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發射升空,隨後它會把「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這也標誌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正式實施。中國古人觀測火星的歷史相當久遠,而這一次,火星,我們真的來了。
火星的表面覆蓋了大量的赤鐵礦(氧化鐵),因此如果有人從遠處觀測,會發現這是一顆色彩鮮豔的橘紅色星球。由於色彩偏向橘紅色,在西方的神話世界中,火星被視為武力、戰爭的象徵,因此也被稱為「戰神瑪爾斯星」。
與之類似的,在遙遠的東方帝國,火星也被視為戰爭、嗔怒和病症的象徵。由於色彩過於鮮豔,且距地距離相當近(地球、火星二者之間最近距離只有0.55億千米),火星不可避免地被擅長觀測星象的中國古人納入了觀測範圍當中。
在長期的觀測過程中,古人賦予了火星一個獨特的名字——「熒惑」,比如《史記》中就有記載,「熒惑星守之,則有水之憂,連以三年」。再追根溯源,熒惑這個名字很可能來源於火星這個星體的特徵,按照古人的話,就是「熒熒火光,離離亂惑」,所謂「熒熒火光」,是指火星橘紅色的外表特徵,而「離離亂惑」,則是指火星的天體運行軌跡。
火星表面
雖然火星的運行軌跡有一定規律可循,但由於自轉周期變化與公轉周期和地球不同等因素,如果有人在地球上觀測火星,難免會覺得它的行蹤相當詭異,對於沒有發達觀測工具的古人而言則更是如此。因此,由於擁有「熒」和「惑」這兩個顯著的特徵,火星最終被賦予了「熒惑」這一名字
在漫長的中國古代觀星歷史當中,人們逐漸總結出一套將星象政治化的理論,天上的許多星辰背後都有著多個特定的含義。其中,由於被賦予了戰爭、病症等負面含義,火星在中國古代也被視為一顆災星,而二十八星宿當中的心宿區往往對應著世間的明堂。對此稍有些了解的朋友應該就知道,在中國古代,明堂是皇帝發號施令的地方,所以當火星運轉到心宿區的時候,其含義就是皇帝將會遇到災難,這種天象則被稱為「熒惑守心」。
太陽系
在中國古代,有關「熒惑守心」的歷史大事多達十餘件,其中有文字可考,且值得一聊的應該是漢成帝時代的那次。
「綏和二年春,熒惑守心。二月乙丑,丞相翟方進欲塞災異自殺,三月丙戌,宮車晏駕。」——《漢書》
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春天,星官發現夜空中出現了熒惑守心的天象,於是倍感焦慮驚恐,覺得天子可能會有危險,於是連忙將此事報告給當時的皇帝漢成帝。
《漢書》
漢成帝得知後,知道天象有變,國運有厄,自己恐怕是難逃一死了,但是想來想去,又覺得自己還沒有享受夠人間的榮華富貴,不能這麼說死就死了,於是就想找個替罪羊。既然心宿區所代表的是明堂,那麼它所代指的就不一定是皇帝,也有可能是當朝的宰相大臣,這麼想來,漢成帝自然而然地將目光轉移到了丞相翟方進的身上。
第二天,漢成帝暗地裡給翟方進下了一道詔書,直接送到他的家中。這封詔書想表達的意思只有一個——「你看你當了宰相十幾年,非但沒有把國家治理好,反而卻帶來了災難,你這樣的丞相,看來是不能輔佐我治理天下了,念在你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份兒上,我不免你的官,但你也多少為國家考慮一下吧。」隨即,一些官員將好酒和黃牛送到了翟方進的面前。
按照漢朝的習慣,皇帝賞賜黃牛和好酒,潛臺詞就是賜死,面對這樣一番不容辯駁的場景,翟方進很「識趣」地選擇了服毒自殺。在暗地裡讓丞相當了替罪羊之後,漢成帝對外宣稱丞相死於急病,在下令多加撫恤的同時,還親自到翟方進家中悼念,樹立了一個明君的形象。
就在漢成帝以為已經把災禍轉移到丞相身上,自己已經安全的時候,怪事發生了。同年三月,漢成帝留宿未央宮,早上起來時突感中風,身體僵硬,口不能言,隨後暴斃。可憐漢成帝機關算盡,最終也沒能走出「天象」的徵兆。
當然,拋開漢成帝的謎之操作和翟方進的冤死,熒惑守心不過是一種迷信,漢成帝在這一年暴斃也只是一種巧合。時至今日,「天問一號」帶著14億的希望與好奇駛向火星,從政治迷信到追求真理,我們無疑向前邁了一大步。
兩千年前的漢朝,「丞相翟方進欲塞災異自殺」,兩千年後的今天,我們向那顆色彩鮮豔的神秘星球發出了「圜則九重,孰營度之」的疑問。
火星,我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