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熒惑守心到天問一號:火星,我們來了

2020-07-30 噸噸歷史

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發射升空,隨後它會把「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這也標誌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正式實施。中國古人觀測火星的歷史相當久遠,而這一次,火星,我們真的來了

從熒惑守心到天問一號:火星,我們來了

火星為什麼叫熒惑?

火星的表面覆蓋了大量的赤鐵礦(氧化鐵),因此如果有人從遠處觀測,會發現這是一顆色彩鮮豔的橘紅色星球。由於色彩偏向橘紅色,在西方的神話世界中,火星被視為武力、戰爭的象徵,因此也被稱為「戰神瑪爾斯星」。

從熒惑守心到天問一號:火星,我們來了

與之類似的,在遙遠的東方帝國,火星也被視為戰爭、嗔怒和病症的象徵。由於色彩過於鮮豔,且距地距離相當近(地球、火星二者之間最近距離只有0.55億千米),火星不可避免地被擅長觀測星象的中國古人納入了觀測範圍當中。

在長期的觀測過程中,古人賦予了火星一個獨特的名字——「熒惑」,比如《史記》中就有記載,「熒惑星守之,則有水之憂,連以三年」。再追根溯源,熒惑這個名字很可能來源於火星這個星體的特徵,按照古人的話,就是「熒熒火光,離離亂惑」,所謂「熒熒火光」,是指火星橘紅色的外表特徵,而「離離亂惑」,則是指火星的天體運行軌跡。

從熒惑守心到天問一號:火星,我們來了

火星表面

雖然火星的運行軌跡有一定規律可循,但由於自轉周期變化與公轉周期和地球不同等因素,如果有人在地球上觀測火星,難免會覺得它的行蹤相當詭異,對於沒有發達觀測工具的古人而言則更是如此。因此,由於擁有「熒」和「惑」這兩個顯著的特徵,火星最終被賦予了「熒惑」這一名字


什麼叫「熒惑守心」?


在漫長的中國古代觀星歷史當中,人們逐漸總結出一套將星象政治化的理論,天上的許多星辰背後都有著多個特定的含義。其中,由於被賦予了戰爭、病症等負面含義,火星在中國古代也被視為一顆災星,而二十八星宿當中的心宿往往對應著世間的明堂。對此稍有些了解的朋友應該就知道,在中國古代,明堂是皇帝發號施令的地方,所以當火星運轉到心宿區的時候,其含義就是皇帝將會遇到災難,這種天象則被稱為「熒惑守心」。

從熒惑守心到天問一號:火星,我們來了

太陽系

在中國古代,有關「熒惑守心」的歷史大事多達十餘件,其中有文字可考,且值得一聊的應該是漢成帝時代的那次。

「綏和二年春,熒惑守心。二月乙丑,丞相翟方進欲塞災異自殺,三月丙戌,宮車晏駕。」——《漢書》

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春天,星官發現夜空中出現了熒惑守心的天象,於是倍感焦慮驚恐,覺得天子可能會有危險,於是連忙將此事報告給當時的皇帝漢成帝。

從熒惑守心到天問一號:火星,我們來了

《漢書》

漢成帝得知後,知道天象有變,國運有厄,自己恐怕是難逃一死了,但是想來想去,又覺得自己還沒有享受夠人間的榮華富貴,不能這麼說死就死了,於是就想找個替罪羊。既然心宿區所代表的是明堂,那麼它所代指的就不一定是皇帝,也有可能是當朝的宰相大臣,這麼想來,漢成帝自然而然地將目光轉移到了丞相翟方進的身上。

第二天,漢成帝暗地裡給翟方進下了一道詔書,直接送到他的家中。這封詔書想表達的意思只有一個——「你看你當了宰相十幾年,非但沒有把國家治理好,反而卻帶來了災難,你這樣的丞相,看來是不能輔佐我治理天下了,念在你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份兒上,我不免你的官,但你也多少為國家考慮一下吧。」隨即,一些官員將好酒和黃牛送到了翟方進的面前。

從熒惑守心到天問一號:火星,我們來了

按照漢朝的習慣,皇帝賞賜黃牛和好酒,潛臺詞就是賜死,面對這樣一番不容辯駁的場景,翟方進很「識趣」地選擇了服毒自殺。在暗地裡讓丞相當了替罪羊之後,漢成帝對外宣稱丞相死於急病,在下令多加撫恤的同時,還親自到翟方進家中悼念,樹立了一個明君的形象。

就在漢成帝以為已經把災禍轉移到丞相身上,自己已經安全的時候,怪事發生了。同年三月,漢成帝留宿未央宮,早上起來時突感中風,身體僵硬,口不能言,隨後暴斃。可憐漢成帝機關算盡,最終也沒能走出「天象」的徵兆。

從熒惑守心到天問一號:火星,我們來了

當然,拋開漢成帝的謎之操作和翟方進的冤死,熒惑守心不過是一種迷信,漢成帝在這一年暴斃也只是一種巧合。時至今日,「天問一號」帶著14億的希望與好奇駛向火星,從政治迷信到追求真理,我們無疑向前邁了一大步。

兩千年前的漢朝,「丞相翟方進欲塞災異自殺」,兩千年後的今天,我們向那顆色彩鮮豔的神秘星球發出了「圜則九重,孰營度之」的疑問。

火星,我們來了。

相關焦點

  • 從古代「熒惑守心」到當代火星探測,中國人對火星的思考持續千年
    文/魚尾就在今天,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在這個時刻,地球與火星之間距離只有5500萬公裡左右,可以以最短的時間和最少的燃料到達火星。若一切順利,「天問一號」將在明年2月掠近火星軌道,並擇機釋放火星探測車。
  • 天問一號飛向火星,為什麼大家對火星情有獨鍾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搭載著「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飛往太空,這是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這次天問一號探索火星,不僅僅是環繞,還要著陸和巡視,相比於首次探月的嫦娥一號,任務全面升級。大家有沒有發現,像中、俄、美探索星球時,除了月球就是火星。那火星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讓大家對這個星球情有獨鍾?
  • 天問一號發射!火星,我們來了
    據新華社報導,7月23日,承擔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 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升空。不過,雖然天問一號才初露鋒芒,但中國自主的火星探測任務,早就引起了海內外的廣泛的關注。
  •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我來了,你的一切秘密將不再是秘密
    隨著2020年7月23日中國天問一號發射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作為中國人除了讚嘆與自豪之餘,也紛紛對火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中國古代,人們對星象非常重視,夏商時期人們就形成對日食.月食詳盡的記載,甚至夏朝還藉此編制了中國最終的曆法「夏曆」。
  • 聽我講述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要到達的火星與秦始皇的密切關係
    隨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發射成功,很多人都對諸如火星的很多問題產生了興趣,比如:天文一號何時到達火星?到達火星的主要任務是什麼?據悉,天問一號將在太空中飛行大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34;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星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這些看起來距離現代人生活比較遙遠的話題,在科學技術充分發達的今天,進入了百姓們談天說地的話題。但是這些話題,早在我國古代,就有著很重要的說法。火星雖然遙不可及,但是古人對火星早就有著不同尋常的認識和看法。
  • 《紅色星球》:趁「天問一號」還沒到站,我們先了解一下火星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進入了預定軌道,標誌著我國的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其實,古人早就對這顆紅色星球感興趣了。古代把火星叫作「熒惑」,是兇兆,因為它「熒熒火光,離離亂惑。」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邁入行星探測時代丨我們為什麼要飛向火星
    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按照預定計劃,天問一號到達火星後,將在火星表面工作90多天。除探測作業,它還會將在億萬公裡之外的「所見所聞」傳回地球。
  • 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火星在古代的寓意是什麼?
    天問一號是中國行星探測任務中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該名稱源於屈原長詩《天問》,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其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7月27日,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和月球,拍下了地月合影。
  • 天問一號:火星,我們來了
    到了1992年,中國政府才批准載人航天工程,命名為「921工程」,在複雜交錯的歷史環境下,中國在艱難中堅持穩定打基礎,朝載人航天之路一步步努力。好在經過四次的無人試驗飛船之後,我們迎來了振奮國人的「神五」。
  • 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火星,我們來了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劉廷飛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芯級直徑達5米,捆綁4個3.35米助推器,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具備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的運載能力,肩負著我國火星探測工程、探月三期工程和載人空間站工程等大型載荷和深空探測任務載荷的發射任務。根據發射任務要求,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託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開啟奔向火星的旅程。
  • 為了去火星,你知道天問一號要經歷什麼嗎?
    為了抵達火星,「天問一號」要經歷多道關口、多個難關,經過7個多月的太空旅行,到明年2月才能飛抵火星。「天問」之名從何而來?火星,這顆古稱"熒惑"的紅色星球,在漫長的歲月中與地球"相伴而行"。從秦始皇憂思"熒惑守心"到祖衝之推算五星會合周期,這顆紅色星球始終吸引著人們的目光。天問一號的名字,來自浪漫主義詩人屈原先生的詩歌集《楚辭》中的名篇《天問》。2020年4月24日,今年中國航天日,國家航天局正式發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
  • 火星,我們來了!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劉廷飛報導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五次發射任務,也是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
  •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跟著「天問一號」去火星
    古人稱火星為熒惑,今年似乎「火星衝日」和「熒惑守心」之說格外受推崇。這個庚子年似乎只剩下哀怨、喪氣和忍耐。「天問」源於2300多年前的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屈原的長詩傑作《天問》,詩中他從天地離分、陰陽變化、日月星辰問到神話傳說、治亂興衰,「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 熒惑守心為什麼被古人視為最兇天象?火星探測會受影響嗎?
    在古人看來,「熒惑守心」是最兇的天象。「熒惑」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火星,而「心」是指心宿二。
  • 熒惑守心為什麼被古人視為最兇天象?火星探測會受影響嗎?
    在古人看來,「熒惑守心」是最兇的天象。「熒惑」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火星,而「心」是指心宿二。那麼,熒惑守心為什麼會被古人認為是大兇的天象?人類的火星探測會受到影響嗎?火星在夜空中很顯眼,其他星星看起來是白色的,而火星看起來是紅色的。由於它的亮度時常在變化,並且在天空中的運動方向還會出現逆轉,這讓古人有了這樣的描述「熒熒火光,離離亂惑」,「熒惑」的叫法就是這麼來的。古人認為,熒惑意味著兇象。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火星 我們來了
    剛剛,我國首顆自主打造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天問一號是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名稱,該名稱源於屈原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 沒有「天問一號」的古人怎麼看火星?
    昨天中午,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這是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也是中國火星計劃裡程碑式的一步。天問一號發射現場(圖源:新華社)火星是運行軌跡離地球最近的行星,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古埃及時期就被人類所觀測,在人類文明中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
  • 火星,央企來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天問一號將實現對火星「繞」「著」「巡」三合一「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著陸巡視器和環繞器組成,著陸巡視器包括進入艙和火星車。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國行星探測計劃「天問一號」任務)將在國際上首次通過一次發射,實現針對火星的「繞」「著」「巡」三合一壯舉。
  • 我們要上火星,中國天問一號,加油
    文/M叔圖侵刪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將於2020年7月23日發射,預計明年2月會到達火星軌道。7月15日,天問一號經過各方調試完畢,已按計劃到達海南文昌發射場就緒。熟悉天文的朋友知道,火星的一年是687天,而地球是365天左右,它們的公轉軌道由於公轉周長和速度各不相同,所以只有在7月底到8月初的半個月時間,有一條最近又最省燃料的飛行方案。
  • 「天問一號」今年問天 我們的徵途從火星到星辰大海
    火星車與著陸巡視器外觀設計構型圖圖/國家航天局在4月24日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上,備受關注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正式公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