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體育雜誌為啥這麼火?《運動與健康科學》躋身SCI體育學期刊...

2020-11-28 騰訊網

上海體育學院主辦的中國大陸第一本英文版體育學術期刊——《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近日再迎喜訊:根據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原湯森路透)公布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 JCR)最新數據,該刊影響因子躍升至5.2(去年為3.644),在85種被SCI收錄的體育類期刊中排名第5(去年排名第10)。這標誌著這本體育雜誌已具備相當的國際影響力,邁入國際一流體育學術期刊行列。

《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2011年正式啟動「創刊」工作,僅用9年就顯示標杆效應——創刊一年半進入國際權威資料庫,目前已躋身SCI體育學期刊世界前五,成為國家七部委「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重點支持對象,堪稱學術期刊界「更快、更高、更強」奧運精神詮釋的代表。九年磨一劍,秘笈何在?

遵循國際理念,講述中國故事

風雨九載,碩果纍纍。作為我國唯一一本同時被SCI和SSCI收錄的期刊,《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曾獲得「中國百強科技期刊」「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2015-2019年連續在2000餘種中國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第一)等稱號,2017年入選中宣部等四部委聯合主辦的「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2019年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2019年獲得國家七部委「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重點期刊建設項目。

從篳路藍縷到星辰大海,上海體育學院期刊中心主任吳堅,如數家珍。綱舉目張,《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堅持打造國際一流的編委會。編委會由41名編委組成,其中外籍編委77%,許多編委是國際一流專家,並在國際重要體育學術組織中擔任要職。期刊通過定期召開編委會會議以及日常頻繁交流工作,與編委們建立了密切的關係。長此以往,編委們在為雜誌獻計獻策、身體力行的同時,積極投身到學校各二級學院的科研工作和學科建設中。

遵循規律,注重全流程編審的國際化。稿件國際化:期刊每年收到的投稿量在1500篇以上,來自近70個國家/地區,其中國際來稿約佔88%;審稿國際化:嚴格執行「三審制」,拒稿率高達95%,初審時間僅為3天;出版國際化:與全球最大學術出版機構愛思唯爾合作,採用開放獲取(OA)模式;傳播國際化:充分利用海內外社交媒體平臺傳播期刊內容;讀者國際化:全文下載量超過90萬次/年,其中國際下載量佔85%以上。

「雖然是一本英文期刊,但我們一直在講述中國體育故事。」吳堅介紹,期刊創刊後一共出版4期特刊,分別以「中國傳統醫學與運動」、「太極拳:從傳統應用到現代實踐」、「中國體力活動、老齡化與健康」 、「中國兒童青少年體力活動與體質」為主題,介紹中國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和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研究成果,在全球範圍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力,切實提升了中國體育學科的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

《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的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得益於上海體育學院高度重視、全校通力協作、國際編委會鼎力相助以及專業化編輯團隊傾力貢獻。這張影響力持續增長的國際學術名片很好地促進了學校「雙一流」學科建設,也用實際行動助力我國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

踐行期刊社會責任,凸顯體育健康價值

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政府、社會和民眾都開始認識到,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是保護人民健康、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維護經濟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如何創新方式方法做好全面社會健康管理轉變,解決好關係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長期性問題,如何通過體育途徑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成為現實課題。

體育所蘊含的健康促進功能,過去一直被忽視,但疫情讓很多人認識到,運動帶來的免疫力是最好的抗體。疫情期間倡導減少外出引發的居家健身需求以及國際學術界對運動提升抗疫能力的研究都表明,運動健康促進作為預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具有重要價值。

運動的健康促進,通過體醫結合、康(醫)體融合的方式,在慢病治療和管理方面別有一功。「中國有1億多的糖尿病患者人口,90%都是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產生胰島素的能力並沒完全喪失,目前一般都讓吃藥。」上海體育學院院長、《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主編陳佩傑教授認為,「但換個思路去治療,胰島素都在肌肉裡,通過增加肌肉訓練增加胰島素,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綠色療法。」還比如高血脂症狀,也可以實現運動健康促進:患者可以通過一定強度的運動代謝,精準促進血脂回到正常水平。

在打造大健康的國家戰略下,正由以治病為中心逐步邁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理念轉變。「國家推進全民健康,需要這個領域的科學支撐。上海體育學院的研究工作,從慢病的運動幹預、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等,都是圍繞健康促進、公共健康展開。通過《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我們不僅介紹歐美國家和地區先進的運動健康理念,也力推中國群眾體育運動、中國的武術氣功,引發國際高度重視中國運動健康發展。」

不管是醫學界還是體育界,嚴謹的學術研究越來越多地驗證「運動是良醫」這句話。陳佩傑告訴記者,「這本雜誌的快速發展,關鍵是聚焦世界運動和健康發展的前沿科學,踐行學術期刊教育及科普的社會責任,這是老百姓的民生剛需。我們需要幹細胞、基因研究等醫療健康高科技,更要關注事關百姓民生的健康促進科學。在運動健康促進理念的指引下,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社區衛生中心的家庭醫生,不僅能開出藥方,還能給老百姓給出科學運動處方,注重運動公共健康。」

相關焦點

  • 《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躋身SCI體育類期刊前五
    中國大陸第一本英文版體育學術期刊——《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日前再迎喜訊:根據科睿唯安公布的最新期刊引證數據,該刊影響因子躍升至5.2(去年為3.644),在85種被SCI(科學引文索引)收錄的體育類期刊中排名第五(去年排名第十)。
  • 2020年體育科學SCI期刊影響因子報告
    體育科學(Sport Sciences)方面,總收錄期刊比上一年度新增兩種期刊,總目錄達到85種,這是除了2011年85種之後,年度收錄期刊數量再次升至最高。2019版JCR體育科學類SCI期刊(按影響因子順序排列)中國元素方面,涉及到的三本期刊本年度IF均有上漲。上海體育學院主辦的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影響影子為5.200,比去年的3.644有較大幅度提高,排名也有去年的第10名跨入第5名。
  • 上海科技期刊躋身國際一流期刊陣營
    同樣出自上海學術出版陣營的《納微快報》和《分子植物》影響因子雙雙突破12;《運動與健康科學》創刊八年即躋身世界體育學期刊第五;《光子學研究》在世界光學期刊中排名第十同樣出自上海學術出版陣營的《納微快報》和《分子植物》影響因子雙雙突破12;《運動與健康科學》創刊八年即躋身世界體育學期刊第五;《光子學研究》在世界光學期刊中排名第十……這一串亮麗的成績單與迅速拉升的排名,折射出的是一個立足上海、背靠中國的高水平國際學術交流與展示平臺的「硬核」崛起,也是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生動實踐,更是上海不斷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的軟實力體現。
  • 上海科技期刊躋身國際一流期刊陣營
    同樣出自上海學術出版陣營的《納微快報》和《分子植物》影響因子雙雙突破12;《運動與健康科學》創刊八年即躋身世界體育學期刊第五;《光子學研究》在世界光學期刊中排名第十。同樣出自上海學術出版陣營的《納微快報》和《分子植物》影響因子雙雙突破12;《運動與健康科學》創刊八年即躋身世界體育學期刊第五;《光子學研究》在世界光學期刊中排名第十……這一串亮麗的成績單與迅速拉升的排名,折射出的是一個立足上海、背靠中國的高水平國際學術交流與展示平臺的「硬核」崛起,也是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生動實踐,更是上海不斷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的軟實力體現。
  • 上海科技期刊躋身國際一流期刊陣營
    同樣出自上海學術出版陣營的《納微快報》和《分子植物》影響因子雙雙突破12;《運動與健康科學》創刊八年即躋身世界體育學期刊第五;《光子學研究》在世界光學期刊中排名第十……這一串亮麗的成績單與迅速拉升的排名,折射出的是一個立足上海、背靠中國的高水平國際學術交流與展示平臺的「硬核」崛起,也是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生動實踐,更是上海不斷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的軟實力體現。
  • 杭州師範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346體育綜合專業碩士考研
    【導語】杭州師範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346體育綜合專業碩士考研全套現分享給大家。本內容全面豐富,共分為4個部分。資料來源:學爽學習網內容說明簡介:共包括10種電子書。(1)歷年考研整理杭州師範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346體育綜合[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彙編(2)參考教材筆記和課後習題詳解鄧樹勳《運動生理學》 (第2版) 筆記和課後習題詳解田麥久《運動訓練學》筆記和課後習題詳解周登嵩《學校體育學 》筆記和課後習題詳解(3)參考教材配套題庫鄧樹勳《運動生理學》
  • 學術講座丨體育科學領域英文論文的選題與規範
    為提高體育與運動醫學相關領域青年學者的英文學術論文撰寫水平和投稿規範,《運動醫學與健康科學(英文)》(Sports Medicine
  • 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中的「運動密度」
    只有運動起來才能提高體能和運動技能,形成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只有運動起來才能保證體育課教學效果改善和教學質量提高,從而提升學生的身體活動水平。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基於解決當前我國學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依據現行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提出了每節體育課運動密度應在 75%左右的要求。
  • 山東體育學院專業巡禮(四)|運動人體科學
    到2016年底我國已有29所院校設有該專業,分布於體育、醫學類和綜合類院校。其中,體育類院校共有14所,佔48.27%;醫學類院校共有6所,佔20.69%;綜合性院校共有8所,佔31.03%山東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專業於2003年開始招收本科生,2004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 「SSCI期刊投稿經驗系列之三」體育老師的論文投到哪兒?
    上期「SSCI期刊投稿經驗系列」我們以《Media International Australia》(《澳大利亞國際媒體研究》)這本期刊為例,帶大家探秘了SSCI期刊投稿平臺,點擊這裡回顧上期內容。今天我們繼續來探索SSCI期刊的投稿之旅。
  • 2020首家上市體育公司!健身器材巨頭舒華體育探索運動健康新方向
    鍥而不捨二度IPO終獲成功,舒華體育加速向健康解決方案服務商轉變作為一家專業、科學的運動健康解決方案提供商,創建於1996年的舒華體育憑藉多年經驗打造的產品供應體系以及貼合市場的產品設計、優異的產品質量和完善的配套服務,已在國內健身器材行業取得了領先地位。
  • 體育學院 - 魯東大學
    體育學一級學科為校培育與扶持建設學科,經過長期的成果積澱和方向凝練,逐漸形成了專項體育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體育歷史與文化研究、大眾體育健身理論與方法、武術與傳統體育養生理論與實踐和人體運動信息監測與應用5個獨具特色的研究方向;擁有體育教育訓練學二級學科碩士點1個,體育碩士(體育教學、運動訓練),教育碩士(學科教學·體育)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在職攻讀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學科教學
  • 深圳市體育中心海上運動基地正式掛牌 打造健康海洋體育產業新平臺
    ,共同打造了深圳首個健康海洋體育產業新平臺——「海上運動基地」。大鵬新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梁向文高度肯定本次活動,歡迎各種體育賽事到大鵬新區安家落戶這也是深圳市體育中心遵循市國資委、市投控公司「走出去」戰略作出的又一次全新的創新和嘗試,通過海上運動這一融合了競技、娛樂
  • 上海體育學院研究生招生信息網,上海體育學院考研信息網,上海體育...
    ;江西社會科學;2019.12(CSSCI)2.高原絲綢之路吐蕃體育文化交流研究;西藏大學學報;2019.12(CSSCI)非定向就業6060.077.172.021310403020004許毅梟男運動人體科學CET六級1.高溫環境下混合預冷對男性中長跑運動員體溫調節和有氧耐力運動表現的影響
  • 上海體育學院研究生招生信息網_上海體育學院考研信息網-研究生...
    2021年上海體育學院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一、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本學科比較寬廣的基礎理論與系統的專業知識,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能力,在科學研究和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成果的高級體育人才。
  • 普通高中體育、健康學業水平考試新通知!
    二、目標任務根據國家新的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本理念與目標要求,通過改革完善考試方式和內容,科學評價學生對體育與健康基礎知識、體能、運動技能、健身能力、娛樂欣賞能力、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等掌握情況,讓各地各校樹牢「健康第一」的理 念,提升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水平。
  • 《當代體育科技》雜誌是什麼級別期刊版面費多少投稿要求影響因子
    《當代體育科技》雜誌社徵稿函主管單位: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 主辦單位:黑龍江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CN:23-1579/G8 ISSN:2095-2813期刊收錄:知網、萬方、維普
  • 關於舉辦全國體育學術論文研討會的通知
    一、會議目的   (一)提高體育教師、研究者、博士生、碩士生的科研能力。  (二)講授體育學前沿動態、為師為學感悟。  (三)分享中英文論文撰寫與發表、課題申報與完成的知識。  (四)傳授體育學核心期刊的需求以及投稿技巧。
  • 山東體育學院研究生招生信息網_山東體育學院考研信息網-研究生...
    是以體育學科為主,教育學、文學、理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多學科交叉的應用型專業體育院校。2003年獲得國務院學位辦碩士學位授權;2005年獲得全國首批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授權。現擁有體育學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包括體育人文社會學、體育教育訓練學、運動康復學、運動人體科學與民族傳統體育學5個二級學科和體育教學、運動訓練、社會體育指導3個體育專業碩士學位領域。現面向全國招收統考及推薦免試資格研究生。
  • 為體育健兒及全民健身保駕護航——北京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建所50...
    運動醫學的由來運動醫學,是一門醫學與體育運動相結合的綜合性應用科學。研究的是與體育運動有關的醫學問題,它運用醫學的知識和技術對體育運動參加者進行醫學監督和指導,以達到防治傷病、保障運動者的健康、增強體質和提高運動成績的目的。運動醫學主要包括:運動醫務監督、運動損傷、運動營養學、醫療體育及運動康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