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實拍大黃蜂的活動,連黃蜂絨毛都能看清,網友:害怕毒螫飛出

2020-12-03 六維自然

在昆蟲世界中,大黃蜂是一種極具攻擊性的昆蟲,若惹怒了它們,它們群起攻擊,所以一般人都不敢靠近它們。而近日,德國自然攝影師Lothar Lenz用超級慢鏡頭拍攝了一群黃蜂的活動,希望以此告訴人們:歐洲大黃蜂並不總那麼具有攻擊性

據Lothar Lenz介紹,這次拍攝場景就在他家的後花園中,在一小灘水的範圍中,吸引了一大群昆蟲過來,其中數量最多的是大黃蜂,大黃蜂群體幾乎佔據了這一區域,它們在這裡喝水、捕食、驅逐其它昆蟲等等,將這裡當成它們的棲息地。

攝影師拍攝技術非常高超,高清實拍記錄了這群大黃蜂的活動,連大黃蜂飛行時撲動的翅膀以及腿上的絨毛一清二楚,讓網友近距離觀察了大黃蜂,感覺大黃蜂就在眼前飛的樣子,真怕它黃蜂一毒螫飛出,不得不佩服Lothar Lenz的拍攝技術。

據攝影師介紹,他是大黃蜂的愛好者,一直以來都以大黃蜂為主要素材,拍攝不同的大黃蜂不同的畫面等,Lothar Lenz也希望通過這樣素材告訴人們:歐洲大黃蜂以蚱蜢,蒼蠅和蜜蜂等為食,但歐洲大黃蜂不像人們想像那樣,並不總那麼具有攻擊性,也是生態鏈重要一環!

在動物世界中,大黃蜂是一種獵殺能力很強的昆蟲,攻擊性也很強,在遇到攻擊或不友善幹擾時,會群起攻擊,可以致人出現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嚴重者可導致死亡,所以大黃蜂即使生態鏈重要一環,但也不要輕易惹怒蜂群,大黃蜂蜂群殺傷力太強!

關注六維自然 順其自然認識自然!

相關焦點

  • 此大黃蜂非彼大黃蜂
    .大黃蜂學名「胡蜂」、又名「螞蜂」或「馬蜂」。體大身長毒性也大,膜翅目細腰亞目(Apocrita,過去稱為針尾亞目內除蜜蜂類及螞蟻類之外的能螫刺的昆蟲。屬膜翅目之胡蜂科,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長螫針,在遇到攻擊或不友善幹擾時,會群起攻擊,可以致人出現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 被稱為殺人大黃蜂的金環胡峰,為何會引起美國恐慌?
    亞洲大黃蜂威名赫赫亞洲大黃蜂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胡蜂,體型不僅可以達到5釐米,螫針更是長達0.6釐米,可以刺穿普通的養蜂服。如果不幸被一隻亞洲大黃蜂螫到,強烈的灼燒感會持續幾天,甚者還會引起過敏症狀,如果更不幸同時被多隻亞洲大黃蜂螫到,會直接導致休克,嚴重者直接死亡。
  • 敢獵殺大黃蜂一種螞蟻,且在大黃蜂飛翔時,犬蟻彈跳到其背上刺落
    在動物世界中,蟻科動物是一種體型微小的動物,一般體長2~20毫米,但已知的全世界約有15000多種螞蟻,其中有很多兇猛的螞蟻,例如行軍蟻、子彈蟻等等,而在澳洲就有一類螞蟻,敢捕殺昆蟲界頂級獵食者——大黃蜂,連大黃蜂都不敵的螞蟻——鬥牛犬蟻。
  • 連大黃蜂都害怕的「大蒼蠅」,神奇地維護一方區域昆蟲數量平衡!
    在昆蟲動物世界中,大黃蜂是一種令人非常害怕的生物,它體大身長,飛行能力又強,而且毒性也大,聽到蜂聲就讓人躲得遠遠!
  • 日本蜜蜂決戰大黃蜂!
    大黃蜂是一種不僅危極人類生命,還是一種威脅蜜蜂生存的一種兇惡蜂種,它是一種具有強螫針的蜂類,呈黑、黃、棕三色相間或為單一色,每年全球命傷大黃蜂的人為數不少,大黃蜂全世界有10000多種,通名胡蜂,它體長壁厚,光滑少毛,靜止時前翅縱折,一般體形較大,是蜜蜂的幾倍。
  • 蜜蜂和黃蜂有什麼區別?
    在自然界中,許多不同的動物有著相似的外表,比如獵豹和花豹、黃鱔和鰻魚等等,這些動物除了形態接近外,甚至連毛髮的顏色都很接近。但是,接近歸接近,不同動物之間即使再像也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比如獵豹和花豹僅從面部的「淚痕」就能分辨出,獵豹臉上有兩道黑色的「淚痕」,而花豹沒有。
  • 這種螞蟻,殺人蜂也敢獵殺,你能相信?
    在動物世界中,蟻科動物是一種體型微小的動物,一般體長2~20毫米,但已知的全世界約有15000多種螞蟻,其中有很多兇猛的螞蟻,例如行軍蟻、子彈蟻等等,而在澳洲就有一類螞蟻,敢捕殺昆蟲界頂級獵食者——大黃蜂,連大黃蜂都不敵的螞蟻——鬥牛犬蟻。
  • 亞洲巨頭「大黃蜂謀殺案」在美國被發現,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華盛頓州農業部已經證實,在華盛頓州布萊恩和貝靈漢附近至少有4次目擊到這種大虎頭蜂,它是世界上最毒的昆蟲之一。 據華盛頓州立大學新聞發布會報導,加拿大去年秋天也在卑詩省發現了這種被稱為「謀殺大黃蜂」的入侵物種,如果不加以控制,科學家們擔心這種「驚人巨大」的入侵物種對美國蜜蜂種群的潛在影響。
  • 作死系列:男子「遛」最毒大黃蜂當寵物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近日,一位用戶名為「Mikuru625」的日本男子在Twitter曬出了多張日本大黃蜂的照片,並稱此乃自己用捕蟲網所捕獲的,已經用鑷子除去了螫刺、毒液袋,現在已經是自己的「寵物」了。
  • 伊索寓言雙語故事23:蜜蜂、黃蜂和大黃蜂法官
    The Bees And Wasps And The Hornet蜜蜂、黃蜂和大黃蜂by Aesop出自《伊索寓言》A store於是,它們就把這個案子交到了大黃蜂面前,大黃蜂可是那一帶最為公正的法官,平息了不少爭端。
  • 吃葷的「蜜蜂」——黃蜂
    名聲不佳的黃蜂每個人都喜歡蜜蜂,這是一群勤勞忙碌,於人有益的小傢伙,但我們對黃蜂(又名胡蜂或馬蜂)的看法就差遠了。我們常用「捅了馬蜂窩」來形容闖下大禍,或者惹惱了某個不好惹的人,可見黃蜂給人印象是一群脾氣暴躁,性情兇猛,報復心強的壞傢伙。
  • 吃葷的「蜜蜂」 ——黃蜂
    會蟄人的黃蜂都是掠食性的,其餘的則是寄生性的。而且絕大多數黃蜂種類都是獨居的,生活在不易被人注意的隱秘角落。譬如,仙女黃蜂寄生在其他昆蟲的卵上。它們的身體大約只有0.14毫米長,比跳蚤還小,可能是最小的昆蟲。像螞蟻一樣大小的癭蜂,在它們的刺裡有一種化學物質,能誘導植物局部細胞增生,長出一種俗稱「癭」的囊狀瘤節,然後就把卵產在裡面。
  • 李博士教你如何正確處理蜜蜂、馬蜂、大黃蜂和螞蟻螫傷
    花開了,辛勤的蜜蜂、螞蟻也開始工作了,這個時候醫院急診科的蜜蜂、馬蜂、大黃蜂和螞蟻螫傷的小夥伴也多了起來,受傷後病情輕重不一,嚴重者會出現死亡,因此李博士在這裡提醒小夥伴們踏青旅遊、戶外探險時,一定要學會防範蜂蜇傷,提高自救能力,降低意外風險。因此李博士今天就和大家科普蜜蜂、馬蜂、大黃蜂和螞蟻螫傷的診治和預防。
  • 又出現6隻,美國再現入侵大黃蜂,它到底有多毒?
    然而近些年來,除了這種情況遷徙之外,人類活動帶來的生物入侵也是越來越大,例如將其他地區的生物當作寵物,然後釋放在其他區域,這就造成了生物的入侵,同時也存在一部分在「不知不覺」的狀態下,出現了生物的入侵,就算是科學家們都不知道如何出現的。
  • 又出現6隻,美國再現入侵大黃蜂,它到底有多毒?
    然而近些年來,除了這種情況遷徙之外,人類活動帶來的生物入侵也是越來越大,例如將其他地區的生物當作寵物,然後釋放在其他區域,這就造成了生物的入侵,同時也存在一部分在「不知不覺」的狀態下,出現了生物的入侵,就算是科學家們都不知道如何出現的。
  • 這面相兇煞的「大黃蜂」,殺傷力有點狠
    (BBC新聞標題:「殺人蜂」首次登陸美國)(CBS新聞標題:「殺人蜂」已經進入美國,可能造成蜜蜂種群減少)根據這些媒體的報導,這種「殺人蜂」的叫做大虎頭蜂,也叫亞洲大黃蜂(The Asian Giant Hornet),不過因為還有另外一種名叫Asian Hornet的黃蜂,也被人翻譯成亞洲大黃蜂,所以為了區分,這裡還是用殺人蜂代指
  • 這兩個入侵物種比「殺手大黃蜂」更危險
    近日,據CNN網站等多家美媒報導,在美國華盛頓州首次出現了這種被稱為「亞洲大黃蜂」的大虎頭蜂(Vespa mandarinia)。通過文獻資料查證,這個所謂的「殺手大黃蜂」是屬於一種胡峰科的昆蟲(平時咱們見的馬蜂),拉丁學名:Vespa mandarinia。
  • 西班牙73歲老人躲過了新冠,沒能躲過大黃蜂,被蜇後過敏離世
    據外媒5月26日報導,日前,在西班牙西北城市蓬特維德拉,一名73歲男子和妻子在海邊遊玩時,遭到一群大黃蜂襲擊,妻子被蜇傷,而該男子也不幸去世。▲「殺人」大黃蜂報導稱,事發當日,當地的封鎖剛剛解除,該名73歲的老人躲過了新冠肺炎,可惜沒能躲過大黃蜂的襲擊。
  • 美媒:亞洲殺人大黃蜂殺入美國殺死蜜蜂搶走蜂蜜能刺穿人類養蜂衣
    中國小康網5月8日訊 老馬 這種名為「亞洲大黃蜂」的蜂王能長到五釐米長,工蜂能用像尖尖的鯊魚翅那樣的上頜在幾小時內消滅一個蜂箱,將裡面的蜜蜂斬首,然後攜帶著蜜蜂胸部飛走,去餵它們的後代。大黃蜂對付更大目標的辦法是使用強大的毒液和螫針——螫針的長度足以刺穿養蜂服,這個組合讓被螫者極為痛苦,受害者描述那就像滾燙的金屬刺進皮膚。昆蟲學家克裡斯·魯尼的夾克上有一隻死掉的亞洲大黃蜂紐約時報報導,在日本,每年被大黃蜂螫死者多達50人。現在,這種大黃蜂第一次來到了美國。
  • 人們都害怕的東方大黃蜂,你對它真的了解嗎?
    東方大黃蜂對很多人來說是個謎,不同於其他種類的黃蜂和大黃蜂,它們最活躍的時候是太陽最熱的時候,這一現象與人們普遍認為的為了節約能量和保持健康的體溫,動物最活躍的時候是太陽最低的時候。只有通過分析大黃蜂的生物學,特拉維夫大學的科學家才發現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