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文明衝突論」遇到了真正的對手

2020-12-06 手機鳳凰網

亨廷頓先生去世已過10年了,但他留下的爭論性議題(文明衝突論clash of civilization)並未隨其逝去而變得雲淡風輕,最近反而再度成為媒體討論的熱門話題。

從1993年到1996年,從文章到著作,這位知名的美國政治學者提出了一套新的理論,即冷戰後的世界,衝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識形態,而是文化方面的差異,主宰全球的將是「文明的衝突」。

這一觀點自誕生以來,就充滿爭議。

最近,這一概念又一次成為話題,此事還要從一個月前一篇題為「美國國務院為美中文明衝突做準備」(State Department preparing for clash of civilizations with China)的報導說起,

這篇刊載於美國《華盛頓觀察家報》網站的報導拋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新聞線索:

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的團隊正基於「與一個完全不同的文明作戰」(「a fight with a really different civilization」 )的理念制定對華戰略,這在美國歷史上尚屬首次。

後來,這一戰略又體現於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事務主任基倫·斯金納在一次論壇上的發言,她當時將美中關係說成是「文明衝突」,

「這是與一個完全不同的文明和不同的意識形態進行的作戰,美國以前從未經歷過這樣的事。」

「This is a fight with a really different civilization and a different ideology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sn't had that before」

此後,斯金納成了眾矢之的,其觀點遭到來自美國內外輿論的廣泛批評。

這些批評如果概括成一句話,那就是用文明衝突論來解讀中美關係或作為制定美國對華政策的基礎是錯誤的、危險的。

作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如何回應崛起中的中國,這是美國近年來從政策制定者到理論研究者一直在討論的重大命題,目前來看,似乎強硬派在美國國內佔據了上風。

儘管如此,當聽到斯金納從文明衝突甚至帶有種族主義色彩的角度來分析對華戰略時,反對的聲音還是比較一致的。

其實,對於中國人來說,這也不是第一次從美國方向聽到這種刺耳的聲音了。


亨廷頓當年就提出儒家文明(及其它非西方文明的結合)將是冷戰後西方文明的頭號威脅。

不過這一次,反應有所不同。

當年亨廷頓提出文明衝突論的時候,雖然曾引發中國國內的討論和批評(更多限於學術圈),但並未出現與之相對應的理論或學說並為國際社會所重視。

但是時隔20餘年後,這一次,美國官員拋出的「文明衝突論」遇到了真正的對手。

中國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Conference on Dialogue of Asian Civilizations )上提出的「文明對話」理念(Dialogue of Civilizations)被海外媒體普遍解讀為對斯金納觀點不點名的反駁。

「我們應該秉持平等和尊重,摒棄傲慢和偏見,加深對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異性的認知,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諧共生。」

We should hold up equality and respect, abandon pride and prejudice, deepen our knowledge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our own and other civilisations, and promote harmonious dialogue and coexistence between civilisations.」

韓國亞洲研究所所長伊曼紐爾·帕斯特萊克注意到了這兩種反差鮮明的理念。

他以「美國的文明衝突遭遇中國的文明對話」(America’s Clash of Civilizations Runs Up Against China’s Dialogue of Civilizations)為題在美國外交政策聚焦研究計劃網站上撰文指出:

中方「對國際主義觀點的公開呼籲和認為所有文明從根本上都是平等的看法,為『文明衝突論』提供了一個令人信服的替代選擇。『文明衝突論』正迅速淪為美國輕率的排外情緒。

the presumption that all civilizations are fundamentally equal provided a compelling alternative to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rhetoric that is quickly degenerating into thoughtless xenophobia in the United States.

如果說,「文明對話論」代表中國又一次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提供了中國方案,那麼,與「文明衝突論」相比,哪種觀點對世界政治的解釋力更令人信服,國際社會已經給出了答案。

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政治學助理教授彼得·哈裡斯在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撰文指出,

「承認多種人類文明的存在,並不一定意味著承認這個世界註定會發生不同文明或不同種族之間的衝突。值得慶幸的是,亨廷頓基於文明敵視理念對世界的描述,並不是理解世界政治中文明的唯一框架。」

But acknowledging the existence of multiple human civilizations doesn’t necessarily mean accepting that the world is destined for inter-civilizational or interracial conflict.        Thankfully, Samuel Huntington’s description of a world defined by civilizational animus—his 「grim fantasia,」 as Paul Musgrave aptly puts it—is not the only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civilization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而在發表於香港《南華早報》網站的一篇題為「美國鷹派的文明衝突論根源於無法容忍差異」的文章中,香港-亞太經合組織貿易政策集團執行董事戴維·多德韋爾指出,(中國提出的)「自己活,也讓別人活」的觀點與當前川普政府救世主式的誇誇其談截然不同。

How little this 「live and let live」 sentiment has in common with the current messianic bluster of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其實,筆者特別想知道,如果亨廷頓先生還在世的話,會如何看待中國提出的「文明對話論」呢?

筆者注意到,在亨廷頓本人為《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這本書1997年中文版撰寫的序言中,曾有這樣一段話:

「我所期望的是,我喚起人們對文明衝突的危險性的注意,將有助於促進整個世界上『文明的對話』。歐洲和亞洲國家最主要的政治家已經在談論需要抑制文明的衝突和參與這樣的對話。……我相信,我的著作在中國的出版將鼓勵中國領導人和學者做同樣的事情。」

然而,20餘年過去了,當中國向世界提出「文明對話論」時,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亨廷頓的「學徒們」則在鼓吹與中國的文明衝突。

亨廷頓生前否認「文明衝突論」是「自我實現的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即文明的衝突恰恰將由於他的預測而更可能發生。但現實是,今日他的「學徒們」,竟然在為文明衝突變為現實創造條件。

關於斯金納與亨廷頓的淵源,筆者不甚了解,但可以肯定,她看過《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這本書,她曾說把美中關係說成是「文明衝突」的理念「有些觀點(和亨廷頓著作)是一樣的,但也有點不同。我認為我們必須摘掉玫瑰色的眼鏡,真正去了解這種威脅的性質。」

"Some of those tenets, but a little bit different," "I think we have to take the rose-colored glasses off and get real about the nature of the threat.

不知亨廷頓先生的在天之靈作何感想。

當年亨廷頓提出儒家文明(及其它非西方文明的結合)將是冷戰後西方文明的頭號威脅後,曾有中國學者批評其觀點有渲染「黃禍論」(yellow peril)之嫌。

而今,伴隨著文明衝突再次進入輿論的視野,「黃禍論」的沉渣再次泛起。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馬凱碩在發表於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的一篇文章中指出:

「美國人需要問一問,他們對中國崛起的反應有多少源自冷靜的理性分析,有多少源自對非白種文明的嚴重不適?」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 need to question how much of their reactions to China’s rise result from hard-headed rational analysis and how much are a result of deep discomforts with a non-Caucasian civilisation.

相關焦點

  • 美媒:"歷史終結論""文明衝突論"破產
    參考消息網6月30日報導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6月24日發表題為《後冷戰時代兩大學說是如何破產的》的文章,文章稱,即便像筆者這樣的民主忠實信徒,也發現福山關於西方自由主義民主不存在任何「真正的替代」以及「我們對於歷史終結時將存在什麼樣的社會不應抱任何懷疑」的說法過於籠統、自大和宿命論。
  • 希臘總統稱「文明衝突論」是巨大錯誤,外交部:高度認同
    但20多年來,國際學術界對這一「高論」並不認同,不斷有人「糾錯」。當然,也有與亨廷頓私交甚好的德國穆斯林學者說過:「亨廷頓不是挑釁者,他與伊斯蘭教之間並沒有矛盾。」《環球時報》記者在多個國家的調查顯示,人們對「文明衝突論」的質疑依舊,有埃及學者說,如果亨廷頓活著,或許會修正他的理論。「文明衝突論」對美國政策圈的影響原本也有限,因此,這次美國官員的危險言論一出就受到各界批評。
  • 關凱:超越文明衝突論:跨文化視野的理論意義
    引子今日世界越來越像是文明衝突論的"自我實現的預言",之所以如此,和源起於西方的現代文明有著莫大的關聯。正如6月24日在北大博古睿中心的討論會上渠敬東教授的高論,"普遍主義原則是一種單邊原則,現代世界就是基督教世界"。在這個意義上,趙汀陽和阿蘭·樂比雄在書中倡導的"跨文化",雖然概念本身仍然不那麼令人滿意,卻是一個相當尖銳的想法:它可以擺脫任何文化中心主義的傲慢與偏見,提供一個具有包容性和"共可能性"的價值坐標,從而在文明衝突論之上製造出一個新的認識論,而這恰是當下全球社會所需要的。
  • 港媒文章:「文明衝突論」鼓吹者不願理解中國
    所謂「文明衝突論」顯示出美國政策圈缺少理解中國現實的領導者,甚至在一些人看來,無需理解中國。文章編譯如下:我人生的大部分時間可能都在當記者,但從職業的角度,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名人類學家。在我成為一名研究社會人類學和發展經濟學的大學生後,我全面地了解到,種族、社會、文化和語言之間存在巨大差異,但我們的文明在應對共同問題的制度中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 錢乘旦:多樣性是人類文明本質 「文明衝突論」不會出現
    演講中,錢乘旦先後提及「歷史的終結」「文明衝突論」等影響廣泛的學術觀點。他表示,從歷史現實看來,歷史沒有終結,在二十世紀的現代化進程中,成就最大的地區,幾乎都是人類古老文明的核心區;古老文明的復甦也不會造成「文明的衝突」,這是文明的回歸,意味著文明的多樣性,文明之間的關係也將重新平等。
  • 低分段若遇到這些對手,恭喜你,遇到機器人了!
    本期分享:如果你在低分段遇到這些對手,恭喜你,你遇到機器人了! 文|資源君 大家好,我是資源君。本期我們來聊一聊低分段機器人的特徵,如果你在低分段遇到了這些對手,那麼資源君就要恭喜你了,因為你這是遇到機器人了。而在王者榮耀中遇到機器人又是很難的,如果你遇到機器人,那說明你的運氣真的很好!那麼機器人到底有哪些特徵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12.9英寸的iPad Pro 2020遇到對手了,它就是三星Galaxy S7+
    不過,就在不久之前,三星給了我們一個驚喜,他們家在2020年的八月份,推出了一款平板,不僅用了旗艦級的晶片,還採用了OLED材質的屏幕,如此一來蘋果在平板市場上就不止華為一個競爭對手了,而且三星這個競爭對手各方面的實力都還不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三星Galaxy S7+這款平板電腦吧!1.三星galaxy S7+用的屏幕是什麼樣的?
  • 美官員發表所謂「中美文明衝突論」被批種族主義言論
    「中國是我們的經濟競爭對手,意識形態競爭對手,一個確實在謀求全球影響力的競爭對手,這是我們很多人20年前沒想到的。」4月29日,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負責人基倫·斯金納在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的一次活動上如是說。作為一些美國政客的常用言論,這句話並不令人意外。
  • 猴子岸邊抓水獺,大師兄這次遇到了一個難纏的對手
    原標題:猴子岸邊抓水獺,大師兄這次遇到了一個難纏的對手 猴子岸邊抓水獺,大師兄這次遇到了一個難纏的對手
  • 競爭對手分析第一大要素:分析對手的未來目標
    本書及《競爭戰略》、《競爭論》、《國家競爭優勢》等作品被公認為管理學界的「聖經」。分析競爭對手的目標是制定分析框架,確定每位競爭對手可能採取的戰略及其性質和成功率,每個競爭對手對其他企業採取的一系列可行的戰略做出的反應以及每個競爭對手應對行業變化和整體環境變化的情況。需要 確立複雜的競爭對手分析框架來回答下列問題:企業在行業內的競爭對手是誰?要採取怎樣的措施?競爭對手戰略行動的意義是什麼?我們將如何應對?
  • 誰才是川普的真正對手! 川普在白宮發表重要講話
    要知道對手是深層政府,是處心積慮多年才開始下最後黑手的沼澤鱷魚,是瀰漫在華盛頓和全美各處甚至世界各處的影子對手,對川普而言,最大的麻煩不在於下一步採取什麼行動,而在於誰是對手,對,就是這個問題,誰是對手?一位叫做Kanekoa的推特作者發布了一條推特被川普轉推:亞布拉罕.林肯一次被問到被稱為史上最偉大的總統是什麼感受。林肯的回答是:「我不知道,你必須去問唐納德.川普。」
  • 當獅虎獸遇到老虎,老虎是它的對手嗎?大戰一觸即發!
    當獅虎獸遇到老虎,老虎是它的對手嗎?大戰一觸即發!老虎作為百獸之王,它們也有很多的種類,東北虎可以說是老虎界中的強者,比任何的老虎都要強悍,飼養員將一隻東北虎與其它的老虎關在一起。當東北虎剛剛進場的時候,其它的老虎紛紛後退,其中的一隻老虎甚至還被嚇倒在地,由此可見,東北虎的氣場有多強,即使是東北虎與雄獅相比,雄獅也不是對手,東北虎的實力直接碾壓雄獅。但是,當東北虎與獅虎獸相遇的時候,誰強誰弱呢?獅虎獸是獅子與老虎交配所生下的動物,它的體型要遠超獅子與老虎,將它們放在一起的時候,一場激烈的戰鬥就開始了。
  • 故事:安東尼遇到困難,卡爾及時出現,真正的友誼永不褪色
    文/小辣椒真正的友情是不需要過多的表達,就能明白對方的意思。02安東尼卻一直堅持著想要出國的想法,這一次他來問自己的好朋友卡爾,如果卡爾也不同意的話,他就會放棄出國的想法。當聽到卡爾願意支持自己出國的想法後,安東尼非常的開心。「你出國你家裡人肯定不會給你資金,你打算怎麼辦?」
  • 我遇到了創世主
    對於人死後去哪裡科學家們總是難以得出定論, 但是很多經歷過瀕死體驗的人對於那種體驗都有非常清晰的記憶,甚至可以栩栩如生地描述出來。 一個名為喬治的男子甚至聲稱他在九年前的瀕死體驗中遇到了創世主, 並聽到創世主跟他說話。
  • 金星遇到對手了!對當紅流量小花甘拜下風,承認自己沒她敢說
    論娛樂圈內敢說話的人金星一定榜上有名,她主持的這檔節目主要是邀請明星們來做客,通過聊天獲取大家喜歡的信息,金星一般用詞犀利以風格大膽著稱,但最近她卻遇到對手了,自己甘拜下風。
  • 海賊王:這麼man的卡二成為路飛又一個終生對手?
    因為路飛已經被揍得半昏半醒,這一次是在接近「無意識」的狀態下躲過攻擊。我相信這一下不是摔倒,是真的避開了。或許要避開卡二的速度還太勉強,但應對一般的攻擊已不成問題。尾田安排芙蘭佩這個角色的用意之一,就是襯託路飛的升級真沒想到卡塔庫慄會做到這種地步。這一幕的卡二帥爆了。
  • 遇到真正喜歡的人的時候是什麼感覺?
    所以說如果你遇到一個真正意義上能讓你喜歡的人,他會讓你感到快樂,他會為你帶來源源不斷的正能量。因為我們與人相處,就是要找到讓自己開心快樂的人,不要讓自己感覺到筋疲力盡的事情上耗費太多的能量。雖然說人生下來並不是來享受孤獨的,但是那個人讓你感受到孤獨,而且又讓你精疲力盡,說明他不是真正意義上能夠給你幸福的人!
  • 上帝遇到進化論後發生的那些事兒
    [摘要]一百五十年來,隨著進化論被進一步證實,連原本保守的宗教界高層人士也逐漸承認了演化論的正確性。2008年9月,英國教會在報紙上公開發表聲明,為當初對達爾文和演化論的攻擊而道歉。因為我這些年來也在關注科學和宗教這個話題,赫胥黎的文章討論的既是上帝遇到進化論,也是神學成為學術研究對象之後所發生的事情。本書的主題有二,一是進化論何以成立,二是從進化論(科學)的角度,如何看待當時地位相當崇高的基督教神學。難得的是,作者寫得雄辯有力而又通俗易懂。