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代「熒惑守心」到當代火星探測,中國人對火星的思考持續千年

2020-07-24 魚尾煮酒

文/魚尾


就在今天,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從古代「熒惑守心」到當代火星探測,中國人對火星的思考持續千年

火星


選擇這個時間發射,是為了搶抓這次火星探測的窗口期——地球與火星之間處於最近距離的時刻。在這個時刻,地球與火星之間距離只有5500萬公裡左右,可以以最短的時間和最少的燃料到達火星。若一切順利,「天問一號」將在明年2月掠近火星軌道,並擇機釋放火星探測車。


從古代「熒惑守心」到當代火星探測,中國人對火星的思考持續千年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中國航天一向以精打細算、物盡其用而著稱。每次航天發射都要最大化航空器的作用。過去發射「嫦娥二號」時,在其完成基本任務,還多做了兩三項對月探測和實驗工作。此次中國首次行星探測任務也一樣,「天問一號」將先後進行掠近火星、繞火星飛行、釋放火星車等多項任務。這將是世界上首個第一次同時完成抵近火星、環繞火星、落地並釋放火星車三項探測任務的火星探測器。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名字取材於中國戰國時的楚國詩人屈原名篇《天問》。《天問》是屈原創作的一首長詩。此詩從天地離分、陰陽變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現象,一直問到神話傳說乃至聖賢兇頑和治亂興衰等歷史故事,表現了作者對某些傳統觀念的大膽懷疑,以及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具有濃厚的道家色彩。


從古代「熒惑守心」到當代火星探測,中國人對火星的思考持續千年

屈原《天問》


以「天問」為名,恰恰展現了中國人正式開啟行星探索行動的求真探索精神。問浩瀚宇宙、問浩渺蒼穹,中國人從古至今,就一直不缺對深空的觀測與探索。火星在中國古代被稱為「熒惑」。因為火星熒熒似火,行蹤捉摸不定,故而得名。熒惑又名赤星、罰星、執法。又視火星在東方叫懸息,在西方為天理,在南方為火星。

火星有個著名的天象叫「熒惑守心」,指的是火星在心宿(二十八宿之一,屬於東方蒼龍七宿,共三顆星,大部分在天蠍座,少部分在豺狼座)發生運行方向的改變,其運行方向或由順行轉為逆行,或由順行轉為逆行,並且停留在心宿一段時間的現象。歷史上所有實際發生過的「熒惑守心」天象共38次。中國史籍中全部 「熒惑守心」記錄共23次。最近的一次熒惑守心發生在2016年8月24日。

「熒惑守心」在中國古代是大兇之象,常與悖亂,殘賊、疾、喪、飢、兵等兇相聯繫。《史記》記載:「熒惑為勃亂,殘賊、疾、喪、飢、兵。反道二舍以上,居之,三月有殃,五月受兵,七月半亡地,九月太半亡地。因與俱出入,國絕祀。」


從古代「熒惑守心」到當代火星探測,中國人對火星的思考持續千年

熒惑守心


歷史上著名的「熒惑守心」之象,有戰國時代楚惠王滅陳之時、秦始皇末年、西漢漢成帝綏和二年(後被證明為假造,是有人為擾亂朝綱而散播的謠言)、三國魏文帝末年。其中,秦始皇末年的那次「熒惑守心」後不久,爆發大澤鄉起義,秦國滅亡。魏文帝那次「熒惑守心」後不久,魏文帝死。而漢成帝那次人為偽造的「熒惑守心」,逼死了宰相翟方進,翟方進死後不久,漢成帝也死了,隨後王莽專權。


從古代「熒惑守心」到當代火星探測,中國人對火星的思考持續千年

王莽篡漢


楚惠王滅陳那次「熒惑守心」時,心宿所在的分野(與星次相對應的地域)在宋國。當時,宋景公很擔心。宋國司星子韋說:「把災禍移給相國吧?」景公說:「相國是我的股肱。」「移給百姓?」景公說:「百姓是為君之本。」「移給年歲?」景公說:「年歲不好,百姓就會睏乏,我還給誰當君主啊!」司星子韋說:「您這三句有君主之德的話,上天會聽到的,熒惑應該會移走的。」於是他們等了一陣,果然移了三度。這個故事充分體現了古人對「熒惑守心」帶來兇兆的信仰,同時也讚美了宋景公的仁德,並表現出古人對天象自然的樸素認識。


從古代「熒惑守心」到當代火星探測,中國人對火星的思考持續千年

宋景公


當然,以今天科學眼光來看,中國古代對「熒惑守心」的解釋,包含了太多迷信的東西。今人看這些,大可不必被「熒惑守心」的寓意所困惑,這就是一個正常的天文現象。但它卻是我們了解古代天文現象、了解古人思想文化、了解古代政治變遷的方便渠道,體現了我國自古以來的天人感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說回這次中國火星探測。倘若火星車登陸火星成功,將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在火星擁有地面探測器的國家。探索火星,是進一步進行深空探索的基礎。屆時,以火星為前進基地,人類將可以更順利探索浩瀚宇宙,開發未知的宇宙深空,尋找未知的宇宙生命。出徵火星,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歡迎點讚轉發關注三連哦!我是魚尾,歷史永不停。

本文為 魚尾煮酒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和原作者。

相關焦點

  • 從熒惑守心到天問一號:火星,我們來了
    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發射升空,隨後它會把「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這也標誌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正式實施。中國古人觀測火星的歷史相當久遠,而這一次,火星,我們真的來了。
  • 熒惑守心為什麼被古人視為最兇天象?火星探測會受影響嗎?
    那麼,熒惑守心為什麼會被古人認為是大兇的天象?人類的火星探測會受到影響嗎?火星在夜空中很顯眼,其他星星看起來是白色的,而火星看起來是紅色的。由於它的亮度時常在變化,並且在天空中的運動方向還會出現逆轉,這讓古人有了這樣的描述「熒熒火光,離離亂惑」,「熒惑」的叫法就是這麼來的。古人認為,熒惑意味著兇象。
  • 熒惑守心為什麼被古人視為最兇天象?火星探測會受影響嗎?
    在古人看來,「熒惑守心」是最兇的天象。「熒惑」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火星,而「心」是指心宿二。那麼,熒惑守心為什麼會被古人認為是大兇的天象?人類的火星探測會受到影響嗎?火星和心宿二都是紅色的星星,一旦它們互相靠近,很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古人觀察到,火星有時會罕見地在心宿二附近出現逆行、徘徊不前的情況,這就是所謂的熒惑守心。熒惑守心通常幾十年才會發生一次,古人認為這是大兇的徵兆。
  • 盤點火星的神秘現象:熒惑守心、存在地下水及氧氣
    古代中國有所謂「熒惑守心」的天象:指土星、距離地球最近的地外行星火星和天蠍座最亮恆星「心宿二」,三者依次連成一條直線。當「熒惑守心」出現時,不是皇帝要升天,就是宰相要下課。對火星的探測表明,火星極冠表面一層是乾冰,乾冰下面則是厚度幾百公裡的水冰。
  • 在古代,為何火星被視為不祥之兆?
    近日,我國第一顆火星探測衛星&34;從海南文昌發射場成功發射,這項巨大的成果標誌著我國火星探測事業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也進一步奠定了我國航天強國的重要地位。紅色的火星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古已有之,從未停止,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對宇宙的了解也逐漸加深。火星由於其自然條件和地球類似,一度被懷疑有生命存在,因此火星也成了太陽系裡的熱點星球,火星探測事業也成了重要的發展方向。
  • 「天問一號」開啟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
    據新華社電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南海之濱,椰風習習,濤聲陣陣,高溫天氣如同中國人探索太空的心情一般火熱。我們為什麼要探測火星?在去往火星的徵途上要歷經哪些考驗?面對前所未有的任務挑戰,中國航天人依靠什麼力量創造出新的成績?
  • 熒惑守心 — 火星二三事
    火星帶來的第二個力量是性驅動力。          人類的種族一天天的在壯大,他們開始嘗試狩獵比他們強大的動物。在抵抗野獸襲擊獲取更多食物的過程中,人們逐漸發展了一些鍛鍊身體和參與戰鬥的方法,成為了運動的雛形。這是火星的第三個力量。
  • 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火星在古代的寓意是什麼?
    天問一號是中國行星探測任務中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該名稱源於屈原長詩《天問》,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其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7月27日,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和月球,拍下了地月合影。
  • 古人稱「火星衝日」為「熒惑守心」,這是為何?
    在古代,人們對天文現象十分的迷信。他們認為獨特的天文現象勢必代表著某種預示。他們給火星衝日起了個名字,叫"熒惑守心",這是為什麼呢?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它有著橘紅色的外表。
  • 歷史上火星是災難代名詞,出現熒惑守心的天象,意味世界將有大事
    古人如何定義火星呢?由於火星熒熒似火,行蹤捉摸不定,古人稱它為熒惑星。火星無論在東方世界,還是西方世界,都被認為是戰爭或死亡的代名詞。古人認為,火星近於妖星,司天下人臣之過,主旱災、飢疾、兵亂、死喪、妖孽等等。因此,熒惑星又名赤星、罰星、執法。什麼叫熒惑守心?中國神話中,天上有二十八星宿。
  • 漫活火星探測
    繼2018嫦娥登月之後,中華大地又一場「火星探測」大戲即將上演,向更深、更遠的宇宙星際發起挑戰。火星,古稱「熒惑」,易傳五行之一,「火星車」被冠名《天問》,註定是一次滿含詩意的探天之旅。在中、西文化裡,火星預兆「戰亂」和「災禍」,中國古史裡描述的火星,總是用:行為詭異,熒惑厥馳,大逆不道(逆行)來形容,每遇「熒惑守心」(即火星與心宿的另一紅星會合)人間必臨大禍。據《史記·始皇本紀》載:秦三十六年,熒惑守心,有隕石落東郡,民間好事者在石上刻「始皇帝死」,始皇聞知,派御史查問,因無人認罪而盡殺周圍住民。現在看來,這分明是誣言者自招之禍,與「熒惑守心」又有何相干?
  • 天問一號飛向火星,為什麼大家對火星情有獨鍾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搭載著「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飛往太空,這是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太陽系內除了地球、水星、金星、火星,其他行星都是氣態行星,人類無法生存。那麼氣態行星為什麼不適合生存呢?因為沒有巖質表面。以木星舉例來說,進到雲層下後先是氣態氫,氣態氫下是液態氫,再往下就是固態氫。
  • 罕見天文現象「熒惑守心」即將來臨!古人夜觀天象,看的就是這個
    火星,由於離地球很近,所以在晴朗的夜空用肉眼可以觀察到。早在古時候,人們就注意到了火星。由於火星渾身通紅,如同火焰,而且火星的行蹤捉摸不定,因此我國古代稱它為「熒惑」,有「熒熒火光、離離亂惑」的含義。但是由於火星的自身顏色等特徵,人們總是把它當做不詳的星體。歷史上,無論在東方或者是西方,都把火星當做戰爭與死亡的先兆,例如古希臘人就把火星稱作為戰神。那麼熒惑守心現象,火星守的這個「心」指的是什麼。
  •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我來了,你的一切秘密將不再是秘密
    隨著2020年7月23日中國天問一號發射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作為中國人除了讚嘆與自豪之餘,也紛紛對火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中國古代,人們對星象非常重視,夏商時期人們就形成對日食.月食詳盡的記載,甚至夏朝還藉此編制了中國最終的曆法「夏曆」。
  • 聽我講述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要到達的火星與秦始皇的密切關係
    ,很多人都對諸如火星的很多問題產生了興趣,比如:天文一號何時到達火星?到達火星的主要任務是什麼?據悉,天問一號將在太空中飛行大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34;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星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這些看起來距離現代人生活比較遙遠的話題,在科學技術充分發達的今天,進入了百姓們談天說地的話題。但是這些話題,早在我國古代,就有著很重要的說法。火星雖然遙不可及,但是古人對火星早就有著不同尋常的認識和看法。
  • 太陽系內地球的孿生兄弟:火星,了解火星基本知識科普給孩子聽
    和火星相關的一個著名天文現象就是「熒惑守心」了,這裡的「心」是指天蠍座中的一顆紅色一等亮星:心宿二。它是一顆紅超巨星,是目前科學家已知宇宙中最大的恆星之一,它的直徑是我們太陽的700倍,在夜空中,它呈現出深紅色,因此我國古代又把它叫做大火。
  • 古人如何看待火星的存在,視為「災星」嗎
    2020年7月「天問一號」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標誌著中國火星探測計劃邁出了萬裡徵程的第一步。火星在古羅馬被視為農耕之神,在古埃及被當作戰爭預兆,在中國,它意味著什麼?一個火星日約為24小時37分22秒,一個火星年為687日,幾乎是地球的兩倍。火星圍繞太陽的軌道呈橢圓形,近地點約5500萬公裡,遠地點約4億公裡。地球和火星的近地接觸每15次出現一次。《周易》指出:「天垂象, 聖人則之。」表明古代相當重視觀測天象。
  • 火星疑似誕生過遠古文明、火星最適宜人類移民,人類何時殖民火星
    火星熒熒似火,行蹤捉摸不定;因此火星在中國古代被稱為「熒惑星」「熒惑守心」是中國星佔學上最兇的天象,是帝王駕崩的惡兆。最近的一次「熒惑守心」發生在2016年8月24日:土星、火星和天蠍座最亮的恆星「人類對火星的探索,同樣如此,隨著對火星探測的加深,火星依舊披著神秘的面紗。一,火星遠古文明之謎。
  • 火星曾經有過生命?「天問一號」將對火星進行全球探測
    因為火星的表土裡有一種礦物叫赤鐵礦,赤鐵礦是紅顏色的,是古代作畫的時候畫紅色的顏料。 火星這兩個衛星可不是它親生的,是一個小天體運行到它附近的時候被火星抓過來,便成了自己家族的一個成員,所以火星有兩個養子,但它們跟火星是不一樣的。 火星探測,難在哪裡? 我緊接著要介紹的是探測火星。
  • 中國「天問一號」將對火星進行全球探測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許,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成功。人類已經進行了47次火星探測,探測火星要比月球難多了。作為中國首次獨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如何對火星進行全球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