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該實行的曆法,比公元早2千多年,涵蓋從黃帝開始中華文明

2021-01-13 天地史話V

公曆紀元是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又稱西元,它以耶穌誕生年作為紀年的開始。目前世界大多數國家採用這種曆法,中國有一種曆法,比公元早了2000多年,涵蓋了從黃帝開始的中華文明。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曆法的國家,傳說從黃帝時期就發明了曆法。《黃帝歷》、《夏曆》、《殷歷》、《周曆》、《魯歷》、《顓頊曆》合稱古六歷。

公元前221年,秦朝統一天下後,將秦國的《顓頊曆》作為統一曆法。後來漢唐宋歷代制定了多種曆法。公元1281年,元朝郭守敬制定《授時曆》,精度已經達到現代標準,比西方早了300多年。

道教有一種專用曆法--道歷,以黃帝即位的那一年為元年。

黃帝是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華人文初祖。黃帝出生於公元前2717年農曆三月初三,公元前2697年,20歲的黃帝繼承了有熊國君的王位。此後結盟炎帝,打敗蚩尤,統一了中原部落。

根據古書記載,黃帝即位那一天,太陽系金木水火土五星連成一條線,稱為五星聯珠。這種現象幾十年到百年才會有一次,古人認為代表國家興旺。黃帝即位那一天被定為了曆法開始,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成為了中華民族曆法的開端。

中華歷史5000年,從黃帝即位,堯舜禹,夏商周等都在道歷中得到了記錄。

現在的公元年份轉換成道歷,加上2697年就可以。例如:公元 2018年,為道歷 4715年。

相關焦點

  • 中華文明第一次被清華大學教授整理的如此清晰!
    它的文明高度成熟的時候,中華文明僅僅初露曙光。2、第二名是誰呢?第二名是尼羅河邊上的埃及。3、第三名和第四名的名次之爭第三名照理應該是印度,第四名才是中國。但是由於這六、七十年來印度的考古發現很少,中國的考古成果較多的,於是就有一些人在國際上把中華文明說成了第三名。
  • 瑪雅文明與中華文明有很多的相似,難道瑪雅文明的起源是中國?
    瑪雅文明與中華文明有很多的相似,難道瑪雅文明的起源是中國?眾所周知,瑪雅文明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是在6~9世紀的時候,但在10世紀後急轉直下,乃至湮沒消亡。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他們的滅亡呢?在很早之前,瑪雅人就精通了天象,曆法、數學與科技等知識!是當時走在了人類前列的神秘部落。而最近,科學家們在研究瑪雅人的預言的世界末日日期時,意外的發現瑪雅人的日曆跟中華具有五千年歷史的黃曆高度相似,暗含屬相以及五行!
  • 中國的這一曆法,用了2600多年從沒錯過,世界都感嘆不已
    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家,很早就觀察到了「鬥轉星移」現象,北鬥七星的鬥柄繞著東南西北一周,始於立春,終於大寒。於是,就有了「二十四節氣」,它起源於先秦時期,是十二個中氣和十二個節氣的總稱。到了漢朝開始,以此補充曆法,成為了農業生產的指導時間表,至今依舊在中國的農業生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元旦節假日與公元紀年
    凱撒紀念與耶穌誕辰非節氣紀年,雖為世界公用,與中華幹支紀年己亥新年無關。言紀時可也,非年之謂也。公元是「公曆紀元」的簡稱,是國際通行的紀年體系,以傳說中耶穌基督的生年為公曆元年(相當於中國西漢平帝元年)。公元常以 A.D.(拉丁文 Anno Domini 的縮寫)表示,意為「主的生年」。公元前則以 B.C.(英文 Before Christ 的縮寫)表示,意為「基督以前」。
  • 南懷瑾老師:中國強盛起來,非把陰曆曆法變過來不可
    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魯迅一個國家的底蘊是由歷史與文化決定的。而我泱泱華夏上下五千年,地大物博,人才濟濟,沉澱了無數的璀璨文明。其中科技方面,如天文、醫學、歷算、水利、建築皆在世界前列。南懷瑾先生曾說:"中國歷史文化精神都在歷數 "、"中國強盛起來,非把'陰曆'曆法變過來不可。"
  • 中華文明的連續性與開放性特質
    古印度河文明形成於公元前2600年左右,屬於城市文明。主要的遺址有:哈拉巴文化。其城市建築水平則遠超同期的其他文明,位居當時世界之首。不過,在公元前1750年左右,古印度河文明被毀,原因不清。在西方,除了被中斷的克裡特—邁錫尼文明(公元前2000—前1200年)之外,希臘人的文明從公元前8世紀開始,屬於城邦文明。著名的城邦有雅典和斯巴達等。
  • 遊牧民族的歷史貢獻:加速了中華文明進步,奠定了中國的疆域
    一,遊牧民族刺激了中華文明的持續進步大約在1萬年前,人類開始出現了分工,有的民族演化為了農耕民族,有的民族還成為了遊牧民族,還有的依然呆在森林之中,是為漁獵民族。這些民族之間並非是血緣上具有區別,可是擴散到了不同的地理環境之下,也就產生了不同的生產方式。
  • 孫中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中華文化西來說的民科們,歇歇吧!
    遠遠超出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出土的彩陶文物,有力的證明了彩陶的最早原產地不在埃及、不在西亞、不在非洲,更不可能在印度,而是中國!而且彩陶源自陶器,目前我國已發掘的最早的陶片距今已20000年前,比西亞兩河流域要10000多年,對!早10000多年!
  • 愛我中華,寫我文明,書我歷史
    國家是文明的載體。中華文明淵遠流長,浴五千年風霜雪雨而歷久彌堅。文明既不是無源之水,也不是無根之木。傳說中的堯舜禹禪讓從傳說中的黃帝、堯舜禹時代,再到夏商周三代,中華文明歷經了萌芽、發展、鞏固之期。其中尤以周武王滅商取天下,並利用封建諸侯擴展周朝疆域的意義重大。周朝第一次實現了將整個天下,納入一個政權框架統治。
  • 他是中國古代唯一被稱為「聖」的科學家,3項成就早西方一千多年
    他是中國古代唯一被稱為「聖」的科學家,3項成就早西方一千多年 古代中國人是不怎麼重視科學的,所以,到了近現代後,我們的科學水平直線下跌的落後於西方,當然這跟我們實用主義的文化相關。
  • 中國農曆有多牛?王蒙:世上沒有任何曆法可以同時涵蓋太陽和月亮
    "民以食為天",早年間的中國是完完全全的農業國家如果不能創造出適合耕作的曆法,那麼很難做到旱澇保收。此外小農經濟十分脆弱,若是播種或者耕種的時間掌握不好,就很有可能會導致歉收,一家人來年可能就要忍凍挨餓。
  • 中華郡遠古部落開業暨「文明破曉 中華立信」專家論壇圓滿成功
    2021年1月1日,新世紀的第三個十年破曉之日,中華郡遠古部落舉行了開業慶典活動,同時舉辦了「《文明破曉 中華立信》-於黃帝鑄鼎地、商鞅變法處,打造中華誠信文化源點的專家論壇活動」,一併取得了圓滿成功。此次論壇由《長安說》直播平臺進行現場直播,參與此次討論的專家學者分別圍繞黃帝鑄鼎、商鞅變法、國際國內經濟發展形勢、國家政策等話題,從不同角度深入解讀了誠信文化為時代之需。
  • 為何說軒轅黃帝可能來自蘇美文明,華夏和蘇美有著怎樣的聯繫?
    大禹治水的年代大概是在四千一百年前。而蘇美文明根據考古學對碳的同位素碳十四的一個檢測,然後推斷出蘇美文明大概是起源於六千五百年前,然後滅亡於四千年前。也就是說大禹治水的這個時間剛好是在蘇美文明還存在的這個時候。然後根據推測,皇帝如果存在的話,黃帝活動的那個年代大概是在四千六百年前左右。四千六百年前,剛好就是蘇美文明快要衰落的時候。
  • 世界上最早的文明,比瑪雅文明早兩千多年,真正的開掛文明
    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文明是蘇美爾文明,公元前3500年,蘇美爾人就在兩河流域建立起了最早的人類文明。蘇美爾文明比華夏文明的確立時間要早一千多年,比瑪雅文明早兩千多年。在這裡先了解一下文明的概念,文明,是人類建立的物質與文化財富的總稱,文明的三大標誌是城市,文字和國家。
  • 為何4大文明古國,只有中華文明延續至今?美國學者的話一針見血
    世界4大文明古國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不過關於四大文明古國,我們能找到最多歷史實證的、並且也是唯一一個流傳下來的文明古國,卻只有一個中國。什麼古埃及,什麼古巴比倫,什麼古印度,前面都加了一個「古」字,原因就在於它們已經沒了。為什麼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延續至今呢?曾經有個美國學者用一句話總結了原因。
  • 你可知亞洲文明到底有多重要?人類文明四大古國今何在?!
    比我們華夏文明的發祥時間要早大約1000年呢!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誕生於底格裡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流域,因此又被稱為兩河流域文明。大名鼎鼎的古巴比倫,就是這裡啦!《文明》系列遊戲中,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代表——蘇美爾的領袖,吉爾伽美什!
  • 司馬遷說黃帝「修德」,有什麼必然性?
    司馬遷說黃帝「修德」,有什麼必然性?從歷史上看,道德從來不是自然發展進步的;從人生歷程看,一個人的道德從來不是自發成長、提高的。換言之,道德絕不是本能衝動自發的自然物,而是理性自覺的文明產物。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道德會受到物質生產生活進步的影響。
  • 現在中國同時使用公曆和農曆,那「佛誕」是按什麼曆法過的?
    因為歷史原因,中國現在事實上是通行兩種曆法的,一種是公曆,另一種是農曆,不過,正常的記錄時間都是公曆,農曆僅限於民俗節日等場合,但是,大家仔細想一個問題,在中國,有沒有哪種節日,無論用農曆還是陰曆過,都覺得有些不對?
  • 遠古的中國一直存在神話傳說中,我們的文明到底是何時開始的呢?
    五千年前兩河流域的蘇美人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無數文明在歷史長河中誕生和滅亡,只有我們華夏民族,從誕生至今綿延了五千多年,我們的祖先是什麼時候開啟的文明之門呢?中國古時候的歷史一直籠罩著一層神秘的面紗,與神話故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樣的情況,我們的祖先真實的生活到底是怎麼樣的呢?讓我們追隨著歷史的脈絡,探尋先民們開啟時代序章的一刻。褪去神話的外衣,我們就會發現,其實遠在五千年前,在中華大地上,文明的種子已經在這片沃土中生根發芽了,那麼我們該如何去探索先民的遺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