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照書養,老二當豬養,為啥老二比老大聰明?這3個因素是關鍵

2021-01-10 若蘭媽咪的育兒日誌

昨晚和表姐聊天,她問起有沒有打算生「二胎」的事情。我說「現在一個孩子都養的精疲力盡的,再生一個,不是給自己找罪受嗎?」表姐說「老大照書養,老二當豬養,老大還可以幫忙照顧老二。所以,二胎養起來要比第一胎輕鬆多了」。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生二胎,為家裡添新成員。不過,在養育兩個孩子時,卻有很大的差別。在養育大寶的過程中,那叫一個細心謹慎啊。寶寶稍微有個風吹草動,全家人都忙的人仰馬翻。到了二寶出生,一個個都如「得道高僧」,一個比一個淡定,一個賽一個的「佛系」。很多人調侃說這完全是「老大照書養,老二當豬養」。表姐就是這類寶媽的典型代表。

文藝女青年第一次當媽,堅持「科學育兒」,大寶完全「照書養」

表姐年輕的時候是一個文藝女青年,而且「玩心」比較重。剛結婚的時候,不想被孩子「束縛」住,所以直到結婚第5年,才生下了大女兒妮妮。初為人母的表姐一改之前的少女心性,想要做一個「好媽媽」了。

表姐也算是個「知識青年」,自然是看不上父母輩那「老一套」的「育兒經驗」的,堅持要「科學育兒」。表姐夫父母去世的早,也沒有念多少書,所以對「有文化」的表姐那是言聽計從。表姐本來就愛看書,這一下又有了「必須看書」的理由。很快,當地書店裡能買到的(那時候還不流行「網購」)育兒相關的書籍,悉數被表姐夫搬回了家。

表姐自從把那些書搬回家,每天除了給妮妮餵奶,其他時間都在看書。出了月子,幾大箱的書,從頭到尾都被表姐翻了好幾遍了。於是,妮妮徹底「淪為」了表姐「檢驗學習成果」的「道具」,吃飯(奶)、穿衣、睡覺、玩耍... ...無一例外,全都要按照書上講的執行。

有一次,幾個月大的妮妮脖子上起了一些紅疹子,表姐一看,這還得了?趕緊上網翻書查資料,可是不同的「專家」給出的結果都不一樣,有人說「不要緊」,也有人說那可能是某種重大疾病的前兆,也不知道聽哪個的好;打電話給熟悉的醫生諮詢,醫生說多種因素都可能引起孩子身上起疹子,沒有看到具體的情況,不好隨便下結論;說法越多,表姐越發的慌了神,表姐夫一看,「有文化」的表姐都「發慌」了,那情況可能比較嚴重。夫妻倆一商量,趕緊收拾東西,開車帶著妮妮去看急診。

到了醫院,半個小時的排隊等待時間,表姐覺得好像是過了幾萬年。好不容易輪到他們了,醫生問表姐「孩子哪裡不舒服了?看起來不是好好的嗎?」表姐把妮妮的衣領往下拉了拉,給醫生看脖子上的幾個紅疹子,醫生瞄了一眼,說「孩子流口水了,脖子zhe(傷口被水浸泡的意思)的不舒服,撓了的,保持脖子乾爽,明天就好了」。即便是鬧出這麼大的「笑話」,表姐依然覺得就算是「虛驚一場」,也比孩子真有什麼事,家長疏忽大意了要好千萬倍。

因為照顧的實在是太精細了,表姐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照顧妮妮身上。原來那麼愛玩的一個人,自從妮妮出生,再也沒有參加過一次朋友的聚會(在生孩子之前,表姐一個星期至少三四場聚會),甚至沒有時間收拾打扮自己,原本十裡八鄉「一枝花」的表姐,臉上也沒有了往日的明媚嬌豔,只剩下疲憊和憔悴,一年多的時間,好像老了十歲。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陡增,二寶只能「當豬養」

不知不覺的,妮妮10歲了,表姐也已「人到中年」(表姐22歲結的婚,27歲生的妮妮,這時候表姐已37歲),卻意外懷孕了(妮妮是00後,那時候一家只能生一個,表姐在妮妮3個月的時候就上了「節育環」,沒想到過了10年了,卻出了紕漏)。那時候,二胎政策尚未放開,表姐對於這個意外到了的孩子的去留問題比較糾結。表姐夫說「既然孩子奔著我們來了,就是緣分,哪能不要呢?」於是,這個孩子就被留下了。

然而,在表姐懷孕不過3個多月的時候,二姨就生病了(表姐夫父母去世得早,老家又是偏遠山區,所以結婚之後就住在了縣城邊上的表姐家,和二姨、姨夫一起生活),每個月的醫療費都是一大筆開銷。眼看著家裡的積蓄越來越少,表姐夫不得不跟人去外地賺錢(之前是在老家縣城幹活,離家近但收入不高),表姐挺著大肚子還要忙前忙後的照顧二姨。

二寶出生了,是個女孩,表姐給取名叫心語。對於二寶的出生,表姐夫淡淡的,一是生活壓力大,表姐夫為了錢的事情忙的焦頭爛額,實在抽不出多少時間表示關心,二是表姐夫當時讓留下這個孩子,有一個沒有說出口的原因,那就是「萬一這是一個兒子呢?」(不說「重男輕女」,想要「兒女雙全」,這是人之常情),現在又是一個女孩,多少是有些失望的。

表姐雖然依舊「母愛泛濫」,但是,表姐夫幾個月才能回一次家,表姐一個人又要照顧心語,又要照顧生病的二姨,實在是力不從心。二姨的病一直不見好轉,還越來越嚴重了,表姐只好把不到一歲的心語留在家裡,給姨夫和妮妮照顧,自己醫院家裡兩頭跑。

姨夫一個大老爺們兒,而且那個年代(姨夫是50年代的人)的男人,大部分都有一些大男子主義,哪裡幹過照顧小孩子的事情呀,妮妮也才不過是一個11歲的孩子(還好那陣是暑假,妮妮不用上學),把一個只有幾個月的奶娃娃交給這樣的兩個人,「照顧」的程度可想而知。

每次從醫院回來,看到心語抹的滿臉都是泥,在地上爬來爬去,或者妮妮正在給她餵中午的剩飯(妮妮不會做飯,那都是中午姨夫做的大人吃的飯,妮妮給重新熱了一下。那時候「商品化」的輔食還比較少,表姐偶爾也會給準備一些適合小寶寶吃的「輔食」,放在冰箱裡,讓妮妮熱一下餵給心語吃,但也經常忙的顧不上。),表姐都心痛不已。

半年後,二姨去世了,家裡因為給二姨治病,欠下了一屁股的債。於是,表姐在縣城找了一份母嬰用品銷售的工作,賺錢補貼家用。因為之前看過那麼多的育兒書籍,還親自實踐過(擁抱一下被媽媽當做了「小白鼠」的可憐的妮妮)表姐總是能解決寶媽們的各種疑惑,推薦的東西都既實用又好用,所以大家有購買母嬰用品的需求,都很願意找表姐。

表姐工作表現出色,很快升了主管、經理,店長。工資越來越高了,但也越來越忙了。明明工作的地方離家不過2、3公裡,卻總是早出晚歸,一天能待在家裡的時間少得可憐。表姐說自己也覺得虧欠心語太多了,但是沒辦法,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太大,不拼不行呀。一個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顧得了這一頭就顧不了那一頭,也就只能把她「當豬養」了。

「當豬養」的二寶卻比「照書養」的老大乖巧伶俐,寶媽一句話,我恍然大悟

5年前,我準備結婚了,按照我們老家的習俗,表兄弟姐妹要有人「送親」的,我的表兄弟有十幾個,表姐妹卻只有2個,另一個還遠嫁外地,所以表姐自告奮勇要去「送親」。於是,我回家的時候就先去了一趟表姐家。

我一下車,就看到表姐已經在路口等著了,旁邊還站著一個3、4歲的小女孩。我剛喊了一聲「姐」,那個小女孩就甜甜的叫著「姨姨好」(老家的習俗,沒有親戚關係的女性稱呼「阿姨」,有親戚關係的按關係稱呼「姑姑」或者「姨姨」)。表姐說「這是心語」,我就知道那是表姐家的二寶了。

寒暄了幾句,表姐就說要去做飯,我說我剛吃過,先不著急,表姐說既然這樣,那我們就坐下說說話吧,好幾年沒見了。我和表姐聊天,心語就和鄰居的小女孩在旁邊玩遊戲。過了一會兒,表姐去做飯了,心語有模有樣的給我表演了唱歌、跳舞、講故事。吃完飯,我說想把頭髮洗一下,心語就拉著我跟我指在哪裡洗頭,告訴我熱水器怎麼用;等我洗完了,心語已經拿著毛巾和吹風機在旁邊等著了。那時候心語才3歲多,剛上幼兒園(我是年底結婚的,心語是那年9月份上的幼兒園)。

妮妮那時候正上初二,晚上下了晚自習才回來。進門朝我看了一眼,就準備進自己的房間了,表姐說「沒看見有客人嗎?連聲招呼都不打」,妮妮才說了一聲「姨姨來了」,說完就進了自己的房間。過了老半天,才從房間裡出來,表姐又一樣樣的交代著,給她留的飯菜,哪一樣都放在哪裡。妮妮吃完了飯,在客廳遲疑了一下,還是什麼話也沒說,又進自己的房間去了。晚上臨睡前,表姐還在叮嚀著「天氣預報明天要下雪了,晚上把你的羽絨服拿出來... ...」

前年年底,表姐突然打電話說她到西安了,說是要順道過來看看我。我以為表姐是過來出差,見面才知道是心語之前參演的一個歌舞劇得獎了,前段時間收到通知,這個節目被少兒春晚節目組選中了,所以表姐這次是專門帶著心語過來錄節目的。

到了我家,心語問「怎麼沒見若蘭妹妹呢?」,我說「若蘭正在睡覺呢」,心語立即提醒表姐「說話聲音小一點,不要吵到妹妹睡覺」。過了一會兒,若蘭醒了,心語問道「我能和妹妹玩嗎?」得到我的允許,才拉著若蘭的小手,說「我是心語,我是你的姐姐,你叫什麼名字?」若蘭不想被抱在懷裡,想要下來自己走。那時候若蘭還不到1歲,才在搖搖晃晃的學走路,心語就一直跟在若蘭後面,看到若蘭搖晃,就趕緊扶住。

看到才不過5歲多的心語如此乖巧伶俐,我忍不住誇讚一番,並稱讚表姐「教育的好」,表姐說「再別說是我教育的好了,這些年我是忙的不可開交,都沒怎麼管過她。我這是典型的老大照書養,老二當豬養。也可能是老天爺可憐我這些年事情太多,實在抽不開身吧,心語這孩子還真的很讓人省心。」

表姐提起了老大,我就隨口問道「妮妮今年上高一了吧?」表姐說「去年沒考上X中(縣裡唯一的一所省級重點高中,招的都是當地比較「拔尖」的學生),其他的幾所高中又不願意上,今年在復讀呢。整天跟我鬧著說不想上了呢。唉,妮妮這孩子簡直就是來向我討債的,在她身上,我操的心比在心語身上多十倍,她要是有心語一半懂事,我都滿足了」。

我當然不好繼續說妮妮的事,就再次把話題轉移到心語身上。我說「心語確實是個乖巧懂事的好孩子,這不排除她生來就比較讓人省心的先天因素,但這和後天良好的教育也是分不開的。」表姐說「那是自然,生妮妮那會兒,我對怎麼培養孩子一竅不通,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到了生心語那會兒,我對養孩子這事兒已經是無所不精了。你哥(表姐夫)總說我太偏心妮妮了(表姐夫開始對心語淡淡的,但後來見心語非常乖巧伶俐,反而更寵愛心語一些),其實這些年回想起來,我對妮妮也是內心有愧呀」。

生活中,很多寶媽都在感慨,自己家老大是在「照書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金錢,孩子卻依然平庸無奇。到了老二出生的時候,兩個孩子實在是顧不過來了,只能「當豬養」,結果老二總是出人意料的聰明伶俐、懂事又能幹。實在是想不通,這是什麼原因?表姐的一番話,讓我恍然大悟,「當豬養」的二寶卻比「照書養」的老大強,下面這3個因素是關鍵:

1、有了大寶當「小白鼠」,父母積累了經驗,學會了預判與篩選,二寶「當豬養」也很少會犯錯。

生大寶的時候,寶爸寶媽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對於怎麼培養教育孩子這件事,基本上是一竅不通的。於是,只能通過書本、網絡、講座進行「補課」。但是,那些專家們的學說、論著,只是從理論上說得通,只是一個「概率論」(大概率上是對的),到了實際應用的時候,還需要根據自家情況做各種調整。甚至還有一些濫以充數的所謂「專家」,本身就是「半瓶水」,有些言論乍一聽好像挺有道理,但實際上根本經不起推敲。可是,初為父母的新手爸媽們是很難甄別判斷出來的,一味的「照書養」,免不了走很多彎路。

老話說得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大寶基本上都被新手爸媽當成「小白鼠」,用來「練手」了。等到了養二寶時,通過幾年積累,父母們已經知道了哪些建議是對的,可採納;哪些是錯的,無須理會;哪些是對一部分人有效的,可以有選擇地試一試。由於父母們有了預判與篩選,養二寶可以避免做很多無用功,更重要的是,他們知道了怎麼去針對自己的孩子實際情況,合理的調整養育方式,所以,就算是「當豬養」,也很少會「犯錯」。

2、父母已經修煉「成神」,心態已非新手爸媽可比,良好的心態是對孩子最大的滋養。

對於新手爸媽來說,來自書本、專家、朋友的建議就是自己的「救命稻草」,然而,很多「絕招」用在自己的「熊孩子」身上,卻絲毫不起作用。這會讓缺乏經驗的父母們無助又焦慮,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甚至打罵,這會對孩子造成很多不良影響,甚至是很大的傷害。雖然事後他們會自責、反思、調整自己,但有些傷害一旦形成,就很難挽回。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是在不斷地成長的。經過了幾年「修煉」,父母們的育兒技能有了很大提升,他們很容易就能夠搞定在養育大寶的過程中讓自己焦頭爛額的難題;他們知道了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獨立的個體,遇到問題也會有針對性的採用合理的方式進行調整和引導,更重要的是他們已經領悟到兒童的成長是個緩慢的過程,每個孩子有自己的成長節奏,所以心態上也會更加的平和。

等到養二寶時,父母已經修煉「成神」,不管是技能還是心態,都已非養大寶時可比。所以,養育大寶時犯過的錯,他們不會再犯,就算二寶某些地方做的不是那麼令人滿意,他們也能更寬容的去看待,更耐心的去教導。父母良好的心態,就是對孩子最大的心理滋養。

3、過度「精細」的養育方式,會阻礙孩子的發展,適度「放手」,孩子能成長得更好。

養大寶時,爸爸媽媽們都是初次為人父母,那種喜悅之情,是根本藏不住的。所以,對大寶通常都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養育孩子的時候自然是萬分的小心謹慎的,孩子什麼都不能摸,不能碰,稍微動一下,家長就怕有危險,趕緊阻止。孩子因此失去了太多探索、學習的機會。

現在的80、90後父母,很多都是「獨生子女」,所以通常都是好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孩子想要幹什麼,還沒開始做,家長就趕緊衝上去幫忙做好了,甚至不需要孩子提,家長們提前就已經把所有的事情幫忙打點好了。漸漸地大寶越來越依賴,獨立性越來越差。

隨著大寶一天天長大,父母們逐漸感覺出了不對勁,原來自己這種過於「精細」的養育方式,已經嚴重阻礙了孩子的發展。有了大寶的前車之鑑,到了養二寶時,父母們更容易做到適度「放手」,不「包辦」。來自父母的外援少了,「當豬養」的二寶的「獨立性」反而被激發出來,孩子本身的動力、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就變得強大起來。

不論是「照書養」還是「當豬養」,不一樣的「心態」同樣的「愛」

很多人都說,當初養大寶的心思,堪稱每個媽媽的「涅槃」史。從一個「啥也不懂,愛誰誰」的小姑娘,蛻變為一個「耳聽四面,眼觀八方」,「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女超人,也不過就是一個孩子的距離。

第一胎時,作為新手媽媽,我們想追求完美,難免就會陷入焦慮。我們翻看各種育兒書,聽各種育兒課堂,我們總想給孩子最好的。這都沒有錯。可最怕上綱上線,照本宣科。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如果總是按書裡的「規矩」,精貴餵養,那難免會限制太多,擠壓了孩子的成長空間。

常言說「一回生,二回熟」。有了養育大寶時積累的經驗,養二寶就是輕車熟路,媽媽少了很多顧慮和擔憂,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都能從容面對。所以,老二得到的生長環境要比老大好很多,自然更「早慧」。

當然,所謂的老二「當豬養」,並不是對老二不管不顧,而是更加從容淡定的面對孩子的成長。不論是「照書養」還是「當豬養」,只是養育方式的不同,對孩子的愛千萬不能「有分別」。既不能因為父母的「偏心」,造成兄弟姐妹間的隔膜,更不能會向孩子灌輸類似「誰乖就愛誰」這種「愛是有條件」的錯誤觀念。無論哪個孩子更聰明些,家長都要一視同仁,努力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才更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胡可有兩個兒子,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現在兩個孩子差距顯著
    大家調侃,老大照書養,老二麼,照豬養就行了,說得不僅在生活飲食起居各方面,其實更多的也在於與教育方式上面,由此,孩子們逐漸長大,個性方面也大不同。有的孩子,依賴性比較強,性格更為內向,而有的孩子卻小小年紀表現出了獨立的一面,可以說差距非一般的大。
  • 「老二聰明老大傻」?到底是頭胎聰明還是二胎聰明呢?
    每當我們看到小寶寶的時候,大多會這樣形容寶寶,「聰明伶俐」,「一看就是個小機靈鬼」,父母們聽了這樣的話也會覺得很高興,畢竟誰不願意自己的孩子聰明靈巧呢?但是,智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遺傳因素,孩子是否聰明主要還是由父母來決定,不過也有的父母會有這樣的疑惑,同是一對父母生出來的孩子,為什麼每個孩子的智商都不一樣呢?
  • 為啥老二總比老大聰明?從懷到生再到養,這組漫畫體現的淋漓盡致
    俗話說的「老大憨,老二精,家家都有個壞老三」 。雖然沒有老三,但對老大和老二的總結好像很到位,老大總是被老二「欺負」。可是,為什麼老二總是比老大更聰明呢?其實,細細的想一下,從懷孕到寶寶出生再到以後的養護,對待老大和老二的各個方面都不一樣。
  • 三個旋兒聰明?這些民間育兒法別再信了
    所以大家不要只迷信距離遠近,想讓孩子聰明,除了父母雙方基因過硬,後天的生活環境、父母的教育方式等更為重要。 3 二胎比頭胎聰明?老一輩有個說法是第一胎比較笨,有些地方還會建議頭胎打掉。
  • 農村老話「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在改革開放前,還沒有計劃生育,要幾個生幾個,後來都是兒孫滿堂的。因此有句老話,「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這都是古人所經歷過後所總結下來的話語,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所謂老大的「傻」包括著關心照顧弟弟妹妹的奉獻精神,最小的孩子沒有這個機會。
  • 並非爸媽偏心,而是這幾個優勢老大不具備
    家長們之間的一個共性問題,那便是明明都是同一個爹媽生的,但老二似乎總是比老大聰明,所以有的時候也避免不了通過對比有對老大的不滿意。 面對此狀況,老大會覺得很委屈,情緒也不會平衡。那麼出現這種情況,難道真的是因為爸媽偏心二寶嗎?
  • 先出生的不一定是老大?雙胞胎定長幼,有一種叫「老二的逆襲」
    只見那助產士直接一嗓子定了乾坤:「就這嗓門大的當老大!」由此可見,雙胞胎在誰是哥哥姐姐,誰是弟弟妹妹的問題上比較靈活。與相差幾歲的兄弟姐妹不同,雙胞胎因為出生時間相近,長幼順序受出生順序、分娩方式、家長意願等多種因素影響。
  • 農村俗語: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雖然是家裡面三四個孩子,但是父母對於孩子多這件事似乎遠遠不及現在的壓力大,那時候一家人雖然只有粗茶淡飯,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夠吃上頓肉,但是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和就是開心,就是高興,也有很多老人們說」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也體現了那一代農村人,兄弟姊妹之間純潔的感情。
  • 俗語:「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真實含義了解嗎?
    文/濤聲依舊俗語:「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難道都是這樣?農村大家庭在以前十分的常見,一個大家庭多的有五六個兒女,少的也有三四個,這些兒女通常都是按年齡來排序的,也就是我們口中所說的老大,老二和老三,這是一個非常顯著的家庭特徵,每個家庭當中的老大,老二或者老三都有著以一些很相似的特徵,老一輩的人們深有體會,於是創造出了這句俗語: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
  • A difficult middle child 夾在中間難管教的老二
    今日短語 表達 「a difficult middle child」 指的既不是兄弟姐妹當中的老大,也不是老小 人們猜測,「a difficult middle child」 所指的這類孩子因為年齡在兄弟姐妹當中不上不下,既沒有老大的姿態,也不像老末那樣受盡寵愛,所以他們的不良行為可能是由於感到被人忽視和嫉妒引起的,而惹事也許是想從父母或權威人物那裡得到更多關注的一種方式。
  • 西安是西北老大,誰是老二?烏魯木齊蘭州網友爭論不休,榆林笑了
    西安是西北五省城市中的老大,地位穩固,無人質疑,在2019年大陸343個城市地區中,GDP排名第24位。現在西部大開發重新提上日程,那麼西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西部大開發橋頭堡,西安必將迎來新的機遇。西安是西北五省城市老大,那麼誰是老二呢?烏魯木齊和蘭州兩座城市的網友爭論不休。
  • 老大賺300萬,老二賺1.2億老三近5億
    那麼問題來了,這三兄弟是誰呢?一、老大盧克-澤勒三兄弟中的老大就是盧克,他出生於1987年的美國艾奧瓦州。作為老大的他,也是最早進入籃球這一項目,憑藉著2米11的身高,他擁有著很好的打球天賦。因此靠著自身的努力,他很快來到了奧斯汀公牛隊,一舉殺入了NBA隊伍中。此後他又輾轉於菲尼克斯太陽隊,而且還與之籤訂了一份訓練合同。
  • 最具爭議的三兄弟:老大是知名作家 老二是漢奸 老三官至副國級
    老大是近代知名作家,老二做過漢奸,老三官至副國級。這三兄弟就是周樹人、周作人和周建人,周樹人也就是魯迅。他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的基石。他的作品以小說和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吶喊》、《彷徨》、《朝花夕拾》,他的數十篇作品被選入課本,很多小說改編成了電影。魯迅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戰鬥一生,被譽為「民族魂」。
  • 表嫂在黑社會臥底五年,混成老二後,第二天老大突然……
    小明對媽媽說:''我給你講個笑話吧,從前有個傻子,很喜歡說沒有,別人問他什麼他都說沒有,你聽過這個笑話嗎?''媽媽說:''這個月的生活費還有嗎?''上網熱一波接一波,很多公司都開了帳號,但往往是職員會用老闆不懂。
  • 農村俗語「老大傻,老二精,家家有個壞老么」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所以在以前的農村,就出現了一家有好幾個孩子的現象,我們村裡有一大戶,他們家有七個兒子還有一個女兒,不像現在,即便是二胎政策放開了,還是有很多人不願意生二胎,時代不同了,人們的想法也變了。以前農村家裡孩子多,即便是每個孩子都有名字,但是為了叫著方便,我們通常會聽到家長直接稱呼孩子:老大、老二、老三、老么……。
  • 壞男孩雄獅聯盟之老二瑞斯塔和老三漂亮男孩,非洲雄獅的顏值擔當
    今天繼續為大家介紹這個偉大雄獅聯盟的老二瑞斯塔(髒辮子)及老三漂亮男孩(不死鳥)!老二和老三出生於2001年1月瑞斯塔和漂亮男孩是一對孿生兄弟,身為雙胞胎的他們幾乎沒有任何區別,由於其中一隻鬃毛稍微淡一點點,於是就認定為鬃毛較淡的為老三,而早年老二下巴下方的鬃毛有一處打結,但是4年後便恢復正常了,此後兩兄弟便幾乎一模一樣了。
  • 孔子雖然被稱為聖人,卻也被稱「孔老二」,那麼誰是老大?
    在春秋時期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孔子也是在這一時期開創了自己的儒家學說,並且周遊列國四處傳播自己的學說,也是有了很大的成就。孔子被我們稱為至勝孔聖人,受到人們的供奉和祭拜。儘管如此,我們也都知道孔子有一個孔老二的稱呼,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 「夢萍」樂珈彤一家出遊,倆兒子身高優越,老大像吳尊老二像大張偉
    其中,對於老大的顏值,有網友也表示長得像「舅舅」尓豪,大兒子五官像媽媽樂珈彤,大眼睛雙眼皮,白皙皮膚,但神態像爸爸朱銳,真的是專挑父母優點長。
  • 老大得神經母細胞瘤,父母后悔錯失臍帶血 老二出生,再難也得存
    老大得神經母細胞瘤,父母后悔錯失臍帶血  老二出生,再難也得給他存上臍帶血  母愛隨著孩子的第一聲啼哭而被徹底「激活」,當孩子帶著哭聲來到這個世界,父母們就要擔當起保駕護航的責任。父母對子女的愛有多深?
  • 為什麼孔子會被稱為「孔老二」?孔子的哥哥是誰?
    孔老二,是個比較詼諧幽默的叫法,非常接地氣,這麼一叫,聖人與凡人的距離就拉近了,仿佛孔子就是隔壁炸油條的老孔似的。 「孔老二,來兩根油條!」「好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