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擺後的機遇號探測器咋處理?或進入"火星博物館」

2020-12-01 網易科技

(原標題:What Will Happen to the Opportunity Rover's Dead Body on Mars?)

出品|網易科學人欄目組 過客

微信|公號ID:WYKXR163


NASA的機遇號漫遊車已經在火星上停擺。藉助太陽能板獲取能源的機遇號似乎在2018年那場可怕的火星塵暴中耗盡了電量。NASA在最後一次嘗試與機遇號連接之後,於2月13日宣布機遇號探測任務正式停止。

機遇號停擺也給人們帶來一個疑問:機遇號探測器將何去何從?許多人造產品在離開我們得到重重保護的生物圈後很快就會毀滅。生命科學網站之前曾報導稱,埃隆·馬斯克去年送入太空的特斯拉跑車很可能被太陽輻射撕碎。這是因為特斯拉跑車裝配時使用了許多有機纖維和塑料,而機遇號採用了更堅硬的材料。

機遇號任務團隊的成員,美國田納西大學一位行星科學系教授Jeff Moersch聲稱,雖然自己並非探測器工程方面的專家,但是機遇號確實使用了一些塑料部件,這些部件或許最終會在太陽輻射下破碎,比如說隔熱板。

他補充道:「但是總體來說,我認為它將保存的相當完整。如果有太空人未來能夠偶然經過它的葬身地,就會發現它與當初幾乎一樣,但是它很可能布滿塵埃。當然,前提是太空人在不久的將來確實能夠踏足火星,比如未來一到兩個世紀內。」

Moersch稱:「隨著時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塵埃將落在機遇號上。因為定期的火星風暴會像過去一樣不斷的將塵埃吹到機遇號上。時間再長的話,我認為它最終將被埋在一個土堆裡。」那麼數百萬年以後會怎樣呢?

Moersch稱,在地球上,任何停留在同一位置的物品最終都趨向於被埋入地下。但那是由於水和板塊構造的作用,而在火星上是不存在這些影響因素的。他聲稱:「從長期角度來看,隕石撞擊產生的噴射物將逐漸改變星球表面環境,並且埋掉地表的物體。」

如果機遇號被遺留在火星上,數百萬年或者數千萬年後到達火星的外星人會在某處的巖石記錄中發現機遇號,就像古生物學家在地球上發現恐龍化石一樣。但是NASA正打算未來某一天將人類送上火星,而且夢想著在那裡建造某種人類殖民地。

機遇號科學任務負責人,美國康奈爾大學天文學教授Steve Squyres在NASA舉辦新聞發布會宣布放棄機遇號時就已經清楚,NASA沒有任何將探測器帶回地球的打算。他聲稱,既然我們都清楚機遇號是由什麼材料打造的,那又何必耗費財力將那些材料帶回地球呢?

Moersch稱,當人類未來確實紮根火星後,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或許會找到機遇號並且保存起來。或許機遇號最終將進入博物館,也有可能它所探索的區域最終將成為一處國家公園。當然,即使人類永遠都無法到達那裡,機遇號或許也不會成為化石記錄。很有可能,數百萬年後機遇號會遭到一顆隕石的直接撞擊而粉身碎骨。

本文來源:網易科學人 責任編輯:喬俊婧_NBJ11279

相關焦點

  • 繼勇氣號後,機遇號火星車也神秘失聯,科學家對此毫無頭緒
    三個月前,火星上颳起了巨大的沙塵暴。漫漫黃沙遮天蔽日,讓正在火星上執行科學任務的美國「機遇號」火星陸地探測器失去了電能的來源:陽光。今年六月份,幾乎耗盡電能的「機遇號」火星車被迫停止運作進入「冬眠」,等待沙塵暴過去後再充能工作。
  • NASA「機遇號」火星探測器拍下的最後一張火星全景圖
    2003年7月7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了「機遇號」火星探測器,歷時201天後,「機遇號」於2004年1月25日安全軟著陸火星表面。NASA原計劃「機遇號」在火星上最多工作90天,幸運的是「機遇號」的「機遇」非常不錯,在著陸火星後已經運作了2605天之久。
  • 16年,機遇號探測器在火星上都經歷了什麼?揭秘機遇號最後的時光
    自美國宣布停止探索月球的工程之後,美國宇航局就開啟了探索火星的工程。2003年7月7號,美國宇航局朝著火星發射了機遇號探測器,同行的還有另外一顆勇氣號,這兩顆探測器可謂是孿生兄弟。美國宇航局預計這兩顆探測器的壽命大約都在三個月的時間,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兩顆探測器都充分圓滿的完成了任務,尤其是機遇號探測器在火星上呆了16年。在這漫長的16年裡,機遇號探測器都在火星上經歷了些什麼呢?接下來給大家揭秘一下機遇號探測器最後的時光。
  • 美國機遇號探測器,慘遭火星「滅口」,它究竟在火星上發現了什麼
    ,而在本世紀,美國也同樣的發射了一系列的火星探測器,比如說機遇號火星探測器和勇氣號火星探測器。顯然,美國的這一限行為無不詮釋著美國對火星寄予的厚望。 2003年7月7日,機遇號火星探測器向地球進發,而在次年的1月25號安全著陸火星表面。
  • 美國機遇號探測器,慘遭火星「滅口」,它究竟在火星上發現了啥?
    雖然科學家們並未在太陽系內找到適合人類移居的星球,但是,科學家們對火星卻抱有著很大的期望,甚至NASA也認為,火星是太陽系內最有可能被人類徵服,最有可能實現人類移民移居計劃的星球。事實上,美國在上個世紀就已經發射了水手三號探索器,而在本世紀,美國也同樣的發射了一系列的火星探測器,比如說機遇號火星探測器和勇氣號火星探測器。
  • 「勇氣號」「機遇號」任務終結,美火星探測進入下一代
    就在美國時間2月13日,情人節前夕,NASA宣布工作了15年之久的「機遇號」火星探測機器人經1000多次的喚醒無效後,任務宣告終結。勇氣號」和「機遇號」兩個火星登陸探測機器人,每個重約180公斤,高1.5米,寬2.3米,長1.6米,大小跟一輛高爾夫球車差不多,兩邊各裝有3個特製的輪子以便在火星上行至,背上的太陽能電池組能提供每天900瓦電力作為能源,體內裝有2組鋰電池來儲存電力,計劃在火星開展為期90天,行進大概1000米的探索任務。
  • 機遇號探測器最後一張火星照片曝光,人類什麼時候才能登陸火星
    雖然我們人類還沒登陸火星,這些探測器還是發回了大量的數據,將火星的一些細節曝光在我們人類面前。其中,機遇號探測器或許是這麼多個火星探測器中,比較經典的一個,因為它在火星上面運行的時間很長。從2003年7月7日發射升空,經過數月的長途跋涉,機遇號探測器終於在2004年1月25日登陸到火星表面。
  • 漫遊火星14年的探測器「機遇號」突然失聯,究竟發生了什麼?
    據外媒報導,在2018年6月9日,美國宇航局NASS的火星探測器「機遇號」與地球失去了聯繫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機遇號是美國目前在火星上執行勘測任務的兩個探測器之一,它的另一個小夥伴叫好奇號,比機遇號晚來火星8年。
  • 探索火星上都有什麼?機遇號火星探測器帶你了解
    可是如果曾經有水在火星的表面流淌,那麼水又到哪裡去了呢?孿生探測器勇氣號和機遇號剛剛降落在火星上,當人們激動的心情逐漸平靜下來。它們將開始行星探索史上最非同尋常的旅程。機遇號在火星的赤道附近子午線高原上的一個小撞擊坑休息,這裡在附近的一個撞擊坑壁上透過機遇號的相機,人類第一次清楚地看見了火星上裸露的巖床。不遠處,它在懸崖表面發現了層狀巖石,在地球上這種延遲一般形成於海底的沉積層中。
  • 再見,機遇號!回憶機遇號火星探索史錄!
    最新消息,美國東部時間2月13日,美國宇航局正式對外宣布,「機遇號」火星車正式結束了為期15年的火星探測任務,他們已停止等待「機遇號」甦醒,不再監聽探測器發出的信號,這代表NASA已經正式放棄了機遇號。
  • 「雙胞胎」探測器:勇氣號和機遇號的偉大曆程
    任務勇氣號與機遇號在卡納維拉爾角(Cape Canaveral)由不同的德爾塔-2(Delta 2)火箭上發射升空。 美國宇航局(NASA)。勇氣號與機遇號是火星漫步者計劃中的「雙胞胎」探測器。勇氣號被稱為「火星車A」,機遇號被稱為「火星車B」。火星車最初預計將持續90個火星日。然而,它們的光伏電池接收到的能量比預期的要多,因此運行壽命比預期的要長很多。兩輛探測器都由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市的噴氣推進實驗室控制。
  • 機遇號能在火星工作14年,而金星上的探測器撐不過3小時
    說到火星的探測器,我們就想到了機遇號和勇氣號,兩個探測器在火星上都超過了10年,這兩個探測器在火星不僅完成了NASA給他們設定的一些任務,還完成了很多額外的任務,在火星上走出了一個馬拉松。而金星的探測器,比如金星上待的時間最長的金星13號,僅僅工作了127分鐘,就和地面失去了聯繫。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二者之間這麼大的反差呢?
  • 火星無人探測器「洞察」號成功登陸火星
    中新社休斯敦11月26日電 歷經6個多月的飛行,美國宇航局(NASA)的火星無人探測器「洞察」號(InSight)於26日成功登陸火星。美國宇航局消息,無人火星探測器「洞察」號於美國東部時間11月26日下午2時52分59秒,成功在火星赤道附近的埃律西昂平原(Elysium Planitia)登陸,成為美國第八個在火星登陸的太空飛行器。著陸過程用時六分半鐘。著陸後,「洞察」號拍下第一張火星照片:一個平坦、光滑而廣闊的地表。
  • 服務14年失聯8個月後,火星探路先鋒「機遇號」被宣告死亡
    記者 | 田思奇作為星際探索中最成功、最持久的壯舉之一,美國宇航局(NASA)機遇號探測器在探索火星表面15年後宣告結束。2018年6月,一場嚴重的火星沙塵暴導致機遇號與地球的通信暫停。康奈爾大學的探測器首席研究員史蒂夫·斯奎爾斯說,「從一開始,機遇號就為我們尋找與水有關的證據提供了機會」,「當你把機遇號和勇氣號的發現結合在一起時,它們向我們展示了古代火星與今天的火星相比完全不同,那是一個寒冷、乾燥、荒涼的世界。但如果你回顧它古老的歷史,你會發現地表下液態水和地表液態水的有力證據。」機遇號的其他紀錄包括在2005年3月20日行進220米,創一天以內的最遠距離移動。
  • 「機遇號」在火星上停留15年後失聯,360度全景圖記錄其最終落點
    導語:美國宇航局(NASA)的「機遇號」火星探測器上月與地球失去了聯繫,失聯前,它拍攝了在火星上的最後一張令人驚嘆的照片
  • 勇氣號機遇號登陸火星將滿5周年
    如今這兩輛火星車登陸火星即將近滿5年,但未來仍可能大有作為。 2004年1月3日,「勇氣」號成功著陸火星,美國宇航局在加州的噴氣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的數百名工程師和科學家歡呼雀躍。21天後,「機遇」號登陸火星,但是,科學家們誰也沒想到,2009年他們仍可以操縱這兩個火星探測器。
  • 機遇號的自拍像
    請看這一幅作品,它的自拍者是著名的美國宇航局「機遇號」火星探測器。 在火星上運行進入第九個年頭,「機遇號」看來熱衷於嘗試各種事情,包括自拍寫真來打發時間。 圖中的影像來自機遇號的全景相機(Pancam)拍攝的系列照片,宇航局的圖像處理團隊後來將它們拼接在一起,顯示出火星探測器堆積著灰塵的太陽能電池板。當時,它正為度過第5個火星冬季作準備。
  • 洞察號登陸火星 火星被稱為「探測器墳場」
    洞察號是2018年5月5日由宇宙神5號火箭發射升空的。這是美國首次從西海岸的范登堡空軍基由西向東發射空間探測器,原因是宇宙神5號的推力足夠大,發射窗也更為適宜。  整個任務分為發射、巡航、進入下降和著陸(EDL)、表面操作等四個階段。
  • 機遇號向地球傳回的最後一張圖像,成為了火星絕唱,是人類的功臣
    而火星則不同,它只有薄薄的大氣層,雖然也是一個荒蕪的星球,但是火星表面是可以登陸的,這為探索火星提供了巨大的便利。為了探索火星,科學家近幾十年來,先後向火星發射了不少的探測器,包括軌道探測器和登陸探測器,其中機遇號就是NASA於2003發射,在2004年1月份成功著陸火星,開啟了人類首次火星探索之旅。
  • 火星上刮塵暴 「機遇」號難入坑(組圖)
    6月23日,這場沙塵暴位於火星的東北部,在可見光圖像(左上)中看起來就像一個明亮的紅色汙點。6月26日,沙塵暴的規模擴大為原來的四倍以上,在可見光圖像(左下)中呈一個大紅斑,佔據了火星東北部大片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