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火星有沒有大陸?

2020-12-03 淺淺設計師

研究人員說,在搖滾雷射的幫助下,美國宇航局的火星探測器好奇號探測到的紅色星球巖石類似於地球上最古老的大陸地殼。

科學家補充說, 這一發現表明古代火星可能與以前認為的古代地球更為相似。

地球是目前唯一已知的行星,其表面分為大陸和海洋。大陸由厚厚的浮力富含二氧化矽的地殼組成,而海底則由相對較薄的緻密地殼組成,富含二氧化矽貧玄武巖。[ 7大火星之謎 ]

此前,科學家曾提出大陸地殼可能是地球獨有的。這個想法認為,富含二氧化矽的巖石是由於行星內部的複雜活動可能與板塊構造的 發生有關 - 當構成地球外部的巖石板塊開始漂浮在行星的地幔層上時。

相比之下,火星軌道太空飛行器拍攝的圖像和紅色星球隕石的研究分析表明,火星地殼主要由玄武巖構成。

現在,研究人員發現,富含二氧化矽的巖石很像地球上的大陸地殼,可能會在2012年8月好奇號登陸火星的地方廣泛傳播。

「火星應該是一個玄武巖覆蓋的世界,」研究的主要作者,法國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行星科學家Violaine Sautter告訴Space.com。她補充說,調查結果「非常令人驚訝」。

Sautter和她的同事分析了好奇號探測到的22塊巖石的數據,因為六輪機器人在Gale Crater附近的古老地形上徘徊。這個96英裡寬(154公裡)的坑形成於大約36億年前,當一顆流星撞擊火星時,這個區域的巖石年齡表明它們可以幫助揭示紅行星最早的時期,科學家說。

研究人員調查的22塊巖石是淺色的,與火星上較年輕區域發現的較暗的玄武巖相反。他們使用名為ChemCam on Curiosity 的搖滾雷射探測這些巖石, 該雷射分析了被破碎材料發出的光以確定火星巖石的化學性質。

科學家發現這些淺色巖石富含二氧化矽。其中一些在構成上與地球上保存最久的大陸地殼相似。

Sautter指出,最近的軌道飛行器和漫遊車任務也發現了孤立的富含二氧化矽的巖石。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富含二氧化矽的巖石可能是火星上古代地殼的廣泛遺留物,類似於地球早期的大陸地殼,現在大部分被埋在玄武巖之下。

研究人員補充說,火星的早期地質歷史可能比以前認為的更接近地球。Sautter說,未來的研究可能會調查火星光滑的北半球和粗糙的,嚴重下陷的南半球之間的明顯差異是否可能是由於板塊構造造成的。

科學家們在周一(7月13日)在線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詳細介紹了他們的發現。

相關焦點

  • 真實的火星大陸,只有沙丘和碎石,在數十億年前是否有生命?
    圖中的畫面並不是地球,也不是電腦模擬的三d畫面,而是真實拍攝的火星大陸影像,這些珍貴的照片大都來自於好奇號、機遇號以及勇氣號探測器,它們為我們帶來了距離數億公裡以外的火星大陸的真實圖像。,為了拍攝到這張圖像,機遇號必須多次拍攝並尋找角度,最終才能創建這樣的一個全景圖,因此我們會在這張圖像中看到沒有任何圖像的黑暗區域。
  • 火星有「小地球」之稱 古代被稱為「熒惑」
    核心提示:火星有「小地球」之稱,是地球軌道外的第一顆行星,顏色呈紅色,由於亮度變化大,在我國古代被稱為「熒惑」,有「熒熒火光,離離亂惑」之意。  熒惑守心 資料圖本文摘自:中新網,作者:佚名,原題為:《火星有「小地球」之稱古代被稱為
  • 好奇號:火星曾有與地球類似的大陸地殼
    一個由美國、法國、英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稱,他們對「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發回的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這顆紅色行星上或許曾經存在過與地球類似的大陸地殼結構。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研究人員在論文中描述了「好奇號」火星車探測過的20個火星巖石樣本,並論述了為什麼他們認為這顆行星的歷史和人們之前想像的不太一樣。
  • 古代火星存在大氣和海洋,地球就是下一個火星?
    根據科學家對火星環境的模擬,在火星的一年時間裡,大約有10%的時間,表面有可能出現8cm深的鹽水區,而火星的深層地下區域確實非常溼潤,在火星的南極地下,科學家檢測到大量的水分,可能存在一個地下湖泊。雖然火星在部分時期有可能形成鹽水湖,但是這些湖泊很難支持生命的日常生活,由於火星沒有大氣層保護,這些湖泊的最高溫度約為零下50攝氏度,並且會受到很強的輻射,地球上的生命基本都無法在此地生存。
  • 火星既然有河流,那有沒有生命?
    人們自古以來對於火星似乎就從來沒有好感,比如我國古代熒惑就代表了饑荒和戰亂,甚至人們還總結出了一個天文現象,叫做熒惑守心。這是啥意思呢?火星從順行改為逆行或者從逆行改為順行的這個時刻在古代被叫做留,如果火星的留這個事件恰好發生在了這個心宿座裡邊兒,就叫做熒惑守心,乃大兇之兆,不是皇帝駕崩就是廢除太子之類的,總之是都沒有啥好事兒。
  • 火星曾具有與地球類似的大陸地殼
    原標題:火星曾具有與地球類似的大陸地殼 火星上多樣的巖石   科技日報北京7月17日電 (記者王小龍)一個由美國、法國、英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稱,他們對「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發回的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這顆紅色行星上或許曾經存在過與地球類似的大陸地殼結構
  • 關於古代超大陸——盤古大陸的事實
    大約3億年前,地球沒有七大洲,而是一個名為盤古的巨大超大陸,被稱為原始大洋的一個海洋包圍。對盤古形成的解釋引入了現代板塊構造理論,該理論假定地球的外殼被分解成幾塊板塊,滑過地球的巖石殼層和地幔。在地球35億年歷史的過程中,幾個超級大陸已經形成並分裂,這是地球地幔中攪動和流通的結果,地幔構成了地球大部分的地區。
  • 在古代,為何火星被視為不祥之兆?
    紅色的火星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古已有之,從未停止,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對宇宙的了解也逐漸加深。火星由於其自然條件和地球類似,一度被懷疑有生命存在,因此火星也成了太陽系裡的熱點星球,火星探測事業也成了重要的發展方向。
  • UFO探索者發現火星核戰最強證據 古代火星文明被外星人摧毀
    原標題:UFO探索者發現火星核戰最強證據 古代火星文明被外星人摧毀 國外著名的UFO探索者華林在一篇文章說:「這是WhatsUpInTheSky37在Youtube發表的。火星曾存在賽東尼亞人和烏託邦人等古代火星人,其古老文明被一種外星物種發動的核戰爭摧毀,而且今天仍可見到當時種族滅絕的證據。英國《每日郵報》說,布蘭登堡博士首次提出假設:火星的自然環境曾發生熱核爆炸,因而造成現在人們所見的紅色地表。
  • 從古代「熒惑守心」到當代火星探測,中國人對火星的思考持續千年
    此次中國首次行星探測任務也一樣,「天問一號」將先後進行掠近火星、繞火星飛行、釋放火星車等多項任務。這將是世界上首個第一次同時完成抵近火星、環繞火星、落地並釋放火星車三項探測任務的火星探測器。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名字取材於中國戰國時的楚國詩人屈原名篇《天問》。《天問》是屈原創作的一首長詩。
  • 古代火星的生命可能生活在地表之下,因為火星或存在豐富的地下水
    若古代的火星上曾經存在過生命,那麼它可能不是生存在火星表面,而是可能生存在地表下的幾英裡之處。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火星過去最適合居住的部分可能是它的地下。近日,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雜誌上。
  • 古代火星衝日預兆 臨沂人眼中這是一種奇觀
    在古代的時候,都會設立專門的部門來觀測天象,古人認為不同的自然天象有不同的預兆,那麼在古代的時候火星衝日有什麼預兆呢?   在古代如果天空出現血月亮是大兇,或許是哪裡有人被冤死等等,而火星大衝在古代的寓意類似,他們會認為如此耀眼的光亮懸掛在天空自然不是好事。
  • 火星上是否有外星生命存在,人類探測器在火星上有哪些發現?
    由於火星跟地球太過相似,科學家們一度認為火星上很有可能有生命存在。火星表面有移動的沙丘、沙塵暴,火星也存在四季交替現象。火星南北極也有類似地球南北極的冰川,經研究這些冰川是由乾冰組成的。而且火星大氣層中二氧化碳含量極高,空氣中佔比95%,還有少量的一氧化碳和水蒸氣。
  • 金星和火星有沒有可能是第二個「地球」?
    金星和火星以前的環境與目前的地球是非常相似,有證據表明,火星在幾十億年前就可能擁有類似於地球一樣的液態水海洋。早期的金星也很可能擁有像地球一樣的液態水海洋,不過由於板塊停止運動,所以這樣的狀況持續的時間並不長久。
  • 好奇號火星車發現火星上有古代特大洪水的證據
    先前關於火星表面稱為「巨型波紋」的巨型波浪狀特徵的圖像表明,該星球過去曾遭受過災難性洪災「以前沒有用軌道器數據識別出特大洪水留下的沉積物。」 該團隊由傑克遜州立大學,康奈爾大學,噴氣推進實驗室和夏威夷大學的科學家組成,他們使用好奇號火星車上的火星手鏡圖像和Mastcam相機拍攝的圖像,觀察了大風火山口中的巖石和礦物。他們發現的是他們確定的沉積物,這些沉積物是山後發生的巨大山洪。夏普和大風火山口首先形成。
  • 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火星在古代的寓意是什麼?
    圖片來源:中國探月工程微信號 火星,在中國古代天文學中稱作「熒惑」。火星顏色發紅,熒熒似火,從地球上看,火星運行軌跡和亮度變化不定,令人迷惑,所以叫做「熒惑」。 熒惑又名赤星、罰星、執法。在天象學中,火星代表著旱災、疾疫、兵亂、死喪等惡像,在西方的星相上,火星也代表著戰爭、死亡。
  • 火星古代流動溪流證據
    宇航局的「好奇號」探測器在幾個地點發現了火星上古代流動溪流的證據它看起來像一條破碎的人行道,但火星上的這一地質特徵實際上是裸露的基巖,由粘結在一起的較小碎片組成,或者被地質學家稱為沉積礫巖。科學家們推論說,基巖在過去曾被破壞過,給了它一個傾斜的角度,很可能是由於隕石的撞擊,這種沉積礫巖中的圓形卵石表明水流穿過蓋爾隕石坑時巖石碎片持續磨損。古河流的關鍵證據來自基巖內和周圍礫石的大小和圓形。
  • 火星與人類的淵源:盤點一下人類尋找火星生物那些事
    一、神奇的火星火星是一個神奇的星球。神奇之處在於,在古代,東西方文明都對這個星球有過一定的關注。在古代中國,火星被稱之為「熒惑」,傳說秦始皇在位後期,火星出現了特殊的天象,讓秦始皇感到關注不已。而近代,西方學者對火星充滿了幻想,認為火星上也有智慧生物存在。而隨著近幾十年,宇航技術不斷升級,人類對火星也確實有了較為直接的了解。甚至還確定了太陽系中最高的高山是火星上的奧林帕斯山。奧林帕斯山的高度高達兩萬多米,而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海拔不過8848米,由此相比,高下立判。
  • 沒有「天問一號」的古人怎麼看火星?
    火星(圖源:NANS)中國對火星的觀測記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00年左右,當時的甲骨文中就有行星與彗星的記載。火星古稱熒惑,因其熒熒似火,位置捉摸不定,故名。得益於科技的發展,火星在現代已然沒有特殊的文化涵義,但在古代,火星不僅是天文系統裡重要的一部分,更與政治和社稷密切相關。中國古代有非常完善的天文學,商朝時便有專門的天文官員。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是歷代天文觀測和記錄的重點對象,其中,「熒惑(火星)」最受關注。
  • 「年輕」鋯石揭秘火星內部結構
    含鈾鋯石是大陸地殼中的富集成分之一,它能夠提供大陸和大型地質特徵(山脈和巨型火山)的年代及起源信息。與地球不同的是,火星地殼沒有經歷過進化過程,其成分與地球洋底發現的地殼相似。而在洋底,鋯石是非常罕見的。因此,科學家認為鋯石可能不會是火星上的常見礦物。項目負責人Martin Bizzarro教授表示:「當我們在火星隕石中發現這麼多的鋯石時,感到非常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