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這一曆法,用了2600多年從沒錯過,世界都感嘆不已

2021-01-13 騰訊網

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家,很早就觀察到了「鬥轉星移」現象,北鬥七星的鬥柄繞著東南西北一周,始於立春,終於大寒。於是,就有了「二十四節氣」,它起源於先秦時期,是十二個中氣和十二個節氣的總稱。到了漢朝開始,以此補充曆法,成為了農業生產的指導時間表,至今依舊在中國的農業生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國曆法的產生,同樣依據於日月星辰,它們有各自的運行規律:日出、日落就是一日;月盈、月虧就是一月;地球繞太陽一圈就是一年。不過,在漢以前,中國古代的曆法中一歲是366天,「以閏月定四時成歲」。

漢代時期,中國曆法有兩次改革:

一是漢武帝時期的《太初曆》;

二是漢成帝末年劉歆編寫的《三統曆》,其首次將二十四節氣納入到了曆法之中。

這兩部曆法將歲年合一,用數學計算閏月,一年是365天,此時,陰陽五行基本淡出了曆法。

那麼,是誰發明的中國曆法呢?

這應該是中國古代人民的集體智慧結晶。據說,黃帝時期就有曆法了,不過難以考證。《尚書·堯典》記載,帝堯曾派出星象官分別到東南西北觀測星象,編制曆法。在古代,曆法就是皇權的象徵,周王室沒落之時,各諸侯各地區都推出了自己的曆法。

最早可見關於曆法的文字是甲骨文。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片,有整齊刻著的六十幹支表。殷商的王或貴族都是通過佔卜來了解天氣和農業情況是吉還是兇。佔卜者就會用燙熱的青銅籤去燙龜甲的內面,進而得到答案(龜甲裂開的紋路)。出土的這些甲骨片,文字整齊,不同於燙出的紋路,這些「文字」應該就是用來「記日」的。

編成於戰國時期的《夏小正》(也有人說此書成書於春秋之前),據說,就是夏朝的天文曆法。先秦很多文獻也多次提及「夏時」,《尚書·甘誓》也說「威侮五行,怠棄三正。」三正就是夏正、殷正和周正。所以,傳統觀點認為:中國的曆法始於夏。

這裡,我們來說說世界最長的紀日——幹支紀日法。

幹支紀日法,是中國曆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殷墟甲骨片可見幹支的象形,而且,殷商帝王也多用天幹做其代號,如:著名的帝辛(紂王),可確定殷商起已經有幹支紀日了。

不過,直到公元前720年(春秋魯隱公三年),幹支紀日才脈絡清晰,一直延續到了公元1911年,這期間的2600多年間從沒錯過、也沒亂過。民國時期,官方用西方的公元紀年,但是,民間一直沿用老祖宗的方法,直到現在一樣沒任何差錯。

幹支是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稱,它與幹支紀年法一樣,用幹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來記錄日序,從甲子開始到癸亥結束,六十天為一周,循環記錄。與幹支紀年「天道」五行不同,幹支紀日是「地道」五行!

《世本》記載「容成做歷,大橈做甲子。」據說,公元前2697年,黃帝命大橈氏探究天地氣機和五行。古人夜觀星象是為了預測吉兇,從這日月五星運行中,觀測出光陰荏苒春秋夏冬的規律,於是,便有了幹支紀日,有了朔望月,有了閏月設置。

在漢之後,南朝祖衝之制訂《大明曆》、唐有《戊寅元歷》、元代郭守敬、王恂等人制訂《授時曆》。元、明兩代曆法的回歸年長度採用的都是南宋楊忠輔制訂的《統天曆》數據:365.2425日。這和現在通用的公曆的數值完全一致。

中國古人相當重視天文和天文現象,他們勤奮觀測,就是為了掌握其規律,制訂出曆法服務於生活和生產。中國史上一共出產102部曆法,其它元素有增有減,唯獨幹支。一日一個幹支,日復循環,中國的歷史在幹支這個時間表中,低調又不失驕傲地展示著。

中國的大量文獻中,經常出現的「天」和「帝」,是上古人們最質樸想法的體現,他們認為:這天地之間一定有一位至高無上的主宰,於是,一切自然現象都有了各自的人格化,如:羲和,在神話中她就是太陽神,並制定時歷。「東南海之外......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經·大荒南經》)

日復一日的觀測和總結後,古人不再單純的用現象去解釋現象,開始製作圭表、渾象、高表、仰儀等,於是,中國曆法越來越精準,只是這麼多的曆法並非全部都正式使用過,不過,它們對中國的醫學、天文、數學等方面都產生過重要的影響。如:唐朝的皇極曆,它有我國古代最早的完整的太陽運動不均勻的改正數值表。

中國曆法看著複雜,若順著古人陰陽五行等理論進行梳理,就會發現,中國古人從沒離開過「天人合一」,故而,一切都那麼順應,周而復始,寒暑交替。

這本是自然規律,也是生物界的基本規律。

參考資料:

【《中國曆法》、《山海經·大荒南經》、《幹支紀日法》】

相關焦點

  • 中國應該實行的曆法,比公元早2千多年,涵蓋從黃帝開始中華文明
    目前世界大多數國家採用這種曆法,中國有一種曆法,比公元早了2000多年,涵蓋了從黃帝開始的中華文明。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曆法的國家,傳說從黃帝時期就發明了曆法。《黃帝歷》、《夏曆》、《殷歷》、《周曆》、《魯歷》、《顓頊曆》合稱古六歷。公元前221年,秦朝統一天下後,將秦國的《顓頊曆》作為統一曆法。後來漢唐宋歷代制定了多種曆法。
  • 中國又一「超級工程」即將到來?投資2600億,聯合國:又一創舉
    近年來中國在各個領域不斷崛起,甚至可以說已經成為了很多領域的領頭羊,為此也遭到了西方國家的多次打壓,然而最終均被中國實現了反封鎖。甚至可以說包括美國在內的很多國家,有的時候都需要求助中國,比如說在太空空間站領域,中國「天宮」號未來將會是太空唯一的一個空間站。此外我國還擁有多個超級工程,很多時候即便是聯合國都不得不佩服中國的先進技術。
  • 中國又一「超級工程」將到來!投資2600億,聯合國:逆天之舉
    近年來中國在各個領域不斷崛起,甚至可以說已經成為了很多領域的領頭羊,為此也遭到了西方國家的多次打壓,然而最終均被中國實現了反封鎖。甚至可以說包括美國在內的很多國家,有的時候都需要求助中國,比如說在太空空間站領域,中國「天宮」號未來將會是太空唯一的一個空間站。此外我國還擁有多個超級工程,很多時候即便是聯合國都不得不佩服中國的先進技術。
  • 中國農曆有多厲害?著名作家王蒙:世界上沒任何其他曆法可以相比
    王蒙稱讚中國農曆即使到了現在,古代人所研究出來的這種曆法,依然可以幫助農民進行耕種,說到中國古代曆法,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了,他就是中國著名作家王蒙,他也經常出現在中國作家富豪榜的榜單中,影響力非常大,就是這樣一個權威人士,曾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稱讚古代曆法的神奇之處,他還認為世界上沒有任何曆法種同時涵蓋太陽和月亮,因此也沒有任何曆法能比得上中國農曆,這是唯一一個。
  • 中國古代天文曆法上的傑出成就, 我列了幾個, 你知道多少來留言
    《甘石星經》甘德,齊人(一說楚人)。相傳他測定恆星118座,計500多顆星,著有《天文星佔》八卷,今佚。石申,魏人。相傳他測定恆星138座,計810顆星,著有《天文》八卷,今佚。但在唐《開元佔經》中有大量節錄。二人精密記錄黃道附近120顆恆星位置及其與北極距離,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恆星表,它比歐洲第一個恆星表—希臘伊巴谷的星表早約200年。
  • 南懷瑾老師:中國強盛起來,非把陰曆曆法變過來不可
    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魯迅一個國家的底蘊是由歷史與文化決定的。而我泱泱華夏上下五千年,地大物博,人才濟濟,沉澱了無數的璀璨文明。其中科技方面,如天文、醫學、歷算、水利、建築皆在世界前列。南懷瑾先生曾說:"中國歷史文化精神都在歷數 "、"中國強盛起來,非把'陰曆'曆法變過來不可。"
  • 中國這座古鎮,擁有2600餘年歷史,被譽為「中國古城鎮的活化石」
    中國山西省有很多古建築,受歷史的影響,山西省這個地方有太多的歷史文化,山西省澤州縣境內有一個與太陽同名的古鎮,這個古鎮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古鎮,近幾年來,大陽文化深受遊客的喜愛,在這裡旅遊的遊客能夠感受到非常多的民俗文化,開闊了自己的眼界,自己也能在這裡真正體會到大陽文化。
  • 瑪雅曆法的新解讀(一)
    「瑪雅曆法很可能被用來進行時間通道的追蹤」,這是研究瑪雅曆法的一種新的說法。讓我們看看他們對瑪雅曆法的最新解讀。
  • 中國又亮出一王牌! 各國始料未及連美國都想要:從沒這麼窩囊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的發展十分的迅速,在很多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甚至一些技術已經達到了領先各國的水準。在一些領域方面,我國起步比西方很多國家都晚了很多,但是隨著我國科研人員一步步努力地自主研發,已經逐漸超越世界上不少國家了。近些年來,我國的高科技發展非常的迅速,除了大家都知道的5G領域外,在那航天領域取得的成績也是非一般的。在這麼多航天領域實現的突破當中,我國又再次亮出了一張王牌!
  • 中國又亮出一王牌!各國始料未及,連美國都想要:從沒這麼窩囊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的發展十分的迅速,在很多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甚至一些技術已經達到了領先各國的水準。在一些領域方面,我國起步比西方很多國家都晚了很多,但是隨著我國科研人員一步步努力地自主研發,已經逐漸超越世界上不少國家了。近些年來,我國的高科技發展非常的迅速,除了大家都知道的5G領域外,在那航天領域取得的成績也是非一般的。在這麼多航天領域實現的突破當中,我國又再次亮出了一張王牌!
  • 現在中國同時使用公曆和農曆,那「佛誕」是按什麼曆法過的?
    因為歷史原因,中國現在事實上是通行兩種曆法的,一種是公曆,另一種是農曆,不過,正常的記錄時間都是公曆,農曆僅限於民俗節日等場合,但是,大家仔細想一個問題,在中國,有沒有哪種節日,無論用農曆還是陰曆過,都覺得有些不對?
  • 瑪雅曆法184個預言不攻自破 世界末日論系誤讀
    電影2012畫面   恐懼來自對瑪雅曆法的誤讀   末日傳言之所以引起人們的如此關注,甚至令部分人深信不疑,很大程度上在於這一預言與高深莫測的瑪雅文明有關其中有一種連續不斷計算日曆的立法,即「長記歷」中,以180多萬天為一個周期來計算,被稱為「一紀」。2012年12月21日正是其中「一紀」的最後一天,第二天將開啟新一個「紀周期」。2011年,研究人員考古發現瑪雅曆法中更長時限的曆法單位,就連公元4000多年後也被計入其中,還在其中一天設置了慶典活動。瑪雅人自己都不認為「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的最後一天。
  • 世界五大名劍,三把出自中國,有一把是用隕石打造而成
    導讀:世界五大名劍,三把出自中國,有一把是用隕石打造而成許多男子對江湖俠義十分的嚮往,在人們的印象當中。行走江湖的俠義人士都是來無影去無蹤,逍遙快活。而這些俠義人士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他們行走江湖的時候,會隨帶一把佩劍,每當行俠仗義的時候,就會將他們的佩劍亮出來。
  • 北京這座古觀象臺上都有什麼?這些儀器曾讓外國學者驚嘆不已
    在腳踏實地的同時不忘仰望星空,向宇宙的更深邃處探求知識與真理,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而那座矗立在建國門立交橋西南角的古觀象臺,正是這一優秀傳統的明證。這時的觀象臺就算正式「定型」,除了臺頂因為增加了一些儀器曾往東擴充了三米之外,至今沒有大的變化……中國是世界上產生天文學最早的國家之一,也是舉世公認的古代天文現象最精確的觀測者和記錄的最好保存者。從史書上看,堯統治時期就曾讓羲和氏觀測天文,到舜時已經開始有簡易的天文觀測儀。包括太陽黑子、彗星、流星雨等天文現象,在我國古籍中都有大量記載。
  • 多種多樣的,感嘆大自然的神奇,可不要錯過了哦
    所以對於一些工作壓力比較大的朋友來講,那麼可不要錯過了哦,自己獨特的魅力,再沒有比眼前見到的景色,總是給人們帶來特別的驚喜,有時也是多種多樣的,感嘆大自然的神奇,什麼樣的景色才是第一,相比應該沒有人不喜歡把,面對著這樣的景色都是讓人喜歡的,有的是人山人海
  • 又一美國科學家投奔中國,白宮後悔不已:他的技術價值上千億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實力的提高,有著更多的外國科學家都願意來中國,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一位美國科學家,他萬裡迢迢來到中國,為中國研發了一項技術,價值高達上千億元,這讓美國人後悔不已。雖然美國軍方說他的項目沒有價值,但是戴維·布雷迪自己並不這麼認為,他還是決定繼續研究下去,之後到處找投資,募捐資金來支撐研發項目,經過各種努力,他們最後只籌到了一千美元,這對研發來說是杯水車薪,根本沒有多大幫助。
  • 瑪雅人生存了數千年,為什麼用的不是地球曆法?他們來自金星嗎?
    瑪雅人在地球上文明進程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與四大文明相比,偏安南美的瑪雅文明有著很多難解的謎題,包括瑪雅人在16世紀後的神秘衰落,當然對瑪雅文明比較感興趣的朋友還發現了另一個頗為費解的謎題,即瑪雅人的曆法,他們在地球上生活三千多年,用的卻不是地球曆法,這實在有些費解!
  • 神秘商店下架僅2天,錯過這4款皮膚的玩家,卻感到後悔不已
    不過在前兩天的時候,神秘商店還是下架了,雖然僅僅只下線了2天,但錯過這4款皮膚的玩家,卻感到後悔不已。 第一款自然是韓信的白龍吟了,這是他手感最好的一款皮膚。
  • 美專家轉換瑪雅曆法將世界末日推遲數十年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加州大學瑪雅文化研究專家在最近出版的新書《曆法與紀年II--遠古與中世紀世界天文與時間》一個章節中提出,考慮到瑪雅曆法與現代曆法的變化與差異,兩者之間至少偏差50或100年。這一觀點將近年來謠傳的可能於2012年發生的世界末日災難事件向後推遲數十年,而且也引起許多人對瑪雅世界末日預言的懷疑。
  • 這是曆法上的差異
    其實要看待這個問題,就要熟悉我國通用的曆法。都知道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誕生於黃河流域的農耕民族,根據農耕文明特點自然制定了一套與之相符的曆法,這就是每年有二十四節氣的農曆,也稱夏曆。當然中國農曆也經過多次改變和變遷,總體來說他在日期上和陰曆差不多,但又有區別,農曆是引入陽曆的陰曆,也稱「陰陽曆」。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啟動西方文明的公元紀年,也同時廢除了中國的曆法——農曆,完全使用西曆(陽曆),一度讓社會秩序非常混亂,鬧出不少問題,畢竟農曆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