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杭州11月27日消息(記者李佳 通訊員王黎婧)11月26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等主辦的2020智慧中國年會在北京舉行,發布了「2020中國數字政府特色評選50強榜單」。浙江「網際網路+監管」平臺入選,並獲評數字政府示範引領獎。
浙江破題「網際網路+監管」
「網際網路+監管」,是國務院部署的「放管服」改革重大任務。浙江是全國最早啟動「網際網路+監管」平臺建設的省份。近年來,浙江創新推進全省一體化的「網際網路+監管」平臺建設和應用,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網際網路+監管」浙江模式。目前,浙江「網際網路+監管」平臺是全國唯一實現省、市、縣三級全貫通和執法部門全覆蓋的執法系統。
浙江「網際網路+監管」平臺依照「313」架構進行設計,建設了三大核心應用執法監管、監測預警、決策支持。同時,依託全省「一朵雲」和大數據中心,建設了全省統一的執法監管數據中心,匯聚、整合各地各部門主體登記、行政許可、執法檢查、行政處罰、信用紅黑名單等數據,目前已歸集44個部門347類、總計6.06億條監管業務數據,並實時自動上傳至國家「網際網路+監管」系統,實現數據「一網歸集」「一網共享」。
「掌上執法」管出透明、管出規範
過去,去查誰、誰去查,由執法人員「說了算」,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範,不利於執法監管過程的公平公正。為提升執法監管的標準化、規範化,浙江在全國率先實施監管事項清單管理制度,目前已梳理出38個執法領域執法監管事項共計6558個,監管內容36637項,基本實現清單以外無執法。
同時,「掌上執法」讓監管規範化真正落到實處。前不久,義烏市生態環境分局執法人員收到「浙政釘·掌上執法」推送到手機上的一條指令:對該10家燃煤鍋爐生產企業開展檢查。執法人員立刻前往相關企業現場,按照手機上「掌上執法」系統的表單,逐項對照檢查,對存在異常的事項,通過拍照上傳,現場藍牙列印,由監管對象和執法人員分別籤名確認,完成了一次檢查。「一部手機全部搞定,執法過程標準化、電子化,高效又規範。」
「浙政釘?掌上執法」是全國首個統一推廣的移動執法系統,它是浙江「網際網路+監管」平臺的移動端,依託全省政務協同總平臺「浙政釘」實現信息共享共用、對象分類管理、現場執法檢查、風險預警提醒、監管效能展示等五大功能。
有了「掌上執法」,全省各地的基層執法人員卸下了沉甸甸的公文包和各種檢查表單,通過「掌上執法」移動端接受任務,對照表單實施精準檢查,需要多部門協同檢查的一次上門、聯合檢查,發現問題依法處置,檢查情況全程留痕,極大提升了執法規範性,變經驗式監管為標準化監管。去年7月「浙政釘.掌上執法」推廣應用以來,全省開通並激活使用的用戶數達11.32萬人,掌上執法484.6萬次,掌上執法率90.7%。
監管創新,提升智能化、精準化水平
今年10月,湖州吳興區衛健部門工作人員收到「網際網路+監管」平颱風險預警中心推送的一條網絡線索預警,提示轄區內一家牙科診所的消毒設備存在使用異常,涉嫌存在違反消毒管理規定的違法行為。不到十分鐘,執法人員就上門進行了現場處罰,並及時回收了相關醫療器械。「『網際網路+監管』平颱風險預警中心和行政執法平臺的融合,大大降低了原先地毯式檢查的行政資源成本。」吳興區衛生計生執法大隊負責人表示。
應用大數據賦能智慧監管、精準監管,浙江不僅「管」出公平,更「管」出科學。據了解,浙江已建成全國首個省級風險預警處置中心,完成和省藥品安全風險監測防控、金融風險「天羅地網」監測防控等20多個重點行業風險監測預警系統的集成對接,形成了風險情況自動監測、預警信息自動推送、核查任務自動生成、任務指令自動下達、核查結果自動反饋的閉環管理機制。通過風險預警系統的建設和應用,浙江不斷提高監管智能化水平,今年以來,通過平臺發出風險預警線索並開展執法檢查,確定問題主題的概率較過去日常執法檢查提升了85.3%,有效提升執法監管的精準化、智能化。
同時,基於「531X」信用體系,浙江創新開展「網際網路+信用監管」模式,探索將信用權重引入雙隨機抽查,開展差異化分類監管,「讓好人放心經營,讓壞人無處遁形」。截至今年6月,浙江已對全省262.66萬家在冊企業實施信用風險分類管理。
利用信用監管,浙江「網際網路+監管」平臺集成了全省統一的雙隨機抽查監管系統,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本年度應用信用規則開展「雙隨機」抽查佔比從2019年的24.1%提升至79.3%,應用信用規則後的問題檢出率34.05%,比未信用規則的問題檢出率高出6成。
【來源:央廣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