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 | 量子密碼學是怎麼來的?

2021-02-25 墨子沙龍

這是Sheldon的第92篇漫畫,所有圖片大約2.3MB。

在 1960 年代,有一個名叫威斯納( Stephen Wiesner )的本科生,他在美國布蘭蒂斯大學上學時,就開始對量子物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般的本科生學了量子物理學以後,通常也就是放幾句「將來我要拿諾貝爾獎」的狂言,然後灰溜溜地畢業滾蛋。但威斯納與眾不同,他學會量子物理學後,忽然想到一個能發財的點子!

原來,在量子物理學中有一個奇怪的定理,叫作 「量子不可克隆定理」 。它的意思是說,如果你製造了一個量子態 X ,並且對外界保密,那麼任何人都不可能像我們用 Ctrl + C 、Ctrl + V 那樣,克隆一個跟它一模一樣的量子態出來。

知道了這個原理後,威斯納忽然想到一個辦法,可以把它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威斯納想,市面上不是有很多假鈔嗎?如果我製造一種量子鈔票,像打水印一樣往每張鈔票放入不同的秘密的量子態,別人豈不是永遠也無法偽造或複製了嗎?

但是,你可能會問了,既然偽造者複製不了量子態,那他能不能測量一下其中一張鈔票中的量子態是什麼,然後照著測量的結果仿造一大堆偽鈔呢?答案是不能。這是因為在量子力學中,還有一個奇怪的原理,叫作 「測不準原理」 。也就是說,任何偽造者都不可能只測一次,就準確測出量子態的全部特徵來。

更加奇怪的是,量子態還有個毛病,叫做 「只能測一次」 。不論是誰,只要對任何一個量子態做一次測量,那個量子態就會瞬間坍縮,徹底變成另外一個狀態。所以,如果第一次沒測準,那麼永遠也不會有第二次機會了。所以,如果威斯納設想的量子鈔票真的能夠實現,那麼只要量子物理學沒有被推翻,它就真的可以從物理上實現「不可偽造」、「不可複製」的願望。

當然,威斯納後來並沒有發財。因為他的設想只是在原理上可行,在技術上還實現不了。威斯納想,發不了財沒關係,發篇論文應該是妥妥的。於是,威斯納把他的理論寫成了一篇論文,投給了 IEEE(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的一家期刊,結果卻慘遭拒絕。原因也很好理解,IEEE的那份期刊從編輯到審稿人都是搞信息科學的,根本看不懂這篇寫滿了量子物理學符號的論文。

在挫折面前,威斯納並沒有對自己的理論失去信心。俗話說的好,是金子總會發光!他立志一定要讓世人知道他的理論。於是,威斯納只要逮到機會,就會宣傳自己的「量子鈔票」理論,結果遭受了更多挫折!

幸好,威斯納有個好基友,叫作本奈特( Charles Bennett ),當時在哈佛讀研究生。於是,威斯納就去波士頓找本奈特,把自己的這個想法告訴了他。別人可以不懂威斯納,但是本奈特不可能不懂威斯納。

聽了「量子鈔票」的理論,本奈特大為讚嘆。於是,作為好基友,他只要逮到機會,便向他人介紹威斯納的理論。只是在當時,面對如此超前的理論,回應者始終是寥寥無幾。

就這樣過去了十幾年,直到 1979 年。

當時,加勒比海的一個島國叫波多黎各正在舉辦一場信息科學的國際會議。由于波多黎各是著名的海濱度假聖地,在會議期間,科學家們總會忙裡偷閒,跳到大海裡暢遊一番。

有一天,一位叫布拉薩德的博士生( Gilles Brassard )正在海裡遊泳,忽然,他發現有一個人迎面向他遊過來,越來越近,越來越近,然後……

經過一通海聊,布拉薩德終於搞清楚了。對面的這個人不是壞人,而是在他讀過的一篇文章中講到的一個科學研究的作者本人,叫本奈特。

當然啦,本奈特也不是隨便搭訕他的。布拉薩德曾經在國際會議上要做了一個報告,內容是「相對密碼學」。本奈特覺得這人肯定會對「量子鈔票」理論感興趣,所以特地遊過來搭訕他。

布拉薩德和本奈特兩個年輕科學家一見如故。他們的思想經過劇烈碰撞後,很快發現,用「量子鈔票」的理論造鈔票雖然不行,但是可以往密碼學上面套啊!他們連忙潛心研究,在 1982 年時合寫了一篇論文,向世人介紹了一個新的理論,叫作 「量子密碼學」 。於是,在量子物理學誕生 82 年後,它和傳統密碼學的結晶,量子密碼學問世了。

不過,跟「量子鈔票」理論一樣,布拉薩德和本奈特一開始提出的 「量子密碼學」 方案,也有一個明顯不實用的地方。他們的初衷看起來很好,「用量子態來儲存關鍵信息」,可是,在 70、80 年代時,人們最擅長操縱的量子態是在真空中永遠以光速飛行的光子。想想看,你能把光子儲存在口袋裡,需要用的時候再拿出來用嗎?

光子就是用來傳播信息的,怎麼能儲存在口袋裡呢?於是,布拉薩德和本奈特靈機一動想到,既然光子不適合儲藏,只適合傳播,那我們幹嘛不發揮它的特長,讓它來傳遞某種「不可偽造」、「不可複製」的重要信息呢?

就這樣,在 1983 年,布拉薩德和本奈特又提出了一個新的理論。在這個理論中他們證明,科學家可以用光子形成的量子態,傳輸一組任意長的隨機密鑰。這個密鑰非常安全,發送者和接收者可以放心地用它來加密或解密一段信息。不用擔心竊聽,不用擔心偽造,因為量子物理學中的「測不準原理」和「不可克隆定律」,保證了它的完全性。這個理論就是後來支撐了量子密碼學半邊天的量子密鑰分發

有趣的是,布拉薩德和本奈特在為他們的理論投稿時,只能把長篇大論縮寫成寥寥幾句話,因為他們瞄準的 1983 年度頂級資訊理論會議 ISIT 只接受「論文摘要」。

俗話說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布拉薩德也有一個好基友,叫作巴爾加瓦( Vijay Bhargava )。巴爾加瓦正好在負責下一年的IEEE會議。於是,在巴爾加瓦的邀請下,布拉薩德和本奈特將他們的新理論寫成了一篇文章,發表在了 1984 年的一次IEEE的會議上。正是因為這篇論文,他們的理論終於獲得了更廣泛的關注。並且,該理論最終以他們二人的姓名首字母命名,叫作 BB84 協議( BB84 protocol )。

就這樣,從 1960 年代威斯納不切實際的「量子鈔票」開始,到 1984 年 BB84 協議的發表,量子密碼學終於正式誕生了。

作者:Sheldon

繪製:賞鑑

美指、對白:牛貓

排版:胡豆

鳴謝:徐飛虎

本文已發表於墨子沙龍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自媒體、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本帳號授權,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註:

1.BB84協議的原始論文,至今已經被引用了已經超過7000多次。

BB84文章的引用次數

2. 經過30多年的發展,量子密碼學已經發展成為一門理論與實驗交相呼應的成熟學科。1989年,科學家在32.5釐米的距離上,第一次驗證了BB84協議的設想。在2016年8月,中國發射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地將這一距離拓展到了1200千米。

3. 在1983年時,威斯納的論文終於在國際計算機協會的一份期刊Sigact News上發表了。更有趣的是,一位叫魏德曼(Doug Wiedemann)的計算機科學家讀了威斯納文章後,在1997年獨立發明了跟BB84一模一樣的協議。他不但將自己發明的協議也發表在Sigact News上,還給它起了一模一樣的名字,叫作「量子密碼學」。

還有更多有趣的活動,確定不看一下嗎?

【活動報名】量子密碼學三巨頭齊聚墨子沙龍

【活動報名】姚期智院士做客墨子沙龍 | 當計算機遇上量子信息

在這裡了解量子密碼的一切 | QCrypt2018國際量子密碼會議

參考文獻:

1. Nicolas Gisin, and et. al., Quantum cryptography, Rev. Mod. Phys. 74, 145-195 (2002).

2. http://arxiv.org/abs/quant-ph/0604072v1

相關焦點

  • 量子密碼學需要一次「重啟」
    雖然人們已經研究了量子密碼學幾十年,但仍然沒有可行的路線圖來說明如何發展量子密碼學來保護現實世界中的數據和大眾的通信。這並不是說量子密碼學缺乏商業應用。量子加密利用單個光子的精妙量子態來傳輸不經探測則無法訪問的數據,如今這一行業仍屬利基產業,目前只有少量公司在運營或付費訪問位於澳大利亞、中國、日本和美國的採用量子密碼技術保護的網絡。
  • 量子密碼學發明者來了!百度研究院又添世界級顧問
    同時,百度研究院顧問委員會再度迎來一位世界級科學家——量子密碼學的共同發明者之一、牛津大學終身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量子技術中心主任Artur Konrad Ekert。百度首席技術官、百度研究院院長王海峰博士在會上重申百度研究院的使命和願景。他表示,百度研究院以引領前沿科技發展、推動AI頂尖技術突破為使命,致力於成為世界級的研究機構。
  • 都說量子計算下密碼都是渣,所以清華突破後量子密碼硬體加速技術
    隨著近幾年來量子技術的研究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發展,我們很多人開始對於量子計算、量子計算機有了初步的了解。量子計算的強大,我們都是時有耳聞。所以可能來自量子計算毀滅性的威脅,在量子計算技術發展的同時,學術界和工業界早已開始研究「反量子計算密碼學」也就是後量子密碼算法,後量子密碼硬體加速技術。為什麼要加上硬體加速這些字眼呢?因為要研究後量子密碼算法,不可避免會涉及到超強的計算,當運算量實在巨大的時候,一人客想可能有朋友明白了,如果要落地應用和推廣,那麼這就不是一般晶片小弟弟們能承受得了的了。
  • 什麼是量子密碼學?RSA加密算法又是什麼?量子計算機厲害嗎?
    2021-01-10 17:14:01 來源: 火爆的小企鵝 舉報   現在比較火的「量子密碼學
  • 什麼是後量子密碼學(PQC)?
    by Martin Giles July 12, 2019如果沒有 &34;的密碼防禦措施,從自主車輛到軍事硬體--更不用說在線金融交易和通信--各種事物都可能成為能夠訪問量子計算機的黑客的目標。人們正在競相創造新的方法來保護數據和通信免受超強量子計算機帶來的威脅。
  • 創造出11維量子態,量子加密通信,共享密碼的創紀錄量子協議
    科學家開發一種在多方之間共享密碼的創紀錄量子協議,創造出了一個11維的量子態,並用它在10個參與者之間共享一個密碼。通過使用量子技術,只有在各方相互信任的情況下,密碼才能被解鎖。這項研究為狀態的維度(這影響到密碼可以有多大)和與之共享的各方數量創造了新記錄,是在量子網絡中許多節點上安全分發信息的重要一步。
  • 院士探討「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近日,第十二期花城院士科技峰會暨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高峰論壇在穗舉行,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產業的創新引領發展。國內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領域的知名專家及企業家面對面,共同探討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產業化的關鍵問題以及科技金融戰略。目前,國家將新一代量子通信與網絡、量子科學、腦科學、人工智慧等領域研究作為前沿科學領域布局。據介紹,華南師範大學早在1986年成立華南量子電子學研究所。
  • 傳統密碼VS量子密碼
    在介紹量子密碼之前,我們得先普及一點傳統的加密方面的知識,數據加密起源很早了,我認為就沒有必要從「盤古開天地」講起了,我就直接介紹目前主流的常用加密體系,首先現如今的加密體系大都是基於密鑰的,這裡的標準讀法是MIYUE,不過我已經改不過來了,所以就不要糾結我的發音了好吧,搞過編程的應該對這塊都比較熟悉,這些加密方式具體算法都是完全公開的,因為如果沒有密鑰,你知道算法也沒有用
  • 抗量子密碼技術漫談
    受持續升溫的量子技術的影響,抗量子密碼也成為人民大眾經常談起的話題。在正式的內容展開之前,讓我們先從兩個小故事來建立必須的基本概念。 故事1:一日去國家密碼管理局開會,行至門口遇到兩位散步的老兩口盯著門口的牌子在聊天。
  • 【中國科學報】量子密碼:無條件安全的希望
    用量子態做密碼的安全性就在於此。」日前,中科院院士、全國量子光學專業委員會主任郭光燦談到量子技術的應用時說,「量子密碼是量子學中第一個可用的技術。」  「未來的100年人類會進入量子調控新紀元,會有一批新的技術叫量子技術。影響最大的是量子計算機,大概還有10~20年以後才能實現;但是量子密碼,現在已經到了實用階段。」郭光燦說。
  • 量子十問之五:量子密碼就是量子通信嗎?
    主要原因是,「 一次一密」 要消耗大量「 密鑰」,需要甲乙雙方不斷地更新密碼本, 而「密碼本」的傳送(稱為「密鑰分配」)本質上是不安全的。採用不安全的密鑰來實施「一次一密」加密仍然是不安全的。那麼是否有什麼辦法可以確保密鑰分配是安全的?有,這就是「量子密鑰分配」(縮寫為「QKD」)!
  • 量子密碼的大門,中國終於打開,再一次站在了世界巔峰?
    在2018年在上海舉行的國際量子密碼會議上,一位德國科學家稱讚了中國,它喚醒了世界上許多國家認識到發展量子通信的價值,這表明我們在量子密碼學領域的研究一直處於世界前沿。6月13日,日本經濟新聞報導,中國已獲得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批准,制定了量子密碼安全國際評價標準。
  • 量子計算機破解密碼誰能防?國內首份量子安全白皮書發布
    沒人知道實用量子計算機何時會到來,但這柄懸在現代公鑰密碼體系之上的達摩克裡斯之劍,需要量子信息學和經典密碼學兩個領域的專家共同做準備。這意味著,基於量子物理的「量子密碼技術」(包括量子密鑰分發QKD和量子隨機數等)與基於新型數學難題的「抗量子計算密碼技術」(PQC)這兩種技術路線探索融合發展已經邁開腳步。
  • ——絕對安全的量子密碼
    經常聽到對量子保密通信(或者說「量子密碼」)中「絕對安全」一詞的爭議,意思是指量子密碼不可能用數學方法破解。儘管強調這是「理論上絕對安全、不可被竊聽的加密方法」,の......仍然不免在各種理性和非理性的討論中扯皮。
  • 《高管的量子密碼指南:後量子時代中的信息安全》發布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這個算法必須在量子計算機上運行,這意味著密碼學的核心問題將由大型量子計算機來解決。這是量子計算機驚人的計算能力被證明具有實際應用的第一個例子。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如何使用後量子密碼方法來提高基於軟體的籤名和密鑰交換方法的安全性,這些方法在量子計算機強大到足以破解現有的公鑰密碼體系之後應該仍然有效。一些混合了不同算法的產品,即混合算法,已經投入使用。
  • 量子密碼是量子通信嗎?其實真正的量子通信離實際應用還很遠
    主要原因是,「 一次一密」 要消耗大量「 密鑰」,需要甲乙雙方不斷地更新密碼本, 而「密碼本」的傳送(稱為「密鑰分配」)本質上是不安全的。採用不安全的密鑰來實施「一次一密」加密仍然是不安全的。那麼是否有什麼辦法可以確保密鑰分配是安全的?有,這就是「量子密鑰分配」(縮寫為「QKD」)!
  • 後量子密碼晶片構架出現,公鑰密碼將被取代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清華大學魏少軍、劉雷波教授的科研團隊在第 22 屆密碼硬體與嵌入式系統會議(CHES 2020)上發表了後量子密碼硬體構架的相關論文報告。據悉,該論文報告屬於國際後量子密碼晶片領域,提出了後量子密碼算法的新型構架。該論文的第一作者是清華大學博士生張能,這也是中國大陸的科研人員首次在該領域論文報告中擔任第一作者的身份。
  • Hcash:見證量子計算和後量子密碼的「矛盾較量」
    今天,量子計算的落地速度正在超出很多人的想像,如果稍有不慎,將對現有公鑰密碼體制帶來毀滅性的打擊,網際網路世界甚至也將蕩然無存。不過,Hcash正在見證量子計算和後量子密碼的「矛盾較量」,甚至在區塊鏈的競爭中通過後量子密碼的技術突破獲得競爭優勢。
  • 清華大學在後量子密碼晶片上取得突破
    據悉,該論文報告屬於國際後量子密碼晶片領域,提出了後量子密碼算法的新型構架。該論文的第一作者是清華大學博士生張能,這也是中國大陸的科研人員首次在該領域論文報告中擔任第一作者的身份。相信不少人對後量子密碼晶片都是很陌生的,其實後量子密碼晶片是一種新型的晶片而且是和量子密碼算法緊密相關的晶片。
  • 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高峰論壇舉行
    (央廣網發)央廣網廣州9月26日消息(記者周羽) 9月23-24日,第十二期花城院士科技峰會暨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高峰論壇(CFQCIS 2020)在穗舉行。目前,國家將新一代量子通信與網絡、量子科學、腦科學、人工智慧等領域研究作為前沿科學領域布局。我國量子密碼技術取得矚目成就,華南師範大學早在1986年成立華南量子電子學研究所,引領量子電子學的發展。2017年,劉頌豪院士團隊創立廣東國騰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瞄準量子科學與工程重大科學問題,推動量子通信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