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億年前,地球迎來第一次生物大滅絕,99%的生命因環境變化消失

2020-12-05 奇點使者

因為2020年的開年相對來說過於「魔幻」,於是,很多朋友都在擔心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即將要出現,以及人類就要迎來了「世界末日」等問題。當然,這種擔心是多慮的,因為除非是小行星撞地球、黃石火山爆發等災難突然出現,人類才會迎來「世界末日」。光靠生態系統自身的變化洗牌,人類還可以在地球上生存很長的時間。

說起來,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6500萬年前,當時的恐龍結束了自己在地球上的霸主地位。此外,將近80%的物種因為無法適應地球的氣候環境變化,它們也都在此次的災難中走上了滅絕的道路。

其實,從地球上的第一個生命出現到現在,地球已經經過了很多次的物種大滅絕。經過研究後發現,地球上第一次物種大滅絕是相當的慘烈,當時超過99%的生命都消失了。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引發的呢?讓我們將時間撥回到26億年之前。

在42.8億年前,地球的原始海洋中就孕育出了生命。不過這裡大家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早期的地球是沒有氧氣的,大氣層中主要的氣體是二氧化碳、甲烷等,所以第一批出現在地球上的生物,實際上都是厭氧生物。直到34億年前,一種神奇的生物出現在海洋中,地球的大氣環境才逐漸發生改變。

這種神奇的生物便是藍藻,它是地球上第一種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藍藻的結構其實非常簡單,說白了就是一種原核生物,不過,當藍藻出現後,它驚人的繁殖力讓地球上藍藻得以快速發展。通過光合作用,藍藻吸收二氧化碳後產生氧氣,而地球上的大氣結構也因此悄然發生著改變。

上文中我們提到了,早期地球上的生命都是厭氧生物。簡單來說,氧氣對它們來說是致命的,於是,當空氣中的氧氣越來越多時,厭氧生物也就迎來了生命的終結。這時,地球第一次生命滅絕便開始了,厭氧生物逐漸死亡。最後,只有不到1%的生命在這輪大洗牌中倖存了下來。

不過,倖存下來的生物並沒有開始新的進化之旅。我們知道,早期地球上的大氣成分是由溫室氣體組成的,當二氧化碳、甲烷等被藍藻大量的吸收後,地球表面的氣溫就開始急速下降,地球上第一場大冰期也由此出現。

根據研究發現,在整整3億年的時間裡,地球都處於冰天雪地中,地球猶如一顆大冰球圍繞著太陽運行。雖然那時的地球處於宜居帶中,但卻不適合生命誕生。幸運的是,因為未知的關係,地球最終甦醒,倖存的生物也都開始朝著喜氧生物的方向進化。此後,地球雖然也曾發生過多次物種大滅絕,但生命的種子卻從來不曾在地球上消失,地球也才得以繁衍生息到今天。

相關焦點

  • 可怕程度遠超恐龍滅絕事件,99%的地球生命在這場驚天浩劫中消失
    在大約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約10公裡的小行星擊中了地球,隨後在地球上引發了一系列巨大的災難,這直接導致了在地球上稱霸了1.6億年的恐龍慘遭滅絕,而與恐龍一起消失的,還有當時地球上近75%的生命。
  • 20億年前地球曾發生大滅絕事件 99.5%生命消失
    科技日報訊 (記者 劉霞)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近日報導,科學家們發現,20億年前曾經發生過一次大規模滅絕事件,導致地球上高達99.5%的生命消失。與6500萬年前恐龍從地球上消失那次相比,這次大規模滅絕更為慘烈。
  • 26億年前的地球是怎麼樣的,為什麼會沒氧氣?
    大家都知道,氧氣是地球萬物維持生命的根本所在。但你知道嗎?億年前的地球和生物是沒有氧氣的,氧氣的出現反而變成了當時地球上生物的災難。但直到藻類生物大量出現,地球迎來拐點,世界開始發生變巨大化了。氧氣在當時就如同有毒氣體一樣,開始汙染地球和地球生物,這使甲烷生物無法適應的,久而久之,甲烷也被氧化了。大氣中的含氧量隨著藻類生物的大量繁殖,氧氣在地球上開始大量增加,與氧氣生物形成了良性循環。最終將甲烷生物導致滅絕,這就是地球史上最重要的大「氧化事件」。
  • 第一次生物大滅絕_奧陶紀末大滅絕
    第一次生物大滅絕-奧陶紀末大滅絕造就了大面積的淺海地區,而淺海則是生命繁育的絕佳場所,在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後,海洋又迎來了一次物種的快速發展,這就是著名的奧陶紀生物大輻射,隨之也誕生了以腕足動物、投足動物、苔蘚動物、棘皮動物和筆石組成的古生物演化動物群,取代了以三葉蟲為主的寒武紀演化動物群,海洋霸主也開始易主(恐蝦類被頭足類的角石所取代)然而,死神也在悄悄接近在約4.4以年前的顯生宙第一次大滅絕降臨,橫掃海洋85%的物種
  • 地球46億年歷史,一共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原因是什麼?
    第一次生物大滅絕發生於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又稱奧陶紀生物大滅絕,此次滅絕事件導致約85%的物種滅絕。這個時候海洋生物十分繁盛,這一點很好理解,要知道水是生命之源,地球最早的生命就是誕生於海洋,而陸地生物也是由海洋生物演化而來。那麼此次導致生物大滅絕的原因是什麼呢?
  • 地球首次生物大滅絕,85%莫名消失,我國科學家的新發現解開疑團
    地球上的生命已經出現了30多億年,但是地球上的生命物種出現爆發式增長的時代,還不到6億年,生物考古學家在全世界的不少地方都發現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證據,時間大約是5億4000萬年前,從那個時候開始,大量的生命物種在地球上出現,並且不斷地進化演變,最終形成了如今地球上千姿百態的生物世界。
  • 地球首次生物大滅絕導致85%物種莫名消失,我國科學家發現其成因
    但是從那個時候至今的5億多年時間中,地球上經歷了至少5次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分別是:第一次物種大滅絕,又稱奧陶紀大滅絕在距今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史上第一次物種滅絕事件發生了,約85%的物種滅亡,原因被認為是全球氣候變冷造成的,不過具體原因一直有爭議,國際古生物學界為滅絕原因爭論了30多年。
  • 史上最嚴重的生物大滅絕,90%生物滅絕,恐龍藉機才能統治地球
    自從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開始,地球就迎來了生命的春天,無數的生物形成了複雜而又繁榮的生物圈。在這5.4億年左右的時間裡,地球生命也曾經面臨過嚴冬,那就是5次生物大滅絕事件。雖說適者生存,生物的滅絕和更替本就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但是這5次生物大滅絕的規模實在太大,遠遠超出了自然界生物輪換的速度和法則,它們是受到了外界環境的劇變,才被迫退出了歷史舞臺。
  • 第一次生物大滅絕後,幾乎生物因此消失,而它的出現改變了一切!
    自從2020年以來對我們人類而言災難不斷,所以很多人也猜測會不會第6次生物大滅絕比我們想像的來得要早呢?而且關於人類要迎來世界末日等等這種話題也不在少數,當然這種擔憂肯定是不存在的。地球如果避免其他小行星的撞擊等自然災害,人類在地球還能生存幾萬年甚至更久。
  • 盤點地球發生的五次「生物大滅絕」,但第六次我們卻「視而不見」
    「滅絕」又稱絕種指某個物種完全消失的自然過程,能造成一個物種滅絕的原因很多食物鏈缺乏、棲息地破壞、生育率下降甚至是環境變化,這些都可以讓一個物種的個體數量減少到三十隻以下,這是這個物種的滅絕就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
  • 盤點地球發生的五次「生物大滅絕」,但第六次我們卻「視而不見」
    詮釋生物大滅絕「滅絕」又稱絕種指某個物種完全消失的自然過程,能造成一個物種滅絕的原因很多食物鏈缺乏、棲息地破壞、生育率下降甚至是環境變化,這些都可以讓一個物種的個體數量減少到三十隻以下,這是這個物種的滅絕就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
  • 地球歷經了哪5次生物大滅絕?會有第六次嗎?
    地球從45億多年前誕生之初,歷經了十幾億年才孕育出了生命(單細胞生物),之後單細胞生物互相吞併,隨著環境的變化,才出現了多細胞生物,為生命的多樣性提供了先決條件。從生物的發展角度,科學家將地球的生命階段劃分為隱生宙和顯生宙。
  • 研究發現:每隔2700萬年,地球生物就會迎來一次大滅絕
    在近日的《歷史生物學》雜誌上,研究者發表了一項驚人的研究:每隔2700萬年前左右,陸地生物就會迎來一場大滅絕,而且這個研究周期,也與此前研究者發現的海洋生物大滅絕周期相符,那麼,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每隔2700萬年一場大滅絕?
  • 研究發現:每隔2700萬年,地球生物就會迎來一次大滅絕
    在近日的《歷史生物學》雜誌上,研究者發表了一項驚人的研究:每隔2700萬年前左右,陸地生物就會迎來一場大滅絕,而且這個研究周期,也與此前研究者發現的海洋生物大滅絕周期相符,那麼,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 讓人活命的氧氣,曾導致99.5%的生命消失
    藉助這些巖石,研究小組證明:大約24億年前,大氣中氧氣的濃度急劇增加,他們的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大氧氣事件:生命的劫難,更是生命的新生毫無疑義,大氧化事件對自然界和生物界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不僅為我們帶來了今天所需的鐵礦資源,更是誕生了真核生命,即需要有氧環境下呼吸和生存的生命,從此開啟了通向人類出現的演化徵程。
  • 有經歷五次生物大滅絕都沒消失的生物嗎?寬泛點說現有每一種都是
    生物大滅絕指的是地球生命史上出現的生物種類大規模的集群滅絕現象,迄今為止,地球上已經發生過五次生物大滅絕,分別是奧陶紀、泥盆紀、二疊紀、三疊紀、白堊紀發生的生物大滅絕。第一次:奧陶紀大滅絕,這次物種滅絕發生在大約4.4億年前,被認為是由全球氣候變冷造成的,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氣環流變冷,整個地球的溫度下降,冰川鎖住大量的水,海平面降低,原有的海洋生態系統被破壞
  • 4億年前,一場大滅絕突襲地球,罪魁禍首是一群弱小的植物
    奧陶紀大滅絕,也是地球上的生物在經歷了5.4億年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後,在蓬勃發展了一段時間後,所經歷的第一次物種大滅絕。這場大滅絕發生在距今4.39億年前,根據後世研究,古生物學家表示,奧陶紀大滅絕一共導致了當時地球上,超過85%的物種滅絕,從生物滅絕數量上來看,在目前已知的五次生物大滅絕中,奧陶紀大滅絕也排在了第二位。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奧陶紀大滅絕的出現呢?古生物學家認為,奧陶紀大滅絕和當時的地球突然變冷,進入到一段漫長的大冰期有關。
  • 地球上原本沒有生命,是通過什麼機緣巧合,才變得生機盎然?
    通過一項實驗找到地球上的微生物或許很多人會感覺這問題極為荒誕,人是通過漫長的進化而來,可在46億年前,地球上一片荒涼,幾乎很難存在生命,那麼第一個生命是如何誕生的呢?曾經有一項實驗證明地球早期的環境,完全有能力產生有機大分子,這就是燒瓶實驗,在海底熱泉口附近,找到誕生生命的條件,迄今為止科學家依舊能發現,熱泉口周圍存在大量的生物。由於早期之前的生命比較微小,難以適應地球的環境,即便人類現在有機會穿越到46億年前的地球,仍然是一片貧瘠,沒有任何生命活動的痕跡,更沒有臭氧層。
  • 26億年前,地球氧氣含量突然增加,原因讓科學家感慨不已
    地球原本不是生命的天堂。生命在誕生之後,也不斷在參與改造著地球的環境,包括現在的人類。科學家研究發現,在地球生命誕生之初,氧氣含量極其稀少,還不到大氣總量的1%,而大概在26億年前,地球上的氧氣含量突然增加了。以至於生命也開始因此變得繁榮起來。而這次氧氣突然增加的原因,實在讓人感嘆。
  • 地球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已經開始了嗎?
    當然不是,事實上,地球在近5億年的生命歲月裡,共發生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而在5億年前相信也有大型滅絕滅絕的發生。只不過年代太過久遠,我們已經很難通過地質結構有所發現。通過地質結構發現的,第一次生物大滅絕發生於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又稱奧陶紀生物大滅絕,此次災難曾導致大約85%的物種絕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