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琴」測出最精準地月距離,精確到釐米,但這只是捎帶的小成果

2020-10-18 科普大世界

    月亮距離我們有多遠?很多朋友都知道是38萬公裡左右,其實這個數字是地月距離的大概平均值,遠的時候月亮會距離我們在40.5萬公裡以上,近的時候則只有36萬公裡多,遠近的差別在4萬公裡以上,而且由於月球一直圍繞地球運行,所以距離也在一直的變化中,很難測量出地月之間的精確距離。

    不過近期有多家國內媒體報導,我國「天琴計劃」在地月距離的測量上取得新突破,「天琴計劃」本來是一個針對空間引力波的探測計劃,旨在通過引力波探測進行天文學、宇宙學及基礎物理前沿研究。但是該計劃涉及到了空間距離的精確測量技術,而且對該項技術的要求特別高,因此也催生了諸如地月距離測量這樣的科研成果。

    天琴計劃」是由中科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提出並主持的,他計劃於2035年前後在約10萬公裡高的地球軌道上,部署三顆引力波探測衛星構成邊長約為17萬公裡的等邊三角形編隊,建成空間引力波探測天文臺,以此開展以引力波探測為主的空間基礎科學前沿研究,首顆衛星天琴一號已經於一年前成功發射,目前正在太空中正常運行。

    從2015年開始,「天琴計劃」科研團隊就啟動了地月雷射測距任務,該技術涵蓋了大型望遠鏡、脈衝雷射器、單光子探測、自動控制、空間軌道等多個學科領域。該計劃技術負責人葉賢基介紹,通過與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合作,升級昆明的衛星雷射測距系統,於2018年1月22日首次測出了地月的實際距離。

    之後「天琴」團隊又啟動珠海測距臺站建設項目,於2019年6月首次測得地月距離,在隨後的幾個月裡,該團隊測到了月面上所有的五面反射鏡的回波信號,測出國內最準的地月距離,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技術的穩定性和成熟性進一步得到確認。

    羅俊對記者表示稱「這意味著中國科學家攻克了地月雷射測距技術,至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功測得全部五個反射鏡(1969年以來人類放置在月球上的5面雷射反射鏡,如果在地球上向其發射雷射波束,可以接收到其回波)的國家。」

    (不知為何,媒體並未給出天琴團隊測量的具體地月距離數據,目前已知月球與地球的近地點距離約363300千米,遠地點距離約405493千米,平均距離約384400千米)

    ↑地月之間的平均距離可以放下八大行星。

    不過以天琴計劃所具備的測量技術,地月之間的距離要比千米級精確得多,而且地域距離測量,其實只是天琴計劃技術項目中捎帶實現的一項小技術小成果,據天琴中心的韓西達工程師介紹,地月雷射測距技術也是對將來天琴計劃雷射測距任務的鍛鍊,它將為未來發射的天琴衛星提供釐米級精度的定位,在天琴引力波測量衛星進入軌道之後,該技術還要使天琴衛星達到毫米級的精準定位,使得三顆天琴衛星保持全同步運行,距離毫釐不差,以追求引力波測量的更高精確度。

    想一想,太空中三顆距離相隔達17萬公裡的衛星,相互間的距離精確到毫米,而且運行時該距離還會分毫不差,這該是多麼逆天的定位技術!如果實現如此精確的太空飛行器入軌定位,那麼屆時我國的這項技術或將堪稱世界第一。

    參考資料:

    《澎湃新聞》5月26日文章《厲害了!「天琴計劃」又立新功,測出國內最準地月距離》

相關焦點

  • 「天琴計劃」立新功:測出國內最準地月距離
    記者 鄭 楊攝  一個口徑1.2米的反射式望遠鏡、一個工作溫度在零下200多攝氏度的多通道超導單光子探測器、一個高重頻短脈衝固體雷射器、一個雷射測距光學平臺——5月25日,經濟日報記者在位於廣東珠海鳳凰山頂的天琴計劃雷射測距臺站內,看到了由上述部件組成可以測出地月距離的科技「利器」。
  • 我科學家測出最準地月距離
    本報訊(記者吳春燕 通訊員盧旖維、吳立堅)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首席科學家羅俊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中山大學「天琴計劃」雷射測距臺站成功測得了月球表面上五組反射鏡的回波信號,測出國內最準的地月距離,且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武漢科學家「遁地」30年 測出最精準萬有引力常數
    武漢科學家「遁地」30年 測出最精準萬有引力常數 2018-08-31 15:42:03來源:長江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華科測出世界最精確的重力常數值
    楚天都市報8月30日訊(記者樂毅 通訊員 王瀟瀟 高翔)華中科技大學羅俊團隊測出目前最精確的重力常數G值。這一成果今日發表在國際權威科學雜誌《Nature》上。初中物理課本就有重力常數G的介紹,要計算物體間的引力,則需知道常數G的大小。
  • 「天琴計劃」雷射測距實現大突破,地月雷射測距的原理和歷史如何?
    經過近半年的努力,中山大學「天琴計劃」團隊已經多次成功實現了地月距離的雷射測量,並在國內首次得到月球表面全部五個雷射後向反射器陣列(以下簡稱「雷射反射器」)的回波信號。   地月雷射測距示意圖(畫者布丁提供)   那麼引起廣泛關注的地月雷射測距與「天琴計劃」之間有何聯繫?地月雷射測距的原理和歷史如何?
  • 兩會時刻 | 「天琴計劃」首席科學家羅俊:「天琴一號」具有兩個啟示
    作為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首席科學家,羅俊36年來一直致力於開展面向學術前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原創性基礎研究。羅俊表示,加強「從0到1」的基礎研究,開闢新領域、提出新理論、發展新方法,取得重大開創性的原始創新成果,才能搶佔國際科技競爭的制高點。
  • 雷射測距——精準測量地月距離的標尺
    雷射測距試驗是通過雷射對星地距離進行科學測量。其原理是將高度同向性脈衝雷射束射向放置在衛星表面的角反射鏡,通過發送、接收時間差計算出星地距離。目前人類歷史上最遠距離的雷射測距試驗,是月球雷射測距。大家可以想像,一道光從地面觀測站從地球射出,又從月球飛回,通過一來一回的時間,換算地月距離。這是一項綜合技術,它涵蓋雷射、光電探測、自動控制、空間軌道等多個學科領域,是目前地月距離測量精度最高的技術手段,其觀測資料對天文地球動力學、地月系動力學、月球物理學以及引力理論驗證等諸多學科的研究有著重要價值。
  • 中國科學家測出最精確萬有引力常數
    北京時間8月30日凌晨,《自然》雜誌刊發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團隊最新測G結果,該團隊歷經30年艱辛測出了截至目前國際上最高精度的G值。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指出了使蘋果落地的力和維繫行星沿橢圓軌道運動的力本質一致,而這種力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小到看不見的基本粒子,大到宇宙天體,這就是萬有引力。要計算物體間的萬有引力,則需知道引力常數G的大小,但令人遺憾的是,截至目前,我們並不知道G的精確值是多少。
  • 我科學家測出最精確萬有引力常數
    北京時間8月30日凌晨,《自然》雜誌刊發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團隊最新測G結果,該團隊歷經30年艱辛測出了截至目前國際上最高精度的G值。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指出了使蘋果落地的力和維繫行星沿橢圓軌道運動的力本質一致,而這種力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小到看不見的基本粒子,大到宇宙天體,這就是萬有引力。要計算物體間的萬有引力,則需知道引力常數G的大小,但令人遺憾的是,截至目前,我們並不知道G的精確值是多少。對萬有引力常數G的精確測量不僅具有計量學上的意義,其對於檢驗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及深入研究引力相互作用規律都具有重要意義。
  • 天琴團隊的科研報國路:從引力到引力波,36年專注一個問題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從引力到引力波,36年專注一個問題——天琴團隊的科研報國路從牛頓1687年發表萬有引力定律,到卡文迪許第一次用扭秤實驗測出萬有引力常數G值,西方科學家主導這一領域的研究300多年。上世紀80年代,中國科學家羅俊及其團隊加入了測量萬有引力常數G的隊伍。
  • 我國科學家耗時30年測出目前最精準引力常數G
    我國科學家耗時30年測出目前最精準引力常數G為基礎物理學研究和開展空間引力波探測提供支撐本報武漢8月30日電 (記者程遠州)30日,《自然》雜誌刊發了我國科學家羅俊與其團隊測量引力常數G的最新結果,該團隊採用兩種不同方法測量
  • 今日科技話題:高端海洋裝備、量子糾纏態、最準地月距離、蛋白質、癌症「拼圖」、恐龍滅亡
    發動機是全船最主要的核心部件,這款發動機也是全球首制最大的雙燃料發動機,由天然氣和傳統燃油機兩種模式組成,綠色環保又保證了強大的動力輸出。由中國船舶溫特圖爾發動機有限公司研發,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機有限公司建造。該機型長22.7米,高16米,重量約2140噸,單機功率達到63840千瓦。
  • 天琴計劃:那些宇宙探秘者的故事
    「2000年之前我們就開始全面布局引力波探測技術,其中最核心的技術是引力波的探頭,我們叫作慣性傳感器。從2000年到2013年,項目從地面實驗室進展到太空試驗階段。2013年首次進行衛星搭載,2019年的『天琴一號』是第三次衛星搭載。」
  • 中國科學家測出國際最精確的萬有引力常數
    有人說這個發現得益於一顆砸到牛頓腦袋上的蘋果,也有人說這種說法純屬虛構,但無論如何,牛頓成功地讓世界各地的中學課本裡多了一個描述萬有引力的公式:F=G(m1m2)/r2,其中G是萬有引力常數。  萬有引力定律認為,大到宇宙天體,小到看不見的粒子,任何物體之間都像蘋果和地球之間一樣,具有相互吸引力,這個力的大小與各個物體的質量成正比例,與它們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 我國科學家測出最精準萬有引力常數 助力探索引力規律
    人民網武漢8月30日電 8月30日,《自然》雜誌刊發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團隊最新測G結果,該團隊歷經30年艱辛測出了截至目前常數G的最精確值。 解牛頓未解之謎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指出了使蘋果落地的力和維繫行星沿橢圓軌道運動的力本質一致,而這種力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小到看不見的基本粒子,大到宇宙天體,這就是「萬有引力」。 要計算物體間的萬有引力,則需知道引力常數G的大小,但令人遺憾的是截至目前,我們並不知道G的精確值是多少。
  • 中國科學家測出國際最精確的萬有引力常數—新聞—科學網
    團隊成員薛超及同事在研磨球體
  • 地球到月亮的距離是怎麼測出來的?
    但這還沒有完,不光是美國宇航局在忙會這個事,其實當時的蘇聯也在想辦法測量地月距離,他們因為沒有載人登月的能力,所以,改變了方略,採用的是送無人駕駛的蘇聯月球車1號和月球車2號登月,這兩輛月球車也攜帶了較小的陣列。
  • 我國發射「天琴一號」衛星 從太空探測引力波
    人民網北京12月20日電(趙竹青)今天中午,伴隨著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的升空,我國「天琴」引力波探測計劃的首顆技術驗證衛星——「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成功啟航,開啟了它的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的探索之旅。 「天琴計劃」是由中山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於2014年提出的、以中國為主導的國際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
  • 中國科學家羅俊院士團隊測出萬有引力常數G最精確值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30日訊(記者 柳潔 通訊員 王瀟瀟)引力是自然界4種基本相互作用之一,由於引力相互作用極其微弱而且不可屏蔽,因此萬有引力常數G是最難測定的物理常數之一。多年來,各國科學家—直在追逐該常數的精確測量。
  • 探訪中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雷射測距臺站 (1/2)
    探訪中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1/2) "← →"翻頁 5月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