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和庸才的大腦運行速度相同,那麼成為天才的關鍵是什麼?

2020-09-05 正能量智演

人的思維速度非常快,大腦內部的信號是靠生物電流傳播的,速度可以達到每秒30萬公裡。所有人都完全一樣,生物電流不會因為你是天才或者庸才而改變傳送速度。愛因斯坦的大腦電流速度不會超過光速,你的大腦電流速度也不會只有每秒20萬公裡。請務必記住:你的大腦運轉速度和愛因斯坦的速度完全一樣。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所以說,所謂的聰明人和不夠聰明的人,他們在思維能力上的區別並不是誰的大腦「運轉更快」,而關鍵在於思維的方式要對路,在於誰的大腦「運轉更正確」。具體到我們的學習中,學習能力和解題能力的強弱,也不在於誰的大腦天生就比別人「慢」,而關鍵在於是否「正確」。因此,對於一個頭腦聰明的人而言,「思維快捷」只是表面現象,「思路清楚」才是根本。因此,成為天才的關鍵就是擁有清晰的思路。

清晰的思路,往大了說,是國家領袖的必備素質,往小了說,是取得好成績的必備條件。哈佛大學校長會把它視為優秀學生最重要的素質。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成為一個思維清晰的聰明人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大腦是怎麼思考的。我們的大腦在思考問題的時候,總是先從一個或者幾個點出發,展開聯想,想到很多很多相關的點,再把這些點連接起來,組成一幅完整的圖畫,從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思考過程。

一條正確清晰的思路應該包括三個部分:正確的起點、正確的過程和正確的終點。舉個例子,如果學生在學習和解題的時候不能採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就會面臨如下的問題:

第一,輸在起點:面對問題不知道如何下手。

很多學習成績不好的同學時長抱怨看到數學就頭疼,其實這是思維混亂的表現,只能依靠感覺和猜測來嘗試解題。而思維正確的人則會知道分析題目中的關鍵詞,開始進一步思考。

第二,輸在過程:知識點越多,思路越混亂。

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需要掌握的知識越來越多。如果能夠有效地梳理,人就越學越聰明、越來越淵博,越是綜合性的大考,他的成績就越能和普通同學拉開差距。如果只是把知識亂七八糟堆在我們腦子裡,大腦很快就會被填滿,學習就會越來越痛苦。

所以有不少人小時候學習挺好,顯得挺聰明的,但是隨著年級越來越高,知識越來越多,他就無法應付,學了後面忘了前面,複習前面又忘了後面成績越來越差。有的人平時學習不錯,做一些課後習題也感覺還行,但是一旦遇到把很多知識點串起來考的題目,遇到綜合性的大考,成績就一落千丈這樣一些現象,都是不正確的思維模式所造成的。

第三,輸在終點:無法利用已經掌握的知識推出清楚正確的結論。

很多人在學習過程中有這樣的感覺:相關的知識全都學過、全都知道,但就是不會做題;平時看書聽課自我感覺良好,一上考場就一塌糊塗原因很簡單:他不知道怎樣才能把學過的知識有效地組織起來,用現成的知識來解決新的問題。

還有一些人能夠找到正確答案,卻不知道怎麼表述。常常有人在某一次考試結束以後,和同學們對題,發現自己的答案全對。試卷一發下來就傻眼了:基本上全錯。原因也很簡單:理科的題目,他答案正確,過程亂七八糟,沒人知道他是怎麼算出來的;文科的題目,他覺得他說的就是標準答案的意思,但判卷老師卻看不出來他有這個意思。一言以蔽之,思維混亂,不知所云。

講到這裡,我想大家已經可以理解為什麼思路清楚對一個人如此重要因為它直接決定著一個人智商的高低,也對我們能否有效地學習和解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聰明的大腦,必定是一個思路清晰的大腦,反之亦然。

如果我們在學習中遇到了前面提出的各種問題,對自己目前的學習效率和解題速度很不滿意,總覺得自己不夠聰明。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毫無疑問,我們需要努力改變錯誤的思維模式,學習正確的思維模式,讓自己成為一個思路清楚頭腦靈活的優秀學習者。

記住以下三點:

1.你的大腦運轉速度和古今中外任何一個天才都是樣的,惟一的區別在於思維方式的不同;

2.正確、清楚、高效的思維能力,也就是入們常說的「高智商」,不過是建立在大腦正常的運轉方式的基礎上。只要我們遵循大腦運轉的規律,就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3.我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很多問題都是錯誤的思維方式造成的,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努力改變現有思維模式,讓自己的思維更加清楚和高效。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大腦隱藏模式,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天才」
    這不僅僅是因為天才的存在本身就是隱蔽的,更是因為他們的生活與研究早就超出了當下的生活與存在模式,徜徉遨遊在另外一個時空之中。  相信很多人都曾夢想自己是一個天才、學霸,以此超越同齡人,考個好大學,有個好工作,然後成為人生贏家。這種願望和最終想要達到的目的,雖然過於膚淺卻已耗盡所有人的一生。
  • 《達·文西傳》:成為天才的奧秘是什麼?
    艾薩克森講述了為何熱愛科學並應用科學方法觀察世界才真正令達·文西成為一名偉大的藝術家和天才——艾薩克森認為他是天才。對一切事物感到好奇達·文西痴迷於觀察大自然,理解自然界的現象:從人體比例到唇肌如何運動。艾薩克森寫道,他渴望了解身邊的一切,包括細枝末節。
  • 愛因斯坦、莫扎特並非「天才」,原因找到了,你也能成為大師
    由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羅伯特·普爾合著的《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雖然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在2020年3月第1版,卻在短短兩三個月內印刷了21次,足見這本暢銷書受到了何種追捧的程度。這本《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說了什麼內容,是什麼讓人們如此感興趣?而這本書的作者,又有什麼讓廣大受眾信服的理由?
  • 天才的腦子有什麼不同?愛因斯坦的大腦之「秘」
    於是愛因斯坦的大腦分別裝進了10個儲存組織學切片的盒子裡,以及兩個大玻璃瓶中。哈維將切片分送給他認識或信任的研究人員。齊默曼得到了一盒,因為哈維在耶魯醫學院上過他的課。  齊默曼發現愛因斯坦的大腦非常正常,要說有什麼異常之處,就是他的大腦比同年齡的人更為健康,退化的跡象較少。
  • 就可以成為天才?來西瓜視頻看關於大腦的開發
    有些人都被稱作最接近神的人,他們的大腦開發令人瞠目結舌。下面來看西瓜視頻創作人捕月說關於大腦的開發,也許你也可能成為下一個天才。通俗易懂的說,你的大腦某方面高度開發後,其他方面就會減弱。因為人的一生時間就那麼些,你花費時間開發大腦的某些方面,其他方面就沒有時間開發了,就會弱化了。簡單的例子就是,一個盲人的聽力肯定比一般人要好的多,因為他把你看東西的時間都用來「聽」,所以他的聽力高度發達,甚至能達到聽聲辨人的地步。
  • 愛因斯坦天才是「天生」的?大腦與常人有別
    如果研究人員把關注點放在科學家聰明的大腦,會發現什麼?一個被大多數的人忽視的問題,隨著愛因斯坦大腦研究趨熱,引起了注目。    一個大腦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是偉大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他1955年去世,享年76歲。很多人認為他的大腦是人類中最好的大腦。
  • 天才與凡人距離,我們和愛因斯坦差在哪裡?
    ,尋找解開天才產生的鑰匙:一、異常的大腦重量在愛因斯坦的大腦被取出的3個月後,託馬斯將其送到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實驗室中進行研究。但結果卻出乎意料,愛因斯坦大腦的重量僅有1230克,這樣的數值不僅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甚至還要略低於男性的平均腦重——1360克。
  • 解密DNA中的祖先記憶,這或許可以讓我們成為天才
    大腦這一觀點認為,我們的基因中可能保留了上一代以及遠古祖先的記憶。提出這一觀點的依據是什麼呢?這可能和祖先遇到危險時發出的尖叫聲的頻率一致,因此才會讓人產生一種頭蓋骨被鋸開的驚恐感覺,這種噁心且厭惡的感覺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統一感受。但這並不能作為嚴謹的證據,有沒有科學的依據來證明記憶確實可以存儲在基因中呢?答案是有的。
  • 《最強大腦》告訴你:「天才」的背後並非靠智商,而是這3種能力
    於是很多的父母就開始讓孩子死記硬背、鍛鍊記憶力、每天計算加減乘除法,但結果卻難遂人願,孩子不僅沒有成為「最強大腦」,反而對學習和思考也產生了牴觸心理。其實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天才」之所以能夠成為「最強大腦」,其背後的秘密並不是擁有超高的智商,而是優異於一些自身的能力。
  • 天才與瘋子比鄰
    事實也經常如他們所言,大腦先天發育有問題,或者後天受到損傷,使一小部分人的大腦以異於常人的方式成功運行,他們生活不能自理,卻在藝術、繪畫、音樂 或者記憶力方面擁有極高天賦。電影《雨人》的原型金·匹克(Kim Peek)就是這類人的典型代表。
  • 樊登力推學習法:刻意練習讓普通人也可能成為「天才」
    與其說莫扎特是天才,不如說是專人培養加上大量練習的結果。莫扎特的練習和「刻意練習」有點像,我第一次聽到「刻意練習」,是樊登講《刻意練習》這本書。他的開場第一句,讓我至今記憶猶新。「每個人經過刻意練習都能成為天才。」當時,我眼前猛然一亮。「天才」多麼讓人驕傲的字眼,我等普通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刻意練習真的有這麼大的魅力嗎?1、 什麼是刻意練習?
  • 全球5大天才,霍金排第五,他超越愛因斯坦成為第一!
    只要智商超過了140,就被公認為是天才,其實在歷史上也有5大天才人物,愛因斯坦在這個排名中只能夠排第四,那麼你能夠想像到第1名是誰嗎?竟然能夠超越愛因斯坦。,雖然上帝給了他虛弱的身體,但是卻給了他超強的大腦,他的智商可以達到160,他證明了廣義相對論和黑洞面積定理,對於我們對於黑洞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持。
  • 天才是怎麼煉成的:做夢真的成為天才
    現在,我們對於天才的定義似乎就是對於學習的天賦比普通人高,能更快的理解一些別人看上去很難的東西。天才就是有與生俱來的天賦,上帝的寵兒。在現實生活中,天才似乎並不少,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們總能時時看到所謂天才的人。但現實上大多數的天才,不光是天賦,更多的還是靠自己努力。
  • 學者:沒有不需要呵護與培養的天才,自閉症天才也一樣
    這種先天性的神經發育疾病困擾著全世界難以數計的孩子和他們的家庭。有關自閉症的科學、醫學及社會學科普內容,請參看筆者另外兩篇文章《自閉症的前世今生》《自閉症的前世今生之二:以史為鑑》。本文僅討論,自閉症等腦疾病患者中究竟是否有天才,如何看待這些天才。
  • 打開「大腦開關」,我們每個人都是天才
    米勒在自己的實驗室裡對72名因各種原因使大腦受過損傷的病人進行研究,發現了一個規律:一旦人的右顳下受過傷,就有可能變成某個領域的天才。比如,一名9歲的男孩在部分大腦受損後竟成了一名天才的力學專家;還有一位56歲的工程師,大腦右半球皮質的部分神經元因病受到損傷後卻激發了繪畫天分,成了一位大畫家。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梵谷,來自電影《至愛梵谷》通常有一些天資卓越的人他們的行為會比較偏激,甚至有點像個精神病,那麼天才和精神病之間有什麼共同點嗎然而同樣由於這個基因異常的作用,也可能就會成為在智力上「大躍進」的巨大動力從而產生出天才。研究人員還對120名患有精神抑鬱的病人,及一些自殺身亡者進行檢驗發現,自殺者及有自殺傾向的人與這個基因突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所以,已故莫斯科精神病學研究所主任弗拉基米爾.埃夫羅伊姆松教授說:「世界上許多偉人更容易得遺傳病,而精神病佔第一位……事情就是這麼怪:天才越是精神失常,他的成就也就越大。」大哲學家亞裡.士德也說:「沒有一個天才不是帶有幾分瘋癲」,著名華人科學家丁肇中則說:「一個天才,和一個神經不正常的人的距離是非常短的。」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瘋子和天才如此相似?
  • 今晚《最強大腦》 國內心算界頂級天才都來了
    原標題:今晚《最強大腦》 國內心算界頂級天才都來了 《最強大腦》節目現場。今晚9:10,第三季《最強大腦》將再次比拼經典項目——心算。中國「心算一姐」陳冉冉率國內心算天才,組成王中王四人組PK,日本心算小魔女辻窪凜音臺下觀戰並同步運算,臺上臺下都可謂火藥味十足。國內心算界頂級天才本期《最強大腦》迎來了四位國內心算界頂級天才,分別是「橫空降世的黑馬」徐劉洋、「呆萌神童」張恩銘、「天才速算少女」金鳳瑛和「心算一姐」陳冉冉。
  • 天才大腦跟右腦沒有必然關係!
    2、天才大腦跟右腦沒有必然關係。很多人認為愛因斯坦是左撇子,所以他比常人聰明是因為他右腦極其發達。但事實上,沒有任何資料顯示愛因斯坦是左撇子。恰恰相反,很多資料照片證明,他是使用右手握筆並寫字的,這表明他其實更有可能是個右撇子。
  • 他曾被診斷「中度腦殘」,結果卻是數學天才,在《最強大腦》一戰成名
    他曾被診斷為「中度腦殘」,結果卻是數學天才,在《最強大腦》一戰成名命運,在不同人的眼中有著不一樣的定義。有人認為這是一條固定的軌跡,所有生物都沿著其中的道路,一成不變地走向終點。大腦的發展不完全,導致對於新知識有著一定的認知「故障」,不能完全的理解他人所講述的話語,這樣的孩子,在社會上生存都是難題,更何況學習了。每所學校都需要升學率,由此支撐著自己更好的運行下去,於是便產生了入學考試,更好地去篩選優秀的學子,讓其中的老師全心去培養他們。那麼,像周瑋這樣的男生應該怎麼辦?當然是拒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