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秘第四集
火星的探索絕不會停止,人類的好奇之心從來是無止境的,終於在「旅居者號」完成任務的6年以後,2003年NASA開啟了「火星探測漫遊者」計劃,本次計劃先後將「勇氣號」與「機遇號」這對雙胞胎送上了火星表面。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對火星上水與生命的存在做進一步的探測,並分析其重要的物質成分,再結合的以往的探測,對火星環境是否有益於生命存在做進一步的精確評估。

「勇氣號」與「機遇號」在設計上是一模一樣的,都是由6輪驅動,速度最大能達到3米/分鐘,平均速度60釐米/分鐘,長為160釐米,寬為230釐米,高為150釐米,重量達到了180kg,其展開後的太陽能電池板能達到正常的餐桌大小,完全能夠實現能源的自給自足。
這哥兩個都有著和人眼一樣的全景照相機,可拍攝清晰的全景彩色火星照片。其機械臂的設計也是相當高科技,能夠自由的伸展彎曲,可以輕鬆地對火星土壤和小石塊進行取樣分析。其高增益天線可以實時連接火星軌道上的中繼衛星奧德賽號從而與地球保持聯繫。

今天我們就重點來說說「勇氣號」火星車,勇氣號於2003年6月10號發射成功,並在2004年元月3號正式登陸火星表面。在最初工作的7年時間裡,勇氣號勇往直前,行進了約8000米,探索了幾個大型隕石坑,研究了數千塊巖石,同時還拍下了火星沙暴中的日落,觀察了火星的衛星,並拍攝了第一張地球在另一個行星夜晚在天空中的照片。不僅如此,勇氣號還發現了古老的溫泉,水蒸氣噴口的證據,還精確分析了火星的大氣層數據,確認了火星地表曾經確實存在過大量的地表水。

雖然成果顯赫,但勇氣號在火星上的日子每天都是地獄生活,強烈的沙暴隨時都有可能遮擋住太陽能電板,讓火星車失去動力從而報廢。所以,勇氣號的最初的設計壽命只有短短的90天,但是天可憐見,幸運的勇氣號一直正常的工作到了2009年6月,這時的勇氣號在通過一個名叫「特洛伊」的沙地時車輪陷入了軟土中,無法動彈了。可是勇氣號依舊沒有報廢,它只是被限制在了原地,就像它的前輩「維京一號」。雖然地表的科學家們做了最大的嘗試與努力,可解救行動全部都以失敗告終。終於在七個月後,也就是2010年的元月,NASA向全球宣布對勇氣號的解救行動全部失敗,放棄拯救。功勳卓越的勇氣號從此轉為了一個靜止觀測平臺。
任何東西都有壽終正寢的一天,勇氣號也不例外,時間到了2011年5月25號,這一天NASA在最後一次嘗試聯繫深陷泥潭的勇氣號以後,最終結束了它執行任務的光輝一生。勇氣號超額完成了所有探測目標,她永遠地留在了那個「特洛伊」沙地,但我們始終念念不忘它的功績,或許有一天當人類有足夠的技術以後,我們會去解救她,哪怕只是個無法工作的殘骸。
相比較而言,它的雙胞胎兄弟「機遇號」則要幸運得多。他也曾歷經磨難,也曾深陷泥潭,可他成功地脫離了困境,再次回到了工作崗位,下一集我們聊聊「機遇號」在火星的5700天,45.16公裡,一定會非常有趣。
這是火星探秘的第四集,已經到了我們火星系列的一半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小編到主頁查看往期文章進行收藏,感謝大夥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