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量:120分鐘 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請按要求在答題卡上填寫好自己的姓名、所在單位和準考證號。
2.答題時,切記答案要填在答題卡上,答在試題卷上的答案無效。
3.考試結束後,請將試題卷和答題卡都交給監考老師。
第Ⅰ卷:選擇題(50分)
一、公共知識(20分,每小題2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的答案。每小題有一個最符合題意的答案,請在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答案填塗,多答、答錯或不答計0分。)
1.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包括
A.人本主義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素質教育理論
B.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建構主義理論
C.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合作學習理論、建構主義理論
D.人本主義理論、合作學習理論、素質教育理論
2.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聞一知十」,這種現象在教育心理學上稱為
A.遷移 B.同化
C.順應 D.模仿
3.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能滿足於「授人以魚」,更要做到「授人以漁」。這說明教學中應該重視
A.傳授學生知識 B.發展學生能力
C.培養學生個性 D.養成學生品德
4.小學生在識字的初級階段,容易把一些筆畫相近或相似的字讀錯,如把「入口」讀成「八口」,這說明小學生
A.感知能力不成熟 B.注意能力不健全
C.記憶能力不深刻 D.思維能力有欠缺
5.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的德育工作有相應的側重點,其中,小學階段的德育重點主要是
A.基本道德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B.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與實踐
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養與指導
D.人生觀價值觀的選擇與確立
6.進城務工的張某夫婦超計劃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滿六歲,由於沒有準生證,他們臨時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學及當地教育局拒絕接受該孩子入學。學校和教育局的行為違背了
A.《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計劃生育法》
7.小敏是班上的學習委員,學習一直非常努力,成績名列前茅。在一節自習課上,她遇到一道數學計算試題,半節課過去了還沒做出來,正著急時,忽然聽到有個同學說「她越來越笨了」。小敏心裡咯噔一下,琢磨他是在說自己吧,然後就不斷地想自己是不是變笨了。從那以後,小敏很在意別人說什麼,而且總覺得是在說自己,非常難受,後來朋友跟她開玩笑也耿耿於懷。整天被一些無關緊要的事佔著腦子,亂糟糟的,頭都快炸了。你認為,小敏同學的心理問題是中小學生常見
A.焦慮症 B.恐懼症
C.強迫症 D.抑鬱症
8.袁老師中途接手小學三年級3班的班主任,有幾個學生經常缺交數學作業,經過了解,發現只要題目難一點或計算量大一點,這幾個同學就不能按時完成作業,不僅如此,在各項活動中也有一些同學叫苦叫累。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話,可在全班進行
A.積極的情感教育 B.意志品質的培養
C.人際交往教育 D.良好性格的教育
9.教師提問學生,要求學生列舉磚頭的各種用途。學生給出的可能的答案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於墊高、用於固定某東西。這種尋求答案的思維方式是
A.發散思維 B.形象思維
C.抽象思維 D.直覺思維
10.健康是現代社會人們追求的重要目標,擁有健康並不意味著擁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則意味著失去一切。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健康應包括
A. 軀體健康
B. 軀體健康和心理健康
C.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
D.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
二、學科專業知識(30分,每小題2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的答案。)
11.下列詞語中帶點的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哺育(bǔ ) 腦髓(suǐ) 撒謊 (sǎ) 羈絆 (jī )
B、吸吮(shǔn) 琴弦(xuán) 翩然(piān) 發酵(jiào)
C、字帖(tiē ) 戲謔(xuè) 搭訕(shàn) 憤懣(mèn)
D、剖析 ( pōu ) 悄然 (qiǎo) 獎券 (quàn) 挑拔 ( tiǎo )
1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和衷共濟 秀外慧中 龍蟠虎踞 塞翁失馬
B、磐竹難書 原形畢露 荒謬絕倫 修葺一新
C、羽扇綸巾 大義凜然 千頭萬序 吐故納新
D、提綱挈領 垂手可得 野心勃勃 如夢方醒
13.對下面句子主要信息的提煉,最恰當的一項是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在傳統的天氣預報計算模式中引入了沙源地的地表因素,包括沙粒大小、地表溼度、地表植被和積雪覆蓋等,研製了「嵌套網絡空氣品質實時預報系統」,即沙塵暴預報系統,實現了沙塵暴的精確數值預報。
A.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製出沙塵暴預報系統,實現了沙塵暴的精確數值預報。
B.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製的 「嵌套網絡空氣品質實時預報系統」能預報沙塵暴。
C. 我國傳統的天氣預報計算模式不包括對沙塵暴的預報。
D.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改變了傳統的天氣預報計算模式,實現了沙塵暴的精確數值預報。
14. 對下列句子重音和停頓的處理,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小李是從長沙來的。(「小李」和 「長沙」都可做重音處理,但強調的意義不同)
B. 寫作文時,要仔細地審題。(「仔細地」是語法重音,表示性狀程度)
C.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句中停頓分別在 「不傳」、「無惑」之後)
D. 這個蘋果不大好吃。(此句不同的停頓,表達不同的意義)
15、下列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句是
A、他注意數著一聲一聲的鳥叫:「一,二,三,四……」一邊數一邊用手打著拍子。
B、「進化論嘛!」魯迅微笑著說:「我懂得你的意思,你的舌頭底下壓著個結論:可怕的進化論思想。」
C、《實話實說》欄目主持人崔永元對馮小剛的賀歲片「手機」表示不滿,而馮小剛對此則保持沉默。
D、電視以其強大的衝擊力,推出了眾多引人注目的明星——歌星、舞星、體壇明星、政壇風雲人物……等等。
16.下列句中「之」是動詞的一項是
A.蚓無爪牙之利 B.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C.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D.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17.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B、非洲的自然景觀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無一不是彩色的。
C、第29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節目的整體設計,充分展示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結合的完美體現。
D、在博覽會上,展出了一種新型賽車。這種新型賽車,最高時速可達270公裡/小時。
18.填入文中橫線處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B )
我們常用「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來評論詩畫之間的關係。最近讀到一本書,發現德國文藝理論家萊辛的觀點頗有新意。他主張 ,即不能用畫的形象去理解詩,而應以詩意的幻想去欣賞畫。
A、「詩中有畫,畫中無詩」B、「詩中無畫,畫中有詩」
C、「畫中無詩,詩中無畫」D、「畫中有詩,詩中無畫」
19.《荷塘月色》一文為了突出渲染清幽靜謐的氛圍,作者寫道:「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和水裡的蛙聲。」動靜巧妙地統一起來。下列詩句中沒有運用這種表現手法的一項是
A、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B、橋響犬遙吠,亭空人散眠。
C、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D、鶴鳴楚山靜,露白秋將曉。
20.下列有關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 近體詩分為律詩和絕句兩類;小說的三要素是時間、人物、地點。
B. 《麥琪的禮物》是莫泊桑的代表作;《哈姆萊特》是莎士比亞的代表作。
C、漢字傳說是黃帝的史官倉頡創造的,他根據萬物的形象,創造了漢字。
D、《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體例包括本紀、世家、列傳、書、表,共計130篇。
21.關於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的觀點是
A、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B、實踐性與綜合性的統一
C、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D、工具性、思想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22.《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是
A、課堂教學
B、課外閱讀
C、課內外結合
D、語文實踐
23.《語文課程標準》關於學段習作目標要求中的「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是在第幾學段提出的:( )
A、第一學段
B、第二學段
C、第三學段
D、第四學段
24、在第一學段對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教學目標要求是:( )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25、《語文課程標準》「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要求六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 )
A、100萬字以上
B、145萬字以上
C、200萬字以上
D、245萬字以上
第Ⅱ卷:非選擇題(50分)
三、公共知識(10分)
26、認真閱讀以下材料,回答文後的問題:
材料一。「明亮的教室要乾淨,神聖的教室要安靜。」不少教師強調課堂要鴉雀無聲,追求課堂秩序井然。
材料二。「所謂教師之主導作用,蓋在善於引導啟迪,使學生自奮其力,非謂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聆聽。」——葉聖陶
材料三。 張同學從小酷愛天文,每次向家長和教師提出的問題都與天文有關,家長認為孩子滿腦子奇思異想,對他們認為的主科語數外下功夫太少,會影響他將來的學習、升學與就業,多次橫加阻攔。班主任則認為張同學有天文的潛質,便建議張同學自己做一個人生規劃設計,並聯合家長、自然學科教師共同指導,使張同學正確處理好了學科學習與業餘愛好的關係。後來,張同學考上了北京師範大學,幾年後碩士畢業,分配在北京天文館工作。
(1).分析材料一,反思「課堂上比安靜更重要的是什麼?」 你認為在新課程背景下應該樹立什麼樣的教育觀?(3分)
參考答案:①課堂裡沒有秩序、沒有紀律是不行的,但秩序和紀律都是手段,不是目的;②過分地強調安靜並不科學;(任答對一點記1分)③讓學生喜歡學習、學習得更好(讓學生健康地發展/讓學生積極地思考/……)比讓學生安靜更重要。(1分)應樹立育人為本的教育觀。(1分)
(2).教師是學生建構知識的忠實支持者。材料二,葉聖陶先生提出了什麼樣的教師觀?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怎樣落實這一先進的教師觀?(3分)
參考答案:葉聖陶先生一語道破了教師主導的教師觀。(1分)落實主導性的教師觀。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實踐中需要做到如下四個方面:①啟迪學生做人;②引導學生學會學習;③激勵學生會思考;④指導學生能實踐。(2分)
(3).材料三中,班主任有著什麼樣的學生觀?請結合新課程改革的實際,略談如何突出這一學生觀?(4分)
參考答案:班主任老師有著主體性的學生觀。(1分)
在新課程改革實踐中,突出學生主體性要提倡學生全體發展、自主發展、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回答出三點記3分)
四、學科專業知識(40分)
(一)、根據詩文原句填空。(5分,每空1分)
1、遠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
2、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3、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4、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中談到治學經驗,他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第一種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第二種境界是 「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 , 第三種境界是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二)文本解讀:(10分)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而教師對文本準確而深刻的解讀則是決定這一過程品質高低的起點。請你根據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下第五課《古詩詞三首》中的《牧童》一詩進行研讀賞析。提示:可從「詩句解析」、「詩境描繪」等方面入手,字數在500字以上。
附課文:
牧 童
[唐] 呂巖
草鋪橫野六七裡,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
參考答案:
《牧童》一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晚風吹拂,笛聲悠揚;牧童歸來,飽餐之後,和衣而臥。清風明月,好不愜意!詩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聲音,這生動的一幕,由遠及近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裡。
①「草鋪橫野六七裡,笛弄晚風三四聲。」詩句給我們以視覺和聽覺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蔥蘢;側耳傾聽,晚風中笛聲陣陣。一個「鋪」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給人的那種平緩舒服的感覺,表現出來了;一個「弄」字,更顯出了一種情趣,把風中笛聲的時斷時續、悠揚飄逸和牧童吹笛嬉戲的意味,傳達出來了。 草場的寬闊無垠為牧童的出場鋪墊了一個場景,笛聲的悠揚悅耳,使我們想像到晚歸牧童勞作後的輕鬆閒適的心境。未見牧童,先聞其聲,給人無限美好的想像空間。
②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詩人筆鋒一轉,開始寫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為床,以天為帳,飢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飽餐後的牧童,連蓑衣都不脫,就躺在月夜裡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來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歡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賞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兒,牧童心裡會想些什麼?或者什麼都沒想,就睡著了……詩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見如實地寫了下來,卻讓我們不禁浮想聯翩。
草場、笛聲、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畫,使我們的心靈感到寧靜。《牧童》一詩,不僅讓我們感到了田園生活的安然與恬靜,也讓我們感受到了牧童心靈的無羈無絆,自然放鬆。透過詩作,我們也看到作者心靈世界的追求,對遠離喧囂、怡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嚮往。
評分要點:
1)能準確解讀詩句意思,計5分。
2)能生動描繪詩歌意境,計5分。
3)字數不達標,酌情扣分。
(三) 習題編制(10分)
編制練習與檢測題是語文教師的一項基本功。1、請以下面這篇短文為材料設計一份六年級的閱讀檢測題。(共5題,每題計1分)2、結合習題談談閱讀理解題應重點考察哪些方面的語文能力。(5分)
奇 跡
朱莉亞望著襁褓中的弟弟邁克,他躺在嬰兒床裡不住地哭,屋子裡瀰漫著一股藥味。爸爸媽媽告訴朱莉亞,邁克病得很重。她並不清楚邁克到底得的是什麼病,只知道弟弟不太高興。他老是哭,現在也是。朱莉亞輕輕撫摸著弟弟的小臉,細聲細語地說:「邁克,別哭了。」邁克果然不哭了,盯著姐姐看,眼裡閃著淚花。她牽起他的小手,他滿是汗水的手指求救般地抓住了她的一根指頭,朱莉亞安慰地緊握了一下。這時,她聽到父母在隔壁房裡說話。朱莉亞雖然只有六歲,但她知道,當大人壓低聲音說話時,就是在討論重大的事情。朱莉亞很好奇,她親了親弟弟,踮起腳尖走到門邊去。
「開刀太貴了,我們付不起。我最近連帳單都付不出來。」這是父親的聲音。母親回答:「老天保佑,現在只能靠奇蹟來救邁克了。」
朱莉亞感到疑惑:「奇蹟是什麼?他們為什麼不去弄一個來?」她跑進房間,從存錢罐裡倒出了惟一的一塊錢硬幣,她要去買個奇蹟給弟弟。朱莉亞跑進街對面的超市,收銀臺前人們在排隊付帳。好容易輪到她了,朱莉亞把那枚攥得熱乎乎的硬幣遞過去。收銀員看見那個臉色紅撲撲的小女孩,便彎下腰微笑著問道:「小妹妹,你要買什麼?」
「謝謝,我要買奇蹟。」
「什麼?對不起,你要買什麼?」
「嗯,我弟弟邁克病得很重,我……我要買個奇蹟。」
收銀員一頭霧水。於是對周圍的人說:「誰能幫助這個小孩子?我們沒賣過什麼奇蹟啊!」
一位穿著體面的先生問:「你弟弟需要什麼樣的奇蹟?」
「我不知道,爸爸媽媽說邁克病得很重,他需要動手術。」
穿著體面的先生彎下身,拉著朱莉亞的小手:「你有多少錢?」
朱莉亞說:「一塊錢。」
他拿起一塊錢:「嗯,我想,現在一個奇蹟大約就是這個價錢。我們去看看你弟弟,也許我有你需要的那個奇蹟。」
幾個月後,朱莉亞看著站在嬰兒床上的弟弟在高興地玩耍。她的父母和那位穿著體面的先生交談,原來他是一位知名的神經外科醫生。朱莉亞的媽媽說:「大夫,我們還是不知道手術費是誰付的,您說是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善心人士,他一定花了不少的錢。」朱莉亞的媽媽一再要求大夫把醫療費的帳單拿給她看,好設法籌措支付這筆費用。大夫答應很快會把帳單寄來。
幾天後,朱莉亞一家終於收到了大夫寄來的信,打開一看是一張收費憑證單,上寫:「全部醫療費用我已經收下——一塊錢和一個小女孩善良的心。」
評分要點:可從內容理解、情感體驗、語言訓練等方面進行編制,題型多樣,角度不重複。習題與應考查的能力有對應關係。每題計1分,角度重複一次扣1分。
1)、習題設計示例(供參考):
①查字典
如果你不認識「攥 」字,應按( )查字法查字典,先查( ),再查( )畫。
②、請在橫線上填上恰當的動詞概括全文基本情節
父母______奇蹟,朱莉亞_______奇蹟,醫生_______奇蹟
③、聯繫上下文,你知道「一頭霧水」的意思是:
④、請你用一句話來評價朱莉亞和醫生給你留下的深刻印象
朱莉亞:
醫 生:
⑤.根據全文的情節脈絡,請你推測一下收費憑單上該是一句怎樣的話?
2)、應考查的核心能力有:
①、藉助工具書識字解詞的能力。
②、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和句子的能力。
③、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
④、抓重點句和關鍵詞理解內容、體會情感、領悟作者語言表達特點的能力。
⑤、聯繫生活實際理解內容、體會情感的能力。
(四)、實踐與思考(15分)
閱讀教學片段,回答下面的問題。
《江雪》教學片段
師:讀到這裡,同學們還有什麼疑問?
生1:這麼冷的天,那個老翁為什麼還在江上釣魚?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誰能幫幫他?
生2:我知道。因為那老翁愛吃魚。
生3:我認為是老翁家裡窮,沒什麼吃的了。
生4:我想,那老翁釣魚是要拿去賣的。
師:同學們說的都有道理,你明白了嗎?
生1:(一臉茫然)。
生5:(突然站起來提問)老師,現在江面結著冰,不可能釣魚的。
師:是嗎?有沒有不同意見?
生6:那可將冰鑿破呀!把冰鑿開可以捕到許多魚。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6:我看到電視裡介紹愛斯基摩人就是這樣捕魚的。
師:你真不錯,在看電視的時候還注意學習語文。同學們明白了嗎?
1、案例評析:你認為教師這樣的處理方法可取嗎?為什麼?試運用新課程理念加以評析。(10分)
2、教學設計:如果讓你來上這節課,你會怎樣處理?(5分)
參考答案:
1、案例評析:教師的處理方法不可取。(2分)可從教師的角色定位、教師的教育智慧、課堂預設與生成、正確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和尊重學生獨特體驗之間的關係等方面闡述理由。觀點明確,有理有據,計8分。每涉及一個方面計2分。
2、教學設計。能順學而導,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獲得正確的、更深層次的文本價值。方法靈活,問題設計巧妙、有層次計5分。
設計示例(供參考):①可因勢利導,讓學生走進文本,與作品中的人物對話,獲得角色體驗。如先充分肯定學生提出的問題有價值,然後提問:「請大家大膽地設想一下,假如你是這位老翁,你為什麼要在天寒地凍的時節出來釣魚?」②讓學生走近作者,和作者對話,進行理性反思。如: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許多獨到的見解,究竟哪一種比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下面讓我們走近柳宗元,和作者對話;同時請同學們反思剛才的理解是否正確?還有沒有其他理解?能不能換個角度去想一想? (出示:柳宗元生平簡介及作品的寫作背景資料)現在你比較贊同哪一種理解或者產生了什麼新的看法?
相關資料推薦:
>>2014年最新教師考試輔導資料下載
>>免費專業課試聽課程
>>在線教師考試模擬中心
匯聚往年珍貴複習資料,更多學科專業知識複習資料請關注教師網(hteach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