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聽過這麼一個故事,就說兩隻猴子要上樹摘桃子,但是為了不被老虎吃掉,它們決定合作。一隻上樹摘桃子,另一隻則在旁邊放哨;摘桃的猴子要留一半桃子給放哨的,而這隻放哨的也不能擅自離開。這也就是要求這兩隻猴子不能只想著自己,而要想著如何合作,只有這樣它們才能從倆猴變成猴群。
看,連猴子之間的合作都可以如此配合,那作為現代人的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更是離不開合作,包括與同事之間、與上司之間,還有與客戶之間,都離不開合作。但是如果遇到的合作的對象是三觀不合、不信任或者不喜歡的人,那又該如何展開合作呢?
國際合作專家亞當·卡亨告訴我們,如果真的遇到以上三種人,我們需要利用伸展合作模式來進行合作。這種新型合作模式是在他的這本新書《如何與利益不同的人合作》裡面提到的。
亞當·卡亨,曾在南非種族和解和哥倫比亞內戰等國際事件中,成功幫助極端對立的雙方達成了合作,並且在很大程度上至少幫助了2位偉人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目前是裡奧斯合伙人公司董事。
《如何與利益不同的人合作》提出的新型合作模式從三大重要原則與方法開始,再到解決傳統合作模式的固有缺陷,都提供了解決複雜問題的思路。
一.為什麼合作越來越困難?
作者亞當·卡亨認為都是一種叫做」敵對化症候群「的常見行為在作祟,這種敵對化會讓我們認為,跟我們打交道的人就是我們敵人,認為是他們造成了我們的問題,而且正在傷害我們。而正是有了這種敵對的想法,才讓我們的思考與行動都圍繞著這種想法來開展,我們會佐證這種看法。作者就舉了自己的一個親身經歷:
2015年,作者促成了一場33位國家領導人舉辦的研討會。這場會議最主要的議題就是要解決他們各個國家最重要的問題——不安全、不合法和不平等並由此引發的系統性崩潰。作者本來以為這場研討會可以一直進展順利,但是由於與會的人員都有不同的背景,來自各個不同的行業,有政治家、知識分子、記者、企業主。而且他們並不信任對方。
因此,到了會議最後一天的上午,項目運營團隊就一些進展不順利的事情進行了討論,甚至有些團隊成員認為亞當·卡亨的工作做得不到位,還寫了一份批評說明,在各成員中相互傳閱。作者認為自己的專業性受到了挑戰,心裡很失落,於是寫了為自我辯護的郵件一封又一封。
作者為了保護自己周全,在與組織者的電話溝通中反擊並責備了他們,認為他們是在背叛他的團隊與團隊的努力。並因此不認同、不相信這些組織者。
所以為什麼說合作越來越難呢?因為問題越重要,差異就越大,合作就越發的困難。我們看到即便是享譽世界的國際合作專家,也曾有這種敵對化的心理,因此合作的挑戰就在於,不管哪種情況,對方的背景差異再大,我們必須與他們達成合作,無論我們不認同、不信任還是不喜歡的人。
二.傳統合作的固有缺陷限制了合作
簡單的環境中,用傳統的合作方式沒有問題,但事實上我們現在所面臨的環境越來越複雜,傳統的合作模式已經遠遠滿足不了新的合作環境。傳統的合作包括什麼呢?作者舉了3個案例:
1.變革管理以控制為假設
瓊斯是一家大型醫院的CEO,這家醫院目前財務狀況很糟糕,為此她說服董事會給了她一個項目以便改變醫院的運作。瓊斯組建了一個改革團隊,邀請了醫院所有部門的最高管理層,還聘請了專家顧問,就病人和對整個醫院最有利的事情提出了解決方案。很快他們就達成了一致,並制定了實施計劃,具體到每個部門為了改革必須做些什麼,包括獎懲措施。
瓊斯和團隊很高興完成了一項複雜的任務,於是給全體員工發了一封電子郵件,宣布改革的開始。但大多數人員要麼玩世不恭,要麼自我防衛,員工都害怕自己的工作變得不令人滿意,他們開始責怪瓊斯與管理層,甚至連患者也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擔憂。
管理人員越想推行計劃,阻力就越大,甚至財務狀況更糟。很顯然,瓊斯的改革項目失敗了。作者分析得出,瓊斯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她犯了三個典型的錯誤:
首先,有關於項目的討論全部集中在醫院的整體利益上。
她忽略了一個事實,就是不同的部門和個人對事情都有著千差萬別的看法,改革會產生對立面。而且,她所強調的「整體利益」,並不是一個整體需要被優化,她這麼做讓人覺得她是在試圖操控整個進程。
其次,改革過程中,她和顧問們清晰表述問題、解決方案和計劃。
改革不應該在現有選項中進行選擇,而應該在工作展開中共同創建新的選擇。而瓊斯和她的團隊忽略了醫院複雜的情況,所做出的方案與計劃都是片面的,根本無法達成實質上的一致。
最後,變革管理意味著讓員工改變他們的價值觀和行動。
瓊斯只想著推行改革需要員工做些什麼,這當中就有一條假設:地位更高的人改變地位更低的人。但這條假設所帶來的結果就是每個人都處於防衛狀態,人們不排斥改變,而是排斥被改變。
瓊斯看似短時間內就把改革的計劃給落實了下來,但實際上卻經不起環境的推敲,原因就在於她忽略了「多個」整體,而不是「一個」。如果她能明白多個整體中,大多數人都有著不一樣的觀點和建議,可以多參考這些建議;或者先試行一段時間,在試行期間可以搜集到新的選項,相信會對最終的計劃有著很高的參考價值。
2.正確答案只有一個
作者亞當·卡亨在年輕時,所接受的訓練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成為一個解決問題的專家。他在27歲時得到了一份在荷蘭殼牌公司全球規劃部的工作。殼牌的這些同事都是公司內外部的聰明人,而作者也是聰明人,這是外界對他的評價。他自己也接受這個評價,並認為殼牌很適合自己的發展。
作者認為,他可以解決一切複雜的問題,因為他從各式各樣的訓練中學習並內化了一個模型,這個模型有3個步驟:
第一,通盤考慮問題與解決方案,制定計劃;
第二,獲得掌權者批准;
第三,通過下屬執行計劃。
在亞當·卡亨看來,這個步驟合情合理,就是通過這3步來尋找一個最佳解決方案,甚至當時亞當·卡亨的老闆都這麼認為,然而正是這種認為只有一個正確答案的觀點,限制了其他答案的可能性。
3.傳統合作的局限性
當作者離開殼牌去其他環境工作,應對更為複雜的挑戰時,他發現上面的3個步驟都不管用。而且他還觀察到身邊的人處理起複雜的事情來,即使知道有這麼3個步驟,他們也不會這麼做,他們只會一邊前進,一邊思考接下來要怎麼做。
亞當·卡亨在讀大學時,專業是物理學,當時他成績非常好,可以做出書本上的每一道題。作者後來才發現,正是這種答題的方式給他帶來了明顯的錯誤,因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是沒有一個固定答案的,也就是說面對紛亂複雜的合作,我們根本就沒有一個「最佳解決方案」。
如果用傳統的方式來應對複雜的情況,那只會強化了敵對的結果。意識到了傳統的合作只能用於簡單並且可控的情況下,作者認為這種合作方式已然過時,因此在其他情況下需要伸展合作。
三.伸展合作,提升達成合作的可能性
在簡單可控的情況下,傳統合作假設我們控制焦點、目標、實現計劃,並為了該計劃每個人的付出。那在不可控的情況下,伸展合作用3個維度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前進的方式。
維度一:如何與合作夥伴建立聯繫。
由於複雜的情況不受控制,團隊成員的觀點與利益也各不相同。我們不可能像在傳統合作中,有一個可控制的焦點或目標。所以,作者認為,面對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用開放的態度接納團隊內外的衝突與聯繫,與之共存,這就是伸展合作的第一步。
維度二:如何推進團隊的工作。
複雜不可控的情況下,團隊成員互相不信任,而且對於行動的結果也不能預測。因此,還是需要進行伸展合作,並在這個過程中,收集不同的觀點,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腳踏實地發現有什麼方法可以推動工作的進展。
維度三:在試圖解決的情況中,我們扮演什麼角色。
傳統合作中,我們可以讓別人改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以便推進我們的計劃。但是複雜不可控的情況下,我們也沒有辦法讓別人做任何事情。因此,只有努力往伸展的方向去,投入到當前的形勢中去,並且願意改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複雜又不可控的情況下,傳統的合作方法正在變得失效,所以需要利用這三個維度來轉變,才能更好地展開合作。
伸展合作可以給我們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裡面還有具體的操作方法,大家可以翻開這本《如何與利益不同的人合作》,因為與那些意見不一致的人合作真的是一項重大的挑戰,但是只要我們學會了這個伸展合作的方法,即使遇到再複雜的情況、遇到三觀再不一致的人,我們都能夠很好地完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