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美國時間2月13日,情人節前夕,NASA宣布工作了15年之久的「機遇號」火星探測機器人經1000多次的喚醒無效後,任務宣告終結。

本世紀初,為了進一步研究火星的形成和構造,美國實施了「火星探索漫遊者」計劃,分別製造了「勇氣號」和「機遇號」兩個火星登陸探測機器人,每個重約180公斤,高1.5米,寬2.3米,長1.6米,大小跟一輛高爾夫球車差不多,兩邊各裝有3個特製的輪子以便在火星上行至,背上的太陽能電池組能提供每天900瓦電力作為能源,體內裝有2組鋰電池來儲存電力,計劃在火星開展為期90天,行進大概1000米的探索任務。
兩個探測去分別於2003年發射升空,並在2003年底和2004年初都成功的在火星表面著陸,原本預想的火星沙塵會覆蓋太陽能電池板的情況卻由於火星風的清除得到減輕,所以兩部探測器的服役期都大大超過了預期,其中2011年「勇氣號」因車輪陷入沙地無法動彈,能源耗盡只能宣告結束任務。


更為傳奇的是「機遇號」,它在火星上服役超過了15年,行程超過45公裡,相當於在火星上行駛了一個馬拉松的距離,成為在地外天體上行駛距離最遠的人造探測器。同時它也經歷了諸如輪子陷入沙地,火星沙塵暴,後期電腦不斷宕機失憶等困難,但「機遇號」還是堅持下來了,並不斷的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火星傳奇。
這兩個探測器都取得了一些重大科學發現,比如它們都發現了火星曾經有水的證據,「機遇號」發現了一塊隕石,這也是在外星球發現的第一塊隕石,發現一些形成於酸性湖泊的藍色球狀石塊「藍莓」等等。他們通過自己攜帶的鑽孔機器研究火星上巖石打孔,利用光譜儀研究火星巖石的成分,同時它們還在火星上拍攝了大量的圖像突破照片,為人類更好的研究火星提供了數據。


現在,這兩個孿生探測器雖然都已終止工作,但人類探索火星的腳步並沒有停止,現在在火星上任有美國的「好奇號」火星車和「洞察號」探測器,後面還有俄羅斯,中國,歐盟等國都計劃發射火星探測器,而人類登上火星的計劃也已經排上了日常。
老兵不死,只有凋零,人類不會忘記「勇氣號」和「機遇號」所做的貢獻,正如「勇氣」和「機遇」這兩個名字所帶給人類的啟示一樣,人類也必不付這樣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