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家裡都有那麼一兩個鏡子,肯定也有像小編這麼「無聊」的鏟屎官,企圖抱著小貓咪來到鏡子面前,想讓小貓咪欣賞一下自己的美貌,順便指著鏡子裡的自己告訴小貓咪,「寶貝,從今以後我就是你老母親」。
還有鏟屎官單純的就是想做個測試,看一下自家小貓咪能不能從鏡子裡認出來是自己。
這個測試已經有人做過了,1970年心理學家戈登蓋洛普做了著名的「鏡子測試」,來觀察動物們是否有自我認知能力,簡單來說就是能不能知道鏡子裡的人是自己。在此之前大家一直以為擁有這種能力的只有人類,人類在照鏡子的時候能將鏡子裡的鼻子、嘴巴,臉上的一個痘痘對應到自己身上。
在這項測試中,工作人員給動物們頭上某個位置用無味的顏料畫一個在鏡子裡能看見的斑點,另一個對照斑點放在動物們可以碰到但是鏡子中看不到的地方。
這項實驗讓人們發現很多動物,比如猩猩、大象、豬、鴿子等等都有自我認知能力,它們清清楚楚地認識到鏡子裡的就是自己。然而陪伴在我們身邊的狗、貓和小嬰兒,都不能認識到鏡子中的就是自己,而且直到18個月大,人類嬰兒都不能意識到鏡子裡的是自己。
很顯然,這項測試貓咪沒有通過,它們是真的認不出來鏡子裡圓圓的腦袋大大的眼睛精靈的小耳朵是自己,它們只會把鏡子裡的這個東西看成是自己的同類,如果它們看得見的話。
為什麼要說「如果貓咪看得見的話」?因為貓咪的眼睛在靜態狀態下高度近視,它們確實眼睛看的範圍比人類寬,也確實動態視力特別好,每秒能處理100幀的畫面,也確實夜間視力特別好,黑乎乎的空間它們能見裡邊看得清清楚楚。
但是,它們真的是個高度近視眼,視力僅相當於人類的十分之一,近視程度以人類眼鏡度數換算大概是650度左右。之前有人發出來我眼中的貓和貓眼中的人,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在650度的高度近視情況下,作為一個人很難看清自己50釐米之外的東西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也很難看清面前的鏡子裡自己的臉上有什麼痘痘粉刺,除非鏡子懟到臉上。
所以鏟屎官們應該就能理解為什麼抱著貓咪在鏡子面前,跟它說「你看,這是你的小耳朵,這是你的小腦袋瓜,真好看」的時候,貓咪為什麼理都不理你。因為鏡子裡的那一團模模糊糊的東西,貓咪實在看不清。再加上鏡子裡的那團模模糊糊的東西還沒有什麼味道,實在引不起貓咪的興趣。
貓咪是憑味道認對方的,每隻貓咪,每個人身上都有獨特的味道,貓咪一聞到味道就迅速判斷來者何人。另一點就是看對方的動作判斷的,如果對面貓咪趴在地上,或者乾脆不動,貓咪心裡就會知道對方不是敵人,如果對方炸毛、呲牙、哈氣,這邊立刻感受到威脅,迅速進入作戰狀態。
所以有些貓咪在照鏡子的時候,突然看到一隻貓咪進入自己的視線,嚇得奓毛,那對面鏡子裡的貓咪也跟著一起奓毛,它哈氣,對面也做出哈氣的動作,它舉起手想打架,對面也舉起手想打架。
於是「兩隻」貓就這麼打起來了。
還有貓咪對鏡子裡的自己完全不驚訝,這可能就是心比較大的貓咪,只要你不作出攻擊我的動作,我也不看你。
一般來說,貓咪跟鏡子裡的自己玩一會兒之後,發現對方身上沒有氣味,自己就放棄了,不玩了。所以貓咪在照鏡子的時候也不會持續時間很久。
如果真的有貓咪對鏡子裡的自己樂此不彼,每天都要過去一起玩一會兒,那可能真的是鏡子裡會動的東西引起了貓咪的興趣,而且貓咪還驚訝地發現,這個「東西不一樣,一直動來動去的我居然還抓不住它」。
沒錯,對鏡子生出興趣的,很可能是把鏡子當玩具了。
貓咪是實用主義者,同時在生活過程中又很願意給自己找點樂趣。研究發現貓咪在外捕獵很多時候都不是為了吃,只是為了玩。像狸花貓、美短、英短這樣的自然貓種,即使鏟屎官沒有陪它們玩,它們也會自己找到好玩的東西自娛自樂。
而它們又是實用主義者,它們從小的學習過程充滿著趣味,但是學習的都是對自己生存有用的本事。可能也是因為這種情況,貓咪才懶得去認識鏡子裡的是不是自己,畢竟認識到了又能怎麼樣呢?野外的它們又不需要一面鏡子,家裡的它們鏡子只是一個可以玩的玩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