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1日,我國正式批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國火星探測任務正式立項,並將在2020年左右發射一顆火星探測衛星。除了探測,也有人夢想能讓人類踏上火星。Mars One公司創始人巴斯·蘭多普(Bas Lansdorp)就一直致力於將人類送往火星,據稱這個單程項目將於2031年起飛,太空人將不太可能返回地球。
很多年以來,人類一直對火星興趣濃厚。早在1960年,前蘇聯就發射了火星1號探測器,它是人類探測火星的開端。我們為什麼對火星如此執著?小編總結了其中幾個可能的原因。
第一、位置相近
地球是太陽系中距離太陽由近到遠的第三顆行星,火星是第四顆行星。這樣看來我們和火星是近鄰,所以在很久以前,古人就在夜空中發現了它並取名為熒惑星(古人認為,熒惑星的出現意味著災難)。火星與水星、金星、地球共同稱為類地行星。也許因為相近和相似,我們對火星充滿了各種好奇和遐想。
第二、水源
雖然表面不像有水的樣子,但人們發現火星地表的黏土中蘊含百分之一的水分,它還是太陽系裡面唯一擁有極地冰帽的行星,而且很有可能會有一個地下鹹水湖。這些跡象都表明水的存在,有水就可能有生物,這也是驅使人們去探索火星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三、地形和地貌景觀相似
火星的體積是地球的六分之一,質量是地球的百分之十一,表面積相當於地球的陸地面積,密度則比其他三顆類地行星小很多。
火星上的地貌與地球上的荒漠地貌相似,砂礫遍布,加上其橘紅色的外表(因為被氧化鐵覆蓋),又稱沙漠行星。
火星的地形與地球相似,也有高山、平原和峽谷,其中還有太陽系最高的山脈奧林帕斯山,高度接近22千米比珠穆朗瑪峰高將近三倍。
第四、作息時間相似
火星繞太陽曆時一周需要687天,差不多兩年的時間。也就是說在火星上計算年齡的話需要換一個方式了。而且一年四季每個季度都比地球多出了兩倍,季節給你的感覺會大不相同。不過它一天的時長和地球相似,也是24個小時,多了37分鐘,所以作息時間與我們相差不大。
不知道什麼時候人類可以開啟星際旅行呢?那時就可以看到火星上藍色的日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