | 海南洋浦小豐
【參考文獻】
[1]中國自然資源叢書編撰委員會. 中國自然資源叢書:海南卷[M].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1996.
[2]唐玲玲, 周偉民. 海南史要覽[M]. 海南出版社, 2008.
[3]海南省地方志辦公室. 海南省志 建置志[M]. 南海出版公司, 2006.
[4]梁瑞. 唐代流貶官研究[D]. 浙江大學, 2011.
[5]陳丕衡. 海南經濟開發軌跡與思想演進研究[D]. 武漢大學, 2014.
[6]倪玉根, 夏真, 馬勝中. 淺地層剖面揭示瓊州海峽的形成時代[J].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014.
... The End ...
星球研究所
一群國家地理控,專注於探索極致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