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高精密度海洋測高衛星Jason-3發射成功

2020-12-05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郝靜報導 美國當地時間1月17日上午10時42分(北京時間18日凌晨2時42分),「獵鷹9」號火箭搭載著高精密度海洋測高衛星——「Jason-3」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成功。

  「Jason-3」衛星將繼續執行1992年發射的託帕斯-海神(Topex-Poseidon)衛星任務,測量海平面平均值,並與「Jason-1」和「Jason-2」共同運行,從而保證衛星觀測數據的連續性。

  Jason-3的海波和海洋表面形貌的測量值將成為海況、洋流數值預報及其他海洋氣象學和海洋學必不可少的數據。這些測量數據也會被用於海-氣耦合數值預報模式中進行季節預報。

  作為「哥白尼計劃」的一部分,該衛星是歐洲氣象衛星開發組織(EUMETSAT)、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CNES)、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歐洲聯盟的一項聯合任務。

  在「哥白尼計劃」裡,Jason-3作為一項參考任務,對「哨兵-3」衛星的海面高度觀測進行交叉定標,為未來歐洲和美國將實施的「哨兵-6」和「Janson-CS」合作計劃打下頭陣。

  (責任編輯:賴敏)

相關焦點

  • 中法海洋衛星成功發射 三大突破實現風浪同測
    央廣網北京10月30日消息(記者杜希萌)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昨天(29日)上午8點43分,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實現了第289次發射,中法海洋衛星正是這一次發射的「核心」。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司副司長趙堅說,海洋衛星中的動力環境衛星主要是對海面風場、海浪波高、海浪譜等為觀測目標,而此次發射的中法海洋衛星將在全球首次實現海風和海浪同步觀測。他說:「海風和海浪的關係歷來是海洋科學家非常關注的,同時、同地獲取海風、海浪探測數據,對於進一步提高海洋動力環境觀測精度,認識其內在規律非常有價值。」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
    長四乙火箭點火升空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火箭測試海洋二號C衛星是我國第三顆海洋動力環境衛星,也是空間基礎設施海洋動力探測系列的第二顆業務星,將與2018年10月發射的海洋二號B衛星及後續規劃發射的海洋二號D衛星組網運行,共同構成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
  • 海洋二號C星成功發射!撥雲瞰海顯身手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遙四十一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據設計師介紹,海洋二號C星入軌與B星實現雙星組網後,觀測周期將由單星3天縮減到1天;後續待海洋二號D星發射並完成三星組網後,將具備小時級覆蓋全球主要海域的觀測能力,同時,能夠實現亞中尺度海洋現象觀測,為我國海洋防災減災、氣象、交通和科學應用等提供重要支撐。
  • 歐洲地球重力場和海洋環流探測衛星發射升空
    在軌飛行示意圖 [資料圖片]  新華網莫斯科3月17日電(記者 聶雲鵬)俄羅斯航天兵新聞局局長佐洛圖欣17日宣布,俄羅斯當日用「轟鳴」運載火箭將歐洲地球重力場和海洋環流探測衛星(Goce)發射升空。  據俄媒體報導,莫斯科時間17日17時21分(北京時間17日22時21分),一枚「轟鳴」運載火箭攜帶歐洲地球重力場和海洋環流探測衛星從俄羅斯普列謝茨克發射場發射升空。預計經過91分鐘後,火箭將把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歐洲地球重力場和海洋環流探測衛星是歐洲航天局研製的最先進的探測衛星之一,它重約1噸,使用壽命為10年。
  • 海洋二號C星成功發射!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構建更進一步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海洋二號C星送入預定軌道。記者從五院了解到,後續待海洋二號D星發射並完成3星組網後,我國將具備小時級覆蓋全球主要海域的觀測能力,同時能夠實現亞中尺度海洋現象觀測,為海洋防災減災、氣象、交通和科學應用等提供重要支撐。「走位」獨特的多功能衛星海洋二號C星具有身手敏捷、眼疾手快的特性,能夠實現更高的海洋風場觀測頻度。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將構成我國首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
    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海洋二號C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海洋動力衛星系列的第二顆業務衛星,國家航天局負責海洋二號C星工程組織實施管理,自然資源部為牽頭用戶部門,自然資源部所屬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負責地面系統和應用系統建設、運行。▲搭載海洋二號C衛星的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
  • 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構建更進一步,海洋二號C星成功發射!
    9月21日13時40分,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海洋二號C星送入預定軌道。國家航天局負責海洋二號C星工程組織實施管理,自然資源部為牽頭用戶部門,自然資源部所屬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負責地面系統和應用系統建設、運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八院分別抓總負責衛星系統、運載火箭系統研製;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負責發射場及測控系統組織實施。
  • 歐洲航天局和歐洲媒體 連續點讚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據新華社電 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24日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歐洲航天局在發射成功後連續3天在社交媒體點讚中國發射嫦娥五號,同時表示歐方也為此次探月活動提供了技術支持,這展示了航天領域國際合作的重要性。24日發射成功後,歐航局在推特上祝賀:「嫦娥五號起飛奔向月球!
  • 事故後的第三次成功發射:聯盟號火箭搭載歐洲氣象衛星升空
    事故後的第三次成功發射:聯盟號火箭搭載歐洲氣象衛星升空  Connor Feng • 2018-11-08 19:46:39
  • 中國長徵十一號再次成功進行海洋發射,馬斯克也考慮發射都改海上
    9月15日9時23分,在預定海域,中國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以「一箭九星」的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太陽同步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中國的海洋發射平臺再次成功發射衛星,未來中國海洋發射將進入常態化。同樣是以海洋為發射背景,同樣的低成本發射,不得不說長徵系列的有力競爭對手SpaceX。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
    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海洋二號C衛星是我國第三顆海洋動力環境衛星,也是空間基礎設施海洋動力探測系列的第二顆業務星,將與2018年10月發射的海洋二號B衛星及後續規劃發射的海洋二號D衛星組網運行,共同構成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實現對全球海面高度、
  • NASA、ESA與SpaceX合力發射海平面高度量測衛星Sentinel-6
    據Engadget中國版11月22日消息,稍早美國太空署NASA與歐洲太空署ESA合作的Sentinel-6MichaelFreilich海洋監測衛星,由SpaceX的Falcon9火箭運載,於美國加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前往低地軌道。
  • 中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星
    中新網北京9月21日電(郭超凱 段遜 李晨)北京時間9月21日13時40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遙四十一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發射現場。攝影:汪江波海洋二號C星是中國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海洋動力衛星系列的第二顆業務衛星。
  • 我國長徵4B火箭發射成功,海洋二號C衛星部署成功,我國海洋探測又添...
    周一,中國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一顆新的海洋觀測衛星,長徵4B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起飛,本次任務發射成功,部署成功。海洋二號C衛星代表了第二代海洋觀測和監視衛星,該計劃於2007年2月獲得國家航天局批准,用於全天候測量海洋動態和環境參數。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
    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海洋二號C衛星是我國第三顆海洋動力環境衛星,也是空間基礎設施海洋動力探測系列的第二顆業務星,將與2018年10月發射的海洋二號B衛星及後續規劃發射的海洋二號D衛星組網運行,共同構成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
  • 我國第四顆海洋水色系列衛星,發射成功
    從國家航天局、自然資源部獲悉:2020年6月11日2時3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該星將與2018年成功發射的海洋一號C星進行上、下午組網觀測,填補我國海洋水色衛星下午無觀測數據的空白。
  • 歐洲航天局和歐洲媒體連續點讚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新華社布魯塞爾11月26日電(記者李驥志 陳晨)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24日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歐洲航天局在發射成功後連續三天在社交媒體點讚中國發射嫦娥五號,同時表示歐方也為此次探月活動提供了技術支持,這展示了航天領域國際合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