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為何火星被視為不祥之兆?

2020-07-28 翰林史苑

近日,我國第一顆火星探測衛星&34;從海南文昌發射場成功發射,這項巨大的成果標誌著我國火星探測事業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也進一步奠定了我國航天強國的重要地位。

在古代,為何火星被視為不祥之兆?

紅色的火星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古已有之,從未停止,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對宇宙的了解也逐漸加深。火星由於其自然條件和地球類似,一度被懷疑有生命存在,因此火星也成了太陽系裡的熱點星球,火星探測事業也成了重要的發展方向。

在華夏文明史中,我們的祖先從公元前1300年,便開始了對火星的觀察和探索,由於當時的科技條件相對落後,人們只能通過肉眼了解火星。很長一段時間內,火星被視為不祥之兆,常常和兵戈戰事、朝代更迭聯繫在一起。


火星在古代被稱為熒惑

火星在古代被稱為熒惑或者熒惑星,這個名字含有&34;之意。

現代科技通過檢測從火星採集的土壤樣本,發現其表面含有大量的赤鐵礦,所以火星的外表整體呈現橘紅色。再加上火星的運動軌跡不固定,有時從東向西而有時又從西向東,令人難以捉摸,所以得名熒惑。

在古代,為何火星被視為不祥之兆?

天問一號發射現場

火星表面經常會出現沙塵暴等地貌活動,因此會導致從其表面發出的光線折射率產生變化,光被古人的眼睛接收後,就會呈現出忽明忽暗的顏色變化。

火星的自轉周期和地球基本相似,不過公轉時間大約是地球的兩倍,由於兩者的公轉時間不同,常常會出現相對位置上的偏差,這就導致了其運行軌跡難以被人掌握。

古人對宇宙萬物和自然現象的了解有限,因此對日月星辰等事物有著狂熱的崇拜情緒,認為其是神的化身,熒惑也被賦予了神化形象,傳說中他是一個頭頂紅髮情緒亢奮的中年男人,一言不合就發火。

在古代,為何火星被視為不祥之兆?

火德星君

除此之外,古人還將世間萬物賦予了五行屬性,熒惑因為其顏色和方位,被稱為火德之星。

在中國神話體系中,火德星君就由熒惑星衍生而出。

古人已經初步掌握了火星的特點

經過了對火星的長期觀察後,古人已經初步掌握了火星的特點:

法,出東行十六舍而止;逆行二舍;六旬,復東行,自所止數十舍,十月而入西方;伏行五月,出東方。其出西方曰&34;,主命者惡之。東行急,一日行一度半。

我國古代有非常完善的天文學,早在商朝時期人們就開始對天體的運行規律進行總結和記錄,並試圖將其和自然規律聯繫起來,並且形成了獨立的學科。

現代人對天文的理解遠遠遜色於古人,這種情況其實也是必然。

在古代,為何火星被視為不祥之兆?

火星表面的沙塵暴

對於古人來說,觀星是一種基本的生活技能,通過對天文現象的觀察,可以有效掌握時間流逝和季節更替,水平更高者還可以預測未來的氣候和判斷方向,對農業耕種、航海等事物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更有大賢者,通過觀察星象變化,可以準確預測社會變化,雖然在我們的眼中這種說法有過度神化之嫌,但是也側面反映了古人對天文變化的迷信。

今天,鐘錶、氣象臺、指南針等發明的出現,基本取代了觀星的功能,人們很少願意去學習和觀察天文現象和形體運轉,迷失在日益繁忙的工作之中了,天象之美也逐漸被人遺忘。

天文官員將火星運行規律和政治結合

在發現了火星的運行特點和運行規律後,古代負責天文曆法的官員開始將其和政治結合,試圖找出兩者的聯繫。

在古代,為何火星被視為不祥之兆?

熒惑守心現象

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了關於火星變化可能帶來災禍,使統治者擔憂的記載: 

三十七年,楚惠王滅陳。熒惑守心。心,宋之分野也。景公憂之。

最終在司星子(天文官員)的幫助下,宋景公憑藉仁愛之心化解了這場災禍,這件事也成了表彰宋景公的事跡之一。

類似的總結性結論,太史公在《史記》中也曾經提到:

熒惑為孛,外則理兵,內則理政。故曰&34;熒惑守心"的跡象,結果文帝駕崩。而吳、蜀二主都平安無事,這就是它的驗證。很巧妙的將這個敏感的話題回答了。

在古代,為何火星被視為不祥之兆?

我國的火星探測器

由此可見,古人十分願意將熒惑的運行規律和政治結合,但是如何應用卻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一般來說,熒惑星會帶來災難,不過正所謂大破後才有大立,前朝的覆滅也許會帶來新朝的崛起,士兵的傷亡會成就活到最後的將領。

從辯證唯物的角度來看,事物具有兩面性,即使是災難,也有可能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助力,因此熒惑雖然在大部分人眼裡會帶來災害,但是辯士通過不同角度的解讀,經常會提出不同的答案,從而實現統治者的政治訴求。


結語

火星(熒惑)在史料中出現的頻率非常高,許多大臣都願意借星辰之變作為開場語,引出自己的政治建議。天文異象所代表的並不是單純的自然現象,在其背後往往藏有深刻的政治意義,對社會發展的修正和輔助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封建王朝中,由於帝王的權力高度集中,使得許多人不願意接受臣子的合理建議,這是其人王身份決定的。不過當人王和天相比,其地位卻落到了下風,按照君權神授的思想,人王對天賦予的使命,必須要無條件服從,否則就是逆天而行,失去民心。

許多政治家抓住這點,將自己的觀點藉由天象提出,由於火星變化容易帶來戰爭,對社會的危害極大,因此受到統治者的重點關注,這就導致了火星自古以來就得到了人們重的點關注。


參考文獻:

【1】《史記·八書·天官書》

【2】《史記·三十世家·宋微子世家》

文章內容來自今日頭條:翰林史苑 獨家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存在疑義,請聯繫刪除。)我們將持續為大家輸出精彩的原創文章,歡迎小夥伴們訂閱轉發及評論。

相關焦點

  • 「天狗食日」為何被視為不祥之兆?有意思,原來古人這麼看待自然
    中國古代的科技不發達,許多事情都無法用科學來解決,所以崇尚天地鬼神的先人們就發明了一些奇奇怪怪的文化,比如佔卜、天象等。那麼古人為何認為「天狗食日」是不祥之兆?首先梳理一下何為「天狗食日」,這種跡象是如何形成的。「天狗食日」今人稱之為日全食。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種,即在地球上的部分地點太陽光被月亮全部遮住的天文現象。日全食分為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原五個階段。由於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球本影中的人們才能看到日全食,現在人稱之為「天狗食月」,它是一種獨特的自然現象。
  • 揭秘為何竹子開花成了不祥之兆?
    如果此時恰巧發生了令人難忘的災禍,人們就理所當然地把它和竹子開花聯繫到一起,久而久之,竹子開花就被等同於不祥之兆。據《山海經》記載,「竹六十年一易根,而根必生花,生花必結實,結實必枯死,實落又復生」。竹子開花後,往往會綠葉凋零、枝幹枯萎,最終死亡。竹子的這種特性,促使人們把竹子開花和死亡聯繫在一起。
  • 古人如何看待火星的存在,視為「災星」嗎
    2020年7月「天問一號」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標誌著中國火星探測計劃邁出了萬裡徵程的第一步。火星在古羅馬被視為農耕之神,在古埃及被當作戰爭預兆,在中國,它意味著什麼?一個火星日約為24小時37分22秒,一個火星年為687日,幾乎是地球的兩倍。火星圍繞太陽的軌道呈橢圓形,近地點約5500萬公裡,遠地點約4億公裡。地球和火星的近地接觸每15次出現一次。《周易》指出:「天垂象, 聖人則之。」表明古代相當重視觀測天象。
  • 豆比看世界(3)——竹子開花真的是不祥之兆嗎?
    那麼,為什麼竹樹開花是不祥之兆的說法卻廣為流傳呢?豆比覺得,這可能有如下幾個原因:第一,竹子的生長周期太長了。一般來說,竹樹的壽命約為40-120年,當竹樹到達生命周期的盡頭時,其便會開始開花,在開花之後,竹樹便會開始枯萎。竹子繁殖的這個40-120年的周期,對於人類還是很漫長的。
  • 古代火星的生命可能生活在地表之下,因為火星或存在豐富的地下水
    若古代的火星上曾經存在過生命,那麼它可能不是生存在火星表面,而是可能生存在地表下的幾英裡之處。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火星過去最適合居住的部分可能是它的地下。近日,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雜誌上。
  • 美國出現血紅色的月亮是不是不祥之兆?野火使月亮在加州上空泛紅
    在很多傳說中,月亮代表的就是陰暗和死亡,而血紅色的月亮甚至被視為不祥之兆,在一些民間傳聞中,血月乃兇月,是兇兆,會發生冤案。歷史上曾有過記載「血月現,國之將衰,氣盡,如墜獄。」在西方,人們同樣也認為血月會喚醒黑暗魔力,預示著災難的降臨。當然,我們知道這不過只是民間的迷信罷了。
  • 民間有「天狗食月」的說法,難道月全食真的是不祥之兆?
    最近十幾年各種天文現象越發增多,不僅有本次超級紅月亮,還有日偏食、流星雨、日環食、水星西大距、火星衝日、四連環月全食等各種百年難遇的天文現象,也是在最近幾年越來越密集的開始爆發。而2018年還會出現行星遊行、月亮與金星相遇、日全食、月偏食、英仙座流星雨、彗星相遇等大大小小很多天文現象。
  • 古代火星有沒有大陸?
    研究人員說,在搖滾雷射的幫助下,美國宇航局的火星探測器好奇號探測到的紅色星球巖石類似於地球上最古老的大陸地殼。科學家補充說, 這一發現表明古代火星可能與以前認為的古代地球更為相似。相比之下,火星軌道太空飛行器拍攝的圖像和紅色星球隕石的研究分析表明,火星地殼主要由玄武巖構成。現在,研究人員發現,富含二氧化矽的巖石很像地球上的大陸地殼,可能會在2012年8月好奇號登陸火星的地方廣泛傳播。
  • 古代日食真的是不祥之兆?連皇帝看了都有點害怕
    古代社會的天文學不夠發達,對於很多天文現象古人都無法理解,所以一些奇怪的天文現象就會讓人跟什麼吉兆,兇兆聯繫在一起。古代有很多史書都記載過日食的發生,而日食則往往被認為是兇兆,皇帝作為一國之君都很害怕日食的出現。
  • 古今人類為何對火星如此著迷?
    早在1960年,前蘇聯就發射了火星1號探測器,開啟了人類探測火星的開端。2016年1月11日,我國正式批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國火星探測任務正式立項,並在20年7月23日12時41分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除了探測,也有人夢想能讓人類踏上火星。
  • 古代火星存在大氣和海洋,地球就是下一個火星?
    隨著人類對火星的了解,火星不再是一顆死氣沉沉的行星。古代火星或許存在大面積的海洋和濃厚的大氣層,但是40億年前,火星的內核出現變化,磁場消失,太陽風讓火星大氣迅速流失,形成了現代火星的環境。火星依舊溼潤?失去大氣層保護的火星,表面不可能長期存在液態水,但是鹽水(海洋)要比純水的沸點高,比純水的結冰點溫度低,鹽水可以在火星表面保留更長時間。人類探測器拍攝到的火星表麵條紋,或許就是火星海洋剩餘的鹽水。
  • 為何火星的天空中看不到其它的星星?
    為何在火星上看地球那麼小? 從距離上來說,火星位於太陽系從內到外排列的第四位,在古代,人類便發現了火星的身影,當時古人在發現火星是紅色的之後,變為火星取名為「熒惑」,而且每當火星和心宿二彼此靠近的時候,
  • 科學家警告說,火星上古代外星人生命的證據可能已經被完全摧毀了
    酸可能破壞了火星上古代生命的任何證據。這是根據一項新的研究,該研究認為火星粘土中的酸性流體可能已經溶解了生物生命的證據。長期以來,火星土壤一直被視為一種物質,如果它存在於火星上,它可以保護有機物質的證據。美國宇航局(NASA)的恆心號探測器甚至在2021年2月被派到火星的捷零隕石坑上,收集泥土樣本。
  • 從古代「熒惑守心」到當代火星探測,中國人對火星的思考持續千年
    在這個時刻,地球與火星之間距離只有5500萬公裡左右,可以以最短的時間和最少的燃料到達火星。若一切順利,「天問一號」將在明年2月掠近火星軌道,並擇機釋放火星探測車。此次中國首次行星探測任務也一樣,「天問一號」將先後進行掠近火星、繞火星飛行、釋放火星車等多項任務。這將是世界上首個第一次同時完成抵近火星、環繞火星、落地並釋放火星車三項探測任務的火星探測器。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名字取材於中國戰國時的楚國詩人屈原名篇《天問》。《天問》是屈原創作的一首長詩。
  • 為什麼火星是太陽系中最適合人類移居的星球,我們為何要探索火星
    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為地球的11%,表明重力只有地球的2/5,火星自轉一周,平均需要24小時39分35.24秒,也就是一個火星日,周期與地球日相近,但火星公轉一周大約為地球的兩倍,也就是大約兩個地球年繞太陽一圈,所以一個火星年,大致等於兩個地球年。
  • 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火星在古代的寓意是什麼?
    天問一號是中國行星探測任務中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該名稱源於屈原長詩《天問》,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其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7月27日,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和月球,拍下了地月合影。
  • 古代的火摺子,為何像火機一樣一按就冒火?原理是什麼呢?
    古代的火摺子,為何像火機一樣一按就冒火?原理是什麼呢?大家都知道,打火機是現代文明的產物,古代取火都要用火摺子。這個東西在影視劇裡出場率非常高,他只需要輕輕一吹,火立刻出來,感覺比打火機還神奇。古代的火摺子,為何像火機一樣一按就冒火?原理到底是什麼呢?
  • UFO探索者發現火星核戰最強證據 古代火星文明被外星人摧毀
    原標題:UFO探索者發現火星核戰最強證據 古代火星文明被外星人摧毀 國外著名的UFO探索者華林在一篇文章說:「這是WhatsUpInTheSky37在Youtube發表的。火星曾存在賽東尼亞人和烏託邦人等古代火星人,其古老文明被一種外星物種發動的核戰爭摧毀,而且今天仍可見到當時種族滅絕的證據。英國《每日郵報》說,布蘭登堡博士首次提出假設:火星的自然環境曾發生熱核爆炸,因而造成現在人們所見的紅色地表。
  • 「白色神獸」出沒,在古代被視為「神物」
    一隻白狍在覓食馮利民說,白狍、白鹿等在古代被視為國寶或神物,歷史上發現白狍的記錄非常罕見。除了1981年在內蒙古發現一次後,文獻記載的白狍要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間。狍隸屬於哺乳綱偶蹄目鹿科狍屬,是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